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1—3歲寶寶的游戲
通過雙手配合活動、動手的游戲、涂畫、翻書、生活操作等發展小兒動手能力。
通過講故事、游戲、舞蹈、體育活動,延長他們“集中注意”的時間,激發其好奇心和自信心,培養獨立能力、毅力和勇敢等優良性格。
早期干預幼兒早期教育是通過指導家長實施的。
由符合條件的對象在新生兒出院前,取得家長的同意和合作。
具體做法和正常兒早期教育類似。
早期干預結果出乎意料,1歲半時窒息新生兒早期干預組智力發育指數為105分,而正常兒為100分,完全趕上正常小兒發育水平。
而窒息常規育兒組(按父母的育兒方式)1歲半時智力發展指數為90分,明顯低于早期干預組和正常兒。
更為重要的是,未經早期干預組中,有9%小兒智力低下,早期干預組中在1歲半時沒有一個智力落后于正常水平。
早產兒早教組52人,常規育兒組51人,正常對照組53人。其早教方法同窒息兒。結果同樣感到非常驚喜。
早產兒2歲時,早教組智力發育指數104.5分,比常規育兒組89.9分高出14.6分,完全趕上并超過正常兒98.8分。
早產兒常規教育組的智力發育指數比正常兒低約9分。
同樣令人高興的是,接受早期教育的早產兒中沒有1人在2歲時智力低于正常,而接受常規育兒的早產兒中有6.7%智力低下。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廣義指從人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狹義主要指上述階段的早期學習。一些國家出現提前開始學習讀、寫、算,提前開始正式教育的探討和實驗。但另有人主張早期教育應重在發展智力。還有人認為早期教育應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親懷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對早期教育有重大影響。
早期教育的好處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后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美國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對貓頭鷹進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們的大腦產生持久的生理變化,這樣它們在幼年學習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時期。科學家們引申說,對孩子進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永久印記。
研究表明,大腦的發育與年齡的增加呈反比,很顯然,人生的頭幾年,是進行快速學習的好時機。因此,在早期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不要等到孩子該上學了才考慮這個問題,那時學習的關鍵期早就過了。
父母有時會感到,雖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識,但是卻不了解怎樣進行早期教育,現行的教育制度已經存在很多年了,整個社會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缺乏充分的認識。因此,一些家長常會說:“當 的孩子進入學校,他就會開始學習……”其實,家長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在人生頭幾年,孩子會因好奇心的驅使去學習、探索,并反復練習直到成功地掌握某一技能。但后來當孩子進入學校后,由于學校規范的管理,教學內容的限定,孩子可能會發覺學習非常乏味、枯燥而且不自由(不得不遵守規定,還要承受強大的壓力)。這時,父母就要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