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有關資料:譯文(精選13篇)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1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后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匆娨暗乩镉幸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
過了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正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見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鉆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后面砍斷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殺死。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2
關于教材:
1、教學課文: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文《狼》
3、教學目標:
1、 根據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準確、形象誦讀課文,把握其故事情節。
2、 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3、 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 積累成語。
4、教學重點:
1、 注重朗讀,緊扣情節,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 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3、 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能力。
5、教學內容:
1、 朗讀:能準確、流暢、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復述并達到背誦全文。
2、 識記:解釋課文中的重點實詞,識記、積累。
3、 理解:把握課文“遇狼”“懼狼”“御狼”“殺狼”四個情節,以及狼和人在較量中
的不同表現。
4、 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觀因素及課文寓意,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5、 拓展:積累與狼有關的成語;進行課文寫作上的評價
關于教法: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啟發式教學指導思想貫穿課堂教學,結合談話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來完成教學任務。
關于教具:投影資料:《狼》故事情節投影膠片。蒲松齡介紹投影。問題設置投影。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生課前準備:
1、搜集作家作品資料。
2、依據注釋熟讀課文 ,理解文意,畫出疑問。
4、 收集有關“狼”字的成語。
教學思路:新課改注重課文教學的整體性,在教學中屏棄對課文機械式的分割,特別對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獨句串通很容易讓學生感其無味,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針對這篇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首先,設想通過各種不同方式(聽讀——講故事——朗讀——自讀——個別朗讀)形象的朗讀,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大局地感知課文,這個作為重點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拔,落實小局的字詞,學生在知道情節的基礎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詞的把握就不是純死記硬背的難關。最后,通過合作探究,深入學習課文的內涵,使學生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同時培養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具體程序:
。ㄒ唬、整體感知,了解情節
1、教師范讀,力求引入情景。
2、學生講故事,帶入情景。同時教師出示相關圖片增強形象感。并歸納故事情節。
3、集體朗讀,再次體會故事情節。
4、自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找出疑難,落實字句,共同探討。
5、個別朗讀,讀出情景。
。ǘ、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設計四個問題,分別圍繞:故事發生的客觀條件;人狼搏斗的主觀行為;人狼各自機智的體現;以及了解課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識面,檢閱學生搜集有關“狼”的成語的情況,并造出相關的句子。
2、拓展能力,評價式閱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 “……寫得好,寫出了……表現了……” 的句式談談感想。
。ㄋ模⒗首x結束,加深印象
。ㄎ澹、作業鞏固,深化新知
教學設計(略)
可視文字材料:
故事情節: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時間:傍晚 形勢緊急 “屠大窘”
地點:途中 麥場
客觀條件:
力量:懸殊
物資:“擔中肉盡”(伏筆) 天時地利
人 狼
投以骨,復投之,直至骨盡 并驅如故
主觀行為:
顧野有麥場,奔倚積薪下,弛擔持刀 前后夾擊,欲置人于死地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3
關于教材:
1、教學課文: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文《狼》
3、教學目標 :
1、 根據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準確、形象誦讀課文,把握其故事情節。
2、 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3、 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 積累成語。
4、教學重點:
1、 注重朗讀,緊扣情節,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 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3、 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能力。
5、教學內容:
1、 朗讀:能準確、流暢、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復述并達到背誦全文。
2、 識記:解釋課文中的重點實詞,識記、積累。
3、 理解:把握課文“遇狼”“懼狼”“御狼”“殺狼”四個情節,以及狼和人在較量中
的不同表現。
4、 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觀因素及課文寓意,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5、 拓展:積累與狼有關的成語;進行課文寫作上的評價。
關于教法: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突出重、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啟發式教學指導思想貫穿課堂教學,結合談話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來完成教學任務。
關于教具:投影資料:《狼》故事情節投影膠片。蒲松齡介紹投影。問題設置投影。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生課前準備:
1、搜集作家作品資料。
2、依據注釋熟讀課文 ,理解文意,畫出疑問。
4、 收集有關“狼”字的成語。
教學思路:新課改注重課文教學的整體性,在教學中屏棄對課文機械式的分割,特別對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獨句串通很容易讓學生感其無味,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針對這篇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首先,設想通過各種不同方式(聽讀——講故事——朗讀——自讀——個別朗讀)形象的朗讀,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大局地感知課文,這個作為重點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拔,落實小局的字詞,學生在知道情節的基礎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詞的把握就不是純死記硬背的難關。最后,通過合作探究,深入學習課文的內涵,使學生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同時培養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具體程序:
(一)、整體感知,了解情節
1、教師范讀,力求引入情景。
2、學生講故事,帶入情景。同時教師出示相關圖片增強形象感。并歸納故事情節。
3、集體朗讀,再次體會故事情節。
4、自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找出疑難,落實字句,共同探討。
5、個別朗讀,讀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設計四個問題,分別圍繞:故事發生的客觀條件;人狼搏斗的主觀行為;人狼各自機智的體現;以及了解課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識面,檢閱學生搜集有關“狼”的成語的情況,并造出相關的句子。
2、拓展能力,評價式閱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 “……寫得好,寫出了……表現了……” 的句式談談感想。
(四)、朗讀結束,加深印象
(五)、作業 鞏固,深化新知
教學設計(略)
可視文字材料:
故事情節: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時間:傍晚 形勢緊急 “屠大窘”
地點:途中 麥場
客觀條件:
力量:懸殊
物資:“擔中肉盡”(伏筆) 天時地利
人 狼
投以骨,復投之,直至骨盡 并驅如故
主觀行為:
顧野有麥場,奔倚積薪下,弛擔持刀 前后夾擊,欲置人于死地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4
《狼》選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在《聊齋志異》里有《狼三則》,都表現了狼的奸詐狡猾這一主題,本文是其中一篇,蒲松齡用簡潔凝練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機智的屠夫戰勝兩只狡猾奸詐的狼的故事,表明了面對以狼為代表的惡勢力時,我們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最終勝利的主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使用工具書和課文注釋能理解文章基本內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顧,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并了解古今異義以及詞類活用的文言現象。
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多角度的闡釋自己對文本寓意的理解與感受。
教學重點:2
教學難點:3
課時:一課時
三教法,學法
情景導入法,誦讀教學法(學生自讀,教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小組探究法(我主要用在探究并闡明文本寓意)
學法:小組合作法朗讀法提問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堂開始時在PPT上播放狼的圖片,邊看邊請學生回答對狼的印象如何?(奸詐,狡猾,團隊合作,聰明,若有學生回答出聰明等詞,教師可以引導說,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狼這篇文章,看看到底是狼聰明還是人聰明)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給下列漢字注音
綴,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
2,解釋下列文言詞的含義
綴,并驅如故,顧野有麥場,苫蔽,弛擔持刀,眈眈,犬坐,意暇甚,暴起,洞其中,隧入,尻,蓋,黠,禽獸之變詐幾何哉(重點在于解釋詞類活用的文言現象)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語音正確,節奏合理,有感情朗讀
學生自讀(每組派一個代表朗讀)教師課文評價并指導,然后老師范讀,最后聽錄音。
(四)文本研習
1.熟讀課文,梳理故事情節
在前面多次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概括一下這個故事(要求語言簡練,概括全面)
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在此基礎上,請學生提問不懂的字詞,讓其他學生進行解答,發揮大家的積極性,遇到學生回答不出來的,教師再進行講解。
2.深入思考,進行探究
問題一:默讀課文,并劃出文中寫狼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表現了這兩只狼的哪些特點。
貪婪:“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如故。”
狡猾: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問題二:文中除了寫狼,還寫了屠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思考文章是通過什么來刻畫屠夫的?請在課本中圈出屠夫與狼搏斗的動作,并分析,你看到了一個的屠夫。
通過動作描寫,第3段的“顧”,“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斃”“轉視”“斷”等動詞,“顧”,“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斃”表明屠夫的勇敢和善于抓住時機,轉視表明屠夫的謹慎、小心。
問題三:(1)兩只狡猾貪婪的狼被屠夫“斃之”,作者對這件事有什么議論?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只增笑耳。
(2)這句話表現出作者什么樣的態度?
盡管狼很狡猾兇殘,玩弄陰謀,但在與人的斗爭中,只會自食其果,因為人有著狼沒有的智慧和力量。
(3)作者在這里只是嘲諷的狼嗎?
作者嘲諷的不僅僅是狼,而是狼所代表的黑暗的惡勢力。面對這樣的惡勢力,我們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問題四:作為一個故事,文章在第四段就已經結束了,為什么還要增加第五段,是否畫蛇添足?以前學過的哪篇文章在文章結構上(先敘述后議論)和本文相似?
這可以說是一種體式,在《聊齋志異》里基本上每篇文章,在敘述后蒲松齡都會發表一下自己的評論了,上學期學過的《傷仲永》,和這這篇文章在結構上類似,都是先敘事后議論,不僅這些,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文章后面就有“太史公曰”,這可以說是一種傳統的格式,只不過蒲松齡做了一些調整。
3.課外拓展閱讀
(1)閱讀《聊齋志異》《狼三則》其中的其他兩則
(2)參看電影《狼圖騰》,深入思考從生態平衡的角度我們今天應該怎樣對待狼,并寫成一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3)展開想象力,把本文改編成白話文;同時將兩者進行對比,初步領會本文語言的簡潔凝練之美。
五板書設計
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顧、犬坐、洞、隧、意、弛”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一詞多義現象。
2.順暢誦讀。
能力目標
1.生動形象地復述故事情節,領悟課文意味深長的寓意。
2.揣摩語言,體會文章的情味,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狼的貪婪、兇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實詞,了解本文曲折緊張的情節發展。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體驗,就文中兩只狡猾的狼的下場積極發表見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篇幅短小,情節引人入勝,脈絡清晰,敘事和評論頗能顯示蒲松齡的風格,易于熟讀成誦。引導學生充分誦讀,培養文言語感,積累語言材料,體會文章的情味。
2.探究發現法。引導學生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主動品味內容的精妙,體會發現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因勢利導,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節,揣摩語言,領會文章的主旨。熟讀成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有誰能夠說出帶“狼”字的成語?(學生搶答,如: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等)的確,狼歷來是狡詐、殘忍、貪婪的代名詞,以談狐說鬼著稱的《聊齋志異》中就記錄了有關屠戶與狼斗智斗勇的三則故事。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短小生動又意味深遠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殺兩狼的智勇。(板書文題)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蒲松齡及《聊齋志異》
蒲松齡(1640~1715),清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里。補博士弟子員。后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幾近40年,直至70歲才撤帳歸來。
蒲松齡一生懷才不遇,家境貧困?部赖脑庥龊烷L期艱辛的生活使他能夠接觸底層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對當時政治的黑暗、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社會弊端的認識和了解,為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一生心血的結晶,也是他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读凝S志異》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大多來自民間和下層知識分子的傳說。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初讀課文,結合注釋識記重要字詞。
多媒體顯示:
注音: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后試讀,注意體會誦讀的語氣節奏。
誦讀提示: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讀得平緩;次句才是情節開端,略帶緊張語調;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試探阻狼綴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說效果,無妨讀得平緩些。至“骨已盡矣”,則頓呈緊張,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這是情節發生轉折之處,再改用比較平緩的語調讀——此刻,屠戶已由完全被動狀態轉入半主動狀態,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懸念,可用設疑語氣輕聲調——其實是為高潮蓄勢。“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節奏,至“亦斃之”止。末兩句是結局,寫屠戶心理狀態,頗有喜劇色調,可讀得輕松些。
多媒體顯示:
用“/”標示句中語氣停頓。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場主積薪其中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場主/積薪/其中
3.學生分組誦讀,并結合注釋梳理文句,把握課文大意。
教師點撥要點:
(1)綴行甚遠:綴,連接,句中是緊跟的意思。緊跟著走了很遠。
(2)投以骨:即“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頭扔給它。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但現在還有“報之一笑”之類的說法。
(3)“止有剩骨”句中的“止”通“只”,副詞。“一狼得骨止”中的“止”是動詞,停止。
(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句中的“后”與“前”為時間副詞,表時間或順序的先后,所以正確的理解是:后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來了,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卻又追上來了。
(5)“弛擔持刀”句中的“弛”本指把弓上的箭放松,句中用的是引申義,“卸下”。
(6)“意暇甚”句中的“意”指神情、態度!耙鈱⑺砣搿敝小耙狻敝竷刃牡谋P算。
(7)“其一犬坐于前”,“前”為方位名詞,面前!叭泵~用作狀語,像狗一樣。應理解為: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戶面前,F代漢語中“魚貫而入”“狼吞虎咽”中的三個名詞均屬這種用法。
4.學生用流暢的現代漢語翻譯全文。
教師示例: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后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看見野地里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
過了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正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見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鉆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后面砍斷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殺死。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5.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多角度評價式閱讀。
(1)從屠戶的角度把握本文曲折緊張的情節發展。教師示范:第一段,寫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
學生討論,對二、三、四段進行評價,發言內容大致如下:
第二段,寫屠戶懼狼,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是故事的發展。
第三段,寫屠戶御狼,表現屠戶的果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
第四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與結局。
(2)指導學生以狼的角度評價課文。
教師示范:第一段寫的是兩狼跟蹤。
學生思考,發言如下:
第二段寫兩狼窮追。
第三段寫兩狼逼人。
第四段寫兩狼被殺。
(3)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如故事波瀾,表現手法,情節結構,形象塑造等組織學生小組讀評,教師組織交流。
分組評價,小組代表發言內容歸結為:
第一段:文章開門見山,寫一屠遇兩狼,這是一個險惡的環境,夜行路上,行人罕見,屠戶身單力薄,一開始就造成強烈的懸念,扣人心弦。
第二段: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戶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明屠戶隨時有受到攻擊的可能。
第三段:屠戶在情急中,迅速占領有利地勢,準備與狼搏斗,與狼形成緊張的對峙局面。
第四段: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直到禽獸頃刻兩斃,讀者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第五段:這是一個議論段,既是對狼的嘲笑,又是對屠戶機智勇敢殺狼的贊揚,點化中心。
(4)從揣摩語言的角度評價課文。
請學生運用跳讀的方式速讀全文,先用波浪線標示美妙的'語句,然后用“……寫得好,寫出了(表現了)……”的句式組織語言,在班上作精彩發言。教師示例:“晚歸”的“晚”字寫得好,寫出了時間,表現屠戶在晚上無人時走路,環境十分險惡。
教師歸納,學生發言: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為情節的展開埋下伏筆。
“綴行甚遠”——表現狼貪婪的企圖,險惡用心。
“兩狼之并驅如故”——表現狼的配合作戰和虛張聲勢。
“又至”——復投之,不能使它止,多么貪婪。
“一狼徑去”——看似無意攻擊,實則聲東擊西,企圖前后夾擊置屠戶于死地。狡詐陰險。
“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閑無事,偽裝輕松善良,實則暗施毒計,企圖麻痹屠戶表現其狡詐的本性。
“眈眈”——寫出狼的兇殘目光。
“洞其中”——表現狼在迂回包抄,準備前后夾擊。
“轉視”——寫屠戶的警覺,引出了更加驚心動魄的一幕。
“屠暴起”——寫出了屠戶的勇敢與機智。
“數刀”——表現屠戶毫不手軟。
“顧”“奔倚”“弛擔”“持刀”——表現屠戶在險惡處境中,能保持清醒頭腦,急中生智,想方設法和惡狼斗。
四、合作研討,深層體悟
1.學生聽讀課文錄音后自由誦讀,思考:
(1)課文最后一段的議論中,“止增笑耳”的僅僅是惡狼嗎?作者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從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
(2)作者是從狼自取滅亡的角度來歸結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認為這個故事表現了屠戶敢于斗爭的精神,你同意這個看法嗎?
學生小組合作研討,并在班上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歸結整理:
(1)運用比喻和諷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題寓于生動的形象之中,是這則寓言的一個顯著特點。聊齋故事本來就是以記敘奇聞異事折射人間世態百情為宗旨,文中寫到的這兩只狼能施展詭計,前后夾擊,顯得貪婪、陰險、狡詐。盡管如此,最終還是斃命于屠戶刀下,因此作者的議論告訴人們:像狼一樣的惡人,不管怎樣狡詐,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總歸是會被識破、被殲滅的。故事雖然短小,但其中蘊含的哲理發人深省。
啟示:①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終,最后的下場是自取滅亡。
②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人能夠戰勝狼,戰勝像狼一樣的惡勢力。
③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必須識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爭。
、艹龕簞毡M,要像屠戶那樣并斃兩狼,不留后患。
(2)文章是以狼為主來敘事的,并以狼自取滅亡的角度來歸結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開始是不停地追,伺機吃掉屠戶;屠戶背倚積薪后,又是狼主動“誘敵”進攻。而屠戶則一直處于被動地位,迫不得已進行自衛,奮起殺死兩狼。因此,在這個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戶是次要人物。這個故事也表現了屠戶的機智勇敢和斗爭精神,但決非故事主旨所在。
2.學生熟讀成誦。
五、課堂練習
閱讀課文4、5語段,完成題目。
多媒體顯示: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釋加粗的文言詞語。
(1)一狼徑去( )(2)其一犬坐于前( )
(3)一狼洞其中( )(4)屠自后斷其股( )
(5)蓋以誘敵( )(6)久之( )
(7)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又數刀斃之。
C.問之,鬼言:“我是鬼”。D.恐其變化,唾之。
3.本段中表現“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寫方式?
4.這段文字主要寫了_________(用四個字表示),從中可看出,屠戶的性格_________,狼的本性__________。從全文看,這段文字屬于故事的__________。
5.“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6.文中兩只狼的做法和意圖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7.寫出兩個帶“狼”字的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離開(2)像狗一樣(3)打洞(4)大腿(5)表原因,“原來是”(6)音節助詞,無實義(7)指從柴草堆中打洞
2.A
3.(1)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動作描寫(2)目似瞑,意暇甚。神態描寫(3)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動作描寫
4.屠戶殺狼勇敢警覺狡詐陰險高潮和結局
5.B
6.一只狼坐于前,誘敵;另一只狼打洞,從背后攻擊屠戶。
7.狼子野心引狼入室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對《狼》一文的學習,我們注重運用評價性閱讀。評價,包括鑒賞和評論。評價能力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閱讀能力,評價能力本身有不同層次,文章高遠的立意,別具匠心的構思,有所領悟,是一種評價;對一個有特色的詞或句子的體會,也是一種評價;就課文的片段、詞句談談感受,也是一種評價方式。對于如詩、詞、散文等精美短文,評價性閱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應該大膽嘗試運用。
七、布置作業
1.學習本文的啟示之一是: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我們不但要敢于斗爭,還要善于斗爭。假如有一天你在汽車上遇到了搶劫犯,你會和別的乘客一起抗爭嗎?請展開想象,設定情境,寫一個斗智斗勇的小片段。
2.閱讀下列文段,完成習題。
螳螂捕蛇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chān偷看),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柳,柳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 裂云。
(1)請閱讀選段,再將其翻譯成現代文。
(2)“見巨蛇圍如碗”的句意理解正確的一句是( )
A.看見一條大蛇盤圍起來有碗口大。
B.看見一條大蛇圍著一個大碗。
C.看見一條大蛇身圍有碗口粗。
(3)姓張的人剛看見大蛇翻轉擺撲,好像有什么東西在控制著它。但是細看卻一點看不到什么。這是為什么?
(4)這只螳螂很有些智慧,主要表現在哪里?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6
《狼》說課教材
關于教材:
1、教學課文: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文《狼》
3、教學目標 :
1、 根據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準確、形象誦讀課文,把握其故事情節。
2、 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3、 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 積累成語。
4、教學重點:
1、 注重朗讀,緊扣情節,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 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3、 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能力。
5、教學內容:
1、 朗讀:能準確、流暢、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復述并達到背誦全文。
2、 識記:解釋課文中的重點實詞,識記、積累。
3、 理解:把握課文“遇狼”“懼狼”“御狼”“殺狼”四個情節,以及狼和人在較量中
的不同表現。
4、 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觀因素及課文寓意,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5、 拓展:積累與狼有關的成語;進行課文寫作上的評價。
關于教法: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突出重、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啟發式教學指導思想貫穿課堂教學,結合談話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來完成教學任務。
關于教具:投影資料:《狼》故事情節投影膠片。蒲松齡介紹投影。問題設置投影。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生課前準備:
1、搜集作家作品資料。
2、依據注釋熟讀課文 ,理解文意,畫出疑問。
4、 收集有關“狼”字的成語。
教學思路:新課改注重課文教學的整體性,在教學中屏棄對課文機械式的分割,特別對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獨句串通很容易讓學生感其無味,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針對這篇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首先,設想通過各種不同方式(聽讀——講故事——朗讀——自讀——個別朗讀)形象的朗讀,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大局地感知課文,這個作為重點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拔,落實小局的字詞,學生在知道情節的基礎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詞的把握就不是純死記硬背的難關。最后,通過合作探究,深入學習課文的內涵,使學生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同時培養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具體程序:
(一)、整體感知,了解情節
1、教師范讀,力求引入情景。
2、學生講故事,帶入情景。同時教師出示相關圖片增強形象感。并歸納故事情節。
3、集體朗讀,再次體會故事情節。
4、自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找出疑難,落實字句,共同探討。
5、個別朗讀,讀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設計四個問題,分別圍繞:故事發生的客觀條件;人狼搏斗的主觀行為;人狼各自機智的體現;以及了解課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識面,檢閱學生搜集有關“狼”的成語的情況,并造出相關的句子。
2、拓展能力,評價式閱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 “……寫得好,寫出了……表現了……” 的句式談談感想。
(四)、朗讀結束,加深印象
(五)、作業 鞏固,深化新知
教學設計(略)
可視文字材料:
故事情節: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時間:傍晚 形勢緊急 “屠大窘”
地點:途中 麥場
客觀條件:
力量:懸殊
物資:“擔中肉盡”(伏筆) 天時地利
人 狼
投以骨,復投之,直至骨盡 并驅如故
主觀行為:
顧野有麥場,奔倚積薪下,弛擔持刀 前后夾擊,欲置人于死地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7
【教學目的】
1.了解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2.朗誦文言課文。
3.積累文言詞匯。
4.理解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古漢語現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學重點】
目標3 5
【教學難點】
目標4
【預習指導:】
1.熟讀課文,盡量背誦
2.看注釋,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三分鐘演講,創設情境
要求學生講一則狼的故事
教師講解,狼可怕嗎,表面上看,狼兇惡、狡詐,貪婪,但狼卻沒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人只要動腦筋就一定會戰勝像狼一樣的惡人,下面就看《狼》這篇課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簡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據說,蒲松齡在創作《聊齋志異》時,文思枯竭,難以下筆。他知道自己缺乏寫作素材,便變賣家產,在路口擺下席子,煮綠豆湯、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講一則故事。之后,他把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寫成小說。
三、朗讀課文
1.檢查學生預習朗讀情況:
抽查三個朗讀,后學生評價
2.教師作較高水平的示范朗讀。
3.學生們自由高聲誦讀一次
4.抽查三個朗讀,與剛才對比。
四、疏通字詞句篇的意思
1.教師投影下列問題學生合作解決:
一詞多義: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敵攻擊恐前后受其敵敵方蓋以誘敵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敵向前狼不敢前
2.講解詞性活用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其一犬坐于前。
3.講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學生自己試疏通課文,有不明白的提出來,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解決
5.抽查四人分段譯課文。學生評價后教師糾正。
五、大意理解:
請學生談談初學課文對狼的本性的認識和屠戶的勝利說明了什么問題。
六、練習背誦
分段,抓住屠戶與狼斗爭的過程由事情發展的先后結合關鍵詞的方法練習背誦,自己先背,教師再組織男女生分別背最后齊背。
七、教師小結:
1.虛詞的用法:
。1)之
代詞,它,指狼又數刀斃之助詞,的,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整音節,不譯,久之助詞,位于主謂之間,不譯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2)以
介詞,把投以骨介詞,用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意將遂人以攻其后也連詞,用來蓋以誘敵
。3)“其”的含義
、倏智昂笫芷鋽。(指狼)②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菀鈱⑺砣艘怨テ浜笠。(指屠戶)③屠自后斷其股。(指狼)
八、作業
A.課后練習二。
B.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本節的內容主要是疏通文意,進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2.理解刻劃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1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導入
老師講述另一則狼的故事,(見課后)讓學生對比,創設情境。
教師過度:這則故事與我們上節課學習的狼具有相似處,狼到底具有什么樣的本性,這一節課我們將進行詳細分析
三、分析課文
1.獨立思考:按開端、發展、結局的故事情節,歸納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問后交流評價歸納:
(l)開端:遇狼。(2)發展:俱狼、御狼。(3)和結局:殺狼。
2.獨立思考: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問后歸納:
。1)貪婪兇惡: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2)狡詐陰險: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3.討論:文章如何刻畫屠戶的形象?(要求從人物描寫方法并找出課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進行分析
交流后歸納:
(l)心理描寫
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恐——前后受其敵。/悟——刀劈兩狼。
一開始,屠戶采用“投骨”之法,試圖擺脫狼的跟從,說明他對狼的貪婪兇惡的本性缺乏認識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協退讓,結果失敗。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兩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敵”。發現麥場積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搶占有利地形保護自己。后來“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由被動轉為主動。他警惕性高,又轉視積薪后,殺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這才悟出狼的狡詐陰險。
(2)動作描寫
“投以骨”“復投之”寫屠戶試圖投骨避狼,結果無效。
“顧”“奔”“倚”“弛”“持”五個動詞,寫屠戶迅速搶占有利的地形,保衛自己,準備反擊。
“暴起”“劈”“斃”寫屠戶趁一狼徑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取得勝利。
“轉視”“斷”“斃”等動詞寫屠戶高度警惕,果斷出擊,再獲全勝。
這些動詞寫出了屠戶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4.自由發言:文章結尾一段的議論有什么作用?
歸納:文章結尾的議論,是作者對所寫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對狼的可悲下場的嘲諷,也是對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的贊揚。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結尾的議論畫龍點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5.片斷寫作練習:《狼》一文給我們什么啟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點: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協退讓,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四、作業
A1.課后練習第一、三題。2.預習短文兩則
B3.默寫課文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8
一、說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制約教學行為。在《狼》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秉持以下教學理念:
1、多讀多誦,豐富文言積累。文言教學,誦讀為本。通過誦讀,讓學生感悟文本、積累語言,做到文言并重。在本課教學中,“讀”是主要的教學方式。
2、培養文言文的自讀能力。語文新課標指出,七至九年級的學生要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文言文教學要改變過去那種機械地串講、死記硬背的做法,指導學生自己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注重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
3、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切實體現語文學習的實踐性。通過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二、說教材
《狼》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狼三則》的第二則。這一單元以“動物”為主題,所選課文不僅反映了人類對動物世界的了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里折射出人類的生存軌跡!独恰穼懙氖且晃煌婪蚺c兩只狼之間的一場生死較量。文筆簡練,語言典范,寓意深刻,是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文言文很好的憑借。
三、說目標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文言文。學習本文,需要進一步增進學生的文言語感,并積累一批新的文言詞句,而且還要從故事中讀出自己的感悟,做出積極的評價。基于以上教學理念和我對教材教學價值的解讀,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止、敵、顧、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故事情節,學習在敘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學生自己解決生字難詞,自己感悟課文,教師適時點撥。
。2)通過引導學生揣摩語言,認識狼的本性,分析屠夫形象。
。3)通過學生表演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屠夫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
。2)學會勇敢機智地與邪惡勢力作斗爭。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感受曲折的情節,揣摩簡潔生動的語言。
難點:聯系生活實際,多角度闡釋自己對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感受。
五、說學情
初中生的注意力較難長時間集中,對文言文艱澀難懂有些畏懼,但這篇課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字詞較易理解,對學生很有吸引力,我在教學中抓住這一點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增進他們的學習信心。
六、說教法、學法
教法設想: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學情的.分析,結合當前語文的教學理念,本文的教學我采用激趣法、誦讀法、探究法,討論法、引申--拓展法。
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貫徹朗讀為主的學習方式,從兩方面加以點撥和指導。
。1)在誦讀基礎上,自主疏通課文時,讓學生提出學習中的難詞、難句,組織學生分組交流,加以點拔,從中悟出規律方法。
。2)針對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方面的疑難問題,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達到進一步把握主題的'目的。
七、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本著朗讀為主的原則,從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學時,先對狼既殘酷又靈慧的神秘性進行虛實結合的描述,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再出示狼追擊獵物的視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狼的形象,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環節二:誦讀課文,感知文意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通過誦讀,讓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進而感知文意,是這個環節的主要任務。分三步完成:
、俾爩W生讀課文,相機正其讀音和句讀。
這一步,教師沒有“先入為主”式的范讀,而是讓學生原生態的先讀課文,這樣可以發現學生在基本字詞方面的不足,從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師及時對學生字音和句讀不正確的地方予以糾正。
②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節。
我認為,沒有一定的文言詞句知識的積累,學生是不可能形成較高的文言閱讀能力的。由于古、今漢語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學習文言文,疏通文意必不可少。本文的課下注解很詳細,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注釋與已有的文言知識自主疏通文意。個人無法理解的,做好標記,然后在課堂上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并對本文的多義詞(如“意”“敵”)、通假字(如“止”)、古今異義詞(如“顧”)、詞類活用(如“犬”“洞”)作了歸納和整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組討論,理清故事情節,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出示學生討論視頻)
、劭谡b心惟,想象屠夫遇狼的情景,抓關鍵詞分析屠夫的人物形象。
這一步首先是引導學生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讀文本,讀出形象,讀出感受,邊讀邊想象屠夫遇狼的情景,使學生從心理上真正走進文本。
緊接著教師提問:面對狼的“綴行甚遠”,屠夫的心理有些什么變化?面對狼的步步緊逼,屠夫怎么做?從文中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他的想法和做法?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最后按照“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的順序,讓學生以第一人稱“我”,描述屠夫的心理變化(要求:在原文基礎上,大膽發揮想象,細致描摹屠夫的心理過程,寫成文字,全班交流)。
環節三:變換角度,評演故事
為了突出狼這一主角,我要求學生從狼的角度來評
演故事,并設計了以下問題:
狼的動作、神態有什么變化?它在想些什么?找出最能表現狼的本性的詞語讀一讀,品一品,通過品析文中生動、凝練的文言詞語,充分認識狼的貪婪、狡詐。然后嘗試表演兩狼“對話”。(出示學生表演視頻)
環節四: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由于學生在上一環節中,已經對狼的貪婪、兇狠、狡詐和屠夫的機智勇敢有了充分感受,所以這時讓學生交流自己對文章寓意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已經對文本相當的熟悉了,于是我要求學生試背全文,然后指名朗讀最后一段,引導學生通過抓住“矣”“而”“哉”“耳”這幾個文言虛詞,體味文言文語言含蓄、深刻的特點,領悟本文主旨。
教師提問:作者想通過《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示?學生情緒高漲,他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師順勢幫助學生整合本節內容。(出示視頻)
環節五:聯系實際,拓展遷移
學習是為了生活,這個奇異的故事令人深思。面對困境我們該怎么辦?我設置了以下拓展訓練:
據媒體報道,14歲的汕頭市浮東小學六年級學生黃俊杰,在顱腦遭受重創的情況下浴血百米路,只身勇追偷車賊最終不支倒地。經過醫生全力搶救,黃俊杰昏迷多時后蘇醒。少年浴血擒賊的事跡一時間在當地廣為傳頌,人們在贊賞少年勇氣可嘉的同時,圍繞評價未成年人見義勇為的討論也熱烈展開。結合屠夫智斗兩狼的故事,談談你的看法。
八、說教學檢測與學生反饋
教學檢測是檢驗教學目標是否落實的主要依據。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一組練習。通過檢測發現,學生掌握情況良好。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9
誦讀,是初一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狼》是《聊齋志異》中比較有特色的一篇文言小說,篇幅短小,文筆簡練,意味深長,很適合學生閱讀,所以把誦讀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時本文字詞、句式重難點較多,語言理解存在一定障礙,教學時對此也應適當重視。 本文敘事簡潔,情節曲折緊張,便于因勢利導,將學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思維活躍,對生動的情節、蘊含的道理產生較深切的感受。
其中文章第三、四段描寫,精彩生動,值得細細品味。
教學目標:
1.誦讀文章,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2. 把握故事情節,通過揣摩語言,認識狼的本性以及屠戶心理、行動的變化過程,理解課文主旨。
3.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不少知道這個故事吧,昔日東郭先生遇見了危難中的中山狼,由于他過分“仁慈”,險些喪命,幸虧農夫的幫助,才轉危為安。今日一位屠夫又和“狼”遭遇了,那么雙方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清代文言代表小說家蒲松齡的名篇《狼》,看看狼與屠戶的命運究竟如何。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展示作者及作品的介紹: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據說,蒲松齡在創作《聊齋志異》時,文思枯竭,難以下筆。他知道自己缺乏寫作素材,便變賣家產,在路口擺下席子,煮綠豆湯、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講一則故事。之后,他把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
理成篇,寫成小說。
三、自讀指導
1.一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注釋,輕聲朗讀,圈點注音生字,讀準課文。 學生大概圈點注音以下生字:
綴行zhuì 屠大窘 jiǒng 苫蔽成丘shàn耽耽相向dān dān
目似瞑míng只露尻尾kāo 假寐mèi 狼亦黠xiá
2.二讀課文,小聲朗讀,自讀自譯,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難理解的詞語。 學生可能框出以下詞語:
綴行 從 并驅如故 大窘 顧 耽耽相向 弛擔持刀 少時 徑去 目似瞑
意暇甚 方 假寐 黠 頃刻 詐
教師強調重點字詞的用法:犬 、洞、意、遂、故、前、敵
3.三讀課文,放聲朗讀,直至讀順: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絆、不讀破句。
4.教師重點輔導兩個句子的讀法。
、俣鴥衫牵Ⅱ屓绻。
、谄湟/犬坐于前
5.譯文指導
文言文翻譯有“信、達、雅”三個原則!靶拧本褪欠g準確,合乎原文,“達”就是翻譯通暢,“雅”就是翻譯得美,要有文采。翻譯方法不外乎:“對”、“換”、“留”、“刪”、“補”、“調”、“變”七個字。
學生小組翻譯,互相質疑。
6.四讀情景!独恰肥且黄≌f,有扣人心弦的情節,要運用語音的急緩高低來再現小說情景。①讀出輕重。②讀出快慢。③讀出抑揚。
四、復述故事
1.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學生創造性復述。
提示:①注意小說的情節結構:屠戶遇狼(開端)、屠戶懼狼(發展)、屠戶御狼(發展)、屠戶殺狼(高潮、結局)。
、趯W生可展開想象,可用如下方法對課文“添枝加葉”。A設置環境。B添加動靜。C加上聲色。D安排遠近。E配上襯景。F表現心理。如對開頭一句話,可以加上對夜色的描寫,還可以加風聲的描寫。
學生小組合作,互為補充。
3教師點評。
五、欣賞體味本文精彩描寫
每位同學認真地選一個地方,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欣賞其妙。
老師先舉個例子,如“一屠晚歸”中“晚”說明當時路上已無人,“晚”渲染出當時的時間及恐怖的氣氛,暗示了情節的發展,一個小小的“晚”蘊含了豐富的內容。
請同學們自選角度,品味語言,方法是用你的筆,圈出一個地方,然后寫上一兩個關鍵詞,體現你的理解和點評。
學生獨立進行語言賞析,全班交流。
重點落實文章第3、4段內容,如:綴行甚遠”“并驅如故”等,表現了狼的貪婪和兇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徑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運用比喻和生動的描繪表現了狼的狡詐。
“懼”“投以骨”“復投之”等,表現了屠戶的害怕心理和僥幸心理;“顧”“奔倚”“弛”“持”等,表現了屠戶丟掉幻想準備抵抗的決心和行動,也表現了他的機智;“暴起”“劈”“斃”“轉視”“斷”等,表現了屠夫的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運用了動作、心理等描寫。
六、主旨探究
文章在最后一段議論嘲諷的僅僅是狼嗎?從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 讓學生發散思維,多角度地思考,多方面談感受。
師提示:狼代表了壞人,代表了惡勢力,代表了困難。
明確: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特別是在現實社會中,當我們遇
到壞人、惡勢力和困難的時候,不要退縮,應該像文章中的屠戶一樣,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一定能戰勝阻礙你前進的一切,最終取得勝利。
七、拓展閱讀
《狼》其三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三事皆出于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也。
把這則小故事和課文作比較,寫得如何?又能得到哪些啟示?談談你的想法吧!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蒲松齡的文學知識。理解并積累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準確翻譯課文。
2、反復誦讀,揣摩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對塑造形象的作用。
3、學習屠戶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培養自己同困難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建議以熱播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引入或與狼相關的成語引入(辨狼之本性)。
師:最愛平底鍋的灰太狼是一只怎樣的狼?(生答略)
二、組代表解讀學習目標
三、生結合資料鏈接介紹蒲松齡及其作品。
四、課文研讀
1、(活動一)一讀課文,正音辨句,做到流暢自然。
(1)字音:綴行大窘積薪苫蔽弛擔持刀眈眈相向少時
目似暝意暇甚隧入尻尾假寐狡黠頃刻
(2)重點句子節奏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恐/前后受其敵
其一/犬坐于前以刀/劈狼首
一狼/洞其中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2、(活動二)二讀課文,結合注釋讀譯課文,掌握文意。
A通假字止有剩骨止同只
B、一詞多義
意:意暇甚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敵:恐前后受其敵蓋以誘敵
前:恐前后受其敵狼不敢前
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之:又數刀斃之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久之兩狼之并驅如故
以:投以骨以刀劈狼首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蓋以誘敵
其:恐前后受其敵場主積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C、詞類活用
一狼洞其中(名詞活用為動詞,打洞)其一犬坐于前(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狼不敢前(名詞活用為動詞,上前)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詞活用為狀語,從隧道)
3、(活動三)課文悟讀,理清情節、分析形象。
(1)從文中找出交代時間變化的詞語:少時、久之、頃刻
(2)以“狼”為中心詞,在橫線上填入一個動詞,概括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
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斃狼——作者議狼
(3)形象
狼:兇狠貪婪:綴行甚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陰險狡詐: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屠戶:忍讓反抗機智勇敢細心勇于斗爭、善于斗爭、除惡務盡
、傩睦砻鑼
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恐:前后受其敵。/悟:刀劈兩狼。
一開始,屠戶采用“投骨”之法,試圖擺脫狼的跟從,說明他對狼的貪婪兇惡的本性缺乏認識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協退讓,結果失敗。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兩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敵”。發現麥場積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搶占有利地形保護自己。后來“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由被動轉為主動。他警惕性高,又轉視積薪后,殺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這才悟出狼的狡詐陰險。
②動作描寫
“投以骨”“復投之”寫屠戶試圖投骨避狼,結果無效。“顧”“奔”“倚”“弛”
“持”五個動詞,寫屠戶迅速搶占有利的地形,保衛自己,準備反擊。“暴起”“劈”“斃”寫屠戶趁一狼徑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取得勝利。“轉視”“斷”“斃”等動詞寫屠戶高度警惕,果斷出擊,再獲全勝。
這些動詞寫出了屠戶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4、(活動四)課文理讀,把握主題、寫法。
(1)“止增笑耳”的僅僅是指惡狼嗎?作者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從這個故事,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作者嘲諷的不僅僅是惡狼,而是借“狼”來諷喻當時社會上像狼一樣的惡人及惡勢力。
啟示: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協退讓,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一味退縮,只會助長敵人氣焰。/要冷靜,利用有利地形和條件,予以反擊。
(2)文章結尾一段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何作用?
議論。文章結尾的議論,是作者對所寫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對狼的可悲下場的嘲諷,也是對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的贊揚。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結尾的議論畫龍點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五、課外練筆:將此文改編成一篇600字左右的白話小說,注意環境、神態、動作、心理描寫,可以適度創新。
提示:①開頭可通過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突出屠夫的緊張心理②“投以骨”時,屠夫的心理活動③屠夫看到麥場時的心理④屠夫殺狼的經過⑤兩狼的動作、神態描寫⑥結尾可呼應開頭,通過自然環境的描寫反襯屠夫得勝而歸的喜悅心情
附1、創新型課文描寫示例
一條小路,蜿蜒的伸向遠方,夕陽的余輝照得小路發黃。在通往集市的方向,來了一個挑著扁擔的生物,近一看,原來是屠夫。看著扁擔中剩下的骨頭,屠夫不禁笑了,小聲嘟噥道:“終于攢夠錢了,明天女兒過生日就送她期待已久的MP3吧!”
余輝照在他臉上,才發現時間不早了,本來打算欣賞欣賞這夕陽,可惜今天無緣了,“老婆孩子還在家里等我吃飯呢!”屠夫長嘆道,“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明天又要起早了”。說罷,加快速度往前走了。
剛走10分鐘,人的第六感覺告訴他,他后面有東東跟著。于是,猛地一回頭。好家伙,真可謂“屠夫一回頭,嚇死一群牛。”后面的兩匹狼臉色煞白,跟貧血沒啥區別。還好這兩匹狼心理素質還可以,不然,他現在已經在搶救中了。
屠夫看是兩匹狼,不由得一驚,“這條路治安這么差?都有狼了,下次一定要去法院申訴。”屠夫自言自語說。立馬甩下骨頭,拎著空扁擔,跑的比兔子還快...
屠夫跳到了一堆柴薪下,剛想喘口氣,兩匹狼就追上來了。“老家伙,你以為現在是什么時代,那種無聊的誘餌誰會中?”其中一匹狼說。屠夫見雙拳難敵四爪,連忙下跪道:“兩位狼爺爺,今天就放過我吧,我上有老,下有小,而且還沒有辦人壽保險,要吃我的話也等我辦完人壽保險再吃啊”。“切,這種話我都聽出耳繭了,誰信你”。一匹狼說。屠夫見沒用,立馬拿起菜刀,“來呀,誰怕誰。”那兩匹狼一番耳語后,其中一匹走了,另一匹坐在原地,一言不發。
大約過了三分鐘,屠夫看看手表,7點半了。他可不想讓老婆擔心,就豁出去了,拿著菜刀沖上來,吼道“看我,降狼十八砍!!”十八刀后,地上多了一條狼的尸體。
當他準備拿扁擔時,不經意發現柴薪后面多了一條狼尾巴。
屠夫頓時明白了,冷笑道:“哼哼,你小子想陰我,下輩子吧!”說著一刀下去,血肉模糊。狼拼著最后的力氣,從柴薪中爬出來,奄奄一息的說“如果上天給我一個重來的機會,我會對你說三個字:我....恨你,如果硬要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N年!”剛說完,又一刀下去,駕鶴歸西了。
屠夫挑起空扁擔,狂笑道:“狼?也不過如此。正所謂,一切皆有可能”。
附2、
與狼有關的故事:狼和小羊、東郭先生和狼
與狼有關的成語:狼心狗肺、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狽為奸、狼吞虎咽、鬼哭狼嚎與狼有關的諺語: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狼披羊皮還是狼、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
邊吃屎。
與狼有關的歇后語:狼吃東郭——恩將仇報狼頭上長角——裝洋(羊)
攆走了狐貍住上了狼——一伙更比一伙兇)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11
《狼》
本文節選自《聊齋志異》中的《狼三則》。作者蒲松齡,我國清代著名小說家。生活的貧寒,仕途的凄涼,使他有機會廣泛接觸下層群眾,深入社會生活,看到種種不平之事,激起了忿忿不平之感,同時積累了素材,為他的小說寫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聊齋志異》是他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關于《聊齋志異》書名
首先看“齋”,是書房的意思。“聊齋”是“聊天的書房”!爸尽笔恰坝浭觥钡囊馑,“異”奇特怪異、與眾不同的意思。這本書的名字連起來可以是“在我的叫‘聊齋’的書房里記述奇特怪異的故事”。
首先朗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注意解詞;試將全文譯成現代漢語。
一、字
1、讀準字音
綴(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mèi) 少時(shǎo)
2、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
二、解釋加紅的字
綴行甚遠 綴:緊跟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故:舊,原來
屠乃奔倚其下 奔倚:跑過去倚靠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 頃刻:一會兒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 意:想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幾何:多少
三、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裝句兼省略句,應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頭扔給狼”。
四、學習課文,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理解文章的內容。
1、《狼》一文的寫作思路是什么?
屠戶遇狼——屠戶懼狼——屠戶御狼——屠戶殺狼。
2、面對狼的“綴行甚遠”,屠戶的心理狀態怎樣?他用什么辦法對付狼的?
“屠懼” “投以骨”
3、狼得骨頭后表現怎樣?從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兩狼之并驅如故”。表現狼的兇殘和貪婪。
4、全文表現了狼的那些特點?
全文表現了狼的兇惡、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點。兩只狼發現了屠戶,立刻跟了上去,盡管屠戶“投以骨”仍“綴行甚遠”不依不饒,兇惡貪婪的本性暴露無遺。而對屠戶“奔倚”“持刀”,兩狼決定前后夾擊,一狼犬坐于前,“蓋以誘敵”,一狼則繞到背后,“意將隧入而攻其后也”,可見他們的狡猾。
可是狼畢竟是動物,雖然屠戶持刀相向,狼被屠戶開始的軟弱所迷惑,認為他不敢主動進攻,所以放心地瞇著眼睛睡,而且兩狼前后夾擊,分散了力量,使屠戶能各個擊破,可見狼的陰險多詐透出了怎樣的愚蠢,正像結尾中說的“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5、為什么說“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示?
狼雖然陰險狡詐,善于耍弄欺騙的伎倆,但終究逃不脫滅亡的命運。因為人有狼所沒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
人能戰勝狼,戰勝一切像狼一樣的惡勢力。
五、語言訓練
你能用自己的話敘述一下兩狼合伙用計暗算屠戶而又被屠戶分別殺死的情節嗎?要把狼和屠戶的動作、神態、心理分別描述清楚。
例:兩只狼看到屠戶靠著柴垛拿著刀面對著它們,它們有點膽怯了,不敢往前走,只是瞪著眼睛看著屠戶。不一會,一只狼突然徑直走開了,另一只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前面,很久,眼睛好像閉上,神情還很悠閑,它有點得意,好像在盤算著成功后怎樣與伙伴分食屠戶。突然屠戶一聲大叫,狼一睜眼,說時遲,那時快,“咯嚓”一刀下去,狼已被劈成兩半,屠戶剛想走,忽然想起另一只狼呢,他轉過柴垛后,發現另一只正在柴垛后挖洞,看來想要兩面夾擊呀,身子已經進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上去一刀砍斷狼的大腿,又殺死了它。
測試
1、選出下列加紅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綴行(zhuì) 困窘(jiǒng) B、苫蔽(zhàn) 眈眈(dān)
C、假寐(mèi) 尻尾(kāo) D、少時(shǎo) 狡黠(xiá)
2、下列句子,加紅詞屬于名詞活用為動詞的一句是( )
A、擔中肉盡 B、恐前后受其敵
C、狼不敢前 D、狼亦黠矣
3、翻譯下面句子,選出正確的一項是( )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A、一只狼徑直走開,其中一只像狗一樣蹲在(屠戶)面前
B、一只狼循小路去了,其中一只像狗一樣蹲在(屠戶)面前
C、一只狼徑直離開,另外一條狗坐在(屠戶)面前
D、一只狼徑直走到一條狗面前坐下來
4、選出與“擔中肉盡,止有剩骨”中的“止”意義相同的兩項(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B、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5、選出對課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個故事的高潮是屠夫積極抵御狼,直到最后殺死狼。
B、屠夫利用田野柴草堆這個有利的環境,轉而積極防御,直到主動出擊,大獲全勝。
C、“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說明了狼的狡詐,想制造假象迷惑屠夫。
D、“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表明屠夫不再遷就退讓,轉而做出與狼斗爭的正確抉擇。
參考答案
解析
1、B
解析:“苫”應該讀shàn。
2、C
解析:前,方位名詞,在此句中活用為動詞,上前。
3、A
解析:文言文翻譯,要注意對重點詞語的把握。這句話中,“徑”是徑直的意思,“犬”在這里作狀語,像犬一樣。
4、BD
解析:例句中的“止”是“只”的意思,AC兩句中的“止”是“停下、停止”的意思。
5、D
解析: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要從整體上把握。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屠夫借助柴草堆,與兩只狼形成對峙,這是一種消極的防御。
中 考 解 析
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狼》一文節選自蒲松齡的長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B、蒲松齡,清代人,別號青蓮居士,而唐朝李白,號柳泉居士。
C、《聊齋志異》這一書名中的“聊齋”是作者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D、《狼》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敘事:遇狼、御狼、懼狼、殺狼;第二部分是議論。
解析:文學常識靠平時的積累和記憶。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可以有以下三種具體的方法:
1.通過對所記敘的事件的了解,整體感知文章大意。
2.通過分段、分層,綜合段落大意或層意整體感知文章大意。
3.通過對文中能直接提示中心或揭示主旨的語句的理解,整體感知文章大意。
正確答案:A項中的“長篇”應為“短篇”;B項中的“青蓮居士”與“柳泉居士”應換位;D項中的“御狼”與“懼狼”應換位。答案為C。
2、下列加紅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場主積薪(xīn)其中,苫(zhān)蔽成丘
B、屠仍奔倚(yǐ)其中,弛(chí)擔持刀
C、目似瞑(míng),意暇(xiá)甚
D、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解析:要準確把握文言生詞的讀音,一要靠平時的積累,二要養成勤查工具書的好習慣。
正確答案:A中的“苫”應該讀shàn。故選A。
3、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止有剩骨(通“只”) B、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原來)
C、顧野有麥場(看見) D、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
E、屠自后斷其股(屁股) F、而頃刻兩斃(一會兒)
解析:對文言文中詞語詞義的理解必須聯系上下文進行。首先要注意一詞多義現象,依據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積累其常用義項。其次,還要弄清是否存在詞語的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及通假字的現象。其中詞類活用就是指所解釋的詞的詞性和用法發生了變化。如A項中的“止”是通假字,B項中“故”是一字多義,D項中“犬”是詞類活用,E項中“股”是古今異義。這些都是學習古詩文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正確解答:E項中“股”是一個古今異義詞,應解釋為“大腿”,而非“屁股”,“屁股”應是文中“尻”字的意思,因此,答案應為E。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12
執教襄陽區張家集鎮中心學校卞先紅
評析襄陽區張家集鎮中心學校林豪
教學要點:
因勢利導,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節,揣摩語言,領會文章主旨。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
師:同學們,誰能說一個有關“狼”的成語?
生①:狼心狗肺、狼狽為奸
生②:狼吞虎咽
生③:狼煙四起
生④:狼子野心
師:狼在我們心中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生(齊答):狡猾、貪婪、陰險……
師:的確,狼歷來就是狡詐、殘忍、貪婪的代名詞,以談狐說鬼著稱的《聊齋志異》中就記錄了有關屠戶與狼斗智的三則故事。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短小生動而又意味深長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殺兩狼的智勇。(板書課題)
〔點評:由學生熟悉的成語導入 ,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ㄉR讀)“蒲松齡簡介”)
師: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課文,注意聽清字音和朗讀停頓。
。◣煼蹲x完畢后投影展示生字)
師:誰能把這些生字準確地讀一遍?
綴(zhuì) 窘(jiǒng) 苫(shān)蔽(bì) 弛(chí) 眈(dān) 暝(míng) 隧(suì) 黠(xiá)
。ㄕ堃幻麑W生朗讀課文)
師:誰能指出這位同學讀得不理想的地方。
生①:“其一/犬坐/于前”他讀成了“其一犬/坐于前”,停頓有誤。
生②:“禽獸之/變詐/幾何哉”他的停頓也錯了,讀成了“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生③:“仍(réng)”他讀成了“rén”。
師:以上這幾位同學聽得都很認真,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一遍,邊讀邊觀察多媒體展示的五幅圖,準備根據畫面復述課文。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誰愿意把課文復述一遍?
。ㄉ購褪龉适。)
師:你復述得真好!
生②:老師,我能比她復述得更好。
師:你這么自信,請你復述一遍吧!
生②聲情并茂地復述。(全班熱烈鼓掌)
〔點評:生動的復述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這一做法,改變了過去學習文言文注重字詞解釋的傳統做法。把學習的權利和時間還給了學生!
師:確實很好!通過他們的復述,我們已經基本了解了課文內容。下面請大家分組學習。
要求:1、第一大組學習一二自然段,第二大組學習三自然段,第三大組學習四自然段。
2、從字、詞、句入手,疏通文意。
3、注意把握故事情節及狼和屠戶的心理。
。ㄓ懻搶W習十分鐘后,交流學習情況)
第一組匯報
生①:我們小組解決了以下問題(投影展示)
1、“綴行甚遠”表現了狼的什么特點?(貪婪)
2、“一屠晚歸”中的“屠”是理解為“屠戶”好,還是“屠夫”好?(用“屠戶”更確切。通過查字典我們知道了:二者都有“以屠宰牲畜為業的人”但“屠夫”更注重的是引申義,而“屠戶”則更注重本義。)
生②:我們小組補充一個問題(投影展示)
為什么屠戶一開始不把骨頭全部扔給狼?(我們認為屠戶這樣做是對狼抱有幻想)
生③:我認為屠戶這樣做,是因為想拖延時間,想出對付狼的辦法。(鼓掌)
生④:我有一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我解決(投影展示)
狼遇到屠戶,為什么不一下子就把他吃掉?
生⑤:我認為狼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狼一開始抱著試探心理,也表現了狼的狡詐。
第二組匯報
生①:通過討論我們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是描寫屠戶心理的句子。
2、“窘”與前文的“懼”都是在寫屠戶的心理,而且“窘”比“懼”的意思更進一層。
生②: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投影展示):為什么屠戶這時候才采取行動?
生③:因為屠戶現在才明白,狼的主要目的是吃自己。
生④:因為屠戶比較善良,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他不想殺害生命。(鼓掌)
生⑤:通過討論我們小組明白了:(投影展示)狼的表現是“眈眈相向”。這也表現了狼的狡猾、陰險。
第三組匯報
生①:通過討論我們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暴起”中的“暴”應該重讀,因為從這個字最能看出屠戶的果斷。
2、狼沒有一起進攻,而準備前后夾擊,也表現了狼的狡猾。
生②: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投影展示)屠戶為什么這時候才殺狼?
生③:屠戶開始以為可以擺脫狼。也說明屠戶是迫不得已才殺狼。
師:大家學習的非常認真。通過學習,我們對課文已經很熟悉了,現在請大家再來看黑板上的五幅畫面,誰能概括本文寫了屠戶與狼之間的幾件事?
生①:我認為有四件事: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生②:我認為有三件事:遇狼——避狼——殺狼
生③:他們都是從屠戶的角度來看作者的思路,我從狼的角度把這個故事分成了四個層次:遇屠——追屠——誘屠——被殺(熱烈鼓掌)
師:你很善于思考問題,能從新的角度看問題!為了便于大家理解課文內容,我們就選擇一種最易于接受的觀點。(板書歸納)
遇
懼
屠 狼
御
殺
〔點評: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一研討環節,學生們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師:以上我們學習了一至四自然段,現在,請同學們齊讀第五自然段。
。▽W生齊讀第五自然段)
師:誰能翻譯本段?
(生①通譯全段)
(生②再次翻譯本段)
師:本段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①:寓言告訴我們,遇到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不要害怕,要敢于和他們作斗爭。
生②:舉個例子吧,如果在街上有個壞人向你要錢,你若給了他,下次他還會向你要。因此,我們要堅決拒絕,并及時報警。(全班鼓掌)
生③:遇到惡勢力,要當機立斷,決不手軟。
。◣熢俅螐娬{寓意,板書:對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ǘ嗝襟w展示寓意)
師:請大家齊讀寓意。.
。ǘ嗝襟w展示板書,教師小結全文)
師:請同學們對照本文,再來閱讀一篇有關狼的文章《感恩狼》,看看兩文中的狼有何區別和聯系?
。ㄉ焖匍喿x《感恩狼》后,交流閱讀情況)
生①:《感恩狼》中的狼知恩圖報;《狼》中的狼恩將仇報。
生②:狼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所以,看問題應從正反兩方面來看,才會客觀、正確。
生③:大家都聽說過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和人一樣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鼓掌)
生④:狼對保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亞就有因為捕殺狼而導致野兔破壞草原的例子。所以,我們不能濫捕濫殺狼。
師:同學們的學習效率真高,能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以后繼續努力。下課。
評析:這節課是成功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自主性!墩n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應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它使我們的學生觀有了徹底的改變。過去我們講究集體,忽略個性,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旧鲜抢蠋燁I著學生走進教材,走進教參,走進標準答案。現在《課程標準》把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學習是個體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帶著新教材走向不同的學生,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起作為主體的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他們才會真正愛學語文。例如,這節課教師沒有給學生提問題,而是讓學生自己給自己提問題,互相之間提問題。還有,我們以前在學生回答問題方面,要么是一個學生說了算,要么是教師說了算,而這節課教師一直在傾聽每個學生的感受,允許理解的多向,答案的多元,不斷給學生鼓勵和掌聲。因為閱讀是一種和作者、和文本對話的過程,每個人都會產生自己的認識和體驗。在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自我,教師只是幫助學生閱讀。學生在學習中會發現新的意義,會產生許多新的問題。學習過程是可設計的,又是不可設計的,教學中常常會有不可預料的情況,甚至會出現“無心插柳柳成陰”的現象,所以不能拿一個標準答案來束縛學生,語文教學只有在這種“模糊”與“精確”中同時展開,才有可能真正培養起學生的自主精神。
2.合作性。本節課,學生們的回答多次贏得了聽課教師和學生們的掌聲。究其原因,是學生們的合作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個教學的最精彩部分就是集體交流。這是學生在經歷了獨立探究、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學生個性思維的火花會產生碰撞;在交流中,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會得到培養;在交流中,還會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愿望。學習方式的變革,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釋放出學習的潛力,讓課堂洋溢著生命的活力。
3.探究性。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睂W生學習語文的探究性就要體現在能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為學習的資源。本節課,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思考習慣,在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讓他們自己尋找答案。向更高的層面拓展,力求摸索出幾種解決問題的方式。還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白,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如:讓學生看圖復述故事,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狼》有關資料:譯文 篇13
一 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是怎樣表現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現狼的狡猾的語句:“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兩狼之并驅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2.屠戶的機智表現在什么地方?
文章寫屠戶的勇敢聰明,主要是通過他的行為動作表現出來的。
顧野有麥場;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
3.作者對這件事發表了怎樣的議論?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闭Z在說狼,實則夸人。
二 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攻擊,夾擊。
2.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
回頭看。
3.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放下。
4.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
這里是名詞作動詞用,指打洞。
5.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假裝睡覺。
三 展開聯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
此題為開放性練習,既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又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進行思考和寫作。
《狼》教學建議
一、本文故事性很強,教師可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先講一遍,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如分組分角色等),銘記于心,然后仔細揣摩語言。
二、教學時引導學生體會和感悟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認識屠戶性格的變化過程。正確認識人與狼斗智斗勇的矛盾。明確人的智慧勝于一切的深刻道理。
三、課文中有些詞語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用法,如“故、前、敵”等,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辨。文中狼和屠戶雙方矛盾白熱化的轉折過程是“顧野有麥場”的描寫,精彩細膩,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