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在把課文讀通順后,我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感悟。我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一,松鼠和小熊成為朋友時的快樂,重點抓住了“樂壞了。”二,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架后的難過,重點抓住“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和“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三,松鼠和小熊和好后的興奮,重點抓住“傍晚,松鼠看見一只美麗的風箏朝他飛來,高興得哭了。”在這一環節中,我要求學生帶著表情來讀課文,由快樂到難過再到興奮,使他們感受到這一過程。理解重點句時,我進行了說話訓練,讓學生說出生活中同樣的情感經歷,切身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快樂,難過,興奮。讓學生理解了友誼的珍貴,和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痕”的時候,賭氣只能使“裂痕”擴大,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誼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體現了課文的思想感情。
4.不足之處
我在學生反饋的引導上比較稚嫩,不會期待學生的反饋,總是急著把自己的意圖說出來。例如我提出問題:當你讀到“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風箏吧”這句話時,你有什么感受?我在課堂上提問了兩位同學,當他們的答案達到我預設的教學效果時,我停止了提問,而是把我的理解告訴了學生。現在回想起來,當時舉起的小手是那么的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可是我卻沒有給他們機會,也許,他們的回答比那兩位同學更精彩!
有了教室,才有我們成長的舞臺;有了學生,才有我們源源不斷的學習之泉。沒有學生,我們的成長,我們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更好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