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精選3篇)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篇1
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什么是合理營養2.關注食品安全3.嘗試運用有關合理營養的知識,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關心長輩的飲食。4.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重點和難點 重點 ①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②學生通過分析,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難點 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將所學知識上升為意識,再由意識轉化為行為。課前準備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課前明確課題的目的后,經商討制定調查或收集資料方案,展開調查或收集有關合理營養、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課前嘗試為家長或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帶各種類型的食品包裝袋;課前詢問家長購買肉類、魚類及其它食品時是怎樣挑選的。教師:課前收集若干食品的包裝袋和包裝盒,以備學生需要;電視報刊中關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課前培訓學生。指導小組長如何展開調查和整理收集資料;指導學生寫出調查報告或將收集的資料制成多媒體課件或錄像帶,便于課堂上交流;設計評比欄和課前課后學生設計午餐食譜營養合理差異性的對比圖(讓學生明確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合理營養
1.不注意合理營養的危害。
2.什么是合理營養?
3.“我”該怎么做?
4.運用知識指導生活,設計午餐食譜。合理營養
關注健康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二、食品安全 整體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怎樣購買安全食品。 ①包裝食品的安全。(會讀包裝內容)。 ②非包裝食品的安全(有一雙火眼金睛) 2、預防食物中毒
3、防止食品污染。 通過討論,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一性。
4、了解綠色食品。
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相關知識
方案一:①學生課前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主討論不良飲食習慣、不合理營養的危害。
②觀察討論歸納:怎樣做才是合理營養。
③師生、生生合作為該班制定一個合理營養文明公約。
④再次為家長重新設計一份午餐食譜,并對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評一評,比一比,然后參加全年級的設計賽,并把好的作品辦成生物專刊。 方案二:4人小組合作進行自主性學習,閱讀書上提供的信息并觀察書上的插圖或自制投影片,結合身邊實例相互討論交流,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明確什么是合理營養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設計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譜并利用節假日親自烹調為長輩獻上一份愛心。
閱讀課后“營養師”資料,拓寬視野。 方案三:4人小組合作,以課題形式展開調查,收集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寫出調查報告,課堂上小組交流,相互評價,并用所學知識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為長輩敬孝心。(注:書上第三節內容可作為學生調查過程中查閱的資料之一。)
學生根據課前布置,發布收集到的有關食品安全的消息
學生閱讀食品包裝盒上的內容,分組討論,并推舉小組代表進行發言 學生就課前詢問了解的常識進行組間交流。
小專家進行現場小講座,學生聽取有關知識,并可提問和補充。
學生思考問題,展開討論,解決問題。學生討論:1、能用發霉、變質的殘羹剩飯或飼料喂養家禽家畜嗎?為什么?2、有人說有“蟲眼”的蔬菜水果,農藥含量少,可放心購買。對嗎?
學生在教師啟發下思考:實際生活中哪些行為最終會導致食品的污染?學生通過討論,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一性。
方案一:學生閱讀有關資料,思考并了解綠色食品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方案二:根據討論提綱小組自主合作討論人類活動與環保、食品安全之間的關系,學生閱讀“綠色食品”資料,以便拓寬視野,并自主地在課外收集此方面的信息(如轉基因食品)(可通過剪報、上網查詢、收看電視相關節目、vcd光碟等途徑獲得。)
督促學生完成課前任務并指導學生觀察、自學、組織全班交流。
點評;引導學生對比了解科學知識前后對健康生活的作用。
創設問題情境,列舉教師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實例及指導學生閱讀書上提供的報刊信息,引入課題;引導學生討論,組織并參與全班交流、點評,保證交流的正確性、有效性。歸納并用投影片展示該如何合理營養。
課前提出課題(調查當地青少年營養不良狀況;調查因不注意飲食安全帶來的危害)指導學生開展調查(訪問、查閱資料)組織交流,做出評價。
聽取學生的資料發布,引導學生分析,組織學生討論。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對學生發言予以肯定并糾正補充某些內容。
聽取學生發言,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比較,建議學生課后到菜市場進行“實戰演習”和學生一起聽取小講座,對進行表演的同學予以充分肯定教師提出思考問題 認真聽取學生討論并及時調控。
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從防治環境污染的角度認識食品安全問題。
肯定學生的分析,再次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指導學生閱讀39頁綠色食品的資料,鼓勵學生上網查詢,進一步了解該方面的信息。展示討論提綱,指導閱讀,鼓勵學生課外學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篇2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什么是合理營養。
2.關注食品安全。
3.嘗試運用有關合理營養的知識,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并關心長輩的飲食。
4.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
二、教學重點
1.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
2.通過分析,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
三、教學難點
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將所學知識上升為意識,再將意識轉化為行為。
四、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裝袋和包裝盒,以備教學需要;電視報刊中關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課前培訓學生,指導小組長如何展開調查和收集、整理資料;設計評比欄和課前課后學生設計午餐食譜營養差異性的對比圖。讓學生明確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展開調查或收集有關合理營養、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課前嘗試為家長或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帶各種食品包裝袋;課前詢問家長購買肉類、魚類及其他食品時是怎樣挑選的。
五、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合理營養
1.1不注意合理營養的危害
課前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自主討論不良飲食習慣、不合理營養的危害。
1.2什么是合理營養?
觀察、討論、歸納:怎樣做才是合理營養。
1.3“我”該怎么做?
師生合作,為本班制定一個合理營養的文明公約。運用知識指導生活,設計午餐食譜再次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并對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評一評,比一比,然后參加全年級的設計賽,并把好的作品辦成生物專刊。
合理營養
4人小組合作進行自主性學習,閱讀書上提供的信息并觀察書上的插圖或自制投影片,結合身邊實例討論交流,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明確什么是合理營養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設計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譜并利用節假日親自烹調,為長輩獻上一份愛心。
閱讀課后“營養師”資料,拓寬視野
創設問題情境,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實例,指導學生閱讀書上提供的報刊信息,引入課題;
引導學生討論,組織并參與全班交流、點評,保證交流的正確性、有效性。歸納并用投影片展示該如何做到合理營養。
關注健康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注:書上第三節內容可作為學生調查過程中查閱的資料之一)
課前提出課題。指導學生開展調查(訪問或查閱資料),組織交流,做出評價。
二、食品安全
2.1整體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根據課前布置,發布收集到的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聽取學生的資料發布,引導學生分析,組織學生討論。
2.2怎樣購買安全食品
a.安全的包裝食品。(會讀包裝袋上的內容)
b.非安全的包裝食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學生閱讀食品包裝盒上的內容,分組討論,并推舉小組代表進行發言。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對學生發言予以肯定并糾正或補充某些內容。
就課前了解的知識進行組間交流。
聽取學生發言,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比較,建議學生課后到菜市場進行“實戰演習”。
三、預防食物中毒
3.1小專家進行現場小講座,聽取有關知識,并提問和補充。
和學生一起聽取小講座,對進行講授的同學予以充分肯定。
防止食品污染通過討論,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一性
思考問題,展開討論,解決問題。
3.2討論:能用發霉變質的殘羹剩飯或飼料喂養家禽家畜嗎?為什么?
有人說有“蟲眼”的蔬菜水果農藥含量少,可放心購買,對嗎?
在教師啟發下思考:實際生活中,哪些行為最終會導致食品的污染?
通過討論,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統一性。
認真聽取學生討論并及時點拔。
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從防治環境污染的角度認識食品安全問題。
肯定學生的分析,再次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四、了解綠色食品
閱讀有關資料,思考并了解綠色食品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指導學生課本中有關綠色食品的資料,鼓勵學生上網查詢,進一步了解這方面的信息。
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相關知識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篇3
有關“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的探究
——懷遠縣包集中學 劉娟《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內容主旨是讓青少年學生懂得什么樣的飲食才能算合理,掌握使用安全食品的方法,能把理論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些基礎上,本節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關力求將人的營養問題始終與周圍環境相聯系,認識到人與生物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為了在教學中能較好體現出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收集資料要做到未雨綢繆1、作為教師要收集有相當價值的信息資料。如《營養知識常見誤區》—摘自《教師報》、《三只癩蛤蟆吃死四個人》—”摘自《家庭醫生》等。2、資料的收集來源于日常生活,需用時便可順手拈來,選用的資料要有說服力,即交給學生—定的合理營養知識,也為學生敲響食品安全的警鐘。因此,作為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還要有好的收集、保存資料的習慣。3、指導學生收集有關資料。由于學生生活環境及條件的制約,許多學生無處收集書面信息,可鼓勵他們去收集廣播、電視媒介所傳遞的信息。另外還可指導學生親自從事買菜做飯的全過程,或詢問家長做這些活動時所關注的營養與安全問題。4、對于資料分析。教師課前要求學生2—3種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教師收集包裝袋要有代表性,有優、中、劣產品之分,有狀態差別等。如可選用魯花花生油的商標、奶粉袋、方便面袋、小商販出售的果凍盒、汽水盒等,最后指引學生關注包裝袋的一些文字說明事項,如有無商標、廠家、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營養成分、配表等。二、制定教學策略認真研究教材用書,充分把據課文的指導思想,明確教學方問,制定完備的教學規劃。l、老師積極指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所需材料和信息。2、組織教學以討論問題為主。3、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立足于理論聯系實際。4、資料分析 課前師生要有一定材料收集,學生有初步解講讀材料中文字說明的能力。5、重視指導學生閱讀科學、技術、社會中的資料,深層次地從防治環境污染的角度認識食品安全問題。6、鼓勵學生運用己掌握的知識為家長設計—份午餐食譜進行愛心奉獻。7、保留—些問題,交給學生課后思考討論,加深學生對人與生物圈是統一整體的認識。三、教學程序設計力求“鳳頭、豬肚、豹尾”1、開課引言要言簡意賅,字句確鑿,能起到良好的承上啟下作用。2、提出問題要準確恰當,著眼于生活實際,不重復,不繁瑣。3、過渡句精練、有感召力,能引發師生的共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4、教學內容處理要靈活,按需將內容有機調整,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緊密、合理、有序。如本節教材內容順序是;①合理營養、②設計、③食品安全、④資料分析、⑤練習、⑥科學、技術、社會。教師對內容編排如下:①合理營養、②食品安全,③資料分析、④科學、技術、社會、⑤設計、⑥給出課后思考題。5、在師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結論。四、課后信息反饋1、老師對教材內容及相關材料的準備充分,教學活動組織成功,學生由以前對食品的營養與安全的無知或知之甚少到有知,基本完成了教材的指導思想。2、教學組織緊張有序,靈活多樣, 問題深入淺出,著眼于生活,來源于生活,結淪精確,語音干練、生動,,3、能利用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關愛他人,學習互助合作精神。4、打破舊模式教學觀,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留出適量問題,讓學生課下思考討論,逐步提高學生深入認識問題的能力。5、教學中學生討論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整體性不足,原因是學生課前準備倉促,獲得的信息少。6、教師授課情緒緊張,語調生硬,沒達到設想的教學效果。7、教帥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不夠深入,有待繼續提高、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