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級上《炊煙》教案
答:因為在“我”饑餓而疲乏時,受到了武夷山中小木屋主人的熱誠接待。作為陌生人,能得到這樣的幫助,體現了山里勞動者樂于助人的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中國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系。而這一切,正是緣于裊裊“炊煙”的引導。“炊煙”成了聯系情誼的紐帶,成了美好事物的媒介,因此不會忘記武夷山中這一縷“炊煙”。
⑤課文寫得具體、親切、生動,這表明作者善于觀察和反映生活,請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段落或語句來說明。
答:如“(她)轉身從灶臺的鐵鍋里舀給我一碗熱氣騰騰的開水,又悄聲叮囑了丈夫幾句,那男人一聲不吭地走出門去了”——寫出了小木屋中的生活用具和人物的語氣情態。
再如“她一邊笑著,一邊又從水缸里舀水洗那口空著的鐵鍋,一連洗了三遍”——寫出了這位女主人的勤勞和熱誠,也寫出了她理解城里人愛清潔的心態。
又如“簡樸而結實的桌、椅、櫥;門背后各種各樣的農具;一架亮晶晶的半導體收音機,掛在一張毛茸茸的獸皮邊上”——寫出了山里人家中擺設的特點,并將傳統風味和現代氣息結合起來,體現了山村的某種文化氛圍,體現了山村正隨著時代的步伐在前進,而且又和小木屋主人的兩個在山外讀書的孩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