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的重托激勵我忘我地工作
1955年1月,我從蘇南的太倉師范畢業后,被分配到蘇北黃海之濱的如東縣從事農村教育工作,那時我還不到19歲。教學對我來說是起步,而且也是生疏的。從哪兒入手呢?我想來想去,還是先了解情況,從調查研究入手,先了解當地情況。我深入學生家里進行調查訪問。從學生家長那里了解到很多當地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支援前線和英勇殺敵的動人事跡,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政治課。我親身感受到人民群眾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后,要求文化上翻身的迫切愿望。例如,一位姓張的學生,她生長在一個船民的家里,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她的哥哥、姐姐為了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口,小學沒有讀完就輟學參加了水上運輸。她的母親決心讓這個最小的孩子讀完小學,畢業后如有可能就再讀中學。于是,把她寄養在別人家里,把教育孩子的任務托給了老師。還有不少的學生家里幾代不識字,他們的父母省吃儉用,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學校里學到一點文化,以便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這些事例,使我深深感到在革命老區當一名教師的光榮和責任的重大。從此,我一心撲在了教學上。我和幾個老師分散設教學點,送教上門,幫助家庭缺少勞力的學生克服困難;對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我幫助他們減免學費,有時還拿出自己的工資給他們買書買練習本,讓他們能安心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