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與情感
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中對教學目標作了詳細的分類,有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但同時也指出,情感目標常常被“消蝕”掉。情感目標被消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教師無法根據情感目標評定學生的成績;第二,教師難以區分真誠的反應與只是為了取悅于教師的反應;第三,情感目標實現起來較為緩慢。所以不少教師在制定課程教學目標時,常常像強調認知目標一個去強調情感目標,但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很快就把情感目標忽略掉了。
這種做法肯定是不合理的,我覺得這些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情感目標與知識目標的的關系,沒有認識到情感目標對認知目標的促進作用。應該這樣看待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的間的關系,認知目標中始終具有情感目標的成分,情感目標總是帶有認知成分。有時,認知目標是達到情感目標的手段;有時,情感目標是達到認知目標的手段;有時,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是同時實現的。既然目標可以作為實現認知目標的手段,我們何不通過情感目標的實驗來讓學生掌握知識從而實現認知目標呢?因為各人的情感需求不同,我們在課堂上在談特談如何要對學習感興趣,可能收效甚微,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課后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展開“情感攻勢”,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經常找些同學談話,給予鼓勵,有不少效果非常好,如去年高三(8)班的李覓,高二時數學考過7分的,但我教他如何學好生物來彌補數學上的不足,他對生物表現出了極濃的興趣,生物成績當然差,總是班上前幾名,這又找他,讓他如何把學習生物的成功方法遷移到別的學科上去,后來化學也逐漸趕了上去成為優勢學科,語數外也有一定的提高,后來考上了本科。今年我剛接手的新同學中,也有這樣的學生,高二時經常逃課,生物期末沒有成績,我了解了情況以后,找他談話,現在也對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提高,現在經常主動問問題,發下去的練習,他做完以后迫不及待地就到我那兒去對答案,我看到他生物成績提高了,又已經找他談過話了,要他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其它各門功課。我相信他會逐步提高的。
拿什么奉獻給學生,拿情感、愛心,你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你就會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愛戴,你的奉獻才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