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體和絕緣體》教案(通用6篇)
《導體和絕緣體》教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1.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2.常識性了解導體導電、絕緣體不導電的原因。
3.知道在一定的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為導體。
(二)教具
驗電器兩個,橡膠棒、玻璃棒、帶絕緣柄的金屬棒各一根,毛皮一塊,干電池一節,小燈泡、開關各一個,金屬夾兩個,導體、絕緣體示教板、導線幾根,磁性黑板一塊。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提問1:電流是怎么形成的?
2:電流方向是怎樣規定的?
3:維持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2.引入新課:
電路中是否有了電源,合上開關,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呢?
實驗l:取兩個相同的驗電器A和B,用毛皮摩擦過橡膠棒接觸驗電器A,使A帶上電,B不帶電。用玻璃棒連接驗電器A和B,結果B的金屬箔片并不張開。表明沒有電荷傳到B上。
換用帶絕緣柄的金屬棒連接A和B,B的金屬箔片張開,表明此時有電荷通過金屬棒傳向B。
這個實驗說明,有的物體能夠傳導電荷,有的物體不能傳導電荷。
實驗2:在磁性黑板上按照本節教材上的第1幅圖連接電路,合上開關,在兩金屬夾A和B之間依次連入示教板上的導體(如:銅絲、鋁絲、鐵絲、碳棒、及酸、堿、鹽的水溶液等)和絕緣體(如:橡膠、塑料、玻璃、松香、膠木、煤油、純水等),觀察小燈泡的發光情況。
由實驗結果可知,接入銅絲、鋁絲等物質,小燈泡發光,說阻電荷能夠通過這些物質,它們能夠導電;接入橡膠、塑料等物質小燈泡不發光,說明電荷不能通過這些物質,它們不導電。
3.進行新課
(l)導體
能夠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大地、石墨以及酸、堿、鹽的水溶液都是導體。
當電路中有了電源,還必須用導體(導線)把電源和小燈泡連接起來,合上開關后,電路中才會有電流通過,小燈泡才能發光。
(2)絕緣體
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絕緣體。
觀察:一段導線,看看電線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電線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說一說這樣做的道理。
(3)導體和絕緣體的應用
①指導同學看課本中“絕緣體應用的幾個實例”的圖。
②請同學們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實例。
(4)導體容易導電的原因
以鋁原子為例:如圖所示。
①鋁原子核內有13個單位的正電荷,核外有13個電子按2n2排列;最外層軌道有3個電子,它們繞核高速運轉。
②由于最外層的3個電子離校較遠,它們很容易因某種原因而脫離原子核的束縛。
③脫離了原子核束縛的電子在原子間做無規則的運動,叫做自由電子。在金屬導體中存在著大量的自由電子。
在酸、堿、鹽的溶液中也存在著能自由移動的電荷,叫做正、負離子。
在絕緣體里,電荷幾乎都被束縛在原子的范圍內,不能自由移動。
由此可知,任何物體里都存在正負電荷,導體容易導電,是因為導體里有大量的自由電荷,絕緣體不容易導電,是絕緣體里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思考與討論:
①橡膠、塑料等材料是很好的絕緣體,這是因為它們: [ ]
A.不帶電; B.沒有電子;
C.沒有電荷; D.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②手拿一根銅棒與毛皮或絲綢摩擦,則銅棒;[ ]
A.一定帶正電; B.一定帶負電;
C.一定不帶電; D.可能帶正電,也可能帶負電。
(5)絕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
實驗:找一個廢燈泡,取出里面的玻璃心,按課本圖412連接好。常溫下玻璃不導電,小燈泡不發光。用酒精燈給玻璃加熱到紅熾狀態,玻璃變成導體,電路接通,小燈泡發光。
這個實驗表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在一定的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為導體。
例如:玻璃在加熱的情況下可以變為導體;
木頭在潮濕的情況下可以變為導體;
空氣在強電力的作用下可以變為導體;
水在摻有雜質的情況下可以變為導體。
指導同學看課本圖411“各種物體的導電和絕緣能力的順序排列”圖。
4.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導體和絕緣體的知識,通過實驗和討論,知道了什么是導體,什么是絕緣體,明白了導體能夠導電和絕緣體不能夠導電的原因。好的導體和絕緣體都是重要的電工材料。但是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本來是很好的絕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轉化為導體。因此我們在平時接觸開關等元件上的絕緣體時,也不能粗心大意。
5.布置作業
思考題
1.用什么方法可以檢驗一個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2.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膠木棒帶電,卻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屬棒帶電?
怎樣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屬棒帶電?
備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四節。
《導體和絕緣體》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
2.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實驗器材:6V電池組,小燈泡(6.3V),硬幣、鉛筆芯、橡皮、塑料尺(各1件),開關1個,廢電燈泡芯1個,酒精燈1盞,導線6根(其中兩根帶金屬夾、兩根焊于廢電燈泡燈頭上)。
教學過程 :
引人新課:
提問:連接電路的導線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用其他材料可以代替金屬線嗎?
演示課本圖4-9實驗,(電路先固定在示教板上)通過實驗讓學生回答:
1.哪些可以代替金屬線?
2.哪些不可以代替金屬線?
金屬、石墨可以導電,叫導體;橡膠、塑料不能導電,叫絕緣體。
板書:四、導體和絕緣體
(一)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與應用
導體和絕緣體是根據導電作用來區分的。
介紹幾種絕緣體應用實例,結合實驗以及課本圖4-10加以說明。
提問:為什么導體能導電、絕緣體不導電?
讓學生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后回答,教師糾正不妥之處。訓練學生的口頭概括、表達能力。
小結并板書:
導體能導電是由于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絕緣體不導電是由于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二)導體與絕緣體沒有絕對的界線
介紹各種物體的導電和絕緣能力的排列順序(課本圖4-11)。
演示課本圖4-12實驗。
演示后讓學生討論:常溫下玻璃不導電燈泡不發光。將玻璃燒成紅熾狀態后,玻璃導電,燈泡發光。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得出結論:
1.玻璃燒成紅熾狀態后能導電是由于產生了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2.在一定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成導體。(結合進行辯證唯物論思想教育)
導體和絕緣體沿有絕對的界線,當條件改變時,原來不導電的物體也可能會導電。
四、布置作業
1.第四節練習。
2.“想想議議”內容,寫觀察記錄。
備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四節。
《導體和絕緣體》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
2.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實驗器材:6V電池組,小燈泡(6.3V),硬幣、鉛筆芯、橡皮、塑料尺(各1件),開關1個,廢電燈泡芯1個,酒精燈1盞,導線6根(其中兩根帶金屬夾、兩根焊于廢電燈泡燈頭上)。
教學過程 :
引人新課:
提問:連接電路的導線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用其他材料可以代替金屬線嗎?
演示課本圖4-9實驗,(電路先固定在示教板上)通過實驗讓學生回答:
1.哪些可以代替金屬線?
2.哪些不可以代替金屬線?
金屬、石墨可以導電,叫導體;橡膠、塑料不能導電,叫絕緣體。
板書:四、導體和絕緣體
(一)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與應用
導體和絕緣體是根據導電作用來區分的。
介紹幾種絕緣體應用實例,結合實驗以及課本圖4-10加以說明。
提問:為什么導體能導電、絕緣體不導電?
讓學生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后回答,教師糾正不妥之處。訓練學生的口頭概括、表達能力。
小結并板書:
導體能導電是由于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絕緣體不導電是由于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二)導體與絕緣體沒有絕對的界線
介紹各種物體的導電和絕緣能力的排列順序(課本圖4-11)。
演示課本圖4-12實驗。
演示后讓學生討論:常溫下玻璃不導電燈泡不發光。將玻璃燒成紅熾狀態后,玻璃導電,燈泡發光。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得出結論:
1.玻璃燒成紅熾狀態后能導電是由于產生了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2.在一定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成導體。(結合進行辯證唯物論思想教育)
導體和絕緣體沿有絕對的界線,當條件改變時,原來不導電的物體也可能會導電。
四、布置作業
1.第四節練習。
2.“想想議議”內容,寫觀察記錄。
備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四節。
《導體和絕緣體》教案 篇4
(一)教學目的
1.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2.常識性了解導體導電、絕緣體不導電的原因。
3.知道在一定的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為導體。
(二)教具
驗電器兩個,橡膠棒、玻璃棒、帶絕緣柄的金屬棒各一根,毛皮一塊,干電池一節,小燈泡、開關各一個,金屬夾兩個,導體、絕緣體示教板、導線幾根,磁性黑板一塊。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提問1:電流是怎么形成的?
2:電流方向是怎樣規定的?
3:維持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2.引入新課:
電路中是否有了電源,合上開關,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呢?
實驗l:取兩個相同的驗電器A和B,用毛皮摩擦過橡膠棒接觸驗電器A,使A帶上電,B不帶電。用玻璃棒連接驗電器A和B,結果B的金屬箔片并不張開。表明沒有電荷傳到B上。
換用帶絕緣柄的金屬棒連接A和B,B的金屬箔片張開,表明此時有電荷通過金屬棒傳向B。
這個實驗說明,有的物體能夠傳導電荷,有的物體不能傳導電荷。
實驗2:在磁性黑板上按照本節教材上的第1幅圖連接電路,合上開關,在兩金屬夾A和B之間依次連入示教板上的導體(如:銅絲、鋁絲、鐵絲、碳棒、及酸、堿、鹽的水溶液等)和絕緣體(如:橡膠、塑料、玻璃、松香、膠木、煤油、純水等),觀察小燈泡的發光情況。
由實驗結果可知,接入銅絲、鋁絲等物質,小燈泡發光,說阻電荷能夠通過這些物質,它們能夠導電;接入橡膠、塑料等物質小燈泡不發光,說明電荷不能通過這些物質,它們不導電。
3.進行新課
(l)導體
能夠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大地、石墨以及酸、堿、鹽的水溶液都是導體。
當電路中有了電源,還必須用導體(導線)把電源和小燈泡連接起來,合上開關后,電路中才會有電流通過,小燈泡才能發光。
(2)絕緣體
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絕緣體。
觀察:一段導線,看看電線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電線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說一說這樣做的道理。
(3)導體和絕緣體的應用
①指導同學看課本中“絕緣體應用的幾個實例”的圖。
②請同學們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實例。
(4)導體容易導電的原因
以鋁原子為例:如圖所示。
①鋁原子核內有13個單位的正電荷,核外有13個電子按2n2排列;最外層軌道有3個電子,它們繞核高速運轉。
②由于最外層的3個電子離校較遠,它們很容易因某種原因而脫離原子核的束縛。
③脫離了原子核束縛的電子在原子間做無規則的運動,叫做自由電子。在金屬導體中存在著大量的自由電子。
在酸、堿、鹽的溶液中也存在著能自由移動的電荷,叫做正、負離子。
在絕緣體里,電荷幾乎都被束縛在原子的范圍內,不能自由移動。
由此可知,任何物體里都存在正負電荷,導體容易導電,是因為導體里有大量的自由電荷,絕緣體不容易導電,是絕緣體里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思考與討論:
①橡膠、塑料等材料是很好的絕緣體,這是因為它們: [ ]
A.不帶電; B.沒有電子;
C.沒有電荷; D.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②手拿一根銅棒與毛皮或絲綢摩擦,則銅棒;[ ]
A.一定帶正電; B.一定帶負電;
C.一定不帶電; D.可能帶正電,也可能帶負電。
(5)絕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
實驗:找一個廢燈泡,取出里面的玻璃心,按課本圖412連接好。常溫下玻璃不導電,小燈泡不發光。用酒精燈給玻璃加熱到紅熾狀態,玻璃變成導體,電路接通,小燈泡發光。
這個實驗表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在一定的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為導體。
例如:玻璃在加熱的情況下可以變為導體;
木頭在潮濕的情況下可以變為導體;
空氣在強電力的作用下可以變為導體;
水在摻有雜質的情況下可以變為導體。
指導同學看課本圖411“各種物體的導電和絕緣能力的順序排列”圖。
4.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導體和絕緣體的知識,通過實驗和討論,知道了什么是導體,什么是絕緣體,明白了導體能夠導電和絕緣體不能夠導電的原因。好的導體和絕緣體都是重要的電工材料。但是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本來是很好的絕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轉化為導體。因此我們在平時接觸開關等元件上的絕緣體時,也不能粗心大意。
5.布置作業
思考題
1.用什么方法可以檢驗一個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2.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膠木棒帶電,卻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屬棒帶電?
怎樣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屬棒帶電?
備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四節。
《導體和絕緣體》教案 篇5
1.復習導入在教前作了修改。利用一個燈泡和一節電池組成的簡單電路的電路圖和電路檢測器的電路圖進行對比,鞏固有關“回路、斷路和短路”的概念,為下面的檢測判斷導體和絕緣體做知識準備。從教學效果來看,這樣教學思路明顯清晰,效果很好。
2.自制教具的作用。導體,一般情況下不導電,但在有些時候,情況會發生變化。比如,一根木棒,干燥時不導電,但是在淋濕了后就會導電。這是本節課應該告訴學生的安全用電知識。開始用電路檢測器檢測,由于靈敏度不高,電路檢測器的導線兩端搭上淋濕的小木棒絲毫沒有反應,即使把導線兩端浸入水中也是這樣。后來黃佩清老師拿來了他自制的“導體、絕緣體檢測器”教具。這個教具反應非常靈敏,人的手碰到兩個觸電,小喇叭就叫了起來,指示燈也亮了起來。把淋濕的小木棒放上去也發出了叫聲。課上,我就用這個教具向學生做了演示,使學生很形象地看到了原本不導電的小木棒在淋濕了后就改變了性能,成為了導體。同時也加深了“水是導體,人體是導體”的認識。這個教具演示效果很好,制作也非常簡單,成本不高,應該多制作幾個,在以后教學中學生分組實驗中使用。
《導體和絕緣體》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物體的導電性能進行預測,并說出依據;
2、能設計驗證性的實驗方案并學會研究記錄;
3、能夠在電路中對物體的導電性能進行檢驗;
4、能根據實驗的結果進行科學性的總結。
科學知識:
1、認識導體和絕緣體;
2、知道導體和絕緣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認識到交流與合作在研究中的價值;
2、體會到學習可以為生活服務,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3、愿意投入到問題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學活動和探究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認識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三、教學難點:認識人體和水也是導體。
四、教學準備:電路檢測器、鐵片、木片,鉛筆芯、塑料尺、裝水的燒杯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接通一個簡單的電路,提問:燈泡為什么會亮?
師:你認為要使燈泡亮起來必須有什么樣的條件?
2、師拉開導線,提問:如果要在他們之間加一段東西,使燈泡仍然能亮起來,你會加入什么?
(二)、初步了解一些能夠導電的物體
1、師:加入一些別的小物品連接導線兩端,燈泡會亮嗎?
2、師:讓我們列出的身邊的小物品,預測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電路中,能夠讓電路通暢?
3、分組試驗驗證,要求學生。記錄預測結果,匯報試驗的結果。
(三)、體驗“導電”
1師小結:我們把像鐵釘、鋼皮尺之類的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像木頭等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稱作絕緣體。
2、師:要測量物體是否導電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
3、展示“驗電球”,并說明其用處和使用方法。用手連接驗電球的兩端,燈亮了,這說明了什么?你們能導電嗎?我們來做一個游戲驗證一下。看課本 34 頁的例子:感應開關和電筆。
(四)、各種各樣的水的導電性能
1、師:各種各樣的水能夠導電嗎?你想到了哪些水?怎樣設計水是否能導電的實驗?分組討論。
2、學生匯報總結研究水的導電性的實驗步驟。分組驗證兩種水的導電性能。
(五)、了解安全用電:
1、師:電力給我們帶來了能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們不能夠合理的使用,就會被電擊傷。看書本,說一說,這些行為錯在哪里?
2、電線桿上不晾衣衫;高壓電線下不放風箏;不用濕手觸摸電燈泡;不將大量的用電器插在一個接線板上;注意觸電的標志。
(六)、了解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
1、師:通過剛才一系列的活動,我們知道了各種物體的導電性能,在科學上,我們把它們做了一個分類,讓我們看書了解一下:33 頁。
2、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物體材料,其導電性能在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叫做“半導體”。半導體技術已經深入千家萬戶,比如我們聽的收音機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導體。
3、師:你能說出哪些和電打交道的工具?
展示:電筆、黑膠布、插頭、插座、開關、閘刀等 ,辨認名稱。
4、師:它們是由哪些材料構成的?分析一下這些材料的導電性能? 想一想,一種工具,為什么要用兩種材料去制造呢?
分析電線桿上的導體和絕緣體。
(七)、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對導體和絕緣體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它們在生活中的用處,這些知識可以保護我們不受電的危害。切記:一定要安全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