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1)
三、結合工具書及課文注解,疏通文意。先組內交流,鼓勵質疑、解疑,譯文遇到難題組內無法解決的,全班共同探討。
四、學生說說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發揮想象描繪詞的意境。(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教師點撥難解的字詞或投影出來。)
五、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六、教師配樂范讀。學生從教師的范讀和自己對詞作的初步認識上整體把握,進而明確上下闋的內容(板書):詩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重點賞析:學生思考、討論、質疑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心中的天宮是怎樣的?
2.這首詞你最喜歡哪幾句?為什么?
欣賞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滿。人月無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歡離合同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愿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
八、學生單人配樂朗讀,教師點撥。
九、男生配樂朗讀上闋,女生配樂朗讀下闋。
十、歸納小結,主題:這首詞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于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十一、全詞深沉婉曲,流轉自如,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試發揮想象力,根據這首詞的內容作畫,并將詞作配上。
十二、作業:
1.課后將這首詞繪成圖畫。
2.背誦整首詩,直到會準確默寫。
3.課后繼續收集中秋詠月詩詞,準備朗誦會。
板書: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情景交融
上闋:月下飲酒——幻想超脫塵世轉為喜愛人間生活
下闋:對月懷人——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福
主題:這首詞表現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情致。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三首詩詞的主題顯而易見,因此,可以整體學習、感悟;又可以通過比較閱讀賞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自己賞析,養成良好的誦讀詩歌的習慣。
教學步驟:
1.收集相關作者、作品介紹,了解寫作背景。
2.初讀,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大體讀懂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