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否正在接受冷教育
其實,這是孩子遭受了身邊人的“冷暴力”!留意一下生活,有家長反映孩子向同一小區生活的老人打招呼對方卻不理不睬,孩子困惑地問這是怎么回事?而在家里,有些父母對孩子感情冷淡。
“冷暴力”表現
1.冷漠型:大人無視孩子的存在,對孩子漠不關心。
2.教訓型:大人高高在上,一味批評,教育變教訓。
3.威脅型:大人動轍以嚇唬、威脅的語氣來批評孩子,如:“你再不遵守紀律,我就讓你媽媽接你回家。”“你再打別的小朋友,打110,讓警察來抓你……”
4.嘲諷型:大人對經常違紀的、打罵同伴的孩子冷嘲熱諷,如:“你這個壞蛋,干嗎老是打人?再打人就給我滾出去”。幼兒教育
5.孤立型:大人對孩子進行不公正的孤立。比如,孤立他,讓同伴都不和他玩。
6.控制型:有的教師和家長習慣于發號施令,嚴密監視小朋友的一舉一動,使孩子絕對服從他們的意志和愿望。
“冷暴力”對孩子有什么傷害?
引發“深度懲罰”
育兒專家:幼兒園冷暴力是對孩子的精神懲罰。如果老師對孩子冷暴力,那么同伴也會仿效,集體孤立遭受冷暴力的孩子,這就引發了“深度懲罰”。幼兒教育
抗拒教育
育兒專家:如果孩子遭遇了“冷暴力”,感受不到集體的溫暖,心理陰影很大,經常鬧情緒,那么他不喜歡上幼兒園,不喜歡老師,變得敏感多疑,抗拒家長和老師的教育。
當孩子遭遇“冷暴力”后,家長如何處理?
或許在家里,孩子訴說老師總是贊揚其他小朋友而忽略了他的存在,甚至有的孩子直接就說老師對其不理睬,接送孩子的你或許也“看到”老師對孩子不熱情,冷若冰霜,作為家長,可能有點氣憤,不過家長要冷靜對待,應該分清楚是自己多疑還是事實確實如此。孩子就讀白云區白云實驗幼兒園的張先生說:“現在幼兒園的管理很完善,老師的素質也很高,幼兒園哪里來那么多冷暴力?我估計是家長太注重了自己的孩子,所以神經比較敏感,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那么要到幼兒園了解實情,不要輕信小孩的說話,有時候小孩不是老實人。”
既然家長到幼兒園是為了了解實情,究竟是找孩子的老師談還是找園長?廣州開發區第一幼兒園鄧老師說:“家長不要一來到幼兒園就立即去領導那里告狀,這樣會給老師帶來很大的壓力,增加心理負擔,有可能這樣不能解決問題,教師日后會拿孩子發泄,老師不是圣人,老師也會有情緒的,弄不好,不存在‘冷暴力’的真出現了。”對此,廣州新燕花園幼兒園蔡老師認為,如果出現了冷暴力的情況,家長可以直接找老師的領導談談,但是說話的口吻要委婉一點,反映情況要客觀和客氣一些,不能感情用事,而話里帶刺,話中帶氣對問題的解決是無濟于事的。幼兒教育
“有的家長是蠻不講理的,確實給老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反映問題不客觀,也不尊重老師,老師與家長不能平等地對話。如果有的家長真認為幼兒園存在‘冷暴力’的情況,而且跟老師溝通都不奏效之后,對老師的答復不滿意,我的看法是最好退園或者轉園,換一個新環境,這或許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