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詞。
2、感受文中的形象。
3、積累并背誦優美的文段.
過程與方法: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本文培養自己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感受文中的形象。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文意。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堂:
教師播放電影《上甘嶺》插曲《一條大河》引入課堂。
二、作家作品:
劉元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鴨綠江文學月刊社主編、社長。主要作品:小說集《人情》,散文集《西部生命》、《上帝廣場》、《表述空間》、《沒有初戀》,紀實文學集《黃河悲歌》,既是長篇《親情鋼琴夢》《鋼琴時代》等。
三、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初讀課文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2、齊讀全文或指名朗讀。
3、引導學生劃分文章結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試劃分課文結構,教師引導歸納:
本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回憶童年往事,表現我們對文化生活的渴望。
第二部分(3-7)自然段,我對一條大河這首歌的初步接觸。
第三部分(8-17)自然段,聽朗朗的演奏,真正了解了這首歌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再讀全文,體會文中的情感:
五、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
六、教師小結課堂。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課文研習與問題探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二、引導學生探究下列問題
1、少年鋼琴天才朗朗結束了他《一條大河》的演奏之后為什么沒有立刻起身,而觀眾也沒有馬上給他掌聲?
2、否像《一條大河》的作者那樣,由《黃河頌》、《長江之歌》或其他歌唱祖國、中華民族的歌曲引發過某種親切、深情的感受?如果有這種體驗,說給老師和同學聽聽。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后發言,教師引導,師生共同梳理歸納。
三、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旨。
四、遷移訓練:
再聽《一條大河》,選擇演繹一首你印象最深的歌唱祖國、民族的歌曲。
五、教師小結課堂。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把握文章寫作特點,借鑒寫作技法。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二、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舉例說明:
有條不紊、層層深入地表現中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是愛國或民族情感,但作者一開始并沒有點明這一點,而是先說自己小時侯對看電影的喜愛,從而引出了《一條大河》這首歌曲,然后細致描寫了聽朗朗演奏這首歌曲時的感受,最后才點明了中心:世界各地都有華人,我相信所有的華人都會為一條大河而動情的。
三、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1、師生共同討論交流,梳理文章的語言特點:
語言充滿激情。如描寫朗朗演奏那部分,既有細膩的描寫,又有充滿感情的抒情、議論,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和對音樂的獨特理解,讀后令人難忘。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誦。
小組內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教師評價,鼓勵優秀。
四、說說本文對我們的寫作有什么啟示?
教師引導:詳略得當的敘述,對重點部分的細致描寫,都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借鑒。
五、教師總結全文。
六、作業布置:
1、完成配套練習冊相關內容。
2、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