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學生解題錯誤的方法
學生不能順利正確地完成解題,產生解題錯誤,表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 受到干擾。因此,減少解題錯誤的方法是預防和排除干擾。為此,要抓好課前、課內、 課后三個環節。
(一)課前準備要有預見性
預防錯誤的發生,是減少初中學生解題錯誤的主要方法。講課之前,教師應預測到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時可能產生的錯誤,就能夠在課內講解時有意識地指出并加以強調,從而 有效地控制錯誤的發生。例如,講解方程
x/0.7-(0.17-0.2x)/0.03=1
之前,要預見到本題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質與等式的性質,兩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引入新課前須準備一些分數的基本性質與等式的性質的練習,幫助學生弄清兩者的不同,避免產生混亂與錯誤。因此備課時,要仔細研究教科書正文中的關鍵字眼、例題后的注意、小結與復習 中的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等,同時還要揣摸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心理過程,授業解惑,預先明了學生容易出錯之處,防患于未然。如果學生出現問題而未查覺,錯誤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則遺患無窮,不僅影響當時的學習,還會影響以后的學習。因此,預見錯誤并有效防范能夠為揭示錯誤、降低錯誤打下基礎。
(二)課內講解要有針對性
在課內講解時,要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對于容易混淆的概念, 要引導學生用對比的方法,弄清它們的區別和聯系。課內條件允許的話,可由個別學生分析解答例題,再由學生訂正,教師予以總結。并給學生展示揭示錯誤、排除錯誤的手段,使學生會識別錯誤、改正錯誤。要通過課堂提問 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對學生的錯誤回答,要分析其原因,進行針對性講解,利用反面知識鞏固正面知識。課堂練習是發現學生錯誤的另一條途徑,出現問題,及時解決?傊ㄟ^課堂教學,不僅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使學生學會識別對錯,知錯能改。
(三)課后講評要有總結性
要認真分析學生作業中的問題,總結出典型錯誤,加以評述。通過講評,進行適當的 復習與總結,也使學生再經歷一次嘗試與修正的過程,增強識別、改正錯誤的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的認知過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不會到會,由表及里,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間正確與錯誤交織,對錯誤正確對待、認真分析、有效控制,能夠使學生的學習順利進行,并能逐漸提高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