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
2、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并補充解釋。
補充解釋:
⑴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⑵斷腸人,指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學生默讀,根據課文展開想像,寫一般描述性文字,不要增刪,順序可調整,字數在150字左右。
小組間交流,教師可選一、二篇當堂進行集體評議。也可拿參考例文讓學生評議。
例文: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4、探究: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次作簡要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并歸納: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些,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全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第二層次(四、五句)“夕陽西下”進一步點明時間。“斷腸人在天涯”是點晴之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前四句寫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均系為此作鋪墊。
5、背誦這首小令。熟背讀歌五首,依學習小組進行競賽。(提示:可從熟練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語氣節奏等方面評議優勝組)
五、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文學常識填空:
⑴《錢塘湖春行》一詩選自,作者,字,晚號,唐代詩人。
⑵《西江月》一詞選自,作者,字,號,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與并稱為“蘇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⑶《天凈沙•秋思》體裁為,作者,元代著名戲曲作家。
⑷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常常衍生一種占據主導地位的文學體裁,請寫出不同朝代的此種文學體裁。
漢代唐代宋代。
元代明清。
2、下列朗讀節奏不正確的是()
a、幾處/早鶯/爭暖/樹
b、稻花香里/說/豐年
c、斷腸人/在天涯
d、海日/生/殘夜
3、按原文默寫:
⑴《觀滄海》中表現詩人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⑵《天凈沙秋思》中勾勒整個畫面背景的句子是。
⑶《錢塘湖春行》中構成對仗的詩句是。
4、五首詩歌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請簡要說出理由。
〖參考答案〗
1、⑴《白氏長慶集》白居易樂天香山居士
⑵《稼軒長短句》辛棄疾幼安稼軒蘇軾
⑶小令馬致遠
⑷賦詩詞曲小說
2、a
3.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⑵夕陽西下
⑶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4、略
六、課常小結
隨著二十世紀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國人開起寶馬,穿起皮爾•卡丹,用起摩托羅拉……西方國家的意識已從消費滲透到我們文化中,“酷”“帥”成了我們青少年的口頭語,但我們的傳統文化卻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無比燦爛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血液中的特質。經常讀讀這傳統文化中的優美詩篇,它會帶給我們無比美妙的愉悅,會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七、布置作業
1、閱讀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回答文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