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多彩的生活情趣》導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追求高雅情趣,抵制庸俗情趣;感受到培養自身文化底蘊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提升分析概括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解釋情趣與興趣的關系;理解情趣有雅俗之分,能夠辨別什么是高雅情趣,什么是低俗情趣;理解高雅情趣與低俗情趣在精神追求上的差異。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辨識情趣的高雅與低俗,理解高雅情趣與低俗情趣在精神追求上的差異。
2.教學難點:解釋情趣與興趣的關系;理解文化底蘊和生活態度是影響情趣的重要因素。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于情趣的雅與俗有一定的理解,對于有標志性的行為、愛好可以輕松的辨析出是高雅的情趣還是低俗的情趣,但是對于一些不良愛好,如惡作劇等行為,并不能明辨其對自身心理和情感價值觀發展的不良之處。
有情趣的生活這一主題與學生平時的興趣愛好密切關聯,學生有話可說,有興趣說,對于這一主題的興趣比較濃厚。但對于情趣的產生、情趣與興趣的關系、如何讓自己追求高雅的情趣、為什么有人喜歡低俗情趣,這些問題是學生們沒思考過的,然而,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才是促使學生追求雅趣的關鍵。七年級學生處于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對于上述問題的思考還需要借助貼近生活的實際案例進行啟發。
四、教學過程
教學導入:
展示文字圖片材料“她怎么了?”
騎行?太累!
唱歌?五音不全!
書法?坐不!
集郵?不會欣賞!
旅游?人太多!
……
整天除了工作學習沒有任何其他事情可做,為什么人家的生活總是那么精彩,而我總感到精神空虛、無聊、沒意思?
都市病,還是不懂生活?他們的世界到底缺了點什么?
看完材料后提問:“你們覺得這類人怎么了,他們的世界究竟缺少了什么?”
學生活動:(答案預設)缺少了興趣愛好,缺少了生活情趣。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本課主題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并引出本課第一個關鍵詞──興趣)
活動一:
展示一組各種興趣愛好的圖片。(見ppt)
提問:
1.請同學說說,這些圖片里有你的興趣愛好嗎?是哪個?如果沒有,說說你的愛好是什么。
2.請你談談,在從事感興趣的事情時,有什么樣的感受和體會呢?
學生活動:陳述自己的興趣愛好。(第二個答案預設)感受:投入、忘我、快樂,愜意。
教師引導:許多同學在談感受和體會時說: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會很投入,感到精神愉悅。那么,大家說到的這個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這種精神追求被滿足的感覺也就是體會到了情趣的感覺。因此,我們說興趣和情趣這兩個詞密切相關的。
(設計意圖:說自己的興趣愛好,切實貼近學生,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從這里切入第一個教學難點:興趣與情趣的關系。學生在思考自身興趣愛好的同時,體會什么是情趣以及情趣和興趣的關系,有助于學生理解。)
活動二:
通過分析兩則材料探究:高雅的情趣對人有何益處。
出示兩則材料:一則是關于魯迅先生愛看書的好處的材料;一則是關于愛好對身心影響的實驗結果的材料。(見ppt)
帶領學生閱讀材料并分析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出高雅的情趣對人的3點益處。
(設計意圖:培養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鍛煉思維。)
活動三:
出示一組低俗情趣的圖片。(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