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1)
耳邊有真正懂行的本城觀眾在輕聲喝彩,還聽到有人在說:整個西班牙已經很少有人能像她這樣,下肢如此劇烈地舞動而上身沒有半點搖擺。 (節選自余秋雨《小巷老門》)
引導學生閱讀短文,可與《社戲》中船頭看戲部分的描寫作比較,從中體會不同場景人們的不同表現、感受。
端 午 日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散文按“爭看劃船—競追鴨子—結束賽事”的思路展開,體現了傳統節日的價值。讓學生在了解淳樸民風的同時,豐富生活體驗,感受傳統節日給人們帶來的愉悅,從中獲得對社會和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目的:
一、了解端午的習俗;賽龍舟的精彩場面。
二、學習本文準確生動、簡練明快的語言,培養聯想、想象的能力。
三、激發學生爭先、合作、奮發向上和愛國、愛民、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步驟:
一、課前布置學生調查、了解有關本地過端午節的習俗,課堂交流,引出新課。
二、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把握。
1.說說文中寫到了端午的哪些習俗?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明確:穿新衣服、畫王字、吃魚吃肉、看劃船、趕鴨子競賽。(板書)
詳寫龍舟競渡,略寫趕鴨子競賽。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匯報。
幻燈出示:
①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用簡潔的語言(小標題)概括課文三部分的內容。
②你覺得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體現過節的喜慶氣氛?
③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片段學習,你覺得應該掌握哪些重點內容,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如:龍舟競渡:
a.節日賽龍舟的氣氛如何?
b.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賽龍舟的場面?
c.比賽時船員是怎樣分配的?作者運用了哪些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對他們賽龍舟時的外貌和動作進行了描寫,這些詞語對表現賽船的場面有什么作用?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
d.最能激發你聯想的句子有哪些?
趕鴨子場面:
a.趕鴨子活動有什么目的?
b.趕鴨子時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人們的心情怎樣?
(教師提示,讓學生自己設計類似的問題,然后討論。可從兩方面談學習體會:其一,傳統節日給人帶來的歡樂;其二,就文章的寫作特點而言。)
三、創設情境,激發想象,獲得有益啟示。
假如你就是龍舟競渡或趕鴨子場面中的一員,試想象當時場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給大家聽,并說說你的心情。龍舟競渡取得勝利,給了你怎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