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1)
雙喜:聰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應靈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充滿自信,又有組織能力和號召力,是孩子們的當然領袖。六一公公:寬厚、淳樸、熱情好客。
五、作業:
1.你覺得平橋村有哪些好的民風?你能用幾句話寫出你家鄉的好民風嗎?
2.背誦:“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趙莊便真的在眼前了。”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從學生自己喜歡的人物形象入手,以人物形象為線索,通過對人物的理解進而理解故事情節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教學步驟:
1.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結構。
2.讀過課文以后,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位少年朋友和哪位成年人?為什么?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情節,說說他們的性格特點。(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設計板書于黑板上。
4.試用自己的話概括平橋村的人、平橋村的民風。
5.通過對雙喜、六一公公等人的認識,你理解為什么在“我”的感覺里,那夜看到的戲是平生最好的戲,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嗎?
6.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和長者嗎?說說你的親身經歷。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課文中關于月下行船、船頭看戲、月夜歸航的景物描寫富有詩情畫意,充滿了江南水鄉的生活氣息,對烘托人物形象,抒發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讓學生體會“人在畫中游”的感覺,可讓他們將文中的景物描繪出來。
教學步驟:
1.自由朗讀,找出文中的幾處景物描寫。
2.選擇你最喜歡的一處景物描寫,與小組成員交流,體會字里行間滲透出的感情。小結:這些景物描寫細致逼真,有著濃郁的抒情氣氛,表現了“我”去看社戲時興奮愉快的心情和對江南農村美景的熱愛,寫得情景交融。
3.請你通過想象將月下行船、船頭看戲、月夜歸航的生動畫面(可任選其一)用畫筆畫出來,體會一下“人在畫中游”的感覺。(可在課后完成)
4.選出優秀的繪畫作品在班上展示,并請“小畫家”談讀文章與作畫的體會。
5.你是否也有過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難忘的探親故事?說給大家聽聽(或課后寫出來)。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高潮是老太太的出場。這是真正的臺柱、今晚的靈魂,盡管她過于肥胖又過于蒼老。老太太一出場便不怒自威,臺上所有的演員都虔誠地站在一邊注視著她,包括那位胖老漢,她的夫君。連后臺幾個工作人員也齊刷刷地端立臺角,一看便知這是他們家庭的最高儀式。剛才的滿臺舞姿全由老太太一點一點傳授,此刻宗師出馬,萬籟俱寂。老太太臉上沒有女兒式的平靜,沒有兒子似的愁楚,沒有大媳婦的嘲諷,也沒有胖老漢的幽默,她只是微微蹙眉又毫無表情,任何表情對她都顯得有點世俗。她幾十年在家里張羅一切,已經穿越徹底的世俗,因此一到舞臺上太明白應該擺脫的是什么。臺上四周端立著各色舞者,如饑似渴地注視著她的一招一式,這是他們天天面對的經典,卻又似乎永遠不可企及。她是不是在為后輩們的一步之差而蹙眉?或者,竟是為自己還未傳授到家卻已老邁而惶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