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燈》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仄、髻、瓤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八九歲 的樓梯 地站起來 的血痕 地說 的小橘燈
3.掌握作者的有關知識。
4.理解小橘燈的象征意義以及對表現小姑娘性格的作用,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
5.揣摩修飾詞語對增強語言表現力的作用,訓練學生的辨析能力。
6.學習小姑娘勇敢、鎮定、樂觀的精神,認識反對統治下的黑暗社會,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及解決辦法
1.小姑娘勇敢鎮定樂觀的性格特點。
分析法、討論法、朗讀法的結合。分析小姑娘的語言、動作、外貌,感受并理解她的性格特點。
2.修飾詞語的表達作用。
用“比較法”。換一個詞或去掉一個詞,與原文比較,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從而體會其表達作用。
(二)難點,及解決辦法
小橘燈的象征意義及其對硐中」媚鐨愿竦淖饔謾?
解決辦法:講析法與朗讀法相結合,重點段落,在學生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老師點撥講析。
三、課時安排:擬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1.讓學生速讀課文,口述文章內容,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2.讓學生討論、分析,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課時
1.讓學生先概述故事情節,并評議概述情況。
2.針對重點段落(第8、9、10自然段)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如指名讀、分組讀、齊讀等。
3.針對重點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歸納、表達,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4.讓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口頭作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解決生字生詞,并介紹作者。
2.整體感知故事情節,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二)引入新課
在座的每位同學們有非常美好的童年,八九歲時,可以在父母的懷中撒嬌,感受家庭的溫馨;可以在老師的教育下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感受社會的溫暖;可以在兒童樂園里盡情地玩耍,享受現代文明帶給的幸福。那么,解放前,兒童的生活情形是怎樣的呢?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冰心曾在1959年1月19日《中國少年報》上發表了一篇散文,給我們講述了發生在1945年春節前夕重慶郊外的一個小姑娘的故事,讓我們認識到在“黎明的黑暗”時期兒童的生活情況和精神面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散文。
(三)整體感知
(1)出示小黑板或投影儀,查字詞的注音釋義。
(2)作者簡介。先讓學生回答有關作者的知識,后明確。冰心,原名謝婉瑩,1900年生,女作家。“五四”時期開始寫小說,詩歌,她的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選集》,許多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等多種文字,贏得很高的聲譽。
(3)時代背景,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揣想1945年中國的現實是什么樣的?抗戰即將結束,處在國民黨反對派的黑暗統冶下,他們逮捕、迫害、暗殺革命群眾,重慶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之下。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節
聽錄音或飽含深情地范讀課文,之后,讓學生簡述本文故事梗概。點一名學生口述,老師給予適當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