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同步練習
一、填空題。1.《傷仲永》選自 ,是 因惋惜方仲 永而寫的一篇短文。“傷”,這里有 和 的意 思。文章闡明了一個發人深思的道理: ,才能不斷進步; 則必然才智枯竭,最終成為一個平庸的人。2.從體裁來看,《傷仲永》屬于 。文章明顯分為兩大部分:第 一部分 ,第二部分 ,提出作者的見解 。二、語段閱讀。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②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1.用“/”為第二段斷句。2.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①世隸耕 ②自為其名 ③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④泯然眾人矣 ⑤不能稱前時之聞 ⑥傳一鄉秀才觀之 3.寫出文中的一個通假字。 通 4.翻譯下面句子。a.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b.父利其然也。 5.文中有三個字點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這三個字是: 6.文中哪一句話寫出了仲永的父親貪利而自得,可悲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 7.課文中的哪些話介紹了方仲永才能發展的三個階段? 8.對本文的寫作特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夾敘夾議、先揚后抑、對比的手法b.寓事于理、先抑后揚、對比的手法c.就事說理、先揚后抑、對比的手法9.下面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說明人的天資與后天成才的關系。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說明了后天的學習和教育是天才成長的必要條件。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說明了家庭環境的好壞,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才的關鍵。d.本文針砭了當時不重視人才培養的社會弊病。e.本文強調了知識、才能不是一成不變的,天才只有勤奮努力,才能大有作為。 《傷仲永》課后寫作題 一、 擴寫課文第一段。要求:不改變情節和基本內容,進行豐富的聯想,400字左右。二、 作文《天才與勤奮》,字數要求800字左右。將敘事部分改編成故事,題目為《仲永才盡》。500字。
(一)基礎知識1.《傷仲永》的“傷”是“哀傷”之意,表達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傷”的原因是什么?選擇正確的一項[ ]①他的父親貪圖錢財,目光短淺,把仲永的天賦當作獲取利益的資本。②“賓客其父”“以錢幣丐之”的庸俗作法。③仲永缺乏主見,盲目地按父親的要求去做。④仲永由神童而最終“泯然眾人矣”的悲慘結局。2.朗讀下面句子,停頓不正確的是[ ]①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②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③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④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①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逮捕、拘押)②或以錢幣丐之(把他當乞丐)③卒之為眾人(卒,死亡;為,介詞,為了)④借旁近與之(代詞,他,指方仲永)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詞不屬意動用法的一項是[ ]①父異焉②邑人奇之③稍稍賓客其父④父利其然也(二)閱讀理解王于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1.王子,即_________自謂,_________代人,政治家、思想家、________家。2.下列句子中,對“之”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仲永之通悟(結構助詞,的)②卒之為眾人(語氣助詞,調節音節,無實義)③受之天也(代詞,它,指“通悟”)3.對“且為眾人”翻譯正確的一句是[ ]①尚且為了大家②尚且變成一般人③將要成為一般人④尚且是一般人 習題答案提示 (一)1.④2.①3.④4.③(二)1.王安石 北宋 文學2.③ 3.② 《傷仲永》同步練習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1)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2)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3)父利其然也。( )(4)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 )( )2.對比《孫權勸學》與《傷仲永》兩文內容上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3.《傷仲永》是作者的所聞和所見,請你自己述說一下王安石親眼看到了什么?4.全文并沒有作者的議論,那么作者哀傷和失望之情:是怎么表達出來的? 答案1.(1)屬于(2)寫(3)認為有利(4)拉著、四處、拜訪2.相同之處都是親近的人對主人公學習的影響。不同之處:孫權對呂蒙是積極的促進的影響,呂蒙進步了。方父對其子仲永是消極的影響,仲永則“泯然眾人矣”。3.王安石在舅家見到已十二、三的方仲永,已經“不能稱前時之聞。”又過了七年,再次到舅家見到仲永,仲永已經和平常人一樣了。4.童年的方仲永,天賦超人,能“指物作詩立就”作者聽說了這些事。可當親眼見到時卻已“不能稱前時之聞”,再次見面已“泯然眾人矣”,對比之中作者的失望哀傷之情滲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