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蟈蟈》綜合能力測試題
(二)冬日閑趣養蟈蟈自清代時起,皇宮內外的官宦人家都喜愛聆聽蟈蟈清脆的叫聲,特別是在冬季里。每逢雪天,他們都要聚集在一處,把各自的蟈蟈擺放在溫暖的房間里,一邊賞雪,一邊享受蟈蟈悅耳的歌聲。這個習俗歷經百年延至今日,如今竟成了平民百姓們冬日里的一大樂事。說起冬天養蟈蟈,寇金寶老先生要算是其中最正宗的一脈了,100多年以來,寇家積累了不少飼養蟈蟈的經驗,并且代代相傳直至今日。寇先生告訴記者,凡是能在冬天飼養的蟈蟈,一般都是經過人工繁殖培育出來的。每年的8月至9月底,寇先生都要前往山區收購一大批成年的母蟈蟈(也叫驢駒,尾部有一根長長的產卵管,無翅,不會鳴叫),帶回飼養基地,交配后,在土中產卵。10月初,新孵出的幼蟲最需要精心的照顧,它們一般吃一些涂裹了黃豆粉的胡蘿卜,環境溫度和日曬量都會影響到蟈蟈將來的顏色和體形。這些幼蟲到了11月初,基本上結束蛻變,進入成蟲期。簡單地說,成年蟈蟈根據顏色、體形,大約分為四個品種:青色的叫做“山青”,在它不動的時候,看起來就像是蠟制品似的鮮艷、清亮;黑色(或深咖啡色)的叫做“鐵蟈蟈”;類似枯草顏色的叫做“草白”;另一種純綠色的叫做“綠蟈蟈”。這些成年蟈蟈基本上屬于肉食動物,飼養者可以每天喂它們一些“面包蟲”,間或也可以喂一些蔬菜及瓜果,以做到營養均衡。在冬天喂養蟈蟈,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喂養蟈蟈的環境溫度。一般情況下,在高于27~28攝氏度時,蟈蟈就會開始大聲鳴叫,但是切忌把養蟈蟈用的葫蘆放在暖氣上烘烤,并且長時間的鳴叫也會縮短蟈蟈的壽命。當環境溫度低于20攝氏度,大約在16攝氏度左右時,蟈蟈就會停止鳴叫,當然,溫度也不能太低,0攝氏度以下時就容易造成蟈蟈的死亡。這些冬蟈蟈一般都可以活到第二年的五一前后,不過,也有許多飼養高手能讓它們一直活到第二年的8月份左右,這就在于精心地為它們搭配飲食,并且控制好它們生活的環境溫度。另外,不僅喂養冬蟈蟈本身充滿樂趣,盛蟈蟈用的葫蘆也十分講究。那些葫蘆的外表有著相當復雜的花紋圖案,這些花紋并非雕刻而成,是通過模子使葫蘆在生長的過程中就形成的。在清代也有“官模”“民模”和“本長”之分。葫蘆的構造也非常巧妙,通常在葫蘆口內會放置一個盤絲狀的銅制線圈,再加上一個有著許多透氣孔的蓋子,這樣一來,蟈蟈在葫蘆腹內鳴叫時傳出的聲音就會更加清脆、優雅。1.給加粗字注音。聆聽( ) 一脈( ) 蛻變( ) 間或( )2.第二節依次介紹了關于冬蟈蟈的( )、( )和( ),其中和課文相同的是對( )的介紹,但是課文介紹得詳細,而本文介紹得簡略。3.養冬蟈蟈的人常常把蟈蟈揣在懷里,你能在文中找出這么做的理由嗎?4.葫蘆的講究表現在哪兩個方面?5.“如今竟成了平民百姓們冬日里的一大樂事”,你對此現象怎么看。參考答案 一、sū,mì,cuàn,shǔn,huì,dù,篝,狩,劣,劫,婪,睦二、1.“攏”改為“擾” 2.“暗”改為“喑” 3.“蔽”改為“撇” 4.“嫉”改為“忌”三、1.篡奪: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和權力)。 2.劫掠:搶劫,掠奪。3.行徑:行為;舉動(多指壞的)。 4.貪婪:貪得無厭(含貶義)。四、2、5、4、7、3、6、1五、(一)1. (1) b,“我”是一個對自然界充滿好奇心的人,所以“我”應該急切地“跑”過去,而不是慢慢地“走”過去,蟈蟈和蟬都很小,離得遠也不可能望見;蟈蟈嘴小,蟬大,應該是蟈蟈在一口一口地啄蟬,來把蟬啄死,而吃和咬都沒有這個意思。(2) d,“追捕”比“追趕”和“追擊”更明確地表明蟈蟈攻擊蟬的目的;“逃竄”比其他詞語更突出蟬的速度很快,而且感情色彩更明顯。 2.作者把蟈蟈比做鷹,把蟬比做云雀。相似的是捕獵的關系,不同的是鷹比云雀大而強壯,而蟈蟈比蟬小得多,看起來也沒有蟬強壯。 3.作者賦予了蟈蟈勇敢的品質,比如螞蟻是一種非常善于團結協作的小動物,還有蜜蜂非常勤勞,狗很忠實等等。(二)1.líng,mài,tuì,jiàn 2.繁殖,種類,食性,食性 3.第三節介紹喂養蟈蟈的適宜溫度正好和人的體溫接近。 4.花紋和構造 5.持肯定或否定態度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如肯定態度:葫蘆漂亮,蟈蟈漂亮,叫聲也好聽,如今生活好了,這是人們追求生活情趣的表現;否定態度:養蟈蟈比較費事,而且又要隨身帶著,會影響工作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