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泊秦淮》教案(通用9篇)

《泊秦淮》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28

《泊秦淮》教案(通用9篇)

《泊秦淮》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背誦默寫詩歌。

  2、難點: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老師朗讀一首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首詩是誰寫呀?(杜牧<<山行>>)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為了有別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據傳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由于陳后主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最終丟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為了亡國之音。

  如今詩人杜牧夜泊秦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又聽到此曲,他的心情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的《泊秦淮》。(板書:泊秦淮)

  這是一首絕句還是律詩呀?(五言絕句)

  二、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三、學生示范朗讀再全班齊讀。

  四、賞析詩歌。

  1、賞析一、二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這兩句是寫什么的?(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寫詩人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凄迷景象。)

  誰來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如煙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著江邊的沙岸。寧靜的夜里把船停在岸邊,*在酒家。)  

  “籠”是什么意思?(籠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氣寒冷,表明這是深秋時節)除了季節的冷?有沒有別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賞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商女,請同學們看一下注解。(指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 (這時,從江對岸傳來歌聲,這是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樹后庭花》。

  “猶唱”就是“還在唱”。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責歌女嗎?(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賣唱為生,既然是賣唱,就要有聽眾,有點歌者。沒有聽眾,歌女也無意唱這個曲子。

  大家想一想,這些聽眾可能是哪些人?(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應該是些豪門貴族)

  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可見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著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感慨、鄙視、憂傷、悲憤)

  所以“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說賣唱的女子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是借題發揮,批評豪門貴族,表現了詩人對他們這種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陳后主醉生夢死,亡了國,這些豪門貴族不以為鑒,一樣會步陳后主的后塵,除了憂傷、悲憤、鄙視外,從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中,我們還可感受到作者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板書:                 借題發揮

  商女               豪門貴族   

  主題:對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和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五、齊讀并背誦全詩。要求:讀出憂傷、悲憤。

  六、積累:

  1、《題臨安邸》。

  題臨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譯]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湖中的游客皆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熏金迷,這種情況不只何時才能罷休?暖洋洋的春風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們忘乎所以,只圖偷安宴樂于西湖,竟把杭州當成了汴州。

  [簡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征: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mei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

  后兩句“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mei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熏”“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杰作。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

《泊秦淮》教案 篇2

  一、教學思路:

  本次跟隨初中語文唐炯武名師工作室,到福鼎十中進行教學研討,并且上一節有關初三詩歌教學的研討課,旨在就授課與中考復習的聯系進行研討。現將本人教學思路設計如下:

  1、由于中考文言詩詞一塊重在考查學生背誦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寫,應工作室本節授課要有效幫助學生新舊知識銜接之要求,因此課堂導入設計時安排學生回憶學過詩句,并要求板書,旨在發現錯別字加以引導、糾正。

  2、詩歌重在誦讀,在讀中學,讀中悟,讀中背。因此運用課堂多樣的誦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3、詩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因此名句的理解與講授將成為課堂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誦讀并背誦兩首詩。

  2、借新詩講授,掌握學過的相關詩句,并整理歸納。

  3、介紹詩詞的寫作背景,即作者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以便學生能夠準確、快速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4、理解古詩詞的優美意境和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三、教學重點:

  1、有節奏、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體會古詩詞的意境美。

  3、理解并積累古詩詞中的名句。

  四、教學難點:

  1、詩詞中有關名句的理解、賞析。

  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方法:

  誦讀 師生對話

  六、教學流程:

  1、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

  以學生回憶學過的詩句中有關“山”“水”等詩句,背誦并板書。

  教師引導,糾正。

  2、講授《使至塞上》

  ① 全班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導:讀完全詩,你知道這首詩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② 教師范讀課文,品讀詩歌

  師導:作者在詩中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③ 學生再讀課文,研讀詩歌

  師導:在詩中,從哪些地方體現作者抒發的情感?

  (師生文本對話,穿插介紹詩歌寫作背景,重點講析名句,引導學生領會“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妙處)

  ④ 課堂延伸,新舊銜接

  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異曲同工之處的句子是范仲淹《漁家傲》中的“千幛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⑤小結:

  詩人雖是奉使慰勞戰勝之軍,卻千里迢迢,孑然一身,抬頭見胡雁歸飛, 更令詩人觸物傷懷,感覺自己如斷根的飄蓬一般遠離了故國。在“胡天”見到了大漠的奇景:在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沙漠上,那烽火臺燃氣一股濃煙,既孤單又格外醒目。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間,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也杳無盡頭,只有那圓圓的落日讓人親切與溫暖。 如此宏壯之景感召了詩人,使他逐漸擺脫了孤寂的心緒,生出了豪壯之情,引發了克敵建功、燕然刻石的愛國熱忱。

  過渡:我想在唐朝的詩人中決不僅僅只有王維有愛國之情,還有那生在戰火紛飛的'晚唐時期的杜牧也有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③ 借學生點評之機,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穿插介紹詩歌寫作背景;

  ④ 課堂延伸,新舊銜接

  學過的詩歌中還有哪些抒發作者愛國情懷的詩句?

  (學生討論后小組作答)

  4、課堂總結: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正所謂“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詩歌是語言的精華。我想,也正是因為這樣,詩歌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今人的面前,至今仍能讓世人傳唱,吟詠。

《泊秦淮》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老師朗讀一首詩(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為了有別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地方。《后庭花》據傳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由于陳后主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最終丟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為了亡國之音。

  如今詩人杜牧夜泊秦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又聽到此曲,他的心情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的《泊秦淮》。(板書:泊秦淮)

  二、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三、學生示范朗讀再全班齊讀。

  四、誦讀

  第二課時

  一、教師范讀,學生比較點評。

  借學生點評之機,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穿插介紹詩歌寫作背景;

  二、賞析詩歌

  1、賞析一、二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這兩句是寫什么的?(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寫詩人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凄迷景象。)

  誰來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如煙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著江邊的沙岸。寧靜的夜里把船停在岸邊,靠在酒家。)

  “籠”是什么意思?(籠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氣寒冷,表明這是深秋時節)除了季節的冷?有沒有別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賞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商女,請同學們看一下注解。(指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 (這時,從江對岸傳來歌聲,這是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樹后庭花》。

  “猶唱”就是“還在唱”。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責歌女嗎?(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賣唱為生,既然是賣唱,就要有聽眾,有點歌者。沒有聽眾,歌女也無意唱這個曲子。

  大家想一想,這些聽眾可能是哪些人?(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應該是些豪門貴族)

  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可見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著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感慨、鄙視、憂傷、悲憤)

  所以“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說賣唱的女子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是借題發揮,批評豪門貴族,表現了詩人對他們這種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陳后主醉生夢死,亡了國,這些豪門貴族不以為鑒,一樣會步陳后主的后塵,除了憂傷、悲憤、鄙視外,從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中,我們還可感受到作者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三、齊讀并背誦全詩。要求:讀出憂傷、悲憤。

  四、積累

  藝術手法:泊舟秦淮,見朦朧月色,聽靡靡之音,由是詩人既吊古,又諷今;由南朝統治者的醉生夢死,聯想到晚唐統治者的紙醉金迷。

  主題:對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和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泊秦淮》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背誦默寫詩歌。 

  2、難點: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老師朗讀一首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首詩是誰寫呀?(杜牧<<山行>>)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為了有別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據傳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由于陳后主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最終丟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為了亡國之音。 

  如今詩人杜牧夜泊秦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又聽到此曲,他的心情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的《泊秦淮》。(板書:泊秦淮) 

  這是一首絕句還是律詩呀?(五言絕句) 

  二、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三、學生示范朗讀再全班齊讀。 

  四、賞析詩歌。 

  1、賞析一、二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這兩句是寫什么的?(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寫詩人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凄迷景象。) 

  誰來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如煙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著江邊的沙岸。寧靜的夜里把船停在岸邊,*在酒家。)   

  “籠”是什么意思?(籠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氣寒冷,表明這是深秋時節)除了季節的冷?有沒有別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賞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商女,請同學們看一下注解。(指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 (這時,從江對岸傳來歌聲,這是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樹后庭花》。 

  “猶唱”就是“還在唱”。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責歌女嗎?(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賣唱為生,既然是賣唱,就要有聽眾,有點歌者。沒有聽眾,歌女也無意唱這個曲子。 

  大家想一想,這些聽眾可能是哪些人?(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應該是些豪門貴族) 

  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可見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著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感慨、鄙視、憂傷、悲憤) 

  所以“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說賣唱的女子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是借題發揮,批評豪門貴族,表現了詩人對他們這種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陳后主醉生夢死,亡了國,這些豪門貴族不以為鑒,一樣會步陳后主的后塵,除了憂傷、悲憤、鄙視外,從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中,我們還可感受到作者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板書:                 借題發揮 

  商女               豪門貴族    

  主題:對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和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五、齊讀并背誦全詩。要求:讀出憂傷、悲憤。 

  六、積累: 

  1、《題臨安邸》。 

  題臨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譯]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湖中的游客皆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熏金迷,這種情況不只何時才能罷休?暖洋洋的春風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們忘乎所以,只圖偷安宴樂于西湖,竟把杭州當成了汴州。 

  [簡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征: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yin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 

  后兩句“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yin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熏”“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杰作。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

《泊秦淮》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解詩句含義,領悟詩的意境。

  2、理解詩歌的內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通過對詩人經歷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學生可以就詩意自學,然后老師點撥,通解詩意然后背誦默寫。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的詩文浩如煙海,能流傳千古,靠的不是詩人的地位和名氣,而是詩人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戰爭連連,但統治者目光短淺,不知道危險已經近在眼前,依然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詩人面對此種景象,寫下了《泊秦淮》一詩,抒發內心的憤慨。

  二、結合注釋了解作者及背景

  杜牧,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

  三、鑒賞詩歌

  1、寫景中蘊含凄請暗淡,為本詩定上傷感悲愁基調的句子:煙籠寒水月籠沙。

  2、使詩人產生亡國,歷史又重演的憂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亭花。

  3、杜牧的《泊秦淮》:表現詩人的憂患意識的詩句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4、首句兩個“籠”字用得好在哪里?答:兩個“籠”,將輕煙、淡月、寒水、細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渲染了悲涼的氣氛,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冷清的景象,寫出了水邊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詩人的憂愁和感傷。

  5、本詩最后兩句用的是曲筆,怎么理解?答:這兩句表面上是譴責歌女不懂亡國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實際是在批評那些不以國事為重、貪圖享樂的達官貴人,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憤。

  6、詩的末句寫《后庭花》,這在藝術手法上叫什么啊?答:借古諷今,表達了詩人對世道人心的憂患意識。

  7、“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所描繪的畫面,具有怎樣的特點?

  特點是朦朧(迷茫),冷寂(悲涼)。

  8、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么人?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醉生夢死的統治者。全詩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9、“猶”抒發了詩人對國家的憂慮和對世風的憤恨之情。

  四、課堂檢測

  十分鐘測試。

  五、拓展延伸

  比較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體會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追求。

  這首詩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不同點是什么?

  六、小結

  表面上是譴責歌女不懂亡國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實際是在批評那些不以國事為重、貪圖享樂的達官貴人,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憤。

  七、作業

  1、熟讀、背誦。

  2、完成學案。

  八、板書設計

  泊秦淮唐朝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泊秦淮》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夠結合注釋解釋全詩大意,并能說出某些關鍵詞的意義,比如“籠”,“猶”等等。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關鍵信息的內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艷用詞背后的深沉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強化對南朝及唐末的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養出對唐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關鍵信息的內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艷用詞背后的深沉情感。

  【教學難點】通過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強化對南朝及唐末的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養出對唐詩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任務引導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對比閱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多媒體出示秦淮河繁華美景的圖片,并講述關于秦淮河的三個重要信息:

  (1)相傳秦始皇南巡,經過南京時發現其地勢龍盤虎踞,風水積蓄著皇家貴氣,于是下令斬斷龍脈,開河斷壟,引淮入寧,以泄王氣,這條秦始皇引淮水而開的`河就是秦淮河。

  (2)秦淮河自古多酒家歌女,素被稱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有很多關于歌女名妓的傳說。而秦淮河又因這些女性而平添了一份明艷旖旎的風情。

  (3)夫子廟位于秦淮河北岸,是祀奉孔子之地,為全國四大文廟之一。夫子廟是包含貢院街,魁星閣,尊經閣等等一系列建筑在內的文化建筑群,是多朝的文教中心。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等等數百位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做出過不朽的成就。

  老師提出如下觀點:“所以總是有人說南京盛產美女,讀書人和亡國君王。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在杜牧的一首詩中,美女,讀書人和亡國君王又能醞釀出怎樣的感懷之嘆呢?”并就此引入正題《泊秦淮》。

  2、用多媒體出示杜牧個人信息如下:

  杜牧(803—約852)唐代著名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今陜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絕著稱,擅長文賦,注重軍事。有《樊川文集》十二卷傳世。代表作《泊秦淮》,《清明》,《江南春》,《阿房宮賦》等,還曾注釋《孫子》。

  (二)整體感知

  老師設置如下問題,請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1、在這首詩中,美女,讀書人和亡國君王都是誰?

  經過提問,老師引導學生得出:美女→商女;讀書人→作者;亡國君王→并非指哪個人,而是指《玉樹后庭花》,相傳南朝陳后主整日沉迷于靡靡之音,不理朝政,亡國后,他聽過的靡靡之音卻流傳下來。《玉樹后庭花》便是其中之一,是亡國之音。

  2、結合注釋講述本詩大意。

  并通過互動引導學生說出:在水面起霧的夜里,詩人停船在秦淮河畔的酒家,偶然聽到有歌女在唱《玉樹后庭花》,十分感慨,有感而發興亡之嘆。

  (三)深入研讀

  教師繼續設置如下任務:

  1、本詩的前兩句中出現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營造出了怎樣的意境?

  通過互通引導學生總結出:

  通過兩個“籠”字將原本分離的煙、寒水、月、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象而簡練地描繪出霧升寒水,月落平沙的“秦淮月下圖”,營造出濃郁的“清冷迷離”的氛圍,既說明了喝酒的環境,也為后句中歌女的出現鋪墊了情感基調。

  2、一般我們寫文章常常先交代地點再寫景,本詩卻是先寫景再交代地點,前兩句能否交換?

  經過互動,得出以下結論:

  不能。原因有二:音韻上講,平音易發,音調高亢,有助于情感鋪陳,仄音深沉內斂,常用于情感烘托,七絕不可以仄音開頭;內容上講首句既是景物描寫又點明了時間,次句上承景色描寫“夜泊秦淮”,“近酒家”又開啟了下句,有“酒家”才可能有“商女”“后庭花”以及興亡之嘆,地位重要。綜上,兩句不可換。

  3、“隔江猶唱后庭花”此處“猶”字有怎樣的特殊用意?

  經過互動,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猶”是實寫,因為江面起霧,歌女隔江唱歌,其實作者是看不清也聽不清的,只是隱隱約約地感覺似乎是前朝的亡國之音;其次,“猶”也是虛寫。南朝陳后主沉迷于《玉樹后庭花》之類的靡靡之音,不理朝政,最終亡國。而作者的年代其實正處于國運衰退之時,而此時的權貴竟然還有心情聽靡靡之音,作者發現目前的情況與陳后主似乎很像,似乎歷史又重演了。“猶”字還體現了以作者為代表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勢清醒的認識,與對統治階級的深深隱憂。

  4、作者真正抨擊的對象是“商女”么?

  經過互動,得出以下結論:

  并不是。歌女處于社會底層,她們所唱并非能夠自己決定,而是由聽曲之人決定。她們會唱,說明有人要求聽。而聽曲之人,無非就是沉迷于奢靡的生活不理國事的統治階級。此處作者真正抨擊的人是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腐朽而空虛的靈魂的封建官僚階級。

  (四)拓展延伸

  對比閱讀兩首與秦淮河有關的感懷詩《泊秦淮》的《烏衣巷》,來比較兩首詩在情感上有何異同。

  經過閱讀分析和互動,得出以下結論:

  1、在內容上,《泊秦淮》的情感是一點一點絮絮而來,到達最高時點題“隔江猶唱后庭花”引發興亡之嘆。《烏衣巷》從一開始就鋪陳出“物是人非”之感。

  2、雖然同是對封建官僚階級的抨擊,《泊秦淮》是借歌女曲筆,情感抒發比較含蓄。《烏衣巷》則在第三句“舊時王謝堂前燕”將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統治階級,情感抒發更加直接。

  (五)小結作業:

  總結文章內容,請同學將上述對比閱讀中的收獲,圍繞一個點寫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

《泊秦淮》教案 篇7

  【設計思想】

  詩歌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和韻律美。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感悟作者通過外在的客觀物象所表達出來的內在的思想情感,欣賞他們為創設美好意境、抒發內心哀樂所運用的高度凝煉的語言,把握詩的用韻、節拍、停頓,聲調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曲折,從而濡染心靈,陶冶性情,培養文學趣味。誦讀是教學詩歌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那種善于傾注強烈感情的誦讀既能讓我們體會“無地-沙鷗”的凄涼落魄;又能使我們回味蘇軾李白的豪放不羈……

  初二學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的能力,他們的知識儲備,生活閱歷都較以前大大改變。因此,在教學這四首詩時,本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創新精神的原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詩中的愛國深情,培養他們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以期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實施方案】

  教學目標 :

  1.反復朗誦詩歌,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3.加強合作學習,養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

  1.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課時安排:2課時(40分鐘×2)

  教學方法和手段:討論交流為主,多媒體教學,配以幻燈片,背景音樂等。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四首詩,結合對詩人身世、寫作背景的了解,準確理解詩中深沉的愛國情感。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檢查課前積累。

  1.導入  語。

  2.學生活動:

  舉手發言,列舉中國愛國名人名言或他們的愛國事跡1例。

  3.切入本課,明確目標: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主題,并學會對名句進行賞析。[幻燈片出示本堂課學習目標]

  二、 配樂朗誦,總體感受并進一步理解四首古詩所表達的愛國情懷。

  1.范讀:

  1)多媒體畫面、詩文、配樂朗誦。

  2)學生活動:靜靜地欣賞,并正音正字,正確把握詩句的朗讀節奏,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

  1)四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學生活動:4人一組,各抒己見,并努力使對方接受。如對方不接受,則應竭力反駁。

  注意:陳述理由或反駁意見要有依據。

  提示:可查閱資料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探究詩中意境,體味真情實感。[明確:《春望》抒發詩人觸景傷懷、憂國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發詩人心中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表達自己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愿望;《過零丁洋》慨嘆抗元事業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

  3.組織班級交流。

  1) 學生活動:每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級發言。

  2) 教師適時點評,加以引導。[在交流中穿插幻燈投影,介紹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正確理解詩歌內涵。]

  4.變換角色,模仿詩人,學會有感情地朗讀。

  1) 如果你是詩人,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你會帶著怎樣的情感分別吟誦這四首詩呢?

  2) 學生活動:

  ①走進那個時代,把自己當作詩人,用詩的語言抒發心聲。

  ②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

  ③小組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讀得最有感情,最為流暢。[播放背景音樂]

  3) 同學互評,教師點撥,適當進行比較鑒賞。[明確:《春望》(憂傷)、《泊秦淮》(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悲愴豪壯)、《過零丁洋》(慷慨悲壯、正氣凜然)]

  三、重放配樂朗誦,學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讀。

  1) 跟讀。

  2) 教師小結:詩歌是激情的產物,不是帶著強烈感情的人是朗讀不好詩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讀好詩歌,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正確理解詩歌主題,深入體會詩人情感;采取多種朗讀手段,充分調動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歡哪一首詩?為什么?

  1.思考。

  2.交流、點評。[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通過討論交流我們理解了四首詩的思想內容,學習了有感情地朗讀這四首詩。希望同學們今后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朗讀詩歌的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進一步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2.品味詩歌字里行間的愛國深情,提高鑒賞古詩的能力。

  3.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引發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 :品味名句,體會真情。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舊知,導入  新課。

  [課前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1.導入  語:

  [音樂停]上節課,同學們飽含深情地朗讀了四首古詩,理解了詩歌的思想主題,并在朗讀中學會了審美,提高了文學欣賞的水平。不知道同學們還能不能背誦這四首古詩?

  2.集體有感情地背誦四首古詩。

  二、品味詩歌名句,體會深沉情思。

  1.這四首詩都寫于國家危難之時,詩中都蘊含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你認為四首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詞或句子分別是什么?為什么?

  2.自由朗讀,邊讀邊思,并結合有關資料,在書旁寫下自己的想法。

  3.小組討論交流,各抒己見,請同學點評。

  4.組織班級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加以引導。

  內容摘要: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

  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個“寒”字,不但讓人想到時值深秋,更在心頭掠過一絲寒意。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詩人指責商女,其實是一種曲筆,真正該汗顏的是座中那些點歌的人。足見詩人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詩人當時的處境:年老久病,無所作為。但“不自哀”則引出詩人對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現實轉入夢境,自然而巧妙,滿腔愛國熱忱化為豪壯的詩句。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與遺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與個人的命運。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的憂慮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方法指導:

  ①發揮想象,感受意境。②聯系實際,體會真情。③品味語言,學會鑒賞。

  5.集體朗讀一遍。

  三、 能力遷移:

  運用已學知識朗誦并賞析自己課外收集到的愛國詩歌一首。

  1.在小組里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并請別的同學點評。

  2.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推薦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并說出推薦理由。

  3.學生互評,教師小結,以肯定成績、鼓勵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歸課文,再讀古詩四首。

  思考:吟動人詩篇,品詩中深情。古人觸景傷懷,為國憂思,這給了你哪些啟發?

  2.交流、點評。

  五、課堂總結。

  [音樂聲起(同課前)]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從現在起,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樹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刻苦,踏實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

《泊秦淮》教案 篇8

  教育在線

  【設計思想】

  詩歌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和韻律美。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感悟作者通過外在的客觀物象所表達出來的內在的思想情感,欣賞他們為創設美好意境、抒發內心哀樂所運用的高度凝煉的語言,把握詩的用韻、節拍、停頓,聲調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曲折,從而濡染心靈,陶冶性情,培養文學趣味。誦讀是教學詩歌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那種善于傾注強烈感情的誦讀既能讓我們體會“無地-沙鷗”的凄涼落魄;又能使我們回味蘇軾李白的豪放不羈……

  初二學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的能力,他們的知識儲備,生活閱歷都較以前大大改變。因此,在教學這四首詩時,本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創新精神的原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詩中的愛國深情,培養他們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以期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實施方案】

  教學目標 :

  1.反復朗誦詩歌,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3.加強合作學習,養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

  1.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課時安排:2課時(40分鐘×2)

  教學方法和手段:討論交流為主,多媒體教學,配以幻燈片,背景音樂等。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四首詩,結合對詩人身世、寫作背景的了解,準確理解詩中深沉的愛國情感。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檢查課前積累。

  1.導入  語。

  2.學生活動:

  舉手發言,列舉中國愛國名人名言或他們的愛國事跡1例。

  3.切入本課,明確目標: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主題,并學會對名句進行賞析。[幻燈片出示本堂課學習目標]

  二、 配樂朗誦,總體感受并進一步理解四首古詩所表達的愛國情懷。

  1.范讀:

  1)多媒體畫面、詩文、配樂朗誦。

  2)學生活動:靜靜地欣賞,并正音正字,正確把握詩句的朗讀節奏,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

  1)四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學生活動:4人一組,各抒己見,并努力使對方接受。如對方不接受,則應竭力反駁。

  注意:陳述理由或反駁意見要有依據。

  提示:可查閱資料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探究詩中意境,體味真情實感。[明確:《春望》抒發詩人觸景傷懷、憂國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發詩人心中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表達自己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愿望;《過零丁洋》慨嘆抗元事業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

  3.組織班級交流。

  1) 學生活動:每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級發言。

  2) 教師適時點評,加以引導。[在交流中穿插幻燈投影,介紹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正確理解詩歌內涵。]

  4.變換角色,模仿詩人,學會有感情地朗讀。

  1) 如果你是詩人,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你會帶著怎樣的情感分別吟誦這四首詩呢?

  2) 學生活動:

  ①走進那個時代,把自己當作詩人,用詩的語言抒發心聲。

  ②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

  ③小組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讀得最有感情,最為流暢。[播放背景音樂]

  3) 同學互評,教師點撥,適當進行比較鑒賞。[明確:《春望》(憂傷)、《泊秦淮》(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悲愴豪壯)、《過零丁洋》(慷慨悲壯、正氣凜然)]

  三、重放配樂朗誦,學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讀。

  1) 跟讀。

  2) 教師小結:詩歌是激情的產物,不是帶著強烈感情的人是朗讀不好詩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讀好詩歌,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正確理解詩歌主題,深入體會詩人情感;采取多種朗讀手段,充分調動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歡哪一首詩?為什么?

  1.思考。

  2.交流、點評。[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通過討論交流我們理解了四首詩的思想內容,學習了有感情地朗讀這四首詩。希望同學們今后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朗讀詩歌的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進一步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2.品味詩歌字里行間的愛國深情,提高鑒賞古詩的能力。

  3.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引發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 :品味名句,體會真情。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舊知,導入  新課。

  [課前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1.導入  語:

  [音樂停]上節課,同學們飽含深情地朗讀了四首古詩,理解了詩歌的思想主題,并在朗讀中學會了審美,提高了文學欣賞的水平。不知道同學們還能不能背誦這四首古詩?

  2.集體有感情地背誦四首古詩。

  二、品味詩歌名句,體會深沉情思。

  1.這四首詩都寫于國家危難之時,詩中都蘊含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你認為四首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詞或句子分別是什么?為什么?

  2.自由朗讀,邊讀邊思,并結合有關資料,在書旁寫下自己的想法。

  3.小組討論交流,各抒己見,請同學點評。

  4.組織班級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加以引導。

  內容摘要: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

  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個“寒”字,不但讓人想到時值深秋,更在心頭掠過一絲寒意。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詩人指責商女,其實是一種曲筆,真正該汗顏的是座中那些點歌的人。足見詩人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詩人當時的處境:年老久病,無所作為。但“不自哀”則引出詩人對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現實轉入夢境,自然而巧妙,滿腔愛國熱忱化為豪壯的詩句。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與遺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與個人的命運。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的憂慮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方法指導:

  ①發揮想象,感受意境。②聯系實際,體會真情。③品味語言,學會鑒賞。

  5.集體朗讀一遍。

  三、 能力遷移:

  運用已學知識朗誦并賞析自己課外收集到的愛國詩歌一首。

  1.在小組里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并請別的同學點評。

  2.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推薦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并說出推薦理由。

  3.學生互評,教師小結,以肯定成績、鼓勵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歸課文,再讀古詩四首。

  思考:吟動人詩篇,品詩中深情。古人觸景傷懷,為國憂思,這給了你哪些啟發?

  2.交流、點評。

  五、課堂總結。

  [音樂聲起(同課前)]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從現在起,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樹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刻苦,踏實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

  愿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姜堰 張桂喜)  

《泊秦淮》教案 篇9

  教育在線

  【設計思想】

  詩歌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和韻律美。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感悟作者通過外在的客觀物象所表達出來的內在的思想情感,欣賞他們為創設美好意境、抒發內心哀樂所運用的高度凝煉的語言,把握詩的用韻、節拍、停頓,聲調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曲折,從而濡染心靈,陶冶性情,培養文學趣味。誦讀是教學詩歌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那種善于傾注強烈感情的誦讀既能讓我們體會“無地-沙鷗”的凄涼落魄;又能使我們回味蘇軾李白的豪放不羈……

  初二學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的能力,他們的知識儲備,生活閱歷都較以前大大改變。因此,在教學這四首詩時,本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創新精神的原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詩中的愛國深情,培養他們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以期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實施方案】

  教學目標 :

  1.反復朗誦詩歌,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3.加強合作學習,養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

  1.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課時安排:2課時(40分鐘×2)

  教學方法和手段:討論交流為主,多媒體教學,配以幻燈片,背景音樂等。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四首詩,結合對詩人身世、寫作背景的了解,準確理解詩中深沉的愛國情感。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檢查課前積累。

  1.導入  語。

  2.學生活動:

  舉手發言,列舉中國愛國名人名言或他們的愛國事跡1例。

  3.切入本課,明確目標: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主題,并學會對名句進行賞析。[幻燈片出示本堂課學習目標]

  二、 配樂朗誦,總體感受并進一步理解四首古詩所表達的愛國情懷。

  1.范讀:

  1)多媒體畫面、詩文、配樂朗誦。

  2)學生活動:靜靜地欣賞,并正音正字,正確把握詩句的朗讀節奏,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

  1)四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學生活動:4人一組,各抒己見,并努力使對方接受。如對方不接受,則應竭力反駁。

  注意:陳述理由或反駁意見要有依據。

  提示:可查閱資料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探究詩中意境,體味真情實感。[明確:《春望》抒發詩人觸景傷懷、憂國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發詩人心中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表達自己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愿望;《過零丁洋》慨嘆抗元事業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

  3.組織班級交流。

  1) 學生活動:每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級發言。

  2) 教師適時點評,加以引導。[在交流中穿插幻燈投影,介紹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正確理解詩歌內涵。]

  4.變換角色,模仿詩人,學會有感情地朗讀。

  1) 如果你是詩人,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你會帶著怎樣的情感分別吟誦這四首詩呢?

  2) 學生活動:

  ①走進那個時代,把自己當作詩人,用詩的語言抒發心聲。

  ②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

  ③小組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讀得最有感情,最為流暢。[播放背景音樂]

  3) 同學互評,教師點撥,適當進行比較鑒賞。[明確:《春望》(憂傷)、《泊秦淮》(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悲愴豪壯)、《過零丁洋》(慷慨悲壯、正氣凜然)]

  三、重放配樂朗誦,學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讀。

  1) 跟讀。

  2) 教師小結:詩歌是激情的產物,不是帶著強烈感情的人是朗讀不好詩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讀好詩歌,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正確理解詩歌主題,深入體會詩人情感;采取多種朗讀手段,充分調動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歡哪一首詩?為什么?

  1.思考。

  2.交流、點評。[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通過討論交流我們理解了四首詩的思想內容,學習了有感情地朗讀這四首詩。希望同學們今后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朗讀詩歌的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進一步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2.品味詩歌字里行間的愛國深情,提高鑒賞古詩的能力。

  3.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引發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 :品味名句,體會真情。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舊知,導入  新課。

  [課前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1.導入  語:

  [音樂停]上節課,同學們飽含深情地朗讀了四首古詩,理解了詩歌的思想主題,并在朗讀中學會了審美,提高了文學欣賞的水平。不知道同學們還能不能背誦這四首古詩?

  2.集體有感情地背誦四首古詩。

  二、品味詩歌名句,體會深沉情思。

  1.這四首詩都寫于國家危難之時,詩中都蘊含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你認為四首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詞或句子分別是什么?為什么?

  2.自由朗讀,邊讀邊思,并結合有關資料,在書旁寫下自己的想法。

  3.小組討論交流,各抒己見,請同學點評。

  4.組織班級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加以引導。

  內容摘要: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

  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個“寒”字,不但讓人想到時值深秋,更在心頭掠過一絲寒意。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詩人指責商女,其實是一種曲筆,真正該汗顏的是座中那些點歌的人。足見詩人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詩人當時的處境:年老久病,無所作為。但“不自哀”則引出詩人對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現實轉入夢境,自然而巧妙,滿腔愛國熱忱化為豪壯的詩句。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與遺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與個人的命運。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的憂慮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方法指導:

  ①發揮想象,感受意境。②聯系實際,體會真情。③品味語言,學會鑒賞。

  5.集體朗讀一遍。

  三、 能力遷移:

  運用已學知識朗誦并賞析自己課外收集到的愛國詩歌一首。

  1.在小組里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并請別的同學點評。

  2.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推薦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并說出推薦理由。

  3.學生互評,教師小結,以肯定成績、鼓勵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歸課文,再讀古詩四首。

  思考:吟動人詩篇,品詩中深情。古人觸景傷懷,為國憂思,這給了你哪些啟發?

  2.交流、點評。

  五、課堂總結。

  [音樂聲起(同課前)]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從現在起,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樹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刻苦,踏實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

  愿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姜堰 張桂喜)

《泊秦淮》教案(通用9篇) 相關內容:
  • 《我的老師》有關資料:《我的老師》原文簡介(精選13篇)

    1.《我的老師》系節選,原文有四千多字。開頭是這樣寫的:“‘教師報’增加了副刊,編輯同志囑咐我給教師朋友們寫篇文章,寫些什么好呢,想了好半天,也沒有一點兒進展……”“我想來想去,記憶解救了我。...

  • 《石榴》的教學設計_(通用16篇)

    《石榴》(第二課時)教材分析:《石榴》是小學語文國標本蘇教版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石榴》一文語言清晰,頗有美感。課文按季節變化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生產過程。第一節用簡練的語言引出了文章的主人公——聞名中外的石榴園。...

  •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之三作者:福建省永安市北門小學 陳麗蓉 教學過程:一、以舊引新,激發興趣。我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現在有誰愿意來背一背你記住的古詩?有沒有李白寫的呢?(靜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詩還真多呀!...

  • 《我的老師》有關資料:《懷念我的母親蔡蕓芝》(精選13篇)

    初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節選了魏巍同志《我的老師》一文。我看了以后驚喜萬分,因為文中的蔡蕓芝先生是我的母親。遺憾的是,母親已經去世8年了。作為她的兒子,我想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和母親平生的點滴事跡作一回憶,以表示我懷念母親的心愿,或...

  • 《望廬山瀑布》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 1. 會認廬、爐、紫、遙、川、疑6個字。2. 熟讀古詩,會背誦古詩。3. 在背誦的過程中,展開想象,感悟詩中所描繪的景象。教學重點:1、認識生字。2、感悟朗讀和背誦古詩。教學難點:從讀中感悟詩歌中所描繪的景象。...

  • 《卜算子 詠梅》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生字,理解“詠梅、猶有、花枝俏、爛漫”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理解詞的內容,感悟梅花的不同的品性和精神;并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毛主席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 《兩彈元勛鄧稼先》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熟悉課文內容,了解文中所寫人物的崇高品質和鮮明的性格特征。2、體會文章運用小標題,使文章層次清楚的手法。教學重點、難點1、了解文中所寫人物的崇高品質和鮮明的性格特征。2、文中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 《我的老師》有關資料:作者簡介(通用13篇)

    魏巍,現代作家,原名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小學、高小,并勉強上了簡易鄉村師范。...

  • 《走一步,再走一步》閱讀三得(通用13篇)

    閱讀過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后,感覺有三得(即三點感受),現寫出來,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關于命名題目。全文寫“我”爬上懸崖卻恐懼得不敢爬下來,后來是在父親指點鼓勵下才戰勝恐懼順利爬下了懸崖,再得...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精品视频 | 国产在线视频综合 | 情侣黄网站免费看 |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最多收藏 | 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网 | 日韩一级完整毛片 | 中文字幕人妻三级中文无码视频 | 91国内在线观看 | 玖玖在线精品免费视 | 综合久久2019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色戒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 | 人妻激情另类乱人伦人妻 |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碰碰看 | 国产精品a久久 |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 日本超黄视频 |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人在线免费播放 | 国产欧美激情日韩成人三区 | 做暖暖小视频免费xo | 麻豆视频精品 | 久久午夜国产精品www护士让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黑人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 一级黄色片子免费看 | 天天插天天爱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暗呦交小u女国产精品视频 轻轻草在线视频 | 国产激情视频网站 | 国产人人爱 | 久久久人人人婷婷色东京热 | 成人qvod免费观看影院 | 青青青草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