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悲劇》七下18
《偉大的悲劇》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積累生詞、成語,品味文章中有著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
2.快速默讀課文,把握內容,概括要點,梳理故事發生的整個過程。
3.從題目的“偉大”“悲劇”中,理解這一事件的偉大意義。
能力目標
1.角色復述,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環境、典型人物,品讀體味重要語句。
2.通過關鍵語句的品味,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發表自己獨特的理解。
3.感悟南極探險隊員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極探險的悲劇意義。
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英雄的贊頌之情, 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以及培養團結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確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清故事情節能力,
2.體會作者表達的頌揚之情,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教學設想】
1.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讓學生有感情地復述故事。
2.學習斯科特和他的伙伴們的團結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3.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南極是一塊美麗而神秘的土地,是地球上唯一沒有人類定居的大陸。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南極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
課件展示有關南極的圖片:冰山、海洋、寒天、雪地。
千百年來,南極這個亙古長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著自己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麗,一面以其層層冰嶂、酷冷奇寒的肅殺之氣凜然回絕了人類無數次好奇的拜訪。因為那里的天氣實在是太惡劣了。而近百年來,無數探索者在南極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為人類的進步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xx年,兩位著名的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踏上了沖擊南極點的征程。這兩個人都想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英雄。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于19xx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斯科特隊則于19xx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后,阿蒙森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五名沖擊南極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饑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與嚴寒搏斗了兩個多月,最后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卷、書信和遺書,發揮他天才的想象,飽含感情地描述了他們的這次失敗之旅。下面, 就讓我們跟隨這些英雄再次體驗這悲壯之旅吧。
2.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傳記文學代表作有《三位大師》《羅曼·羅蘭》《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精神療法》等。中短篇小說有《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恐懼》《感覺的混亂》等,唯一的長篇小說是《焦躁的心》。
二、感知教材
1.積累詞語
拽出zhuài 無垠yín 羸弱léi 遺孀shuāng 癲狂diān 凜冽lǐn 步履lǚ毋寧wú
吞噬(shì) 銷蝕(shí) 告罄(qìng) 皚皚(ái) 疲憊不堪
堅持不懈(xiè) 精疲力竭(jié) 毛骨悚然(sǒng) 怏怏不樂(yàng)
姍姍來遲(shān) 憂心忡忡(chōng) 奪眶而出(kuàng) 語無倫次(lún)
2.理清思路
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