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第四單元課內閱讀題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6.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按音節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
a.然數年恒/不一見。
b.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d.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7.請用課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 為順序,描繪了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景,條理清晰,語言簡潔,請填寫出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話復述)
“山市”的形成階段:
“山市”的發展階段:
“山市”的高潮階段:
“山市”的消失階段:
8.找出文中表現時間的詞語。
9.文中描述的蜃景若以“風起”為界,前后的蜃景變化各有怎樣的特點?
10.文中將“山市”稱為“鬼市”,對此,你怎樣認識?
11.本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山市的生成和消失的全過程,極富有想象力。請在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次開啟你智慧的大門,展開你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孤塔的低部在什么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樓嗎?城中街道怎樣?危樓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
根據上述提示,以課文的描寫為基礎,展開合理的想想,用白話文擴寫山市變化的任何一個階段。(只選一個)字數不少于200字。
第十六課《化石吟》答案:
1.復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 林木蔥蘢、幽雅。2.因為人們可以從化石中發現許多信息。3.指代“事件的推移和生命的進化”;相應的句子為“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的向近代迸發”。4.人們可以從化石所表露的信息中探索歷史發展的秘密,讓人們去探究。5.構成反復的關系,強調化石為我們提供的信息。6.詩歌將化石擬人化,講述了人類與自然的變化歷程。
第十七課《看云識天氣》答案:
(一)1.天上的云,姿態萬千,變化無常。2.打比方;說明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3.形態、特征。4.總-分-總。5.看云可以識天氣。(二)1.d 2.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 3.第⑽句: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都是很美麗的。 4.說明、描寫;分類別、打比方 5.b 6.云的形態;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 7.第五句;第九句 8.這兩個詞在句中都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和“經常”是這樣,排除了特殊情況,表達得很嚴密。(三)1.我們還可以根據云上的云彩,推測天氣的情況。(云彩與天氣變化的關系。) 2.暈、華、虹、霞 3.b 4.“暈”是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紅色,外層紫色。 5.“華”是比暈小的彩色光環。里紫外紅。 6.日暈和月暈出現在卷層云上,是大風雨的征兆。 7.華環由小變大,天氣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 8.虹在東方,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9.出現朝霞,表明陰雨天氣就要到來,出現晚霞,表明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 10略。(四)1、總分 概括上文 提示下文。 2、(1)介紹了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共同點:都很美,是天氣晴朗的象征。 (2)介紹了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共同點: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