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勤業(yè)中學(xué)七年級下第二單元綜合評價練習(xí)卷(蘇教版)
20.本文段描寫了百草園中的景物,從文中找出一個詞語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2分)
21.找出文中的兩個比喻句,用橫線在文中劃出來。比較哪一個運用更形象生動?為什么?(4分)
22. “仿佛要對尋蹤環(huán)顧的瞻仰者數(shù)數(shù)這里的家珍”一句中加點的詞能否換成“參觀”“珍寶”?為什么?(4分)
23.仔細(xì)閱讀文中劃線的句子,說說有什么深刻含義?(2分)
24.對比第四題文段,你更喜歡哪一段?簡述理由。(3分)
六、閱讀下面一篇散文,完成25—28題(共12分)
野薔薇苔
野薔薇的花多姿多彩,好看得很,并且,野薔薇苔也是很好吃的。我們童年的春天,在原野上,見到野薔薇抽苔了,就會很高興地給摘下來,除掉柔柔的刺,剝?nèi)ヵr嫩的皮,剩下一根翡翠樣的桿兒,咬在嘴里,那味兒就甜在整個童年的記憶里了。
現(xiàn)在也常在故鄉(xiāng)見到這樣的野薔薇苔,見了也仍然像孩子一樣將它給摘下來,去刺剝皮然后給吃掉。人見了就很不理解,怎么會有這種嗜好呢?其實別人不知道,這是在回味童年,童年是最難忘的,童年養(yǎng)成的習(xí)慣,有時到老也會情不自禁地表現(xiàn)出來。
最不能忘記的是童年的春荒,為了度過那一段青黃不接的日子,家里的糧食只能省著吃,因此我們每頓只吃個半飽,這樣,到野地去摘野薔薇苔既符合我們童年的天性,同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以這么說,我們小時候喜歡春天,絕不是因為春天里鮮花和蝴蝶,而是因為春天里有給我們果腹的野薔薇苔。
朱洪武小時落難,吃過野菜馬蘭頭,后來他做了皇帝,也仍然不忘這種野菜,每年都讓御繕房做一道馬蘭頭菜給他品嘗,我不知他是不是品出了當(dāng)年的滋味,但有一點卻是可貴的,他并沒有因為自己當(dāng)了帝王而忘了苦難的童年。
我當(dāng)然沒有朱皇帝的大富大貴,但帝王和平民百姓的某些情感卻有共通之處,那就是所謂的童年情結(jié)。
在我的記憶中,我們故鄉(xiāng)山原上的野薔薇是那么多,一叢叢一簇簇的,有時我和我的小伙伴們每人摘了一大把,然后躺在草地上慢慢地捋刺、剝皮,再品嘗。我們將嘴唇吃得發(fā)綠,這樣,不說家里省點兒糧食,也起碼在這一天里不至于太餓肚子。
俗話說:“常將有日當(dāng)無日,莫在無時想有時。”我現(xiàn)在的日子自然比過去好得多了,但我從來沒有因此忘記童年的野薔薇苔。他常使我對生活懷有一種憂患意識,誰也不敢保證將來的世界就絕對沒有戰(zhàn)爭,沒有饑餓……而那時,我們是不是還會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得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薔薇苔呢?
我因此而感謝生長糧食和野薔薇苔的土地,更因此而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
25、作者在第三段中寫道:“到野地里去摘野薔薇苔既符合我們童年的天性,同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中“童年的天性”與“情理”的分別指什么?(2分)
答:“童年的天性”是指 (不超過5個字)
“情理“是指 (不超過15個字)
26、作者回憶童年,表達(dá)了“童年情結(jié)”和“憂患意識”,“童年情結(jié)”和“憂患意識”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4分)
答:“童年情結(jié)”的具體內(nèi)容是 (不超過20字)
“憂患意識”的具體內(nèi)容是 (不超過20字)
27、全文最后一句兩次使用“因此”一詞,作用是什么?(3分)
答: (不超過20字)
28、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正確的三項是(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