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說課設計
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黃山奇石》。
《黃山奇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它由兩副圖和一篇課文組成。課文共有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黃山風景區的景色與怪石。第二到第五自然段重點寫了黃山的四塊奇石,分別是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作者根據巖石的形狀展開合理的想象,把巖石寫得十分有趣。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黃山的奇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間飽含對黃山奇石和秀麗景色的熱愛。
本課圖文并茂,課文抓住景物特點展開了合理想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據以上分析,我預設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本課9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感悟朗讀等方式感受黃山石的奇和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體會本文的語言美、想象美,激發學生熱愛黃山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黃山的奇和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難點是通過想象寫出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三塊樣子和來歷。
接下來我說一說本課的教學流程。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反復自讀自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所以本課的設計緊緊圍繞“奇” “趣”兩個字展開,力求體現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的教學理念。
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完成本課的教學,即(一)情境導入,感受奇趣(二)自主感悟,探究奇趣(三)課外延伸,拓展奇趣。
我先說說第一板塊:情境導入,感受奇趣。
上課時我首先板書“黃山”兩個字,告訴學生它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山”,素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然后再板書“石”。讓學生展開想象說出心目中黃山石的樣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表現欲。最后歸納板書“奇”字,以“奇”字為切入點,帶領學生“走進黃山”,感受奇趣。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本課的第二板塊教學:自主感悟,探究奇趣。
在這個教學板塊中共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探究學習。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充分自由的發展。這四個環節分別是:讀石、議石、說石、寫石。
讀石。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熏陶情感。本環節設計如下: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后歸納書中主要介紹了哪幾種奇石。認讀如下四組字詞:抱、蹲、望、一動不動,飛、落,站、伸、指,伸、啼叫。
(2)看圖讀。先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再朗讀相應的兩段文字,在朗讀中體會黃山石的“奇”,讀出對黃山石的贊美之情。
(3)表演讀。要求學生扮演導游給“游客”介紹黃山,并把自己喜歡的奇石介紹給大家。
議石。在這一環節中我先引導學生議議“猴子觀海”這塊奇石,引導學生說出這塊奇石的“奇”和“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