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1)
4.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并匯報:(引導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并聯(lián)系生活。)
想一想我們民族過年的風俗,除了歡天喜地飽享一年勞動果實之外,還寄托著哪些期盼。(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歸納,不求答案唯一,但注意概括得當。如:展望來年,祈求好運,祝愿平安幸福;合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鄰里和整個村落的人際關系,上上下下,遠遠近近,和和美美。)
5.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看誰讀得最流暢,最能體現過年時的熱鬧、喜慶的氣氛和充滿濃郁的北方風味。
三、作業(yè):收集有關本地過年的習俗、傳說。
第 二 課 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文
(不必拘束師生間問好,教師伴著歡快的曲子,春風滿面地走進教室)同學們,當你聽到這歡樂的曲子,看到自己親自裝扮得五彩繽紛的教室時,你想到了什么?眼前又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場面呢?
的確,今天我們大家就仿佛置身于過新年的熱鬧、喜慶的氣氛中。其實,還有一個人他在本命年里也回想起了小時候在京郊運河家鄉(xiāng)過年的情景,他是誰呢?(劉紹棠先生)板書課題。
二、伴著音樂讀課文,激發(fā)聯(lián)想
當作者回憶起這些往事時,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試從課文中找原話:返老還童)那么過年到底有哪些有趣的事,讓他產生這樣的感覺呢?課文的第幾自然段向我們詳細地介紹了?(第四自然段)下面讓我們伴著這歡快的曲子,小聲地、自由地朗讀課文第四段(既可同桌一人讀一人聽,也可小組齊讀,還可獨自一人讀,但要小聲點)同時想象,你眼前出現了哪些熱鬧的場面。
三、小組合作,概括主題詞,整體把握課文
1.讀完一遍課文后,小組討論:這段寫了家鄉(xiāng)過年時的幾件事?請你們給它們寫上主題詞(即小標題),看哪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2.完成最快的前四名小組各派一代表將主題詞寫在黑板上,師生共同評價。(只要大體沒錯,不是十件事也沒關系。注意概括時個別字的準確性,例如:“吃年貨”與“炒年貨”,“買糖果”與“賣糖果”等)
3.學習文章有條理地安排結構。結合以上四組的匯報情況,引導觀察歸納幾件事情時是否與課文內容安排順序一致。
①如果一致,可問:你們?yōu)槭裁礇]有打亂順序?可以打亂嗎?
②如果不一致,則請大家再看看課文,可以打亂順序嗎?為什么?你能從課文的原話里找到答案嗎?
歸納:課文內容是按過年的時間順序寫的,而文中所寫的這些事情*過渡句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了,這樣文章就顯得線索清晰,結構嚴謹。平時我們寫作時也應該注意這一點。
4.小結:大家看,其實作者正是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幅京都地區(qū)過年的風俗民情畫呀!在這些畫里充滿了一種怎樣的氣氛?(喜氣洋洋)父老鄉(xiāng)親們都很重視過年,這反映了他們一種怎樣的精神?(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