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一生共寫了三百來篇中短篇小說。除《羊脂球》外,著名的還有《菲菲小姐》《米隆老爹》《兩個朋友》《項鏈》《珠寶》《戴家樓》《西蒙的爸爸》《一根繩子》《一家人》《我的叔叔于勒》等。莫泊桑善于從平凡生活中選取閃光的片段,挖掘其內在意義,以小見大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文體簡潔、質樸、優美,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惟妙惟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結尾耐人尋味。他因此獲得“短篇小說之王”的美稱。
三、本文選作課文時的改動
這篇小說的譯文在選作課文時,刪去了開頭和結尾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是說明故事的緣起和作品中“我”的憐憫行為的原因。
原文的開頭部分是:
一個白胡子窮老頭兒向我們乞討小錢,我的同伴若瑟夫•達佛朗司竟給了他5法郎的一個銀幣。我覺得很奇怪,他于是對我說:這個窮漢使我回想起一樁故事,這故事,我一直記著不忘的,我這就講給您聽。事情是這樣的。
原文的結尾部分是:
此后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父親的弟弟。
以后您還會看見我有時候要拿一個5法郎的銀幣給要飯的,其緣故就在此。
此外,中間還有一些刪節,主要是對菲利普一家這樣一些中下階層人物的虛榮心和可憐相的諷刺。
四、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論述
馬克思、恩格斯說:“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系。”
馬克思說:“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
五、左拉對莫泊桑小說的評論
左拉說:“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出小但完整的戲劇,打開一扇令人頓覺醒悟的生活窗口。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
六、作品賞析: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是19世紀后半期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家。
莫泊桑繼承了批判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在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一生寫了6部長篇小說、3本游記和近300篇中、短篇小說。在這些作品中,莫泊桑深刻地揭露了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與丑惡,熱情地贊揚了法國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對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下層人物表現了深切的同情。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是1883年寫成的。
這篇小說的故事是很平常的。它寫的是法國西北部哈佛爾海港一個小市民家庭的生活。哥哥菲利普是一個小職員,弟弟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不僅揮霍掉自己的一份財產,而且花掉了哥哥的一部分財產,因此于勒變成了全家的“恐怖”。可是,當于勒去美洲謀生后,偶然發了財,“于勒,大家都認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變成“全家唯一的希望”了。以后,菲利普一家去哲爾賽島,旅行時,意外地發現船上賣牡蠣的窮老頭兒正是他們盼望的于勒。菲利普夫婦為了不在女兒、女婿和眾人面前出丑,像躲避瘟疫一樣,趕快避開于勒,并且改乘另一艘船回家了。作者通過菲利普一家對待于勒態度的變化,形象地描繪了小資產階級愛虛榮、向上爬的庸俗心理,寫出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和人的關系是赤裸裸的利害關系,是“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從而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制度的丑惡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