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
⑴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⑵教師領讀兩篇,學生自由誦讀。
3、研習詩歌:
⑴疏解詩句:
客路,指旅途。鎮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行舟”相對應。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鄉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書,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
⑵整體把握:
問:
①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別提到“潮平”?
③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①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潮平”一語,為下句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③由于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久不得歸,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給他傳遞家書。
⑶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顯得開朗一些。
4、學生練習背誦全詩。
四、課堂練習
投影:
1、文學常識填空:
⑴《觀滄海》一詩選自,作者,字,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見稱。他與其子、合稱為“三曹”。
⑵《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次”意為,該詩作者為唐代詩人。
2、根據課文填空: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⑵,江春入舊年。
⑶,風正一帆懸。
3、下面的譯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a、日月的運轉,就像從海中升起;星漢的明亮就像從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運行,星漢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運行與燦爛,都好像出于滄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運行與燦爛,假如都能出于滄海之中。
〖參考答案〗
1、⑴《樂府詩集》曹操孟德東漢末年慷慨悲壯曹丕曹植
⑵停泊王灣
2、⑴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⑵海日生殘夜
⑶潮平兩岸闊
3、c
五、布置作業
1、默寫詩歌《觀滄海》和《次北固山下》。
2、誦讀其余三首詩歌,結合注釋疏通詩意。
3、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題(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飽覽西湖早春景色,學習辛棄疾《西江月》,體會側面點染的烘托美;學習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藝術匠心。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研討與練習”題(二)中三組詩句的出處: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風吹”句寫仲春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