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違法犯罪,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教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杜絕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法制觀念,防微杜漸,自覺遵紀守法。
2、能力目標:
發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3、知識目標:
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和聯系,明確二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
教學重點:遵紀守法,防微杜漸。
教學難點: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調查周圍同學存在那些不良行為,預習本課內容,了解相關鏈接等輔助教學內容提供的相關知識;
2、教師準備:了解學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及學生對違法犯罪的認識,做到教學中有的放矢;搜集有關案例。
教學方法:討論式、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 歌曲導入:播放《少年犯》主題歌,<心聲>
引導學生欣賞歌曲,自主感悟:
師:同學們,這首來自高墻內,發自肺腑的血淚之聲,唱出了少年犯的懺悔之情。為了我們的母親不用“淚水染白發”、為了我們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們要牢記:預防違法犯罪,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研討的主題“預防違法犯罪,從杜絕不良為做起”。
二、 開拓探究,明理導行
環節一:以案說法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2006年12月29日下午在京閉幕。會議表決通過了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鞍山市公安局內保分局局長林福久犯受賄罪 、貪污罪和重婚罪被依法執行注射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上述兩則材料說明了什么?
師:法律是有國家制定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多媒體出示:公安機關逮捕犯罪分子的圖片,讓生想一想這幾幅圖片說明了什么?
生: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師總結:法律是有國家制定,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行為規范。
師:對比《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完成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