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勤業中學七年級下第三單元綜合評價練習卷(蘇教版)
命題:王慶華班級 姓名 成績
第一部分:積累運用(共20分)
一、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
1.jùn( )工 2.yì( )事 3.挑xìn ( ) 4.山lù( )
二、默寫。(3分)
5.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 , ,
。
三、運用。(8分)
6.仿照例句,任選下面的一個詞,展開聯想,給它一個精彩的解釋。(2分)
例句:固執,你是一堵墻,使人封閉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風箏
友情
7. 下面是某同學寫的一個作文的片斷,仔細閱讀后,用規定的修改符號(不必全使用)。對不通的地方、有廢話的地方、有語病和錯別字包括標點使用不當的地方加以修改。(6分)
(1)換用號: (2)增補號: (3)刪除號:
(4)復原號: (5)調位號: (6)留空號:
同學們,我們不能忘記,曾有多少志士仁人不惜拋頭顱,撒熱血,為祖國的興亡而英勇斗爭。我們也不能總沉醉于我國有世界上所沒有的萬里長城和四大發明;作為祖國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我們將要擔負的責任并不輕快;我們更不能不忘記,當年少先隊員的誓詞,準備著,時刻準備著……
四、綜合實踐活動。(5分)
8.如果有一群外校的學生慕名來你校參觀校園環境,學校派你當陪同參觀的小導游,你將如何介紹?請簡單寫一段能吸引參觀者的解說詞。
第二部分:閱讀理解(共50分)
五、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9—15題。(19分)
自碑亭再往北,地勢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臺,全部砌以寬大的石階。石階以小平臺劃分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級。石階盡處,就是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臺,中央則矗立著陵園的主體建筑[ ]祭殿。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70米,這里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 ]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梁,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仿佛眼前展開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蒙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 是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大自然 要向人們展示它那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色。
9.在文中找出兩組近義詞、兩組反義詞。(4分)
近義詞:( )—( ) ( )—( )
反義詞:( )—( ) ( )—( )
10.在文中[ ]內填上適當的標點(2分)
11.在文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關聯詞,并分析這句話的作用。(4分)
12.在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說明對象?(2分)
13.作者描寫眼前景物時使用了哪兩個比喻。(2分)
(1)
(2)
14.對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2分) ( )
a.本段主要介紹了站在中山陵的平臺上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b.本段綜合運用了描寫和說明的表達方式。
c.本段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列數字和摹狀貌。
d.本段的主要參觀順序是由南往北。
15.結合你自己的登山經驗,分析文中加點的詞語如何理解?能否刪去?為什么?(3分)
六、閱讀《黃鶴樓》,回答16—20題。(19分)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瀨鄉九柱、東陽八詠,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