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寶寶入園準備手冊
暑假開學,又將要有一部分的寶寶進入幼兒園了,父母若是想要寶寶盡快的適應幼兒園,那么應該多注意些什么呢?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寶寶入園準備手冊吧,相信會對家長們有一定的幫助!
距離寶寶們入園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了,這意味著他們即將邁出人生的第一步。這對每一個寶寶來說都是一種轉折,這種轉折往往會摻雜著寶寶們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家長們于心不忍的無奈。那么,作為家長,特別是隔代家長,如何幫助寶寶度過這樣一個轉折期呢?
寶寶篇
癥狀:嚴重的焦慮情緒
有些寶寶進了幼兒園以后,就突然有了嚴重的焦慮情緒,常常會抱著自己家里帶來的東西,搬個小凳子坐在門口等媽媽來接。浙江幼師附屬幼兒園園長、浙江省特級教師王芳老師說,這其實是“分離焦慮”。其實,大部分幼兒都會出現“分離焦慮”,這種焦慮的產生其實也很自然,寶寶們平時和親人之間會產生強烈的依戀感,一旦進入了新的環境,出現了依戀上的斷層,失去了一種安全感,就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如果沒有解決好“分離焦慮”,就會出現一些“看不見的內傷”,這些對孩子以后的發展會有影響。入園指導
對癥下藥:父母在入園前,可以帶著孩子到所就讀的幼兒園附近散步活動,如果幼兒園允許,還可以到幼兒園里參觀以后要用的小杯子、小床、小桌子等,或者在活動場進行一些親子活動,以此暗示孩子“這里有許多好玩的”,“以后要做幼兒園的好寶寶”等,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就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
癥狀:獨立性、自理能力太弱
寶寶進入幼兒園生活,呈現在他們眼前的問題除了心理問題,還有生活能力的挑戰,例如:吃飯、盥洗、穿脫衣服、睡覺等。以前寶寶在家時,都是有家人們照顧的。現在,寶寶面對陌生的環境和老師,會有許多的不適應,很多寶寶甚至不會自己吃飯、睡覺,就連上廁所也不懂得表示。
對癥下藥:新華實驗幼托園園長、浙江省特級教師楊蓉老師建議,在孩子剛入園期間,家長不妨每天暫時性地離開寶寶一段時間,讓他們體會到:哪怕媽媽不在,我也是安全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訓練寶寶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獨立睡覺。另外,寶寶們語言的表達也很重要,家長們可以訓練寶寶有什么愿望要學會表達,哪怕使用自己習慣的語言,只要讓阿姨能理解和明白。
癥狀:不習慣陌生環境
大多數孩子見到陌生人和陌生環境,通常會不適應,但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可能會相差很大。剛進幼兒園,有的寶寶常常大吵大鬧,哭得天昏地暗;有的寶寶卻顯得格外安靜,就連在家里很喜歡玩的游戲,也不感興趣了,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里。
對癥下藥:對于情緒激動的孩子,老師和父母會格外重視,及時地去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對于異常安靜的孩子,父母和老師往往會忽略,覺得這是孩子聽話的表現。其實,這樣的“乖”孩子,只是因為明白“即使哭鬧,爸爸媽媽還是會送自己上幼兒園的”。因此,入園第一個月,應該激發孩子說話的愿望。家長們要時時給寶寶灌輸“我最棒”的思想,幫助寶寶建立自信心,這樣,主動與人交往就不是件難事了。建議家長平時多用普通話來和孩子交談,托小班的孩子可能會存在口齒不清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不用過分地糾正以削弱他們說話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