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人教七上0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
四、再讀課文,研討賞析
《散步》這篇散文,從寫法上來講,以小見大,是一篇公認的美文。除了美在文章的立意、主旨外,就文章的文字本身來說,也有許多“美點”可尋。同學們可找出最喜歡的語句和段落大聲自由朗讀,進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讓學生明確,所謂“美點”,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生動最形象的,能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地方。)
教師可先舉了一個例子:文章的開頭很美,美在開門見山,美在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個簡潔而富有詩意的鏡頭。
你們還能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的“美點”嗎?
學生分組開始小組討論,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的答案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如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些景物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如2:“那里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優美迷人的田園風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諧、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處出現比較對稱、意蘊豐富的語言,讀起來給人以美感。
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美點,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美”的感覺、表達“美”的感受、增強“美”的判斷、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養學生一種閱讀習慣,拓寬學生觀察課文的角度與視點。
五、拓展延伸(視時間情況,選擇其中一個進行)
1、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與父母有過分歧嗎?當時你是怎么處理的?學了這篇文章后,你覺得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你該怎樣做?(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
2、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談談我們應如何來表達對父母、對親人的愛?
六、小結全文
同學們,散步這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兒,在作者筆下卻是別樣的溫馨!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讓我們做個有心人,用心感受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溫馨!
七、作業設計
抓住你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寫一篇小文章,抒寫一下你與家人間的濃濃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