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
小說中的幾個人物,特別是菲利普夫婦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菲利普遇見事情總是顯得慌張,但是他愛慕虛榮,愛擺架子。菲利普太太由于貧困,一面節儉過日子,一面又不滿貧困生活,經常用諷刺挖苦丈夫來發泄自己的怨氣,也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他們對待于勒的態度完全是以金錢為轉移的,在金錢利害面前,他們的態度變來變去,像“變色龍”一樣,使人惡心。
這篇小說在藝術上也是具有特點的。
首先,小說的情節結構是獨特和巧妙的。一開頭,作者用故事套故事的寫法,在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說明菲利普一家生活過得非常“拮據”以后,筆鋒一轉,引出了全家盼望于勒歸來的情景。這是小說情節的開端。接著,圍繞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的原因,展開了小說的情節。
作品中寫菲利普一家去哲賽島旅游,是小說的中心部分。菲利普一家去哲賽島旅行,講排場、擺闊氣,使他們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就在他們擺架子達到高峰的時候,不幸的事情出現了:意外地遇到了于勒。這似乎是一個偶然的事情,但是這個偶然性是建立在人物形象的真實性上的。因此,菲利普一家在這里遇到于勒確實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菲利普太太暴怒起來,破口大罵,故事情節的發展出現了戲劇性的高潮。菲利普一家趕緊避開于勒,這是故事的結局。作者通過若瑟夫的內心獨白和給了10個銅子的小費的行動,又再一次表現了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不滿情緒。“你簡直是瘋了!拿10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這是多么幽默的諷刺啊!
小說最后幾句話是故事的尾聲。左拉在莫泊桑墓前演說時說過:“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的確這樣,這篇小說的結尾是特別耐人尋味、發人深思的。
其次,小說的細節描寫是準確、真實和生動的。一開始,作者先描寫了幾件瑣細的小事:有人請客,菲利普家從來不敢答應,以免回請;買日用品只能買減價的東西和鋪底存貨;買15個銅子一公尺的花邊,還要在價錢上討論半天。這幾件瑣細的生活細節,就把菲利普一家艱難窮困的情形表現出來了,并且為以后故事的發展作好了鋪墊。
作家在寫到菲利普夫婦碰到于勒時,菲利普垂頭喪氣,不知所措了。菲利普太太迅速叫全家轉移,既避開了于勒,又保住了“面子”。在這里充分表現了丈夫怯懦無能,而妻子精明果斷的性格特點,但兩人的靈魂深處都是自私和冷酷,一樣使人厭惡的。
別林斯基說過:“忠實地描寫精神的丑惡,比一切攻擊他的話要有力得多。”莫泊桑正是遵循著這樣的藝術原則,用真實的細節描寫,讓事實本身說話,從而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最后,這篇小說采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我”既是事情的目擊者,也是事情的揭露者。這種寫法起了反襯和烘托的作用,同樣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效果。
這篇小說的藝術特征,也正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獨特風格,是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