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案 >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精選5篇)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發布時間:2023-10-05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精選5篇)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系的概況。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觀察和分析圖片及史料的能力。通過分析戚繼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導讀分析、活動探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事件的學習,除可向學生進行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外,還可引導學生發現鄭和與戚繼光這二位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簡析

  明朝對外關系中的幾件大事有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前者屬于友好的交往,后兩者表現為沖突和戰爭。

  難點: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學生在世界歷史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便。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學生中的“故事高手”給同學們講“小鄭和造船”的故事,回答有關問題:

  (1)鄭和從小立下什么志向?

  (2)他的志向后來實現了嗎?

  2、教師點撥、導入: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發展得就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鄭和就是這樣的一個。同學們,你們知道成年以后的鄭和是怎樣遠航的嗎?明代的中外關系中還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學過下面課文,你就會明白了。

  二、講授新課

  (一)鄭和下西洋

  1、教師出示《鄭和下西洋路線》的掛圖,明確地講解“西洋”的歷史范圍——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地區。

  學生閱讀P94地圖,同桌之間互相指出西洋的地理位置。

  2、學生回答: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條件是什么?教師適度引導,讓學生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幾種觀點——政治原因說;經濟原因為主說;穩定局勢,發展友好說。然后指出:目前史學界對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爭論較多,但都不否認“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這一最基本的目的。鄭和下西洋在當時已具備了遠航的物質前提和技術條件:經濟發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術的掌握,指南針的使用,天文、歷史知識的積累等。

  1、教師指導學生觀看《鄭和》像,并閱讀小字內容。學生回答:明成祖為什么將遠航的重任交給了鄭和?

  2、學生閱讀第95—96面課文,完成表格

  1、學生模擬表演:鄭和船隊到達印度洋沿岸某一國家受到熱烈歡迎并與當地人民進行貿易活動的場面。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理解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鄭和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的友好關系。

  2、教師對鄭和航海的事跡作適當補充,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學生閱讀導入框,對鄭和有進一步認識:鄭和這位中國古代的和平友好使者將永遠會得到他曾到達過的亞非地區人民的懷念。

  過渡:明朝前期,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鄭和七下西洋,屬于中外友好交往;明朝中期,國勢日漸衰落,東南沿海倭患猖獗,為捍衛祖國領土完整和主權不受侵犯,明政府派年輕將領戚繼光到浙東沿海抗倭,結果如何?

  (二)戚繼光抗倭

  1、教師指導學生觀看《戚繼光抗倭形勢圖》,讓學生了解倭寇的概念、騷擾范圍及危害。

  2、學生自學第96面課文,回答:戚繼光身上能學到哪些優秀的品質?

  教師歸納:戚繼光熱愛祖國、淡泊名利;能在國家危難之時立下遠大志向,挺身而出,時刻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

  3、分組討論:戚繼光抗倭取勝的原因有哪些?各小組代表做要點發言:

  ① 這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 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

  ③ 戚家軍與其他愛國軍民配合作戰,體現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民族向心力;

  ④ 戚繼光卓越的軍事韜略和指揮才能。

  4、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在中國古代史上還有哪支軍隊以紀律嚴明而著稱?

  學生作答的基礎上完成:比較“岳家軍”和“戚家軍”在抗擊對象上有什么不同?如何評價戚繼光?

  教師總結:抗倭斗爭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反抗外來民族侵略并取得勝利的斗爭。所以,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我們都要向戚繼光學習,時刻以國家和民族的安危為己任。

  過渡:明中后期,隨著中國國勢日漸衰落,我國與外來侵略勢力的矛盾也日益尖銳,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國澳門的居住權,并在那里開始了殖民活動。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1、教師介紹聞一多寫的《七子這歌》,提問:為什么澳門被稱為“媽港”?

  學生看自由閱讀卡內容,弄清有關答案。

  2、學生自學P97課文,然后,說一說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樣攫取澳門的居住權?

  3、學生談談學習了該子目內容后的體會——落后就要挨打;澳門的回歸說明了當今的中國國力正日益走向強盛。

  三、課堂小結

  1、學生簡述明朝歷史上中外交往的三件大事。

  2、教師給學生推薦兩首歌謠。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的史實,分析明朝對外關系概況背后的原因及轉變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提高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分析地圖,提高識圖能力;通過分析史料,提高綜合分析歷史問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戚繼光的學習分析,提高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鄭和下西洋的學習,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過對戚繼光的學習,樹立愛國觀念,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

  【難點】

  鄭和能夠下西洋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

  教師播放鄭和下西洋的視頻,并提出問題:視頻講的是什么事?發生在什么時候?有什么意義?從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鄭和下西洋

  1.教師先讓學生分享課前收集到的鄭和的故事。接著出示鄭和的相關資料及明朝前期與之相關的資料,并提出問題:明成祖為什么會派鄭和下西洋?鄭和為什么能夠下西洋?學生根據史料及課本知識可以回答出來。

  教師再加以總結:鄭和的個人素質,吃苦耐勞的精神;鄭和出生于回族家庭,受家庭的影響,有豐富的航海知識經驗;鄭和對朱棣忠誠。這些使得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明朝前期,我國是世界上強盛的國家。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系,尋找建文帝,及當時擁有先進的航海技術及造船技術,這也是鄭和能夠下西洋的原因。

  2.教師展示鄭和下西洋相關的史料及鄭和下西洋路線圖,并提出問題:漢朝及宋朝時期我國海上絲綢之路最遠到達哪里?鄭和下西洋到了什么地方?西洋指的是什么地區?畫出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后畫出路線圖。教師加以總結:鄭和七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教師展示路線動態圖,引導學生認識古今地名。教師接著讓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的資料,扮演跟隨鄭和下西洋的船員,說一說下西洋的所見所聞,及當地現存的關于鄭和下西洋的遺跡。

  3.教師展示《鄭和下西洋紀念郵票》,并提出問題:鄭和下西洋有什么意義?鄭和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學生根據郵票及課本知識能夠回答出來: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二)戚繼光抗倭

  1.教師出示戚繼光抗倭形勢圖,并提出問題:什么是倭寇?倭寇對我國沿海有什么危害?戚繼光為什么要抗倭?

  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可以回答出來: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與奸商勾結為患,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

  2.教師讓學生根據課前收集到的資料簡要介紹戚繼光的生平。接著利用戚繼光抗倭形勢圖,提出問題:戚繼光抗倭斗爭的經過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的戰役?結果是什么?有什么影響?

  學生根據地圖及課本內容可以回答出來:戚繼光組建“戚家軍”,在浙江臺州九戰九捷,后又赴福建、廣東與當地軍民并肩抗倭。抗倭取得重大勝利,東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戚繼光是我國的民族英雄。

  3.教師接著提出問題:戚繼光抗倭為什么能取得勝利?戚繼光身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可以回答出來,教師再加以總結:抗倭斗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戚家軍與其他愛國軍民配合作戰;戚繼光卓越的軍事韜略和指揮才能。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教師播放七子之歌,并提出問題: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國澳門居住權的?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可以回答出來。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引導學生總結明朝對外關系中的幾件大事。

  作業:收集鄭和下西洋及戚繼光的小故事,下節課分享。

  四、板書設計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系的概況。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觀察和分析圖片及史料的能力。引導學生綜合評價戚繼光為民族英雄,以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鄭和遠航的盛況所體現的我國古代造船業、航海技術在世界的先進地位,以及鄭和遠航增進我國同亞非各國的友誼這些史實,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課重點是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標志著我國古代航海事業發展達到了頂峰,是我國古代經濟發達的體現,同時也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精神。學習這一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鄭和下西洋后,中國文化進一步影響到亞非地區,鄭和遠航架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友誼的橋梁,在鄭和船隊到達的很多地方,都有紀念他的遺跡,影響至今,意義深遠。

  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學生在世界歷史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便。。

  【教學過程】

  一、鄭和下西洋

  1、鄭和下西洋的概括

  將鄭和的航海與同一時期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作一簡單比較,并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鄭和下西洋不僅時間早,而且航海規模之大、遠航次數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區范圍之廣,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人物 地點 時間 次數人數船數

  鄭和下 “西洋” 1405~1433年 7次 27800人 大號寶船63艘(共百余艘)

  哥倫布 到達美洲 1492~1504年 4次 1000~1500人 17艘

  達伽馬 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 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說3艘)

  船只大小

  大號寶船長44.4丈,寬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長151.8米,寬61.6米

  旗艦100噸,長24.5米,寬6米,其他二艦50噸、40噸

  120噸100噸50噸

  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

  學生討論、歸納。

  (1)明朝前期國力的強盛;

  (2)指南針的廣泛使用;

  (3)鄭和個人氣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術的發達。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強與海外的聯系。

  4、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觀察《鄭和下西洋紀念郵票》(4枚),請學生結合各枚郵票的內容,弄清各幅畫面所反映的史實,概括一下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

  二、戚繼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

  1、倭寇騷擾中國沿海

  2、戚繼光抗倭

  分析戚繼光抗倭取得勝利的原因(可分組討論后回答)

  基本概括為四點:首先這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三是戚家軍與其他愛國軍民配合作戰,體現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繼光卓越的軍事韜略和指揮才能,則無可爭議地成為另一個原因。

  小結:民族英雄戚繼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肅清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這是歷史上我國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勝利,捍衛了中國的主權,保障了我國沿海地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學習這一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體會到“得道多助”、正義必定會戰勝邪惡的道理。特別是戚繼光不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贏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間具有強烈而深遠的影響。在我國歷史上,每當遭受外敵侵略之際,戚繼光都會成為一面激勵人民斗志的旗幟。)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出示聞一多的《七子之歌》歌詞片段: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為什么澳門被稱為“媽港”?

  由學生在課上簡要講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國澳門居住權的。

  1、16世紀歐洲殖民者開始侵略活動;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3、1557年后,長期居住,但澳門主權屬中國;

  4、1999年12月20日,中國恢復了對澳門行使主權。

  小結:明前期,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鄭和七下西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頻繁,屬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國勢日漸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繼光領導了反侵略的抗倭斗爭,并取得了勝利,然而中國與外來侵略勢力的矛盾卻日益尖銳,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國澳門門的居住權,并在那里開始了殖民活動。后兩者表現為沖突和戰爭。明代對外交往的特點的演變,非常直觀地反映了當時處于封建社會的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已經落后了。

  作業:課后作業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系的概況。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戚繼光抗倭背景、功績和取勝原因的學習和分析,引導學生綜合評價戚繼光為民族英雄,以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教法、學法]

  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鄭和下西洋。

  難點: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學生在世界歷史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便。教師可將《鄭和下西洋路線》等做成多媒體教學軟件,將航行路線動態地顯示出來,這樣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活動,并把歷史事件與時間、空間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形成準確的時空概念。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教師可利用教材“導入框”中的內容及提出的問題導入新課。

  3)講授新課:

  一、鄭和下西洋:

  明成祖派遣鄭和出使西洋;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偉大航海家。

  (教師應充分利用《鄭和下西洋路線》計算機課件等,明確地講解出“西洋”的歷史范圍。

  鄭和下西洋的概況:教師結合《鄭和下西洋路線》圖,講明鄭和第一次航海的經過,和七次遠航到達的地區,隨后,師生共同完成《鄭和下西洋盛況》表。)

  二、戚繼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盜經常侵襲中國沿海地區,稱它們為倭寇;

  2、明朝派戚繼光抗擊倭寇的進攻,戚繼光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

  “封侯非我薏,但愿海波平”

  1)這是戚繼光的話,大意是:作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寇2)主要事跡是:1561年在臺州抗倭

  (先明確交待抗倭的歷史背景,可結合《戚家軍抗倭形勢》掛圖(或投影、計算機課件等),首先闡明“倭寇”的概念,再讓學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嚴重的原因,指導學生觀看《戚家軍抗倭形勢》圖,以對倭寇的騷擾范圍之廣、危害之深有一個形象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出示有關材料,啟發學生思考:倭寇對我國東南沿海的騷擾造成了什么嚴重的后果?明確了以上幾方面的問題,就為正確認識戚繼光的抗倭斗爭,以及更好地評價抗倭斗爭的性質做好了鋪墊。)

  三、西方殖民者和傳教士的東來;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據了我國的澳門,歐洲最著名的傳教士是:利瑪竇。

  4)鞏固小結:引導學生總結明朝對外關系中的幾件大事,聯系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對明朝對外關系的走勢加以分析。明前期,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鄭和七下西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頻繁,屬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國勢日漸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繼光領導了反侵略的抗倭斗爭,并取得了勝利,然而中國與外來侵略勢力的矛盾卻日益尖銳,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國澳門的居住權,并在那里開始了殖民活動。后兩者表現為沖突和戰爭。明代對外交往的特點的演變,非常直觀地反映了當時處于封建社會的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已經落后了。

  5)練習:

  戚繼光繼承父職后,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聯系課文中他的詩句,你認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質值得人們學習?

  6)作業:

  材料分析與比較:文獻材料:“(16世紀前期)番彝伊朗機假朝貢,占據屯門海澳,時肆剽掠,屠食嬰兒。”請將文獻材料記載的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徑同鄭和下西洋活動進行比較,說明兩者之間有什么不同?

  板書設計:

  一、鄭和下西洋:

  1、明成祖派遣鄭和出使西洋;

  2、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

  3、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4、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偉大航海家。

  二、戚繼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盜經常侵襲中國沿海地區,稱它們為倭寇;

  2、明朝派戚繼光抗擊倭寇的進攻,戚繼光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

  “封侯非我薏,但愿海波平”

  三、西方殖民者和傳教士的東來;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據了我國的澳門;

  歐洲最著名的傳教士是:利瑪竇。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篇5

  [課程標準]

  1、概述鄭和下西洋的史實。

  2、講述戚繼光抗倭史實,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

  [課型]新授課

  [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中國歷史》七年級下p93——98,明朝建立后,明初的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明前期,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鄭和七下西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頻繁,屬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國勢日漸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繼光領導了反侵略的抗倭斗爭,并取得了勝利,然而中國與外來侵略勢力的矛盾卻日益尖銳,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國澳門的居住權,并在那里開始了殖民活動。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對明朝的政治、經濟狀況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本課內容的把握。但是學生對于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史實,學生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對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經驗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探究鄭和下西洋的條件、目的、經過、意義等,使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史實,和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系的概況。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戚繼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戚繼光抗倭背景、功績和取勝原因的學習和分析,引導學生綜合評價戚繼光為民族英雄,以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事件的學習,除可向學生進行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全的人格。

  [教學重點]

  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

  [教學難點]

  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學生在世界歷史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便。

  教學過程:

  教學

  步驟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導入

  新課 一副照片,一張票證,就是一段凝結的歷史。出示一套郵票,問紀念什么歷史事件?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學習新課

  鄭和下西洋

  播放鄭和下西洋的視頻,展示鄭和的資料及其下西洋的路線圖,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根據預習情況及所看的錄相做隨堂鞏固練習。動手繪出鄭和下西洋的路線。

  比一比:

  出示鄭和與哥倫布的對比圖,對鄭和遠航作一評價。

  再次出示郵票,讓學生回答所看到的情景。探討鄭和遠航的意義。

  討論:鄭和遠航成功的原因 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切身感受當年的驚心動魄的場景,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

  做隨堂鞏固練習,讓學生當堂消化。動手畫路線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中外史的對比學習,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能力。

  通過史實得出結論,比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印象要深。

  引導學生各抒已見,讓學生自主發展,差異發展。

  戚繼光抗倭

  讓學生分成兩個大組,自己設計問題,提問另外一組的同學,另一組的同學如果回答不上來,可以求助于親友團。

  根據學生的提問查漏補缺,并補充一些資料讓學生加深記憶。如倭寇騷擾及戚繼光抗倭的示意圖。

  讓學生大聲地齊讀戚繼光的詩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并讓一生加以解釋。

  根據資料及課本所學讓生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為什么戚繼光被稱為民族英雄?你覺得向他學習什么精神?

  2.戚家軍類似于我們前面講過的哪支軍隊?

  3.對戚繼光和岳飛兩者的評價有何區別?

  對學生的行為加以鼓勵,并獎勵給學生一首歌。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看圖學習,直觀形象加深記憶。

  齊讀可宣染課堂氣氛。根據所學語文及歷史知識回答,注意交叉學科的學習。

  層層設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并對學生適時地進行情感教育,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注意前后知識的比較。

  放松學生緊張的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學習愉快輕松。同時又很自然地導入到下一目的教學。

  葡萄牙攫取在

  澳門的居住權 放歌曲《七子之歌》

  提問學生:

  1.“媽港”指哪里?為什么這么稱呼?

  2.葡萄牙殖民者什么時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3.澳門又是什么時候回歸祖國的?為什么現在祖國母親仍在流血?

  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開始學習新的一目內容。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完成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檢查學生是否關注社會現實。

  小

  結 讓學生瀏覽課本后說一說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并動手自己設計板書。

  梳理知識,加深印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板

  書

  設

  計 

  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課后反思:

  1.在設計本節課時,我精心的備好了課,正如我料想的一樣,同學們在這堂課上表現的非常活躍,特別是讓他們暢所欲言時表現的更加異常。同學們在輕松娛樂中上完了這一課。但不否認初一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有時只停留在表面,這需要教師多加以點撥與指導。

  2.在這節課中,多次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從視覺直觀形象的感知具體的歷史情節,包括一些書本沒有的未曾接觸的歷史史實,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內涵,提高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和熱情。實踐證明:歷史課和多學科整合,特別是歷史課與地理課、音樂課等的融合運用,效果很好。

  3.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不足之處,學生因預習的不夠充分,又看錄像,又看課本,有點顧不過來。另外,還應讓學生自己多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以后多指導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鴉片戰爭》教學設計(通用13篇)

    鴉片戰爭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本教學設計綜合多種教學手法。1.歸納法。像鴉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條約》的影響等內容,都需用到此法。2.講述法。對鴉片戰爭的過程等內容,可以用講述法來解決。3.分析法。...

  • 《鴉片戰爭》教案(精選15篇)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案一 內容與分析本節課要學的內容第二次鴉片戰爭,指的是火燒圓明園,太平軍痛打洋槍隊,沙俄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以及列強侵華的罪行, 理解它關鍵就是要弄清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原...

  • 《“伐無道,誅暴秦”》教案(精選9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了解有關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提升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精選11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能力。(二)過程與方法層層設問啟發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合作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突破對重...

  • 《原始的農耕生活》教案(精選8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2、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

  • 《洋務運動》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二、洋務運動的內容1.興辦軍事工業生:(學生閱讀教材并分析問題)師:19世紀60年代初,太平天國革命力量走出低谷,開始復興。洋務派首先試圖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鎮壓太平天國的革命,達到其師夷長持以自強的目...

  • 《洋務運動》教案(精選13篇)

    第1課洋務運動 教案【課標要求】掌握以及洋務運動興起的目的、時間、代表人物洋務運動中興辦的軍用、民用工業;通過講述洋務運動的一些史實,評價洋務運動。...

  •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案(通用5篇)

    示例2 課名春秋戰國的紛爭課型新授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春秋的爭霸戰爭和戰國七雄能力目標以豐富的歷史故事,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思路教育目標引導學生為國家的興亡增強毅力發奮學習重點、難點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七雄...

  • 七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图片日本V视频免费 | 久久av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人与牲禽动交精品一区 | 久久精品爱爱 | 国产高清女同学巨大乳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免费观看 | 中国黄色一级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迷情校园 | 一级肉体全黄裸片 | 中国女人内谢69xxxx免费视频 | yy6080午夜| 日韩3区| 免费a级黄毛片 | 综合99 | 一本色道av久久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一二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人区 | 一级大片一级一大片 | 午夜dj高清www免费视频 | 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 | 一级片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观着女人高潮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产自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 美女午夜福利4K视频在线观看 | 今天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国语片 | 成人伊人网 | 大地资源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 人妻中文无码就熟专区 | 边啃奶边躁狠狠躁a片动图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从早干到睌 | 91高清网站| 亚洲日产色情偷拍 | 亚洲黄色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久 | 久久精品69 |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 久久艹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