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分析
29題的錯誤率比較高,約為92%,其中答對一半的占61%,錯誤的原因主要有兩個,(1)一部分學生閱讀存在一定障礙,理解能力不強,導致無法從實際問題中獲取有用信息,比如說,不知道“每噸貨物運費為每公里2元”,所以整個過程,即使思路是正確的,解答也全錯;(2)一部分學生能夠比較準確的估計出是4號倉庫,并進行計算,沒有必要的說理,即使寫了,也說不清楚。
30題的第(1)題錯誤率約63%,此題較好地體現了數學中比較重要的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可惜學生沒有能有效觀察示意圖的真正意義,不知道將數與圖形的面積聯系起來,將所需解決問題轉化為相應的面積問題,得分率也較低,僅為33%。有些學生在書寫指數的位置上也存在著問題。由此可見,學生的觀察能力、應用數學的意識等方面發展不均衡,尋找不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把推理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數學教學目標。
雖然第(1)題的得分率不高,但是第(2)題的得分率為89%。這是一個動手操作題。動手操作既是數學活動的一種形式,也是考查學生對概念理解與操作技能掌握情況的一種形式。該題要求在正確理解圖(1)的基礎上,創新探索,在整個閱卷過程中,筆者發現考生證題中不乏精彩的設計方法,顯示了思維的廣闊性,這說明我們的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探索意識,并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連線不用直尺,這也說明了學生在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在考試時不必要的失分。
三、結論
這份數學試卷在總體上較地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重視了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結果和過程的評價,也關注了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發展狀況的評價。突出了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與應用;注重了數學與現實的聯系;關注了對獲取數學信息能力以及“用數學、做數學”的意識的考查;同時也注意了試題的教育價值。在題型設計、情境安排以及設問方式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創造,出現一些前景新穎、設計巧妙、富有思維含量、形式活潑的好題。2005~200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數學科試題,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關注了對數學核心內容、基本能力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也關注對數學思考、解決問題等課程目標達成狀況的考查。既體現了數學學科的基本特點,又給學生創造了靈活、綜合地運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探索思考的空間與機會。對我市的初中數學教學,發揮了很好的導向作用。既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探索歸納的思想都有較好的體現。(編校:雷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