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1)
關于龍舟競渡:所謂“龍舟”,是指將船身制作成龍頭龍尾的形狀,中或搭有彩柵,船中前后都豎有繪上龍形圖案的旗幟。船手持槳坐兩側,船頭有鼓手。競渡時,船手隨鼓聲的節奏,合力劃槳。其時江面龍舟一片,你爭我趕,蔚為壯觀,成為各地端午節的一大盛景。過去蘇州地區流傳著無名氏的一首《劃龍船樂府》云:
汨羅已死三千年,
招魂野祭端陽前。
蘇州龍船夸絕勝,
百萬金線水中迸。
冶坊濱口斟酌橋,
樓頭水面爭妖嬈。
小龍船劃疾如駛,
大龍船劃亂如紫。
勝會爭夸十日游,
清簾畫舫結燈球。
四更堤外笙歌散,
博得人稱假虎丘。
(摘自江民編著《中華歲時風俗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
本命年的回想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作者回憶了京郊運河家鄉幾十年前的過年習俗,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讓人回味無窮。創設情境,開展活動,讓學生通過探究,比較今天過年與過去過年的不同風俗,理解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進而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目的:
1.了解過年習俗蘊含的鄉土風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根據課前學生結合工具書查找字音,教師將以下字詞板書并指名注音,帶讀:
捅( ) 嚼(。 ±酰ā。 ⊙荆ā。 ≌常ā。 ★眨ā。☆粒ā。
烙餅( ) 簸箕( ) 門檻(。 ○W(。 ’彛ā。∷瞠ā。
親支近脈( ) 頗(。
二、朗讀課文,體會本文語言特色。
1.同桌兩人輪流讀課文,要求流暢、自然。
2.“四時二十四節色彩繽紛”,可為什么作者卻偏偏只寫春節?
明確:春節是最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風味的。
3.作者向我們展現了火熱的春節景象,重點朗讀課文的2—4段,你最喜歡哪些語句,或者說哪些語句最能體現過年的熱鬧氣氛,哪些語句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暢談的空間,讓他們在讀中領會本文語言特色,并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