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1)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單元目標概說]
本單元展示了斑斕多彩、充滿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聯系作品的文化背景,我們將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去趙莊看社戲,感受湘西人民端午日賽龍舟的熱烈氣氛,回味幾十年前京郊運河父老鄉親們過年的喜慶情景,幾首中秋詠月詩詞更是勾起了人們對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通過欣賞作品中展示的優美畫面和語言風格,體會作者的美好情思。通過調查家鄉的風俗民情,讓我們共同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增強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
寫作單元將讓我們懂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會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寫作材料。在“走進圖書館”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將學會檢索書目,查檢工具書,并能根據需要進行摘錄,做讀書卡片。
【閱讀教學設計】
社 戲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社戲》是一篇小說。在整體把握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從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入手,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值得研究的段落進行小組學習,并聯系自身體會理解文中的重點段落,充分發揮學生的閱讀個性。
教學目的:
1.了解文中美好的童年往事,認識勞動人民的純樸可愛。
2.理清課文的思路,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及敘事的詳略。
3.學習其語言的生動性。
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聯系平時節日里學生所看到的節日場面、風俗民情,引出課文。
二、整體把握文章脈絡:
1.檢查預習,賽一賽,看哪一組同學能又快又準地讀出下列字、詞:(略)
2.談談你所了解的魯迅。(可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3.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體裁是什么?它有哪三要素?這篇課文的主要情節或者說中心事件是什么?
明確:本文體裁是小說,它包括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本文中心事件是“看社戲”。
4.小組討論:作者以“社戲”為線索,貫穿全文,那么是按怎樣的思路構思全文呢?試找出相關段落。
明確:盼看社戲(1—4),去看社戲(5—30),懷念社戲(31—40)。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
1.“我”為什么喜歡平橋村?
明確:平橋村是“我”的樂土,原因是:①“我”在這里可以得到優待;②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③有釣蝦、放牛等樂事;④“我”第一盼望的是去趙莊看戲。(板書)
2.讀了課文的第一部分,你對平橋村、平橋村的人以及“我”有了怎樣的印象?(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為學習下文作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