《歐洲西部》教學設計(通用11篇)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內容
歐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國家的集中地,其聯合組織“歐盟”在世界政治和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里的工業以制造業為主, 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發展畜牧業有優越的位置、地形、氣候條件。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繁榮。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歐洲西部地區的位置、范圍;能在地圖上找到主要的國家及首都,說明本區重要的地理環境特征,使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
2.學會運用地圖、統計圖及相關資料分析歐洲西部的地形、氣候特征,理解歐洲農業以傳統的畜牧業為主的原因。
3.分析說出歐洲西部工業區的分布特點。
4.記住歐洲西部地區主要旅游資源的分布。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運用地圖、統計圖表分析說明歐盟在本區內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過圖表和相關資料,討論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工業上的差異,通過收集、調查有關資料說明制造業在本區工業中的主導地位。
3.通過讀圖分析本區的位置、地形和氣候,歸納總結出歐洲西部發展傳統畜牧業的優越條件,明確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有重要影響的規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以上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地理信息的提取、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并使學生從歐洲西部區域經濟聯合發展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示,得以借鑒。
三、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一)重點
1.歐洲西部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特點及原因。
2.歐盟在本區的地位和作用,歐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氣候特點與發展傳統畜牧業的關系。
3.旅游資源的分布。
(二)難點
1.理解歐盟在本區內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讀圖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過分析歐洲傳統畜牧業的發展條件,明確本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的重要影響。
(三)教學突破
1.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是歐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也是教材的一個重點,教材由此作為切入點開始學習。這部分可以聯系學生前面已有的知識,通過提問、學生回顧、動手計算、讀圖查找等學習方式,進一步突出歐洲西部的經濟特征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2.歐盟的地位和作用,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歐盟成員國密切聯系示意圖和歐盟進出口商品占世界百分比及有關資料,聯系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歐盟在本區內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圖表,親身調查本地來自歐洲西部的產品來分析制造業在本區的主導地位。布置作業 ,讓學生進一步進行調查,寫一篇關于發達國家工業發展的500字左右的啟示,體會歐洲西部工業發達的特點及成因,我們應該借鑒點什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從生活入手提問:常見歐洲人愛吃的食物——乳產品和牛羊肉,引出發達的畜牧業。教師引導著分組讀圖,討論分析歐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為發展畜牧業創造的有利條件。因而明確本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的重要影響,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讀圖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4.通過分小組查找資料,合作探究、交流,教師播放錄像或VCD盤和出示相關材料,了解歐洲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繁榮的旅游業,再運用連線的方式加以鞏固。
四、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第一課時,準備制作的本節課件;關于歐盟、歐元的材料介紹;歐洲西部的國家分布圖;收集有關歐洲西部出口產品的圖片(汽車、飛機、手表、手機等);劃分學習小組。
第二課時,歐洲西部牧場景觀圖;歐洲西部的地形圖;歐洲西部的氣候圖;歐洲的旅游勝地圖片和有關錄像帶。
(二)學生準備
第一課時,有關歐盟、歐元的圖片、文字或實物資料;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的政治地圖;收集有關歐洲出口的產品。
第二課時,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圖;收集歐洲西部牧場景觀圖片;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名勝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等。
五、教學步驟
(一)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一、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
1.導人新課,展示課件。
上一學期我們學習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知識,你們知道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主要有哪些?它們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小結板書:一、歐洲西部是發達國家的集中地。
2.計算。
人口數(人) 5億多
總面積(千米²)500萬
人口密度=?
3.歐洲西部人口稠密,發達國家集中。同學們可以談一談,你對歐洲西部了解些什么?
4.總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對外敞開了國門,在歐洲西部的各國之間,貿易往來和人員流動十分頻繁。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他們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歐盟。根據老師布置查找歐盟的資料同學之間交流。
5.學生回答說明了什么問題?有沒有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
展示課件:學生小組討論分析58頁歐盟國家密切聯系示意圖和59頁活動2的有關數據。進一步體會理
解歐盟的重要地位。
總結:歐盟(EU)是歐洲聯盟的簡稱,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其前身是歐洲共同體。1993年11月,《歐洲聯盟條約》生效,歐共體演化為歐洲聯盟,現在有15個成員國組成。同學們說的對,我們要借鑒他們的經驗,搞好對外開放。我們雖然在世界貿易中的發展速度比較快,但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應該怎么辦?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6.展示歐洲西部的國家圖:讓學生找出歐盟15個成員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愛爾蘭、英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瑞典,看這些國家的領土面積有什么特點?與其經濟聯盟有什么關系?找出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等國的首都。上述這些國家工業的特點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
二、以制造業為主的經濟
1.課前已布置同學們回去收集當地來自歐洲的工業產品(實物或照片),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下面來交流一下,開闊一下同學們的視野。
2.總結引入: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是世界工業發達的地區之—,這里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剛才我們收集的不少,下面我們看一段錄像,來詳細了解一下歐洲西部的一些工業設施和更多的著名產品。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點題板書)
3.展示課件:課本60頁圖8.17不同國家GDP與從事制造業的人口數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不同。
總結:歐洲西部的國家選取了三個經濟勢力最強的國家,人均收入高,從事制造業的人口比重大。而這三個發展中國家,則是資源貧乏、人口眾多、經濟單一的農、礦業國,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為主,其產業結構不合理,制造業水平低,經濟落后。同學們應明確這些原因。歐洲西部的工業是怎樣分布的呢?
4.課件展示歐洲西部工業區分布圖(圖中注明了本區的德國的魯爾區、法國的巴黎盆地、英國的倫敦等著名的工業區):讓學生參考課本59頁西歐國家圖、自己準備的世界的政治地圖和61頁歐洲西部工業區示意分析,說出本區的工業區主要分布在那些國家的哪個方位?呈現什么形狀?教師引導,可在課件中使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位于十字型的工業區,給學生提示。
5.說重要國家的位置,為下一節作好鋪墊。
6.總結:本區的工業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與本區豐富的資源和電力、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開的。同學們回去查找資料,寫—篇文章,關于歐洲西部發達的工業,要求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題目可自擬。
(二)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三、傳統的畜牧業
1.設問引入:你印象中歐洲人喜歡吃的食物有哪些?請你數一數。(及時表揚)
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緊接著問:為什么
小結 :歐洲人這種傳統的飲食結構與這里發達的畜牧業有著密切的關系。
今天我們就來徹底地探討一下這個原因。
板書:一、傳統的畜牧業
2.課件展示歐洲的地形圖或讓學生參考課本64頁,提出問題,學生小組學習、討論。
(1)分析歐洲西部地區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特點。
(2)找出本區主要的地形區:西歐平原、波德平原、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分析各地形區的大約海拔高度。
(3)分析上述主要地形區的分布有什么特點?找出本區主要的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和大不列顛島。大陸輪廓有什么特征?
3.展示課件中歐洲西部的氣候圖,找出歐洲西部主要的氣候類型和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征。參照課本圖6.9和6.10,比較溫帶海洋性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差異。教師提示從離海的遠近、降水的季節和氣溫的年較差上比較。
4.總結:歐洲西部地處中緯度大陸的西岸,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和阿爾卑斯山脈的走向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全年溫和濕潤的氣候,適宜多汁的牧草生長,因而畜牧業發達,也適合水果、花卉的種植。但由于陰雨較多,部分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影響,因而本區的種植業也多服務于畜牧業。(隨時總結隨時板書,讓學生理解其因果關系)
5.同學們看課本62頁的文字,找出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主要國家及其特點。把同學們收集到的圖片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表揚鼓勵)老師播放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有關錄像,加強直觀印象,開闊學生視野。
6.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很多發達國家畜牧業產值在本國內占很大比重。在本區他們是怎樣把“綠色”變成“金子”的?學生閱讀書本第62頁的閱讀材料和乳產品生產的過程示意圖,并用口頭描述,以達到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
四、繁榮的旅游業
1.首先提問學生,你喜歡哪些戶外運動項目?
導人新課:旅游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的特點,被叫做“無煙工業”。現在,世界經濟中創匯高的行業之一就是旅游業。而目前,歐洲是最受各國旅游者青睞的地區。
板書:四、繁榮的旅游業。
2.方案 一:老師前面已經布置了讓同學們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勝地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今天我們就來展示一下同學們的成果。介紹完同學們的,老師播放收集到的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名勝的錄像帶,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印象。
3.方案二:讓同學們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勝地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上網查詢),并在小組內通過匯總、分析、篩選、歸類制作成各種電子版報告,在課堂上進行一個“歐洲西部名勝游”的交流會,每個小組選出1名同學代表小組作名勝旅游報告介紹,1名同學作為評委。全班選出2名同學為服務人員,1人收集分數,1人算出平均分。
4.方案三:參照歐洲的旅游勝地地圖,選擇一項你喜歡的旅游項目,說出應該去的國家。再通過上網查詢等方法收集資料,介紹這個國家的旅游業概況。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篇2
8.2 歐洲西部 --
一、教學內容
歐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國家的集中地,其聯合組織“歐盟”在世界政治和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里的工業以制造業為主, 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發展畜牧業有優越的位置、地形、氣候條件。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繁榮。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歐洲西部地區的位置、范圍;能在地圖上找到主要的國家及首都,說明本區重要的地理環境特征,使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
2.學會運用地圖、統計圖及相關資料分析歐洲西部的地形、氣候特征,理解歐洲農業以傳統的畜牧業為主的原因。
3.分析說出歐洲西部工業區的分布特點。
4.記住歐洲西部地區主要旅游資源的分布。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運用地圖、統計圖表分析說明歐盟在本區內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過圖表和相關資料,討論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工業上的差異,通過收集、調查有關資料說明制造業在本區工業中的主導地位。
3.通過讀圖分析本區的位置、地形和氣候,歸納總結出歐洲西部發展傳統畜牧業的優越條件,明確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有重要影響的規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以上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地理信息的提取、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并使學生從歐洲西部區域經濟聯合發展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示,得以借鑒。
三、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一)重點
1.歐洲西部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特點及原因。
2.歐盟在本區的地位和作用,歐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氣候特點與發展傳統畜牧業的關系。
3.旅游資源的分布。
(二)難點
1.理解歐盟在本區內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讀圖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過分析歐洲傳統畜牧業的發展條件,明確本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的重要影響。
(三)教學突破
1.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是歐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也是教材的一個重點,教材由此作為切入點開始學習。這部分可以聯系學生前面已有的知識,通過提問、學生回顧、動手計算、讀圖查找等學習方式,進一步突出歐洲西部的經濟特征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2.歐盟的地位和作用,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歐盟成員國密切聯系示意圖和歐盟進出口商品占世界百分比及有關資料,聯系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歐盟在本區內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圖表,親身調查本地來自歐洲西部的產品來分析制造業在本區的主導地位。布置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進行調查,寫一篇關于發達國家工業發展的500字左右的啟示,體會歐洲西部工業發達的特點及成因,我們應該借鑒點什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從生活入手提問:常見歐洲人愛吃的食物——乳產品和牛羊肉,引出發達的畜牧業。教師引導著分組讀圖,討論分析歐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為發展畜牧業創造的有利條件。因而明確本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的重要影響,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讀圖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4.通過分小組查找資料,合作探究、交流,教師播放錄像或vcd盤和出示相關材料,了解歐洲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繁榮的旅游業,再運用連線的方式加以鞏固。
四、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第一課時,準備制作的本節課件;關于歐盟、歐元的材料介紹;歐洲西部的國家分布圖;收集有關歐洲西部出口產品的圖片(汽車、飛機、手表、手機等);劃分學習小組。
第二課時,歐洲西部牧場景觀圖;歐洲西部的地形圖;歐洲西部的氣候圖;歐洲的旅游勝地圖片和有關錄像帶。
(二)學生準備
第一課時,有關歐盟、歐元的圖片、文字或實物資料;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的政治地圖;收集有關歐洲出口的產品。
第二課時,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圖;收集歐洲西部牧場景觀圖片;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名勝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等。
五、教學步驟
(一)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一、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
1.導人新課,展示課件。
上一學期我們學習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知識,你們知道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主要有哪些?它們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小結板書:一、歐洲西部是發達國家的集中地。
2.計算。
人口數(人) 5億多
總面積(千米²)500萬
人口密度=?
3.歐洲西部人口稠密,發達國家集中。同學們可以談一談,你對歐洲西部了解些什么?
4.總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對外敞開了國門,在歐洲西部的各國之間,貿易往來和人員流動十分頻繁。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他們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歐盟。根據老師布置查找歐盟的資料同學之間交流。
5.學生回答說明了什么問題?有沒有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
展示課件:學生小組討論分析58頁歐盟國家密切聯系示意圖和59頁活動2的有關數據。進一步體會理
解歐盟的重要地位。
總結:歐盟(eu)是歐洲聯盟的簡稱,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其前身是歐洲共同體。1993年11月,《歐洲聯盟條約》生效,歐共體演化為歐洲聯盟,現在有15個成員國組成。同學們說的對,我們要借鑒他們的經驗,搞好對外開放。我們雖然在世界貿易中的發展速度比較快,但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應該怎么辦?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6.展示歐洲西部的國家圖:讓學生找出歐盟15個成員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愛爾蘭、英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瑞典,看這些國家的領土面積有什么特點?與其經濟聯盟有什么關系?找出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等國的首都。上述這些國家工業的特點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
二、以制造業為主的經濟
1.課前已布置同學們回去收集當地來自歐洲的工業產品(實物或照片),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下面來交流一下,開闊一下同學們的視野。
2.總結引入: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是世界工業發達的地區之—,這里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剛才我們收集的不少,下面我們看一段錄像,來詳細了解一下歐洲西部的一些工業設施和更多的著名產品。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點題板書)
3.展示課件:課本60頁圖8.17不同國家gdp與從事制造業的人口數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不同。
總結:歐洲西部的國家選取了三個經濟勢力最強的國家,人均收入高,從事制造業的人口比重大。而這三個發展中國家,則是資源貧乏、人口眾多、經濟單一的農、礦業國,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為主,其產業結構不合理,制造業水平低,經濟落后。同學們應明確這些原因。歐洲西部的工業是怎樣分布的呢?
4.課件展示歐洲西部工業區分布圖(圖中注明了本區的德國的魯爾區、法國的巴黎盆地、英國的倫敦等著名的工業區):讓學生參考課本59頁西歐國家圖、自己準備的世界的政治地圖和61頁歐洲西部工業區示意分析,說出本區的工業區主要分布在那些國家的哪個方位?呈現什么形狀?教師引導,可在課件中使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位于十字型的工業區,給學生提示。
5.說重要國家的位置,為下一節作好鋪墊。
6.總結:本區的工業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與本區豐富的資源和電力、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開的。同學們回去查找資料,寫—篇文章,關于歐洲西部發達的工業,要求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題目可自擬。
(二)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三、傳統的畜牧業
1.設問引入:你印象中歐洲人喜歡吃的食物有哪些?請你數一數。(及時表揚)
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緊接著問:為什么
小結 :歐洲人這種傳統的飲食結構與這里發達的畜牧業有著密切的關系。
今天我們就來徹底地探討一下這個原因。
板書:一、傳統的畜牧業
2.課件展示歐洲的地形圖或讓學生參考課本64頁,提出問題,學生小組學習、討論。
(1)分析歐洲西部地區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特點。
(2)找出本區主要的地形區:西歐平原、波德平原、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分析各地形區的大約海拔高度。
(3)分析上述主要地形區的分布有什么特點?找出本區主要的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和大不列顛島。大陸輪廓有什么特征?
3.展示課件中歐洲西部的氣候圖,找出歐洲西部主要的氣候類型和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征。參照課本圖6.9和6.10,比較溫帶海洋性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差異。教師提示從離海的遠近、降水的季節和氣溫的年較差上比較。
4.總結:歐洲西部地處中緯度大陸的西岸,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和阿爾卑斯山脈的走向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全年溫和濕潤的氣候,適宜多汁的牧草生長,因而畜牧業發達,也適合水果、花卉的種植。但由于陰雨較多,部分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影響,因而本區的種植業也多服務于畜牧業。(隨時總結隨時板書,讓學生理解其因果關系)
5.同學們看課本62頁的文字,找出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主要國家及其特點。把同學們收集到的圖片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表揚鼓勵)老師播放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有關錄像,加強直觀印象,開闊學生視野。
6.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很多發達國家畜牧業產值在本國內占很大比重。在本區他們是怎樣把“綠色”變成“金子”的?學生閱讀書本第62頁的閱讀材料和乳產品生產的過程示意圖,并用口頭描述,以達到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
四、繁榮的旅游業
1.首先提問學生,你喜歡哪些戶外運動項目?
導人新課:旅游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的特點,被叫做“無煙工業”。現在,世界經濟中創匯高的行業之一就是旅游業。而目前,歐洲是最受各國旅游者青睞的地區。
板書:四、繁榮的旅游業。
2.方案 一:老師前面已經布置了讓同學們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勝地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今天我們就來展示一下同學們的成果。介紹完同學們的,老師播放收集到的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名勝的錄像帶,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印象。
3.方案二:讓同學們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勝地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上網查詢),并在小組內通過匯總、分析、篩選、歸類制作成各種電子版報告,在課堂上進行一個“歐洲西部名勝游”的交流會,每個小組選出1名同學代表小組作名勝旅游報告介紹,1名同學作為評委。全班選出2名同學為服務人員,1人收集分數,1人算出平均分。
4.方案三:參照歐洲的旅游勝地地圖,選擇一項你喜歡的旅游項目,說出應該去的國家。再通過上網查詢等方法收集資料,介紹這個國家的旅游業概況。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內容
歐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國家的集中地,其聯合組織“歐盟”在世界政治和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里的工業以制造業為主, 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發展畜牧業有優越的位置、地形、氣候條件。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繁榮。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歐洲西部地區的位置、范圍;能在地圖上找到主要的國家及首都,說明本區重要的地理環境特征,使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
2.學會運用地圖、統計圖及相關資料分析歐洲西部的地形、氣候特征,理解歐洲農業以傳統的畜牧業為主的原因。
3.分析說出歐洲西部工業區的分布特點。
4.記住歐洲西部地區主要旅游資源的分布。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運用地圖、統計圖表分析說明歐盟在本區內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過圖表和相關資料,討論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工業上的差異,通過收集、調查有關資料說明制造業在本區工業中的主導地位。
3.通過讀圖分析本區的位置、地形和氣候,歸納總結出歐洲西部發展傳統畜牧業的優越條件,明確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有重要影響的規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以上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地理信息的提取、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并使學生從歐洲西部區域經濟聯合發展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示,得以借鑒。
三、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一)重點
1.歐洲西部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特點及原因。
2.歐盟在本區的地位和作用,歐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氣候特點與發展傳統畜牧業的關系。
3.旅游資源的分布。
(二)難點
1.理解歐盟在本區內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讀圖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過分析歐洲傳統畜牧業的發展條件,明確本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的重要影響。
(三)教學突破
1.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是歐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也是教材的一個重點,教材由此作為切入點開始學習。這部分可以聯系學生前面已有的知識,通過提問、學生回顧、動手計算、讀圖查找等學習方式,進一步突出歐洲西部的經濟特征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2.歐盟的地位和作用,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歐盟成員國密切聯系示意圖和歐盟進出口商品占世界百分比及有關資料,聯系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歐盟在本區內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圖表,親身調查本地來自歐洲西部的產品來分析制造業在本區的主導地位。布置作業 ,讓學生進一步進行調查,寫一篇關于發達國家工業發展的500字左右的啟示,體會歐洲西部工業發達的特點及成因,我們應該借鑒點什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從生活入手提問:常見歐洲人愛吃的食物——乳產品和牛羊肉,引出發達的畜牧業。教師引導著分組讀圖,討論分析歐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為發展畜牧業創造的有利條件。因而明確本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的重要影響,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讀圖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4.通過分小組查找資料,合作探究、交流,教師播放錄像或VCD盤和出示相關材料,了解歐洲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繁榮的旅游業,再運用連線的方式加以鞏固。
四、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第一課時,準備制作的本節課件;關于歐盟、歐元的材料介紹;歐洲西部的國家分布圖;收集有關歐洲西部出口產品的圖片(汽車、飛機、手表、手機等);劃分學習小組。
第二課時,歐洲西部牧場景觀圖;歐洲西部的地形圖;歐洲西部的氣候圖;歐洲的旅游勝地圖片和有關錄像帶。
(二)學生準備
第一課時,有關歐盟、歐元的圖片、文字或實物資料;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的政治地圖;收集有關歐洲出口的產品。
第二課時,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圖;收集歐洲西部牧場景觀圖片;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名勝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等。
五、教學步驟
(一)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一、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
1.導人新課,展示課件。
上一學期我們學習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知識,你們知道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主要有哪些?它們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小結板書:一、歐洲西部是發達國家的集中地。
2.計算。
人口數(人) 5億多
總面積(千米²)500萬
人口密度=?
3.歐洲西部人口稠密,發達國家集中。同學們可以談一談,你對歐洲西部了解些什么?
4.總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對外敞開了國門,在歐洲西部的各國之間,貿易往來和人員流動十分頻繁。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他們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歐盟。根據老師布置查找歐盟的資料同學之間交流。
5.學生回答說明了什么問題?有沒有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
展示課件:學生小組討論分析58頁歐盟國家密切聯系示意圖和59頁活動2的有關數據。進一步體會理
解歐盟的重要地位。
總結:歐盟(EU)是歐洲聯盟的簡稱,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其前身是歐洲共同體。1993年11月,《歐洲聯盟條約》生效,歐共體演化為歐洲聯盟,現在有15個成員國組成。同學們說的對,我們要借鑒他們的經驗,搞好對外開放。我們雖然在世界貿易中的發展速度比較快,但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應該怎么辦?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6.展示歐洲西部的國家圖:讓學生找出歐盟15個成員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愛爾蘭、英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瑞典,看這些國家的領土面積有什么特點?與其經濟聯盟有什么關系?找出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等國的首都。上述這些國家工業的特點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
二、以制造業為主的經濟
1.課前已布置同學們回去收集當地來自歐洲的工業產品(實物或照片),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下面來交流一下,開闊一下同學們的視野。
2.總結引入: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是世界工業發達的地區之—,這里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剛才我們收集的不少,下面我們看一段錄像,來詳細了解一下歐洲西部的一些工業設施和更多的著名產品。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點題板書)
3.展示課件:課本60頁圖8.17不同國家GDP與從事制造業的人口數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不同。
總結:歐洲西部的國家選取了三個經濟勢力最強的國家,人均收入高,從事制造業的人口比重大。而這三個發展中國家,則是資源貧乏、人口眾多、經濟單一的農、礦業國,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為主,其產業結構不合理,制造業水平低,經濟落后。同學們應明確這些原因。歐洲西部的工業是怎樣分布的呢?
4.課件展示歐洲西部工業區分布圖(圖中注明了本區的德國的魯爾區、法國的巴黎盆地、英國的倫敦等著名的工業區):讓學生參考課本59頁西歐國家圖、自己準備的世界的政治地圖和61頁歐洲西部工業區示意分析,說出本區的工業區主要分布在那些國家的哪個方位?呈現什么形狀?教師引導,可在課件中使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位于十字型的工業區,給學生提示。
5.說重要國家的位置,為下一節作好鋪墊。
6.總結:本區的工業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與本區豐富的資源和電力、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開的。同學們回去查找資料,寫—篇文章,關于歐洲西部發達的工業,要求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題目可自擬。
(二)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三、傳統的畜牧業
1.設問引入:你印象中歐洲人喜歡吃的食物有哪些?請你數一數。(及時表揚)
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緊接著問:為什么
小結 :歐洲人這種傳統的飲食結構與這里發達的畜牧業有著密切的關系。
今天我們就來徹底地探討一下這個原因。
板書:一、傳統的畜牧業
2.課件展示歐洲的地形圖或讓學生參考課本64頁,提出問題,學生小組學習、討論。
(1)分析歐洲西部地區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特點。
(2)找出本區主要的地形區:西歐平原、波德平原、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分析各地形區的大約海拔高度。
(3)分析上述主要地形區的分布有什么特點?找出本區主要的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和大不列顛島。大陸輪廓有什么特征?
3.展示課件中歐洲西部的氣候圖,找出歐洲西部主要的氣候類型和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征。參照課本圖6.9和6.10,比較溫帶海洋性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差異。教師提示從離海的遠近、降水的季節和氣溫的年較差上比較。
4.總結:歐洲西部地處中緯度大陸的西岸,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和阿爾卑斯山脈的走向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全年溫和濕潤的氣候,適宜多汁的牧草生長,因而畜牧業發達,也適合水果、花卉的種植。但由于陰雨較多,部分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影響,因而本區的種植業也多服務于畜牧業。(隨時總結隨時板書,讓學生理解其因果關系)
5.同學們看課本62頁的文字,找出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主要國家及其特點。把同學們收集到的圖片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表揚鼓勵)老師播放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有關錄像,加強直觀印象,開闊學生視野。
6.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很多發達國家畜牧業產值在本國內占很大比重。在本區他們是怎樣把“綠色”變成“金子”的?學生閱讀書本第62頁的閱讀材料和乳產品生產的過程示意圖,并用口頭描述,以達到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
四、繁榮的旅游業
1.首先提問學生,你喜歡哪些戶外運動項目?
導人新課:旅游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的特點,被叫做“無煙工業”。現在,世界經濟中創匯高的行業之一就是旅游業。而目前,歐洲是最受各國旅游者青睞的地區。
板書:四、繁榮的旅游業。
2.方案 一:老師前面已經布置了讓同學們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勝地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今天我們就來展示一下同學們的成果。介紹完同學們的,老師播放收集到的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名勝的錄像帶,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印象。
3.方案二:讓同學們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勝地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上網查詢),并在小組內通過匯總、分析、篩選、歸類制作成各種電子版報告,在課堂上進行一個“歐洲西部名勝游”的交流會,每個小組選出1名同學代表小組作名勝旅游報告介紹,1名同學作為評委。全班選出2名同學為服務人員,1人收集分數,1人算出平均分。
4.方案三:參照歐洲的旅游勝地地圖,選擇一項你喜歡的旅游項目,說出應該去的國家。再通過上網查詢等方法收集資料,介紹這個國家的旅游業概況。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篇4
8.2 歐洲西部 --
一、教學內容
歐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國家的集中地,其聯合組織“歐盟”在世界政治和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里的工業以制造業為主, 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發展畜牧業有優越的位置、地形、氣候條件。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繁榮。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歐洲西部地區的位置、范圍;能在地圖上找到主要的國家及首都,說明本區重要的地理環境特征,使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
2.學會運用地圖、統計圖及相關資料分析歐洲西部的地形、氣候特征,理解歐洲農業以傳統的畜牧業為主的原因。
3.分析說出歐洲西部工業區的分布特點。
4.記住歐洲西部地區主要旅游資源的分布。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運用地圖、統計圖表分析說明歐盟在本區內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過圖表和相關資料,討論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工業上的差異,通過收集、調查有關資料說明制造業在本區工業中的主導地位。
3.通過讀圖分析本區的位置、地形和氣候,歸納總結出歐洲西部發展傳統畜牧業的優越條件,明確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有重要影響的規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以上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地理信息的提取、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并使學生從歐洲西部區域經濟聯合發展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示,得以借鑒。
三、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一)重點
1.歐洲西部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特點及原因。
2.歐盟在本區的地位和作用,歐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氣候特點與發展傳統畜牧業的關系。
3.旅游資源的分布。
(二)難點
1.理解歐盟在本區內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讀圖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過分析歐洲傳統畜牧業的發展條件,明確本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的重要影響。
(三)教學突破
1.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是歐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也是教材的一個重點,教材由此作為切入點開始學習。這部分可以聯系學生前面已有的知識,通過提問、學生回顧、動手計算、讀圖查找等學習方式,進一步突出歐洲西部的經濟特征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2.歐盟的地位和作用,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歐盟成員國密切聯系示意圖和歐盟進出口商品占世界百分比及有關資料,聯系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歐盟在本區內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重要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圖表,親身調查本地來自歐洲西部的產品來分析制造業在本區的主導地位。布置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進行調查,寫一篇關于發達國家工業發展的500字左右的啟示,體會歐洲西部工業發達的特點及成因,我們應該借鑒點什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從生活入手提問:常見歐洲人愛吃的食物——乳產品和牛羊肉,引出發達的畜牧業。教師引導著分組讀圖,討論分析歐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為發展畜牧業創造的有利條件。因而明確本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對地區農牧業的重要影響,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讀圖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4.通過分小組查找資料,合作探究、交流,教師播放錄像或vcd盤和出示相關材料,了解歐洲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繁榮的旅游業,再運用連線的方式加以鞏固。
四、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第一課時,準備制作的本節課件;關于歐盟、歐元的材料介紹;歐洲西部的國家分布圖;收集有關歐洲西部出口產品的圖片(汽車、飛機、手表、手機等);劃分學習小組。
第二課時,歐洲西部牧場景觀圖;歐洲西部的地形圖;歐洲西部的氣候圖;歐洲的旅游勝地圖片和有關錄像帶。
(二)學生準備
第一課時,有關歐盟、歐元的圖片、文字或實物資料;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的政治地圖;收集有關歐洲出口的產品。
第二課時,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圖;收集歐洲西部牧場景觀圖片;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名勝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等。
五、教學步驟
(一)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一、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
1.導人新課,展示課件。
上一學期我們學習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知識,你們知道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主要有哪些?它們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小結板書:一、歐洲西部是發達國家的集中地。
2.計算。
人口數(人) 5億多
總面積(千米²)500萬
人口密度=?
3.歐洲西部人口稠密,發達國家集中。同學們可以談一談,你對歐洲西部了解些什么?
4.總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對外敞開了國門,在歐洲西部的各國之間,貿易往來和人員流動十分頻繁。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他們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歐盟。根據老師布置查找歐盟的資料同學之間交流。
5.學生回答說明了什么問題?有沒有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
展示課件:學生小組討論分析58頁歐盟國家密切聯系示意圖和59頁活動2的有關數據。進一步體會理
解歐盟的重要地位。
總結:歐盟(eu)是歐洲聯盟的簡稱,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其前身是歐洲共同體。1993年11月,《歐洲聯盟條約》生效,歐共體演化為歐洲聯盟,現在有15個成員國組成。同學們說的對,我們要借鑒他們的經驗,搞好對外開放。我們雖然在世界貿易中的發展速度比較快,但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應該怎么辦?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6.展示歐洲西部的國家圖:讓學生找出歐盟15個成員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愛爾蘭、英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瑞典,看這些國家的領土面積有什么特點?與其經濟聯盟有什么關系?找出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等國的首都。上述這些國家工業的特點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
二、以制造業為主的經濟
1.課前已布置同學們回去收集當地來自歐洲的工業產品(實物或照片),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下面來交流一下,開闊一下同學們的視野。
2.總結引入: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是世界工業發達的地區之—,這里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剛才我們收集的不少,下面我們看一段錄像,來詳細了解一下歐洲西部的一些工業設施和更多的著名產品。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點題板書)
3.展示課件:課本60頁圖8.17不同國家gdp與從事制造業的人口數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不同。
總結:歐洲西部的國家選取了三個經濟勢力最強的國家,人均收入高,從事制造業的人口比重大。而這三個發展中國家,則是資源貧乏、人口眾多、經濟單一的農、礦業國,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為主,其產業結構不合理,制造業水平低,經濟落后。同學們應明確這些原因。歐洲西部的工業是怎樣分布的呢?
4.課件展示歐洲西部工業區分布圖(圖中注明了本區的德國的魯爾區、法國的巴黎盆地、英國的倫敦等著名的工業區):讓學生參考課本59頁西歐國家圖、自己準備的世界的政治地圖和61頁歐洲西部工業區示意分析,說出本區的工業區主要分布在那些國家的哪個方位?呈現什么形狀?教師引導,可在課件中使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位于十字型的工業區,給學生提示。
5.說重要國家的位置,為下一節作好鋪墊。
6.總結:本區的工業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與本區豐富的資源和電力、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開的。同學們回去查找資料,寫—篇文章,關于歐洲西部發達的工業,要求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題目可自擬。
(二)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三、傳統的畜牧業
1.設問引入:你印象中歐洲人喜歡吃的食物有哪些?請你數一數。(及時表揚)
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緊接著問:為什么
小結 :歐洲人這種傳統的飲食結構與這里發達的畜牧業有著密切的關系。
今天我們就來徹底地探討一下這個原因。
板書:一、傳統的畜牧業
2.課件展示歐洲的地形圖或讓學生參考課本64頁,提出問題,學生小組學習、討論。
(1)分析歐洲西部地區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特點。
(2)找出本區主要的地形區:西歐平原、波德平原、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分析各地形區的大約海拔高度。
(3)分析上述主要地形區的分布有什么特點?找出本區主要的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和大不列顛島。大陸輪廓有什么特征?
3.展示課件中歐洲西部的氣候圖,找出歐洲西部主要的氣候類型和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征。參照課本圖6.9和6.10,比較溫帶海洋性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差異。教師提示從離海的遠近、降水的季節和氣溫的年較差上比較。
4.總結:歐洲西部地處中緯度大陸的西岸,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和阿爾卑斯山脈的走向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全年溫和濕潤的氣候,適宜多汁的牧草生長,因而畜牧業發達,也適合水果、花卉的種植。但由于陰雨較多,部分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影響,因而本區的種植業也多服務于畜牧業。(隨時總結隨時板書,讓學生理解其因果關系)
5.同學們看課本62頁的文字,找出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主要國家及其特點。把同學們收集到的圖片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表揚鼓勵)老師播放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有關錄像,加強直觀印象,開闊學生視野。
6.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很多發達國家畜牧業產值在本國內占很大比重。在本區他們是怎樣把“綠色”變成“金子”的?學生閱讀書本第62頁的閱讀材料和乳產品生產的過程示意圖,并用口頭描述,以達到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
四、繁榮的旅游業
1.首先提問學生,你喜歡哪些戶外運動項目?
導人新課:旅游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的特點,被叫做“無煙工業”。現在,世界經濟中創匯高的行業之一就是旅游業。而目前,歐洲是最受各國旅游者青睞的地區。
板書:四、繁榮的旅游業。
2.方案 一:老師前面已經布置了讓同學們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勝地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今天我們就來展示一下同學們的成果。介紹完同學們的,老師播放收集到的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名勝的錄像帶,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印象。
3.方案二:讓同學們收集有關歐洲西部旅游勝地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上網查詢),并在小組內通過匯總、分析、篩選、歸類制作成各種電子版報告,在課堂上進行一個“歐洲西部名勝游”的交流會,每個小組選出1名同學代表小組作名勝旅游報告介紹,1名同學作為評委。全班選出2名同學為服務人員,1人收集分數,1人算出平均分。
4.方案三:參照歐洲的旅游勝地地圖,選擇一項你喜歡的旅游項目,說出應該去的國家。再通過上網查詢等方法收集資料,介紹這個國家的旅游業概況。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篇5
第四節 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1)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亞洲境內著名的湖泊。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征,了解歐洲著名的河流。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3、 教育目標通過咸海以及亞歐人口問題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理念教育。重點、難點亞洲、歐洲的主要 河流和湖泊。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媒體:教學掛圖、板圖、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請說說你了解西亞。(學生回憶,并回答。)
二、導入新課
在我們的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地區,它的面積比我國的陸地面積稍大,卻分布著30多個國家,其中有不少國家的面積十分狹小,被人們稱為“袖珍國”、這個地區是資本主義工業化最早的地區,也是目前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這里還曾經是歷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這個地區的旅游資源聞名遐爾,吸引了無數的各國游客。這就是歐洲( 通過簡單介紹 引起學生興趣。)
板書課題:第四節 歐洲西部
三、講授新課
一. 地理位置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說明:緯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間海陸位置——位于歐洲的西部, 北鄰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二. 輪廓、范圍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說明:像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大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非常曲折,多半島、島嶼、內海和海灣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地區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島嶼: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內海(海灣):北海、波羅的海、挪威海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
三. 主要國家、首都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提問:請說出各國的首都
英國——倫敦 法國——巴黎 德國——柏林 意大利——羅馬 荷蘭——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蘭、西 班牙、葡萄牙、奧地利、瑞士、希臘、梵蒂岡、摩納哥、圣馬力諾、列支敦士登、馬耳他、安道爾四.
指導學生按照以前所學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氣候特征。
四、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四個主要地形區及分布特點料了解歐洲各國 。南北兩側是山脈,中部是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五. 主要河流 分析萊茵河、多瑙河 解答書上活動探討
六. 氣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濕潤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 候。
總結:利用地圖簡單總結。
作業:利用填充圖冊15頁,目標檢測上的題目作為練習
教學后記:學生進行了長時間的學習后,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課程的設計注重知識的遷移,舊 知識與新知識遷移,從亞洲遷移到歐洲。有的學生可能如魚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學生畏難,在課堂上要注意啟發、引導、鼓勵。
歐洲西部(2)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 ,目前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工業中心多;農業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2、能力目標: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區的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的分布。
3、教育目標:通過對旅游資源的學習,可以擴展學生嚴結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工業中心多;農業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區的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的分布
教學難點: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工業中心多;農業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掛圖、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提問 上節課內容。
請同學 說說歐洲的地理位置和輪廓、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 導入新課:
歐洲西部的各個國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簡 單易記,但是歐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還在于歐洲西部的經濟和旅游業。
學生活動:幻燈演示歐洲的特產和風景讓學生說說。
三、 教授新課:
板書:一、雄厚的經濟實力
(對照書54頁圖簡單介紹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1、 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仍居各大洲 首位。
(指導學生讀統計圖。)
2、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
3、 農業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簡單介紹,結合幻燈讓學生了解)
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有發達的農牧業
利用書55頁閱讀材料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
瑞士——鐘表
瑞 典——造船、汽車、機器制造業
丹麥——畜產品“歐洲的牧場和食品庫”
挪威——水產品
荷蘭——鮮花(尤其是郁金香)
板書 二、繁榮的旅游業
1、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簡單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通過幻燈讓學生欣賞)
挪威——陡峻幽深的峽灣,午夜的太陽
瑞士——“世界公園”的稱號、冰雪皚皚的山峰、世界表都伯爾尼
西班牙——陽光燦爛的海灘、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國——田園風光、“藝術之都”巴黎、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 都”羅馬、龐貝古城、狂歡節
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 德國——慕尼黑的啤酒節
小結: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作業:目標檢測相關內容。
教學后記:本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可以通過大量的材料指導學生自學。在今后的講述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講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篇6
一、位置、范圍和主要國家
1、 范圍:除原蘇聯的歐洲部分,包括30多個國家
2、 地理位置
緯度位置:大部分處于北緯36-71度之間,大部分位于溫帶
海陸位置:亞歐大陸西部,北林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
3、 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半島、內海、海灣
二 、雄厚的經濟實力
1、資本主義發展最早
2、工業部門齊全,工業地帶密集
3、生產水平高的農業和合理的農牧業結構
4、發達的交通運輸
三、 繁榮的旅游業
1、 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
2、 讀兩極地區圖,培養學生辨別方向的能力,了解兩極地區的氣候特征并能分析其成因
3、 了解兩極地區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及豐富的淡水資源、礦產資源和海洋資源,知道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分別是南極洲、北冰洋
4、 通過兩極地區的科學考察,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愛國主義熱情
[教學重難點]
兩極地區的位置特點、南極的氣候特征和成因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
北極地區圖、南極地區圖、地球儀
[教學方法]
觀察法、讀圖法、自學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 知道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知道歐洲西部部分國家的特色工業和農牧業。
2、 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理解歐洲西部經濟實力雄厚,經濟以工業為主。
3、 在圖上能指出歐洲西部主要國家的名稱和位置、主要半島、島嶼、海灣、海峽和內海。
導學前測: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是終年 ,氣溫年變化 ,冬無 ,夏無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地區的大陸 ,如歐洲西部。這里旅游資源豐富,有著名的西班牙 。歐洲西部經濟發展水平高,是 國家的集中地。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一)位置與范圍 讀課本p53圖2-25,完成以下題目:
1、地理位置:①緯度位置:大部分在北緯 度以北,地處 帶。②海陸位置:西臨 洋、南臨 海,北臨 洋,海岸線曲折。③主要島嶼: 島 、島 島。④主要半島:北部的 半島,南部的 半島、 半島和 半島。⑤主要臨海:波羅的海、北海、比斯開灣、地中海和黑海。
2、主要國家:本區包括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于 國家。其中面積最大的是 國,面積最小的是 國,它位于 國境內,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記住瑞典、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瑞士七個國家的首都。
3、歐洲聯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首都 。性質:歐洲最大的 、 組織。
貨幣: 宗旨:致力于實現 ,保證各國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和就業條件,并通過共同貿易政策促進國際交換。
點撥:習慣上把歐洲西部分成北歐、西歐、中歐和南歐四個區域。
自主學習(二)雄厚的經濟實力 閱讀課本p54 完成以下題目。
1、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地區,是“工業革命的搖籃”。 洲的經濟發展水平居各大洲首位。
2、歐洲西部的四大工業國: 、 、 、 。
3、歐洲工業起步早,生產規模大,部門齊全,綜合實力雄厚。各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工業部門。閱讀p55小字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國家 特色產業
瑞士
瑞典
丹麥
挪威
荷蘭
4、主要的氣候類型:
自主學習(三)繁榮的旅游業
1、峽灣風光--- 驚險斗牛---- 阿爾卑斯山滑雪(被譽為世界公園) -----
水城----- 古羅馬斗獸場--- 音樂之都----- 藝術之都----
2、三大著名旅游國: 、 、 。法國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發達的國家,著名的旅游資源有羅浮宮、巴黎圣母院、埃非爾鐵塔、凱旋門等。
合作探究:p56活動 小組內討論解決,每組推選代表發言。
小結:見課件知識網絡圖
課堂達標檢測
1、一艘輪船從埃及亞歷山大港駛往西歐鹿特丹港,最短的航線經過的海峽是( )
a、馬六甲海峽、土耳其海峽 b、土耳其海峽、直布羅陀海峽c、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d、馬六甲海峽、英吉利海峽
2、歐洲南部三大半島自西向東分別是( )
a、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 b、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c、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d、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伊比利亞半島
3、下列國家中,符合“工業大國”、“畜牧業發達”、“著名旅游國”特征的是( )
a、英國 b、法國c、德國d、意大利
4、被稱為“鐘表王國”的是( )a、瑞典 b、芬蘭c、荷蘭d、瑞士
5、歐洲城市密集,經濟發達,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下列城市與其別稱組合正確的是( )
a、鐘表王國一巴黎 b、音樂之都一維也納c、世界表都一日內瓦d、藝術之都一倫敦
6、觀賞下列歐洲國風光和應去的國家對應正確的是( )
a、觀賞午夜的太陽一荷蘭 b、參觀水城威尼斯一意大利c、觀賞花卉與風車一西班牙d、觀看斗牛比賽一法國
7、下列海峽不是大洲分界線的是( )
a、土耳其海峽b、直布羅陀海峽c、英吉利海峽d、白令海峽
8、世界上著名的圍海造田國家是( )a、芬蘭 b、荷蘭c、波蘭d、愛爾蘭
9、瑞士的首都是( )a、柏林 b、馬德里c、伯爾尼d、羅馬
10、下列歐洲國家屬于歐洲西部旅游城市的是( )a、羅馬、雅典、開羅 b、羅馬、維也納、威尼斯c、仰光、威尼斯、維也納d、曼谷、雅典、日內瓦
11、關于歐洲西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本區國家眾多,全部都是發達國家 b、由于歐盟的成立,本區國家間貿易往來減少c、歐盟國家的商品只限在內部流通d、歐盟在世界經濟、政治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12、關于歐洲西部國家經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歐洲的經濟發展最早,發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 b、很多國家因地制宜發展有特色的工業部門c、農業在本區中所占比重小,生產水平也不發達d、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13、下列不屬于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成因的是( )
a、大部分位于北緯400~600 之間b、位于亞歐大陸的西部,瀕臨大西洋c、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西風能夠長驅直入d、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阻擋海洋氣流的深入
14、瑞典的旅游業有點特殊,游客在這里過夜的人數占旅游總人數的90%,而且往往第二天就離去,原因是( )a、商業服務多在夜晚 b、森林晚會吸引顧客c、游客觀看這里的極晝極夜d、到這里參加圣誕節活動
15、將歐洲西部的著名旅游景點與所在國家相連
倫敦塔橋 挪威
風車 意大利
峽灣風光 西班牙
水城威尼斯 法國
斗牛場 英國
埃菲爾鐵塔 荷蘭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篇8
一說教材
1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主要為七年級地理教育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區域地理學習為主。本章安排在第七章亞洲的后面,通過亞洲的學習,學生對亞洲區域地理的知識、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和技能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章在設計安排上試圖體現強化區域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加強聯系性,讓學生進一步提高說明地理問題和學習區域地理的能力,以實現區域地理教學目標的內容。
世界自然地理的特定空間特征和地形、氣候、水文等要素的學習,主要通過教師引導讀圖與資料分析的方法獲得,以基本特征、分布規律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分析為重點。加強讀圖能力和資料分析的訓練,加強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性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分析。提出地理學習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征。
歐洲西部地區的學習,主要通過資料收集與分析,歸納突出歐洲西部工業分布、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其與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的關系等問題。并通過動手設計旅游線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2本節的教材內容結構
本節共四部分,第一框題“發達國家集中的地方”,第二框題“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第三框題“傳統的畜牧業”,第四框題“繁榮的旅游業”。
3本節內容的邏輯結構(或叫編排方法)
第一課時介紹歐洲西部地區是世界上發達國家集中的地方和制造業為主的工業。本區經濟發達來源于三大產業:工業、畜牧業、旅游業。畜牧業一直是該地區重要產業,本課時重點介紹了其畜牧業。教材打破常規,采用倒敘方法,從人們的日常飲食習慣特點出發,引入歐洲發達的畜牧業;接著教材活動內容,從氣候條件、地形條件分析本區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又從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區的氣候成因,由表及里,如抽絲剝繭,簡述了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突出了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的教學思想。
二、說學情
1、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
通過初中前階段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讀地形圖、氣候圖的方法;
2、在本節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認知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在學習歐洲西部地形時,讓其動手設計貼地形圖,調動其學習興趣。學習溫帶海洋特征時,每組討論歸納,由中等生作中心發言人,進一步培養其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思考性強的問題先由一般學生回答,尖子生點評,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思考的熱情和探究的欲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不斷提高認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目標
1、知識目標
根據《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地形特點、氣候特征、傳統的畜牧業。
2、能力目標
《地理課程標準》第二部分課程目標明確指出,地理課通過多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概念,進而理解基本規律。因此本節課能力目標主要表現在:
(1)培養學生讀圖收集信息,歸納的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評價地理環境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地理課程標準》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部分要求學生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1)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2)我國西部牧區面積廣大,更有許多優良畜牧品種,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啟發學生借鑒西歐經驗,為祖國西部開發建設獻計獻策。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實際學情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歐洲西部的地形特點,描述溫帶海洋性的氣候特征;分析歐洲傳統畜牧業的發展條件。
教學難點:歐洲畜牧業成為傳統產業的原因。
五、說教法
針對本課的特點,依據“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對學生分組進行導學,在學生進行交流收集資料、貼地形圖、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動的基礎上,采取精講深化、分析綜合、設疑辨論等教學方法,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六、說學法
運用多媒體將教材靜態信息加工成聲、情、形的動態信息,引導學生分析歐洲傳統畜牧業的發展條件及原因,讓學生學會分析地理問題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資料、貼圖、討論等方法,讓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增強學生的參與協作意識。
七、說教學構思
(一)導入新課
[活動一]交流課前收集的歐洲人生活與飲食習慣的資料。
(二)展開探究過程
[活動二]歐洲西部牧場圖。簡單介紹歐洲西部國家的畜牧業情況。
[活動三]讓學生讀課本圖823“歐洲西部地形圖”、歐洲西部地形輪廓板圖讓學生上講臺,用磁性貼將“大不列顛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山脈、阿爾卑斯山脈、西歐平原、波德平原”吸在輪廓圖上。使學生明確本地區地形特點。
[活動四]歐洲西部氣候圖
分組討論:1、該地區主要氣候特征,引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概念。
2、這種氣候對畜牧業生產有何影響?
[活動五]再讀課本圖822“歐洲西部的氣候”,從圖中讓學生讀出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寒帶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三)深入探究過程
[詩歌欣賞]《敕勒歌》
(四)拓展與練習
1、我國西部有哪些牧區?有什么優良牲畜品種?
2、歐洲西部地區和我國西部牧區在地形、氣候等方面有何異同?
八、說板書設計
講完課后如可能可以讓學生設計板書,或者我自己板書。
九、說問題設計
依據“活動”設計問題,注意問題的新穎性和活動性,結合學生的實際,要有一定的層次和深度。
十、說教學手段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圖、視頻資料及詩歌,并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完成教學。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篇9
教學
目標知識目標:
教學
重點
教學
難點
教學
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
過程
教師邊導邊教
學生邊學邊練
情景
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東半球其他的重要國家,第二節:歐洲西部
引導
探究提問:同學們,一提到歐洲西部地區,你們想到了那些國家?這些國家從經濟上來看有什么特點?他們的經濟為什么如此發達?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歐洲地區。我們先來了解歐洲西部發達的國家。發達思考
自主
發現26首先我們在世界地圖中找一找,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哪些歐洲國家不屬于歐洲西部?計算:給出歐洲西部的面積和人口,計算出歐洲的人口密度:100人,這個人口密度大嗎?人口稠密,國家眾多。歐洲西部的國家從經濟水平上來看,多是什么國家?閱讀材料:給出一些國家,讓學生找出經濟發達的國家是哪些,再找出屬于歐洲西部的國家又有哪些?這些國家經濟很發達,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是什么?思考:1.歐洲西部國家為什么要成立歐盟?2.歐盟現在的成員國有幾個?3.加入歐盟組織有什么好處?4.歐盟組織現在世界上的地位怎樣?主頁:發達的工業制造業歐洲西部的工業分布有什么特點?主要以什么工業為主?什么是制造業?制造業為什么能給歐洲西部國家帶來大量收入?主頁:傳統的畜牧業。歐洲西部的農業十分發達,處理種植業以外最為突出的就是它的畜牧業。首先我們就到歐洲的發達國家法國去,看看那里種植的葡萄,以及可口的葡萄酒。看完了法國,我們思考一下,為什么,同樣發展畜牧業和種植業,歐洲西部的國家卻能獲得大量的經濟收入?影響歐洲畜牧業發展的地形、氣候因素。其中,荷蘭就是一個典例,展示荷蘭——低地國視頻。看完了荷蘭,同學們思考一下:地形對歐洲西部的畜牧業發展有何影響?分析:氣候。該氣候的特點是什么?對農業生產有什么影響?主頁:發達的旅游業。在歐洲,第三產業十分發達,最為突出的就是他們的旅游業。歐洲西部歷史悠久,文化豐富,擁有人類大量的文化見證——歷史遺跡、古籍、博物館等。這些每年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到這里觀光,游覽。同時,為歐洲的經濟發展賺取大量的外匯。下面,我們就到歐洲西部去游覽一下那里的著名旅游景點。丹麥,英國(視頻),法國(視頻),西班牙,北部峽灣,阿爾卑斯,瑞士風光,威尼斯(視頻)。歐洲的西半部分,緯度位置偏高。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摩爾多瓦、土耳其。經濟發達國家歷史、工業、農業、第三產業的現代化,以及成立了一個組織——歐盟聯合對抗美、日等經濟大國。原先有15個,現在有25個。統一的大市場統一的貨幣。進口出口比例占世界40%左右。工業中心眾多,分布密集,與人口分布有關,呈十字。制造業將原材料加工成工業成品的過程。自然條件優越,科技含量高,生產高效合理。地形: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山地為主,是全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區。該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總結
提升
課后
反饋
板書設計
教學
反思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篇10
下面是2篇關于初中地理《歐洲西部》教學反思的范文,內容條理清晰,是篇不錯的范文,大家不妨多加參考。
初中地理《歐洲西部》教學反思一
《歐洲西部》是世界地理“認識區域”中選取的五個地理區域之一。這五個地區在自然、人文方面各具特色,其中本節主要突出的是歐洲西部獨特的自然條件,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根據本課的重點,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摸擬的“歐洲西部游”為主題巧妙地設計了這節課,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在“玩”中學,既動手又動腦,成為了課堂的主角,達到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效果。反思整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整節課給人予感性的認知,思路構架清晰。教學目標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步步為營,讓人覺得整節課的過程很踏實。
2、學生活動充分、高效。
整節課學生在以“旅游”為主題的活動中,通過讀圖、討論探究等一步一步地解決“旅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參與面廣,積極主動,活動充分,特別是效率高,在短短40分鐘內,學生生基本掌握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的內容。
3、多媒體運用恰到好處。
本節課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優點,運用得恰到好處。課件制作精美、清晰。色彩搭配巧妙,能夠成功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并讓學生在絢麗多彩的課件中體驗歐洲優美的旅游特色。
4、教師表情豐富且親切,給學生于感染力。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能激勵學生的好學新,是的學生有自信和濃厚的興趣。
當然通過教學實踐我也認識到本節課的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
1、問題設計的層次性不足。
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思考,廣泛參與,但由于問題設計的層次性不足,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參與教學的困難很大,由此出現了一小部分孩子僅僅是“看熱鬧”,教學效果不好。
改進措施:在教學中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注重問題設計的層次性。
2、教學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且沒有及時的給學生講解相對應的知識點。
初中地理《歐洲西部》教學反思二
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在于讓學生認識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主要國家,了解掌握歐洲西部工農業的特點和歐洲西部豐富的旅游資源。在教學思路上,通過開展學生旅游路線的設計和展示、學生互評、小組競賽等學生活動來組織教學,將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增強合作和團結精神,體現了新教材中以學生活動貫穿教學的思路,符合新課標當中提出的“體現學生是主體”的教學理念。
通過這節課的設計與實施,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1、初中的地理教學要符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應突出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在教學中多結合生活,采取情景教學。
2、課堂活動的設計要切合學生實際,要緊湊有序,利于調控。
3、開展學生活動應適當,不要為了活動而搞活動,應該讓學生活動成為教學的手段,把教學內容融入活動之中。通過活動來落實相關的知識點。
4、課堂問題設計要明確,要能起到引導學生針對問題思考的作用。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篇11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小編為您推薦2篇關于七年級地理《歐洲西部》教學反思的范文,趕緊一起來學習吧。
七年級地理《歐洲西部》教學反思一
[優點]
1.通過對比我國和西方人的飲食結構差異導入,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易于增加感性認識并逐步理解歐洲為何畜牧業發達。
2.采用討論、指讀等形式盡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多師生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結合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具有時代性和生活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板書設計盡量做到精簡且因果關系清晰明了。
[缺點]
1.ppt設置上,字體可再放大點或根據顏色的搭配以突出顯示。
2.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在對比中應提問再細化,并注重引導從沿海向內陸海洋性在減弱,大陸性在增強。
3.談這堂課的收獲環節,可結合板書突出重點,再次提升課題。
[改進]
1.多學習計算機,結合地理學科特色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如ppt、excel,提高自己的電腦水平。
2.教學設計應更嚴密、更科學。提問的方式方法,以及預留出學生活動的時間等等都需要不斷地研究。
3.地理教學中板書、版畫、版圖很重要,堅持每周練習。
4.提高自己教學語言表達能力,堅持聽“師說”、“壹周立波秀”,不僅練口才也積累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不斷培養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非常感謝進修學校的李繼紅校長和吳江教研組的姬惠光老師給我的點評,我會不斷努力的!
七年級地理《歐洲西部》教學反思二
《歐洲西部》是世界地理“認識區域”中選取的五個地理區域之一。這五個地區在自然、人文方面各具特色,其中本節主要突出的是歐洲西部獨特的自然條件,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根據本課的重點,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摸擬的“歐洲西部游”為主題巧妙地設計了這節課,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在“玩”中學,既動手又動腦,成為了課堂的主角,達到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效果。反思整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整節課給人予感性的認知,思路構架清晰。教學目標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步步為營,讓人覺得整節課的過程很踏實。
2、學生活動充分、高效。
整節課學生在以“旅游”為主題的活動中,通過讀圖、討論探究等一步一步地解決“旅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參與面廣,積極主動,活動充分,特別是效率高,在短短40分鐘內,學生生基本掌握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的內容。
3、多媒體運用恰到好處。
本節課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優點,運用得恰到好處。課件制作精美、清晰。色彩搭配巧妙,能夠成功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并讓學生在絢麗多彩的課件中體驗歐洲優美的旅游特色。
4、教師表情豐富且親切,給學生于感染力。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能激勵學生的好學新,是的學生有自信和濃厚的興趣。
當然通過教學實踐我也認識到本節課的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
1、問題設計的層次性不足。
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思考,廣泛參與,但由于問題設計的層次性不足,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參與教學的困難很大,由此出現了一小部分孩子僅僅是“看熱鬧”,教學效果不好。
改進措施:在教學中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注重問題設計的層次性。
2、教學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且沒有及時的給學生講解相對應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