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精選2篇)
七年級上冊第一章 篇1
生活中的軸對稱的第二節簡單的軸對稱圖形一、 教材地位與作用本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生活中的軸對稱》的第二節“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本章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初步的數學活動經歷,從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開始,從整體的角度直觀認識并概括出軸對稱的有關特征;通過逐步分析角、線段、等腰三角形等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逐步了解和領悟軸對稱現象的共同規律、認識有關軸對稱的基本性質;同時,在簡單的圖案設計,鑲邊與剪紙等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軸對稱的應用價值和豐富內涵。而本節是領悟本章軸對稱有關規律的基礎,也是今后探索幾何圖形有關規律的基礎。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角的平分線性質,能運用它解決相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簡單圖形的軸對稱性的過程,進一步體驗軸對稱的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與態度:在學習中有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態度與情感,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審美意識的發展三、 教學重點、難點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及其應用是本節的重點,探索性質及其應用是本節的難點,為突出重點,本節課將通過學生動手折紙、仔細觀察歸納、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角的平分線的體驗及理解,為突破難點,本節將在加深理解性質的基礎上,強調符合語言,并加強動態演示的效果。四、 教法、學法 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具備了動手操作,歸納、推理的能力。而對數學語言的正確理解上是薄弱的,不過學生愿意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較高,使本節課的探究成為可能。教法: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觀察歸納,探究新知。最后通過合作交流總結本節知識要點。學法:采用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方式。五、 教學設計:以活動探究為主線,在探究中獲得新知,進一步體會軸對稱的性質。在動手操作中學會解釋與應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應用意識。六、 教學過程(一)動手操作,觀察歸納相關性質。先讓學生依據課本描述的折紙步驟,在5分鐘內完成折紙活動,若有困難,可相互交流。(此過程的第三步驟學生可能會感到困難,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適當加以指導)。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折后的狀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⑴角是軸對稱圖形嗎?對稱軸是什么?怎樣驗證?⑵你發現了哪些相等線段?在角平分線上再找一點,再試試,你又會有什么發現?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思考過程,最后師生共同得出角的平分線的性質。(二)通過多媒體演示,幫助學生理解角平分線的性質⑴、 動態演示角平分線的特征,并結合符號語言,讓學生透徹理解角平分線性質的含義。⑵、讓學生自主探究如下問題:1、用折紙的方法折一個鈍角,并折出角的平分線。2、折一個45度的角,并折出角的平分線,在學生完成之后,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給出折疊過程。⑶、小組合作交流“想一想”。學生可能根據不同方法,教師都給予肯定、鼓勵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更簡捷。最后將ad、d點,de與df用不同顏色閃動,再次加深對角平分線性質的理解運用。(三)、學生通過閱讀、合作交流,掌握角平分線的作法。⑴、讓學生閱讀課本p6的“做一做”,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角平分線的作法,并找學生上黑板上演示作法。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探討角平分線作法的依據。此問題的關鍵是依據作法的第二步得出ec=dc。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文字語言轉化成符號語言,訓練學生的文字語言轉化成符號語言的轉換能力。⑶、出示p7習題二的第2題,此題目的是鞏固角平分線的作法,體會角平分線性質的應用,采用的處理方法是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描述操作過程。(四)、顆粒歸倉:讓學生談收獲與疑惑。(五)、布置作業:隨學練習2;習題1、2、3七、板書(略)
七年級上冊第一章 篇2
七年級上冊第一章 第一節 物質運輸的載體
一、血液是“生命之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學生能夠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各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過血漿和三種血細胞的功能歸納出血液的功能。
2、說出人體內血細胞的數量和功能。
能力目標: 1、能夠簡單分析血液常規指標,提高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對三種血細胞功能的了解,學會運用知識,描述貧血、發炎、血流不止的現象及原因,培養學生看典型貧血化驗單,發炎化驗單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通過對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血液觀。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重點和難點】重點: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難點:1、顯微鏡下分辨各種血細胞,理解血液屬于結締組織。
2、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血液問題的能力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討論與講授相結合
【教學過程】
復習:1、一些物質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質都是由大分子組成的,它們必須經過(消化系統)逐步分解成(簡單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體吸收。
2、我們呼吸運動是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新授:
問: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大氣中的氧被人體吸收后,怎樣才能運輸到全身各處?組織細胞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又怎樣運離細胞?(血液)
上面所說的這些物質都是由血液來運輸的,而血液就像是流過田野的溪水,灌溉了兩旁的田地,給它們帶來了養料并將廢物帶走,而這些田地就像是我們體內的細胞
2、血液是呈什么狀態?(液態)
3、那為什么我們平時吃的豬血、雞血不是液態的呢?(凝固)
出示“血液分層圖”,請同學們思考含有抗凝劑的血液,靜置一段時間后,為什么會出現分層的現象?分幾層?
血液的組成
成分:(90﹪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等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液 紅細胞 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
白細胞 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
薄,呈白色。
血小板
你有過作血常規化驗的經歷嗎?檢驗科的醫生從我們身體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載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你知道檢驗科的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了什么呢?(示顯微鏡下血細胞圖)
學生思考討論:1、血涂片中數量最多的是哪種細胞?
2、如何區分紅細胞和白細胞?
3、為什么看不見血小板?
4、為什么紅細胞中間呈白色?
學生自行閱讀課本p25--27然后完成表格。
分類 形狀 數量 細胞核 大小 功能
紅細胞(rbc)
白細胞(wbc)
血小板
(plt)
1、 紅細胞
顧名思義,呈紅色,提問:為什么紅細胞呈紅色?(含血紅蛋白)
提問:血紅蛋白有什么特性?(氧含量高,與氧結合;氧含量低,與氧分離)
正是因為血紅蛋白的存在才賦予紅細胞運輸氧氣的功能。
用幻燈呈現一張醫院的貧血化驗單,并讓學生了解各項目中英文的含義。(貧血的實質不是血量少了,而是血紅蛋白的含量少)。
貧血時一般有面色蒼白、無力、心慌、氣短、頭暈等現象,這時由于血液運氧能力低下,身體缺氧所致。
2、 白細胞
白細胞在我們人體內的作用就跟白衣護士一樣,殺滅病菌,起到保護和防御的作用。有人驗血發現白細胞含量超過正常值,這說明什么問題?(有炎癥)
發炎是對抗細菌感染時死傷陣亡的白細胞。發炎的現象實際上是人體的一種自衛的防御反應,這多數都是由于細菌入侵到組織里面,而局部就起了炎癥的反應,血管擴張,而且有由大量的白血球也驅赴局部加入戰斗,血液的滲出物和多種的殺菌的抗體物質也奮起抵抗,形成多兵種的圍殲戰,如果我們的組織不會發炎的話,我們就會成為不設防的人,細菌就會很容易跑到血液里,從而導致敗血癥了,這是十分可怕的結果。
3、 血小板
血小板的作用就是凝血,
介紹“血友病”,由于患者血漿中缺乏某種凝血因子,患者的血管破裂后,血液較正常人不易凝結,因而會流去更多的血。體表的傷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并不嚴重,而內出血則嚴重得多。內出血一般發生在關節、組織和肌肉內部。當內臟出血或顱內出血發生時,常常危及生命。
那么是否血小板越多越好嗎?太少可以嗎?
【鞏固練習】
1、將10毫升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抗量抗凝劑的試管中,靜置一段時間以后,分為上、下兩部分。在上、下兩部分的交界處是( )
a、呈暗紅色的紅細胞 b、呈淡黃色的血漿
c、呈白色的白細胞 d、呈白色的白細胞和血小板
2、紅細胞的形態為( )
a、兩面凸的圓餅狀 b、球形 c、不規則形狀 d、兩面凹的圓餅狀
3、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是( )
a、運輸氧氣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b、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c、止血和加速凝血 d、吞噬病茵,起防御和保護作用
4、紅細胞有一種紅色含 的蛋白質,叫做血紅蛋白。其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 。
5、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血漿主要是運載_______,運輸______和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