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通用16篇)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發布時間:2023-07-25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通用16篇)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1

  19.《月亮上的足跡》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觀測、暢談、里程碑、昂首挺立、一葉孤舟、遙遙在望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2.訓練學生快速閱讀,并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3.掌握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體會準確平實的說明語言。

  德育目標

  1.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學習敢于探索的精神,體會作者蘊涵在字里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之情。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

  1.分析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2.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教學設想】

  1.快速閱讀法。本文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時間線索將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先讓學生較快速度地默讀,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簡潔的語句梳理概括內容要點。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就關于報道人類登月的文章如自讀課本中的《登陸月球》進行對比閱讀,充實有關細節,培養探索太空的興趣。

  5.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多媒體顯示月球地貌、宇宙飛船探訪太空的的資料

 。ń處熀喴庹f圖片內容)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珍貴的資料是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拍攝的。那么,你們想了解人類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過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朱長超的《月亮上的足跡》。(板書課題、作者)

  2.背景音樂:貝多芬的《月光曲》、阿炳的《二泉映月》

  同學們,“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伴著這熟悉的兒歌,我們不知不覺中走過了孩提時代,的確,如洗的碧空、如盤的圓月有著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豐富的內蘊盡在神話傳說、文章詞賦(“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民風民俗之中。長舒廣袖的寂寞嫦娥、吳剛砍伐月桂的坎坎之聲,無不誘惑人們去設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終于在1969年7月的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伴著阿波羅11號”——太空雄鷹而展翅飛落月球,今天,讓我們在朱長超的引領下去重溫那一刻。(板書文題、作者)

  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這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閱讀它,可以激發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快速閱讀,概括要點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回視。閱讀中,勾畫出下列字詞,并利用工具書掌握其讀音和意義。

  觀測:觀察并測量(天文、地理、氣象、方向等)。

  暢談:盡情地談。                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昂首挺立:仰著頭筆直地立著。        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側重于記敘,將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在文中篩選圈點出表示時間的短語,思考:登月的全過程按時間發展和空間位置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用示意圖標示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行程(注明時間、距離、速度等)。

  朗讀課文的1~2語段對登月事件及意義的概說,根據文章語言環境的提示,篩選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要素。

  1969年7月16日,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3.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的。明晰的時間線索使讀者比較詳細地了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飛船升空前的準備3-4、飛船飛向月球5-8、登月艙登月成功9-13、飛船返回地球14-18四個階段。

  4.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標記出來。

  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1)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2)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3)樹立登月紀念碑;(4)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5)插上美國的星條旗;(6)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通話等。

  5.精彩朗讀并背誦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評價登月意義的話。

  6.師生共同歸結課文思路:

  文章采用“概括——評說”的結構方式:(板書)

  第一部分:概說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第二部分:評說登月全過程。

  第一階段:起飛      第二階段:進軍

  第三階段:登月      第四階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

  7.想像訓練:根據情況提示,展開想像,口頭描述一個片斷。

  你駕駛著一艘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你離開地球已經好幾天了。這時,透過舷窗,你看到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

  三、精讀課文,研討細節

  1.朗讀課文的第5、11語段,標記出含有數字的語句,思考:作者比較詳細地列舉一系列數字的作用是什么?

  數字:“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等。

  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為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同時可以幫助讀者增加知識。

  2.結合課文第4語段中的議論性語句討論:為什么說人類第一次登月“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龠@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②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陽系各行星和最終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皩σ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這句話闡述的是事實,而“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則是對未來的希望。

  ③21~22世紀,人類將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利用月球上發現的水生產蔬菜、糧食,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務是開采氦3并運回地球,并利用這一熱能源發電,供應全地球所需電能。人類還將開發地球人拜訪月球村的旅游業。

  點撥:“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實的闡述。但這一小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說明現代科技已經達到了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人類邁進宇宙的步伐將更堅實更長遠。

  3.作者以平實的語言記錄登月的過程,盡管沒有過多的議論抒情,但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舉出片斷說明。

  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贊嘆。如流露在登月紀念碑文中的勝利、豪邁之情。

  4.寫作特點

  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進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其次是有明晰的時間線索。這就使讀者比較詳細地了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可以說,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是本文寫作的又一突出特點。

  生動的語言是本文第三個突出特點。

  四、課堂小結

  1.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轉眼間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仨鴼v史,重溫經典,在嘆服人類用聰明才智譜寫壯舉的同時,月球的神秘仍然吸引著人類探索的腳步,精彩神話的創造就孕育在這堅實的探索之中,我們有理由相信月球村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會變成鮮活的現實,讓我們共同祈祝人類未來更美好。

  2.有人說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大騙局。也有人說,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對此你是如何看的?請查閱有關資料證實自己的觀點。

  3. 詠月詩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崩畎住鹅o夜思》。全詩通俗流暢,瑯瑯上口。詩人為我們創造出一個深邃的意境,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月下思鄉圖”。詩人以“靜夜思”為題,但全詩不著一個“靜”字,而是以白霜為喻,側面寫出清靜幽寂的環境!暗皖^”兩字,表現出詩人深沉纏綿的思鄉之情。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边@首詩通過描寫、歌詠峨眉山月,抒發了詩人即將離開蜀地的依戀心情。山巔秋月高懸,江中月影沉沉。詩人一會兒仰望秋月,一會兒俯視江中明月,一仰一俯,傾注了詩人濃濃的依戀之情。船進三峽,詩人思念明月,但山高蔽月,詩人那種惆悵無奈的心情躍然紙上。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碧瞥钌屉[《霜月》。此詩想像豐富,構思新巧。首句寫雁來蟬無,點明時令屬秋。第二句描繪了霜和月爭輝的景色:憑欄遠望,月光朗朗,霜色如水,霜、月交輝給人一種“水接天”的感覺。三、四兩句運用神話故事,青女是管霜雪的女神,素娥是月中嫦娥,她們在“月中霜里”比喻各自的美姿。這種“詩意”給人帶來美妙的遐思。

  明朝邊貢《嫦娥》: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這首詩以神話故事中的嫦娥為題,描寫清涼沉寂的月宮,實際上是秋夜望月的感興之作。三、四兩句,用語平易,但蘊藉深沉,是歷來吟詠月中嫦娥的名句之一。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碧瞥瘎⒎健兑乖隆。首句是絕妙好句,寫得寧靜如畫,月斜夜深,月光照到庭園的一半,一半明,一半暗。第二句寫星斗,更增添一份靜穆神秘的意蘊。但詩人真正的用意不是寫月,而是寫生機勃勃的春意;三、四兩句寫詩人驚喜地感受到春天來臨了,入春以來的第一聲蟲聲破窗而入。以蟲聲的“鬧”反襯月夜的“靜”。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秋之夜,天清氣爽,圓月高懸,寒露凝珠。詩人觸景生情,寫出了這首望月懷人之作。但詩人沒有直接寫對朋友的懷念,而是寫月下的景物:樹、鴉、露、桂花,以及灑滿院中的似水的月色。通過對一系列凄清肅穆的景物的描寫,寫出了詩人此時孤寂的心情,又用“不知秋思落誰家”一句作結,含蓄地寫出了對友人深深的思念。這和李白的《靜夜思》有異曲同工之妙。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大騙局。也有人說,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對于這些觀點,教師了解一點即可,不必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一旦學生問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想辦法證實一下,因為證實的過程就是鍛煉的過程。

  4.有關資料

  前蘇聯于1957年搶先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之后,又于1961年把人類第一名航天使者送上地球軌道。

  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批準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計劃,這項任務就是后來以希臘神話中太陽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羅”載人登月探險計劃.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后順利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1979年, “遠望”1號航天測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后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

  XX年10月15日9時許,我國自主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進行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歷史性重大突破,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XX1012神六兩人      XX1024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2

  ○教學目標 

 、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 可帶領學生參觀天文館,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 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么》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美。文章所記

  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教學設計

  新課導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什么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并提出思考題,把握文章大意。

 、僮灾鲗W習

  a.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b.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c.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d.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簡要說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并參與討論。

  然后由學生各組代表發言,并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言后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僮灾鲗W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并共同探究,深人體會。

  a.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7.

  b.宇航員登月后做了哪幾件事?

  c.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②合作探究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

  可讓學生齊讀并深刻體會,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對這樣一次事件的完整敘述,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可以發言并舉例。教師可以幫助歸納:語言方面——①恰當的描述;②用數字說明;③敘述中有議論。此三點可各舉一例,并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拓展延伸,聯想和想像

  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像

 、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② 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 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奉;科學家采集土壤、巖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并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著我國神州三號飛船的發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延伸練習

 、 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

 、 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并在寫作中盡可能地使用。

  ○板書設計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裝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3

  一、教學目標

 、偎僮x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奂ぐl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天文館,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么》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四、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美。文章所記

  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五、教學設計

  1、新課導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诳梢杂面隙鸨荚碌墓适禄蛴嘘P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什么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并提出思考題,把握文章大意。

 、僮灾鲗W習

  a.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b.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c.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d.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簡要說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并參與討論。

  2、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①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并共同探究,深人體會。

  a.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7.

  b.宇航員登月后做了哪幾件事?

  c.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诤献魈骄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

  可讓學生齊讀并深刻體會,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F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對這樣一次事件的完整敘述,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可以發言并舉例。教師可以幫助歸納:語言方面①恰當的描述;②用數字說明;③敘述中有議論。此三點可各舉一例,并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3、拓展延伸,聯想和想像

  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诳茖W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巯胂褚幌略诘窃碌母呖罩,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芪闹袑懙,“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奉;科學家采集土壤、巖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并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4、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著我國神州三號飛船的發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5、延伸練習

 、偌偃缒泷{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

 、谧詫W“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并在寫作中盡可能地使用。

  六、板書設計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裝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七、信息反饋: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4

  牛德源  

  [教學目的]

  1. 快速閱讀課文,較快地了解文章的內容大意。

  2. 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要點。

  3. 學習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 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教學重點]

  1. 課文的結構方式“概說——評說”。

  2. 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教學難點 ]

  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教學手段]

  cai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出示宇航員拍攝到的月球地貌的圖片)導語 激趣,引入課題。

  2.疏通了解。

  (1) 學習“自讀提示”,了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平實的語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點”。

 。2) 快速閱讀課文一遍,了解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

  (3) 畫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查閱字典,弄清讀音和意義。

  3. 再次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2) 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點撥:

 。1) 登月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升空前的準備(3、4段)升空前的氣氛、登機。

  ○2飛向月球(5——9段)檢查、點火、升空、飛行。(播放火箭升空一、二級火箭脫落的錄象)

  ○3登月成功(10——15段)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4返回地球(16——20段)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登月感受。

  (2) 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

  ○1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2采集月壤和月巖!3樹立登月紀念碑!4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5插上美國的星條旗!6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

  (播放宇航員登陸月球后的錄象、圖片)

  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時間)

  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作者沒有過多的議論和抒情,但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ㄏ矏、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敬佩。)

  4. 精讀課文,依時間順序列一事件進程表。

  時間 事件進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升空

  火箭發射后2分42秒 第一級火箭脫落,火箭繼續上升

  離地9分5秒 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

  火箭發射后13小時30分 宇航員進入夢鄉

  19日晚8點33分 飛船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19日晚9點32分 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

  20日午7點32分 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

  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 登月艙平穩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點39分 登月艙打開艙門

  11點51分20秒 阿姆斯特郎走下階梯,登上月球

  22日0點15分 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

  22日上午6點35分 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

  25日凌晨1點35分8秒 飛船進入大氣層

  5. 小結。

  這篇記實報道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

  6. 布置作業 。

  根據第二部分第1、2階段的內容,畫出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行程圖。

  [課堂練習]

  1. 課后習題。  2、畫圖。

  [板書設計 ]

  月亮上的足跡

  概說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起飛

  評說登月全過程。     進軍

  登月

  返航

  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

  作者郵箱: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5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快速閱讀課文,較快地了解文章的內容大意。

  2.依據概說--評說的結構方式和按時間發展的階段順序,掌握文章的結構層次。

  3.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要點。

  4.學習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5.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概說--評說"的結構方式;程序順序(依托時間發展)--登月全過程;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平實準確的說明語言。

  學習側重點

  1.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大意。

  2.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當今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

  3.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自讀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學習"自讀提示",了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平實的語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點"。

  ②快速閱讀課文一遍,了解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出聲,不回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計時。

 、郛嫵稣n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自讀提示"中所列的),查閱字典,弄清它的讀音和意義,并讀熟寫熟記牢。

  2.理解分析

 、俳Y構分析

  A.默讀課文,按概說--評說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B.默讀第二部分"登月的全過程",按時間發展和空間位置,把該過程分成四個階段。

  ②精讀第一部分(1、2自然段)

  A.把課文朗讀兩遍。

  B.分析第1、2自然段之間的關系,何為主,何為次。

  C.歸納該部分大意。

 、劬x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A.第一階段(3~5自然段)

  a.先歸納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階段的大意。

  b.畫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發表議論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c.畫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數字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B.第二階段(6~9自然段)

  a.朗讀課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據此階段和上階段的內容,畫出阿波羅11號飛船的航行路線,并標出時間、距離、速度等。(見后面練習六)

  c.畫出此階段宇航員的行為,體會他們的心情。

  d.賞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時的空間美景。

  C.第三階段(10~15自然段)

  a.朗讀課文一遍,再默讀一遍,概括大意。

  b.宇船員登月后做了哪些事,請在書上畫出。

  c.體會第11自然段時間數字的作用。

  d.背誦第13自然段的碑文,體會其中的豪邁、勝利之情。

  D.第四階段(16~18自然段)

  a.朗讀一遍,概括大意。

  b.體會第18自然段結語的作用。

 、芫x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A.反復朗讀阿姆斯特朗的話,能背誦。

  B.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結遷移

 、侔褜Ω鞑糠趾偷诙糠指麟A段的內容概括寫在筆記本上。

 、谕瓿珊竺娴木毩曨}。

 、壅n本作業 第三題。

  (解說:上述自讀過程重在對登月過程及其意義的理解和體會,學習它的基本寫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學精神。)

  【自讀點撥】

  1.總體把握

 、僭谒枷肷弦械疆敶萍佳该桶l展對人類生存的巨大影響,從而受到鼓舞,努力學習現代科技和文化知識,為科教興國和人類發展做出貢獻。

  ②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階段的大意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概說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第二部分:評說登月全過程。

  第一階段:起飛。

  第二階段:進軍。

  第三階段:登月。

  第四階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

  2.重難點分析

 、僦攸c:課文的結構方式;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②難點: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3.表現手法解說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6

  月亮上的足跡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1.這是一篇         ,真實記錄了                  。沒有過多的      和      ,但字里行間,讀者能體會到登月成功后,作者透露的      之情,以及作者對于人類           的贊嘆。

  2.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3.根據課文介紹的登月知識,選出錯誤的一項( 。

  a.宇航員的氧氣袋中只剩下一個小時的氧氣,不能長時間呆在月球上。

  b.人類登止月球的準確時間是1968年7月21日。

  c.月球在離地球38萬公里的軌道上繞著地球運行不息。

  d.首次登上月球的三位美國宇航員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4.“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5.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表達方式:

 、1969年7月的拜訪月球,是人類向探索太空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宇航事業一塊新的里程碑。

  表達方式:

 、啤巴列俏逄枴遍_始發出隆隆的聲音,大地劇烈地震動起來,火箭緩緩上升。

  表達方式:

 、恰鞍⒉_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表達方式:

 、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表達方式:

  6.文中出現表現時間的數詞,有的甚至精確到秒,作用何在?

  7.“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边@句話連用三個“預定”有什么作用?

  8.選詞填空:

  ⑴他們終于代表全人類(  )了月球,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a.登上  b.拜訪  c.征服  d.考察

  ⑵他們(  )來到發射架下,乘下電梯,來到指令艙前。

  a.健步  b.邁出  c.踏步  d.快速

  ⑶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 。

  a.遙遙相望  b.遙遙在望  c.遙遙相對  d.觸手可及

 、扔貌涣硕嗑,他們就要到( 。┮丫玫脑铝辽峡樟恕

  a.想念  b.渴望  c.神往  d.盼望

  閱讀下面的對話,然后回答9-12題。

  甲:現在這廣告怎么啦!老拿詞語開涮呢!做蚊香廣告,叫“默默無蚊”;做女帽廣告叫“一戴添嬌”;做止咳藥廣告叫“咳不容緩”。說不定哪天做香腸廣告會冒出個“吃心不改”呢!

  乙:真是糟透了!為了維護語言的純潔,應禁止用篡改詞語的方法做廣告!

  丙:這就不對了!企業做廣告,一是花了錢的,二是不違法的。人家有自己的自由,別人管不著。況且從語言角度講,人家只不過利用諧音雙關的修辭方法,不能算篡改。

  甲:那也要注意社會公益,不能污染文化市場啊!弄得小學生都不知道詞語的本來面目了。

  。耗銈兌际窍钩,聽聽我的高見吧!  我看哪,用也可以,但不能濫用,不能一味地摹仿別人的廣告創意。

  戊:其實,諧音雙關用好了也可以。人家“百年潤發”就把影星“潤發”的名字和“潤發”的廣告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效果很好嘛!可見問題的關鍵在于是否巧妙、自然。

  9.他們爭論的焦點是什么?

  10.五位同學的談話,主要有幾種觀點?答案正確的一項是:( 。

  a.—種:不能這樣濫用詞語做廣告。

  b.兩種:①不能這樣濫用詞語做廣告。②可以利用詞語諧音雙關做廣告。

  c.三種:①不能這樣濫用詞語做廣告。②可以利用詞語諧音雙關做廣告。③可以利用詞語諧音雙關做廣告,但要巧妙自然,不能濫用。

  d.四種:①不能這樣做。②可以這樣做;③要注意社會公益。④可以這樣  做,但不可以濫用。

  11.文中有一句用語不得體,把它找出來。

  12.如果你也加入了爭論,你會怎么說呢?

  第二部分:閱讀分析

  不知為什么,每當一想起那個盛夏的晚上,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靜,心里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頭。 

  那天傍晚,天氣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我面對著兩道數學題,一張張語文練習篇子,還有作文,煩極了。我走出家門,來到大街上閑逛。路過一家圖書館,我便走了進去。 

  圖書館里人不算多,幾個老干部模樣的人正在那兒看著報紙,幾個年輕人在書架上翻找資料。我到書架前找了幾本連環畫報,坐在椅子上翻起來。 

  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忽聽“啪”的一聲,把我從畫報的故事情節中“驚醒”,我抬起頭,看見一位年輕的姑娘正在吃力地拾起摔在地上的拐杖,嘴里還輕輕地說著:“對不起!蔽易⒁曋@姑娘,見她一身樸素的打扮,右腿已被截去。這時,我心中一動,抬起頭再看她的臉,汗水正從她的額頭上流下來,她用手臂拭了一下額頭的汗,又低下了頭。她手里拿一本厚厚的外文資料,”邊看邊寫,汗水向斷了線的珍珠,一滴滴地往下掉。在她旁邊的桌子上有一塊干面包,一個空水壺倒在地上。顯然,她在這兒少說也渡過了一個下午,她,在這悶熱的盛夏,在書海之中,渡過了整整一個下午,也許更長。 

  我眼前模糊了,我仿佛看到一位強者在大海的風浪里拼搏,奮斗 。這要是一個健全的人,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對于一個殘疾人來說,就沒有那么容易。她*的是什么?意志,堅強的意志;毅力,驚人的毅力。 看看她,想想自己,自己不正是缺乏這種精神嗎? 

  一陣清脆的鈴聲,打破了我的沉思。啊,已經十點半了,到閉館的時間了。我漫步在大街上,望著星光閃耀的天空,感慨萬千。⑴這時,從背后傳來拐杖的聲音,越來越近。我傾聽著,一會兒這聲音仿佛超過了我,遠遠地超過了我,消失在遠方。 

  一陣涼風襲來,我不禁打了個冷戰,清醒了許多,⑵我回想起剛才的一切,心里充滿了說不出來的力量,我邁開大步向前走去。 

  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每當那“嘩嘩”聲在我耳邊響起的時候,它就像一面小小的戰鼓,激勵我奮勇前進。 

  13.這篇文章中的“我”與拄拐杖的姑娘在哪些地方形成對比,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14.文章第5、6、7三個自然段主要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每一段各寫了“我”怎樣的心理活動?三段聯系起來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有什么作用? 

  15.分析文中畫線語句的含義: 

  ⑴

 、

  16.第4自然段對拄拐姑娘多次描寫,運用的描寫方法是:( 。

  a.行動、語言、心理  b.行動、心理、外貌 

  c. 行動、語言、外貌  d.行動、語言 

  17.從全文看,對“找”進行的描寫,運用的方法是:( 。

  a.行動、語言  b.行動、心理

  c.心理、外貌  d.外貌、語言

  18.“我眼前模糊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強者在大海的風浪里拼搏、奮斗!边@個比喻句的本體是:(  )

  a.拄拐姑娘 

  b.一位強者在大海的風浪里拼搏、奮斗。 

  c.大海的風浪

  d.拄拐姑娘刻苦攻讀。

  《月亮上的足跡》答案

  1.紀實報道;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議論、抒情;喜悅;聰明才智 2.飛船升空前的準備;飛船飛向月球;登月艙登月成功;飛船返回地球!3.b 4.從表面現象看,這“一小步”是宇航員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的行走的步伐,而實質上對于宇航事業和整個人類來說,這一步象征了人類征服太空旅途中的一座里程碑,因此它是巨大的飛躍!5.依次是:議論、描寫、說明、記敘 6.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真實性;二是因為這些時間都有紀念意義!7.表明飛船一切盡在人類預料之中,說明登上月球這一高科技的嚴密性,也體現了說明文嚴謹的語言。 8.略 9-12.略 13.智力 14.邏輯順序 15.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 16.準確性、嚴密性 17.介紹了對智力的多種解釋;并通過人和動物大腦皮層的比較,說明了人的智力比動物的智力高很多!18.略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7

  語文組:劉丹

  〈〈月亮上的足跡〉〉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時的語言,真實的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過程。王老師的課堂教學,重點突出,難易適當,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整個教學流程貼切自然。

  首先,王老師讓學生說一說吟詠月亮的詩句,這一精彩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月亮產生了一種神秘的向往,盡快進入了學習狀態 。

  再次,由于這篇文章篇幅較長,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本內容,王老師讓學生先通讀課文,理清課文的六要素。學生讀完課文后,讓學生觀看本文的教學掛圖。這樣圖文結合,不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也再一次激起了閱讀興趣。

  對于本課的教學,王老師不是面面具到的講解,而是有重點的探究,如重點研讀12段和4段讓學生回答:1、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哪幾件事?2、給“激動”“緊緊地”加點,并說明這兩個詞語的作用。3、登月艙完成使命后被甩在了太空,對這種做法談談意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特別是第三個問題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第三,本文的課堂教學亮點不僅是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而且還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記得王老師梳理完課文內容之后說:“如果插在月球上的美國國旗換成中國的五星紅旗那該多好啊”接著出示“神五”“神六”發射成功的報紙,讓學生敘述事件并說內心的感受,并讓學生設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航天員,來到月球上,你最想和祖國人民說一句什么話?”頓時課堂上氣氛十分活躍,王老師又針對來到月球上兩名宇航員誰先登月的問題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8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第2課時)

  教材分析

  從教材編寫角度來說,這一單元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其設置目的主要是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敘述的是20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探險——登月。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所記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能力目標:1.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2.體會作者蘊涵在字里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之情。

  德育目標: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蘊涵在字里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之情。

  教學方法

  1.探究閱讀法。本文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時間線索將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讓學生自主探究。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就關于中國“嫦娥一號”有關報道,培養探索太空的興趣。

  教具準備

  教師  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做好關于這一課的課件。

  學生  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聽寫詞語

  2、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嫦娥奔月的傳說)

  古往今來,一輪明月往往會引起人們無窮的遐想:那里曾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 也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千古佳句。人們幻想著有一天能登上月球,去探索那無窮的奧秘。隨著時間的推移,終于在1969 年7 月21 日這天,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的足跡終于踏上了月球。現在,讓我們跟隨航天英雄一起, 到月亮上走一走,去共同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板書課題、作者)

  (旨在營造良好氣氛,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

  二、快速閱讀,探究質疑 

  學生就不懂的問題自由提問并相互解答。

  要點:

  1.在文中篩選圈點出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

  (1)登月的全過程按時間發展和空間位置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階段。

  (2)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

  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的。

  (明晰的時間線索使讀者比較詳細地了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

  2.復述事件過程,能說出具體細節。

  3. 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

  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1)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2)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3)樹立登月紀念碑;(4)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5)插上美國的星條旗;(6)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通話等。

  4、“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什么?

  比喻。表現了火箭高大雄偉的姿態。

  5、讀課文的第5、11語段的數字的語句,思考:作者比較詳細地列舉一系列數字的作用是什么?

  (富有吸引力的數字如“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等。)

  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為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同時可以幫助讀者增加知識。

  、回味課文

  根據課文題目討論:(課件)

  1.人類是什么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個足跡是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留下的?

  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美國的阿姆斯特朗

  2、登月過程分幾個階段?宇航員登月后做了哪些事情?

  準備、升空、登月、返航

 。1)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2)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3)樹立登月紀念碑;(4)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5)插上美國的星條旗;(6)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通話等

  3、課文最后一段中:阿姆斯特朗說:“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蹦阍鯓觼砝斫?

  提示:“一小步”指宇航員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顯示了人類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 所以說“是巨大的飛躍”。

 。R讀這一句)

  四、課堂小結

  美國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隨著我國“嫦娥一號”飛船的發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希望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但愿到那時,我們再相會,那時的你,那時的我,那時我們再聯絡。

  五、想像訓練

  同學們,伴著“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這熟悉的兒歌,我們不知不覺中走過了孩提時代。的確,如洗的碧空、如盤的圓月有著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假設二十年后,你成為中國的宇航員,駕駛著一艘宇宙飛船,來到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六、課后作業

  我國古代詩歌作品中有許多關于月亮的名篇佳作,請寫出你最欣賞的佳句(不少于5句),并以一句為例說說喜歡的理由,推薦給同學、朋友。

  七、板書設計

  月亮上的足跡

  朱長超

  登月時間: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

  人物:阿姆斯特朗

  登月過程:準備、升空、登月、返航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9

  教學內容和步驟

  組織學生先參觀一次有關天文學知識的科普展覽;或請有關的專家、學者給同介紹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及其取得的成果,為學習本課作準備。

  一、播放一段人類探訪月球的短片。

  我們剛才看到的是人類探訪月球的全過程,那么作者朱長超是怎樣用手中的筆這一真實歷程的呢?好,我們一起看課文《月亮上的足跡》。(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速讀課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指名學生復述登月過程中的幾個階段。教者根據學生復述,板書其要點。

  登月的全過程有四個階段:

  1.飛船升空前的準備。

  2. 離地球,飛向月球。

  3.登月成功,開始工作。

  4.勝利返航,暢談感想。

  三、再讀課文,注意掌握記敘的細節。

  指名學生詳細復述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要求說出具體的細節。教師提供時間線索,指名復述,其他同學完成下表。(要求不看書填表)

  時間事情的進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升空

  火箭發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脫落,火箭繼續上升

  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

  火箭發射后13小時30分,宇航員進入夢鄉

  19日晚8點33分飛船飛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點

  19日晚9點32分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

  20日上午7點32分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

  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降落在月球上

  對日上午11時39分登月艙打開艙門

  11時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月球

  22日0點15分’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

  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

  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飛船進入大氣層,返回地球

  再指名復述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幾件事,其他同學邊聽邊在書上標記。

  明確:宇航員登月后做了以下六件事:

 、贆z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诓杉氯篮驮聨r樣品。

 、蹣淞⒌窃掠浤畋。

  ④安裝各種科學探測儀器。

  ⑤插上美國星條旗。

  ③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

  四、教師小結。

  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報道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出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剛才,大家通過兩次速讀,便基本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內容,讀有所獲,學有所得,學得不錯。

  五、布置作業 。

  1.完成課后練習題二、三。

  2.辦一份以介紹天文學知識為主的手抄報。優秀者給予獎勵,并將其手抄報張貼

  在教室里,供大家閱覽。

  3.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暢談  昂首挺立  遙遙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10

  【學習目標】1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2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3 抓住關鍵語段,探討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4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局R鏈接】1.美國的登月計劃 

  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組織實施了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這一工程的目的是實施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的探測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工程開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XX年,耗資255億美元。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個人類的英雄。1969年7月21日,當“阿波羅11號”飛船正準備在月球“靜海”的預定著陸點著陸,突然發現飛船下方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隕石坑,里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阿姆斯特朗馬上采取緊急措施,把飛船改為動駛,繼續飛行了約20秒后,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塊較為平坦的地方安全著陸!咀灾黝A習】1 給下列的生字注音海域(     ) 相提(    )并論    人跡罕(    )至    橢(    )圓休斯敦(    。╄F鍬(    )     可望而不可即(   。2 詞語解釋

  (l)可望而不可即:

  (2)里程碑:

  (3)神往已久:

  (4)暢談:

  (5)昂首挺立:  

  (6)遙遙在望:

  3.熟讀課文,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獨立學習】1.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2.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3.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后做了哪些事情?4.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用原文來回答。

  【合作研討】

  1.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边@句話的?

  2.課文以“月亮上的足跡”為題,有什么含義和作用?

  【拓展延伸】文中說,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課后作業】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一篇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球》

  重點詞語釋義

  (l)可望而不可即:只能遠遠看到,卻不能接觸。 

  (2)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3)神往已久:心里向往已有很長的時間。

  (4)暢談:盡情地談。

  (5)昂首挺立:抬起頭,筆直地站立著。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氣魄的樣子。

  (6)遙遙在望:距離很遠的東西已在視線之內,可以望見!耙恍〔健笔侵赣詈絾T們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耙恍〔健笔鞘聦,是過程,飛躍是意義,是希望。既實指了月球上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足跡,又喻指了人類探索月球方面的歷程以及所做出的偉大創舉,表明人類的探索領域逐步擴大。引起人們的想象。全世界各國一共執行了超過4000次的發射任務,產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雖然其中的大部分都通過落入大氣層燃燒殆盡,但是截止XX年還有超過4500噸的太空垃圾殘留在軌道上。太空垃圾一般以每秒3公里的速度高速運動,有時甚至可以達到每秒10公里以上,試想一下太空垃圾若與運作中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或國際空間站相撞,會危及到設備甚至宇航員的生命,因此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太空垃圾不僅給航天事業帶來巨大隱患,而且還污染了宇宙空間,給人類帶來災難,尤其是核動力發動機脫落,會造成放射性污染。太空垃圾也因此成為了國際問題。各國都已經重視太空的清潔,已經或開始制定相應的對策今天很高興,,因為兩件事,第一件是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前天天也就是XX年12月2日凌晨2時發射成功。第二件事就是在全國人民還沉積在喜訊之中的時候,由我來給咱們金臺區質量名校店子街中學的同學們上一堂同樣有關探月的課。好的,今天我們來學習24課——月亮上的足跡。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來回憶一下1969年那驚心動魄的一幕,感受全人類的成功和喜悅。首先請一位同學將自主預習獨立學習部分是一個智慧和勇氣并存的環節,待會希望有四位同學也像阿姆斯特朗一樣勇敢的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跟大家交流一下接下來我們進入重點研讀部分,首先找個同學把我們要研讀的兩道題目先響響亮亮的讀給大家聽。法國 凡爾納《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英國 威爾斯《首先登上月球的人們》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人類首次登月距今已有幾十年了,在此期間我們中國的航天技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我國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隨著神州號飛船的發射成功,嫦娥三號的升空,我們有理由相信五星紅旗插在月球上的日子為期不遠。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1960年成功發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制的運載火箭; 

  v 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有能力用自制的運載火箭,發射本國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v 1975年第一顆返回型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v 1985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市場, v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神舟”一號,至2 0XX年神舟10號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11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記實報道。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登月成功后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于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這篇記敘文將記敘的要素和順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同時要通過對本文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這是本文的教學目的。

  本課教學用一課時。前半節課進行常規教學,以學生自讀為主,后半節重點討論課文最后一句話,補充一些有關太空方面的知識,以培養興趣、增長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 激趣,引人課題。

  教者出示宇航員拍攝到的月球地貌的圖片。有條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飛船探訪太空的錄相資料。先簡要解說圖片內容。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珍貴的圖片資料是怎么得來的嗎?對,是我們的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拍攝的。(或是通過人造衛星拍攝的)那么,你們想了解人類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過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月亮上的足跡})。

 。ò鍟n題、作者)

  二、學習詞語,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并造句。

  暢談:盡情地談。

  昂首挺立:抬起頭筆直地站著。

  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指名學生用上列詞語造句。

  三、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2.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指名學生回答第1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擇其要點板書。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偕涨暗臏蕚洌3、4)升空前氣氛、登機

 、陲w向月球(5一9)檢查、點火、升空、飛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登月感受

  指名學生回答第2題,其他同學在書上作好標記。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

  ①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诓杉氯篮驮聨r。

 、蹣淞⒌窃录o念碑。

 、馨惭b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

 、莶迳厦绹男菞l旗。

  ⑤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

  提問: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提問: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作者沒有過多的議論和抒情,但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敬佩。

  四、組織討論: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談到登月的意義時說:這一小步,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你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第1題。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為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

  第2題,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稍作歸納。

  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們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你知道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其他成果嗎?讓學生談談,互通有無,增長見識,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五、小結。

  這篇記實報道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

  六、布置作業 。

  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12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及學習的熱情。

  課前準備:

  教師:1、從網上、報紙上查找有關“阿波羅登月計劃”及“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有關資料,制作課件。

  2、制作教具:火箭飛船模型。

  3、準備兩個大小不等的地球儀。

  學生:1、閱讀有關書籍,也可上網查找有關月球資料,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做準備。

  2、查找有關“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有關資料。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美。文章所記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通過拓展遷移,聯系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這一重大事件,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愛國的熱情。

  教學設計:

  第 一 課 時

  一、新課導入

  用大屏幕顯示一張航天員在月球上拍攝的地球圖片,導入新課。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內容

  1.自主學習

 、倏焖倌x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②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③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2.合作探究

  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并參與討論。

  然后由學生各組代表發言,并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言后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3.實物演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將兩個大小不等的地球儀放在講桌上,大的假設為地球,小的假設為月球,然后選派兩名學生上講臺演示登月全過程,演示過程中有不完善之處,其他同學補充。通過演示進一步感知文章內容。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

  1.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并共同探究,深入體會。

  ①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谟詈絾T登月后做了哪幾件事?

  2.合作探究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

  3.課件展示,形象直觀激發興趣

  課件展示月球及月壤、月巖的圖片資料。宇航員登月后采集月壤、月巖,安裝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及月震儀圖片資料,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4.合作學習: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課文最后一句話怎樣理解

  學生齊讀討論后,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說明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人類不會局限于地球,人類的未來是美好的,這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更使人類航天技術的巨大飛躍。

  教學反思

  1.教學經驗

 、俦竟澱n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方面,設計了如上幾個環節:默讀、構畫、討論、演示等,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便能把握好課文內容,起到了強化作用,并為后文的研讀打下了基礎,尤其是實物演示這一環節,調動了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記憶能力和表達能力,事半功倍,收效很好。

  ②有關月球的圖片資料及宇航員登月后所做工作的圖片資料,形象直觀,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

  2.存在問題

  由于教學時間把握不太好,在實物演示這個環節,盡管學生熱情很高,卻因教學時間有限,只選了兩個同學,使一些同學留下了遺憾。

  第 二 課 時

  一、聯想和想象訓練

  課件展示月球圖片,引導學生想象。

  1.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2.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4.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采集土壤、巖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并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二、教師補充介紹有關知識:《月球探測小史》、《開發月球的三個理由》

  三、拓展延伸:

  1.“‘神舟五號’知多少”知識競答。

  2.課件展示

 、佟吧裰畚逄枴憋w船發射過程的動畫演示;

 、凇吧裰畚逄枴憋w船發射過程的圖片資料演示。

  3.探究:我國探月有可能實現嗎?

 、賹W生介紹有關資料;

  ②教師補充介紹:《我國探月工程有望三年實現》、《“嫦娥一號”繞月工程將實現四個科學目標》

  4.延伸練習: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一篇短文:《我駕飛船登月》

  四、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的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著我國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代號為“嫦娥工程”的中國月球探測計劃,預計將在三年左右時間實現。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教學反思

  1.教學經驗

 、俦竟澱n通過第一個環節,培養了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補充介紹的資料豐富了學生知識,開闊學生的了眼界。

 、陉P于“神舟五號”知識的競答及課件的演示,不僅直觀想象,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了同學們愛國之情,對航天英雄的仰慕之情,以及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學生的心里品質、道德品質的培養,這種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③有關我國月球探測計劃的資料介紹,進一理步激發了同學們的自豪感,增加了學習的動力。

  總之,通過上述內容,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了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將課文知識引入現實生活。

  2.存在問題

 、賹W生們因條件所限,查找的資料不夠豐富。

 、谙抻诮虒W時間,有許多同學沒有機會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資料。

  縱觀本節課,教學課件的運用確實為教學增色不少。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13

  教學目的

  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點,理解文章內容。

  3.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點,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暢談:盡情地說。

 。2)昂首挺立:仰著頭直立著。

  (3)遙遙在望:形容距離遠可以望見。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

  2.閱讀全文,思考自讀提示和課后練習。

  二、導入  

  小時候,奶奶給你們講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嗎?傳說月宮中不僅有儲

  娥,還有捧酒的吳剛,還有揭藥的玉兔。你們想到月亮上去會會他們嗎?

  1967年7月21日,人類登上了月球,讓我們跟著登月的宇宙飛船去月

  球上瀟灑走一回。

  三、正課

  1.用5 分鐘時間快速默讀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本出聲,不回

  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請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分成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概括介紹美國宇航員拜訪了月球。

  第二段:從“這一年的 7月 16日”到“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

  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具體介紹美國宇航員登月的全過程。

  第三段:從“登月歸來后不久”到完。

  評論登月的意義。

  3.提問: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

  要點?

  討論并歸納: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登月前,介紹宇航員來到發射架下,進人狹小的指令艙。

  點火,火箭緩緩上升,兩級火箭自動脫落后,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

  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先繞地球飛行,飛

  行狀況正常。第三級火箭再次發動,進入登月軌道。飛船開始作減速飛

  行,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它自動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

  離。登月艙開始降落,平穩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階段:登上月球。登月艙打開了艙門,宇航員走下階梯,登上了

  月球,開始作業 ,3個小時后停止作業 ,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

  第三階段:返回地球。登月艙發動機起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

  加速,進人預定軌道,與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羅 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丟

  棄登月能,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飛去。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

  層。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

  11號”飛船濺澆在預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4.提問:宇航員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討論并歸納;做了九件事。

 、贆z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發現一切正常。

  ②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

  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

 、軓牡窃屡撝腥〕鲭娨晹z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

 、莅惭b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

 、郯惭b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

 、郯惭b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

  ③取出美國的星條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國總統尼克松通話。

  5.提問;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文章中精確地運用表示時間、速度、距離的數字,使文

  章說明得更準確、更具體。

  6.提問:登月有什么意義?

  討論并歸納: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

  大的飛躍。

  四、小結

  本文以平實的語言,真實記錄了這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精確地運

  用表示時間、速度、距離的數字,使文章說明得更準確、更具體。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根據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個詞語表達。

  1.仰著頭直立著。

  2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

  3.距離遠但可以望見。

  4.不停地運動行進。

 。ǘ┤绻闶怯詈絾T,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一段

  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14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記實報道。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登月成功后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于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吧嘆。這篇記敘文將記敘的要素和順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同時要通過對本文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這是本文的教學目的。

  本課教學用一課時。前半節課進行常規教學,以學生自讀為主,后半節課重點進行討論(包括課文最后一句話),補充一些有關太關方面的知識,以培養興趣、增長知識。特別是要以美對伊的戰爭為教育契機,教育學生要和平運用科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 激趣,引入課題。

  今天,我帶來了一些圖片,想請大家看一看(將課件換至幀2)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珍貴的圖片資料拍攝的是什么嗎?對,是我們的宇航員探索外星球的圖片。那么,你們想了解人類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過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月亮上的足跡》。

  板書課題、作者。

  二.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請同學們帶著兩個問題速讀課文①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②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速讀時要注意速讀的要求。(用課件幀3演示速讀要求)

  1.教師:這是一篇記實報道,是記敘文的一種,請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引導學生回答。

  2.本文所敘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幾個部分描述登月的全過程的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擇其要點板書。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部分:

  ①升空準備(3、4)升空前的氣氛、登機。

 、陲w向月球(5—9)檢查、點火、升空、飛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感受。

  3.宇航員登月,不僅開創了人類的首次載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紀元,而且還肩負著特定的任務,那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將課件切至幀4)

  ①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诓杉氯篮驮聨r。

 、蹣淞⒌窃录o念碑。

 、馨惭b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

 、莶迳厦绹男菞l旗。

 、夼c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示完后切換至幀5)

  3.提問:從登月準備、飛向月球、成功登月到返回地面,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這一過程的?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三.組織討論:

  1.我這里有一組數字,它們是從本文中節選出來的,請大家看一看,有關于時間的,有關于速度的,也有關于高度的。(邊展示幀6解說)作者在文章中用了這么多數字,有什么作用呢?(學生回答后切換課件至幀7

  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而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十分高,這些數字主要是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

  2.文章最后寫阿姆斯特朗談到登月的意義時說:“這一小步,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蹦闶窃鯓永斫獾?

  “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們從飛般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

  3.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已是三十多年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你想知道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其他成果嗎?哪就請搜集了相關材料的同學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學生介紹,邊介紹邊將課件切換至幀8)

  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未停止過,不僅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拜訪了火星,而且在金星、土星等行星上,也留有人類進駐的足跡。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只沉睡多年的東方雄獅,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請聽介紹(學生介紹,)

  4.,先介紹幀8最后一幅圖片,然后再說:“人類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了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聽完這些介紹,你有些什么感受?”(引導學生談感受,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5.大家說得很好。眾所周知,當前美英聯軍運用高科技對伊拉克實行的軍事打擊,向我們提出一個更具時代性的問題:我們不僅要進行科學技術的研究,而且要和平利用科研成果,不能讓伊拉克災難在歷史上重演,不要讓高新技術,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危害人類,甚至毀滅地球。

  四.小結:

  《月亮上的足跡》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奏響歌曲《我的中國心》)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立志成為明天學科學,愛科學,并和平利用科學的新型建設者。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快速閱讀的方法。

  2、整體感知課文,能復述登月全過程,理解登月意義。

  3、感受人類勇敢的探險精神,培養科學的探索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培養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整體感知課文,能復述登月全過程,理解登月意義。

  2、難點:培養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準備工作】

  1、上網查閱與月球,尤其登月有關的科學文字,圖片。

  2、學生準備登月示意圖并嘗試復述課文內容。

  3、學生畫一幅畫,題為《未來的月球》。

  4、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小活動:陳秀媚同學背誦詩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導入:(用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請大家看到我們熒幕上面的圖片,看到了什么?(學生答:腳印)。可以告訴大家這個腳印不是普通的腳印,它所踩著的這塊土地也不是普通的土地,想知道是哪里嗎?(學生答:月球)真聰明!有人已經登上過月球了,大家想不想上啊?(學生答:想)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踏著《月亮上的足跡》,一起到月亮上去看一看,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到93頁。

  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文章這么長,我們怎樣才能把文章讀短?這時候大家就要學會找文章里關鍵性的詞語和句子了。(一段時間后)看完的同學請舉手。告訴老師,文章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敘述的?

  生:時間。

  師:對,時間在文章里就是一些關鍵性的詞語,把握住了時間線索,我們基本上就能把握文章內容。那么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什么主要人物?這件事又是怎么發展的?帶著這些問題,學習小組交流意見,看能否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或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概括(學習小組交流意見,老師巡視指導,參與個別小組討論,答疑。部分學生回答,教師做適當點評)。

  師:經過大家的合作,我們了解了登月的全過程,我們也可以把它分為四個階段簡單概括出來。

  (教師提示,學生回答,接著教師用幻燈片打出以下內容)

  1、飛船升空前準備

  2、飛船飛向月球

  3、登月艙登月成功

  4、飛船返回月球隊

  師:登月的過程我們還可以用示意圖來表示,課前老師已經讓大家做了這個預習工作,請大家把示意圖拿出來,很多同學畫得都不錯,哪位同學大膽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且給大家解說一下你的示意圖。

  (兩位學生上講臺通過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附錄一》教師作適當點評)

  師:這兩位同學通過示意圖,基本上把登月全過程復述下來了,做得非常好。接下來老師也把收集到的圖片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家看看能否在里面找到與我們課文相照應的內容,有的話請大聲告訴老師。

  展示圖片并解說:第一張大家看到的是廣袤無垠的宇宙,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所以它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站?墒堑巧显虑虿⒎谴蠹蚁胂笾心敲慈菀,它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是人的生命,在一次試驗中,由于發射臺著火《第二張》,圖片上這三位宇航員不幸犧牲了《第三張》,從阿波羅1號到11號,中間有多少的淚水和汗水啊!(老師用深沉的語詞講述)接著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

  師:看完這些圖片大家有什么樣的感想呢?學習小組交流意見。(學習小組交流意見后,部分學生談感想)

  師:的確,阿波羅11號的成功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這個意義大家能否在課文找出來?

  生:最后一個自然段: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師:非常好,現在大家集體把最后一個自然段朗讀一遍。

  (學生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對于登月的意義,如果大家覺得書上寫得不夠全面或者你有自己的理解的還可以講一講。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并補充—登月的成功使人們人類的夢想變成現實,發達的科學技術使人類活動的空間不只局限在地球,可以向更廣闊的空間發展。以后我們還可以到其他星球上居住,人類的未來是美好的。)

  師:由此可見,這一步的意義非常重大,可是這第一步是美國人走的。一直以來,美國在航天領域上就一直遙遙,這是美國人的驕傲。那么,在航天領域上我們國家有沒有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呢?

  生:有,航天英雄楊利偉20xx年10月15日駕駛著航天飛船環繞地球飛行。

  師:在此之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掌握這種技術,現在我們也加入了這一行列,全世界都對我們刮目相看。可遺憾的是,我們中國人還沒有登上過月球,大家是不是都很想上去啊?

  生:是(大聲回答)

  師: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能力,但我們可以想啊,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將來我們登上月球了,月球上會是怎樣一翻景象呢?老師讓大家把想到的東西畫成一幅畫,請拿出來。哪位同學能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展示出來,并講講自己的構思。

  (五位學生展示作品〈附錄二〉,教師隨機點評)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都很豐富。下面老師也把別人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看。

  (屏幕上投影五幅圖片)

  小結:這一節課,我們了解了登月的過程,明確了登月的意義。還有幾位同學通過示意圖,為我們復述了文章內容,做得很好。剛才大家也通過想象把未來的月球畫了出來,大家希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變為現實啊?(學生答:希望)老師認為,我們初一(1)班的每一位同學都是一粒偉大的種子,只要能在知識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扎下深根,這一定會茁壯成長,實現你們這些偉大的夢想。

  作業:上課前陳秀媚同學背誦的詩歌中,有一句與月亮有關,(“我寄愁心與明月”)課后,大家查閱資料,收集關于月亮的詩詞。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 篇16

  教學內容和步驟

  組織學生先參觀一次有關天文學知識的科普展覽;或請有關的專家、學者給同介紹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及其取得的成果,為學習本課作準備。

  一、播放一段人類探訪月球的短片。

  我們剛才看到的是人類探訪月球的全過程,那么作者朱長超是怎樣用手中的筆這一真實歷程的呢?好,我們一起看課文《月亮上的足跡》。(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速讀課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指名學生復述登月過程中的幾個階段。教者根據學生復述,板書其要點。

  登月的全過程有四個階段:

  1.飛船升空前的準備。

  2. 離地球,飛向月球。

  3.登月成功,開始工作。

  4.勝利返航,暢談感想。

  三、再讀課文,注意掌握記敘的細節。

  指名學生詳細復述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要求說出具體的細節。教師提供時間線索,指名復述,其他同學完成下表。(要求不看書填表)

  時間事情的進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升空

  火箭發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脫落,火箭繼續上升

  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

  火箭發射后13小時30分,宇航員進入夢鄉

  19日晚8點33分飛船飛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點

  19日晚9點32分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

  20日上午7點32分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

  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降落在月球上

  對日上午11時39分登月艙打開艙門

  11時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月球

  22日0點15分’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

  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

  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飛船進入大氣層,返回地球

  再指名復述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幾件事,其他同學邊聽邊在書上標記。

  明確:宇航員登月后做了以下六件事:

  ①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②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

  ③樹立登月記念碑。

 、馨惭b各種科學探測儀器。

 、莶迳厦绹菞l旗。

  ③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

  四、教師小結。

  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報道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出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剛才,大家通過兩次速讀,便基本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內容,讀有所獲,學有所得,學得不錯。

  五、布置作業 。

  1.完成課后練習題二、三。

  2.辦一份以介紹天文學知識為主的手抄報。優秀者給予獎勵,并將其手抄報張貼

  在教室里,供大家閱覽。

  3.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暢談  昂首挺立  遙遙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月亮上的足跡(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要點2.掌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時間順序3.掌握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體會準確平實的說明語言4.學習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重點:準確地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難點:理...

  • 15月亮上的足跡(精選16篇)

    教學重點 1.快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2.借助關鍵詞句準確地概括內容要點。教學難點 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通過“廣播教學”,將從網上下載的一篇“北京中學生將‘飛’火星”的新聞報道播放給學生閱讀,以此導入...

  • 《月亮上的足跡》六環節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一、學習目標:1.快速閱讀,在規定時間內讀完全文,并能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要點。2.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3.激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培養起足夠的學習興趣。...

  •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范文(精選16篇)

    一、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 讀準“域、橢、鍬”的讀音;理解、積累“里程碑、昂首挺立、神往、暢談”等詞語。2、 了解人類登上月球過程,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積累“觀測、暢談、里程碑、昂首挺立、一葉孤舟、遙遙在望”等詞語。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能力目標1.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 第19課《月亮上的足跡》導學、例析、訓練立體教學案(通用17篇)

    (建議安排1課時)[學法引導] 《月亮上的足跡》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文。課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船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并指出登月活動的重大意義,這一創舉將人類登月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從而激發了讀者探索...

  • 《月亮上的足跡》課堂實錄(精選12篇)

    牟平實驗中學 劉美華一、教學目標:讀課文,了解人類進入月球的過程和意義;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同學們科學探索的興趣。二、教學重點:激發同學們科學探索的興趣。...

  •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的] 1. 快速閱讀課文,較快地了解文章的內容大意。 2. 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要點。 3. 學習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 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 《月亮上的足跡》優秀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3.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教學重點速讀課文,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教學設計一. 導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

  • 初中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教案范文(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快速閱讀,在規定時間內讀完全文,并能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要點。2.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3.激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培養起足夠的學習興趣。...

  •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反思(精選2篇)

    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水平的途徑,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月亮上的足跡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生平上的第一節公開課,業已降下帷幕。過后得到前輩們的指教,可謂獲益匪淺。...

  •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案例與反思(精選2篇)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 月亮上的足跡 教學設計示例(通用2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 了解本文敘順序和記敘文的要素。2.迅速掌握文章內容。(二)能力目標1.掌握快速閱讀技巧。2.了解文中的航天知識。(三)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鼓勵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 19月亮上的足跡(通用12篇)

    教學目的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2.概括各部分要點,理解文章內容。3.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重點、難點重點:(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2)概括各部分要點,理解文章內容。難點: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目標: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要點2.掌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時間順序3.掌握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體會準確平實的說明語言4.學習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重點:準確地概括課文的內...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91| 国产成人乱色视频网站 |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 俄罗斯粗大猛烈18P 日本日韩中文字幕 | 美女被强奷到抽搐的高潮视频喷奶水 | 最近免费日本视频在线 | 牛鞭擦进少妇的下身 |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 爆乳2把你榨干哦 | 一区二区久久久久 | 天使逛地狱在线玩 | 久久久久爽爽爽爽一区老女人 | 国产精品福利视频萌白酱 | 在线吸色 | 精品国产免费看 | 亚洲视频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综合网 |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 精东av在线 | 无码免费H成年动漫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成人邪恶影片 |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软件 | 中文字幕二区人妻熟女三区 | 熟女无套高潮内谢吼叫 | 一级做人爰片全过 | 夜夜操网站 | 中文字幕国产区 | 免费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91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 日韩午夜精品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 欧美肥妇毛多水多bbxx水蜜桃 |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久久久久九九九九 |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 | 欧美人与动牲交精品 | 五月av综合av国产av | 国产人妖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