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春天》教學設計與反思
設計理念:“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課題實驗旨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創造條件,是為學生的獨立思考、細心觀察、準確表達創造條件。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讓學生在真正的通讀當中去發展,去領悟,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充分地自由探究、合作交流、獲取新知,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春天的美景,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
3.熱愛春天,愿意去觀察、發現。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新字新詞,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詞語。
2.從找春天的過程中感悟春天,體會找春天的樂趣,體驗發現的快樂,體會課文語言的美感和蘊涵其中的感情。
課前準備: 課件制作,學生收集春天的圖片和文字材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提示課題
學生活動:分組展示收集的圖片,學生欣賞并描繪圖片的景色。
教師引導:同學們從這些美麗的圖片中,找到了什么季節呢?(生齊答:春天。)春天在哪里呢?這節課我們就陪伴小作者一同找一找吧。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活動,將學生帶入美麗的春天之中,在揭示課題的同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繼續探究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認識字詞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想辦法記住生字。
2.在小組里由組長帶領大家學習自己不認識的字,注意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3.小組派代表匯報本組識字情況,并交流識字方法。
設計意圖:教師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以互換師生角色來激發學習興趣,充分利用集體的智慧識記生字,使學生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傾聽,頭腦中展現春天的畫面。
2.教師與學生一起在輕音樂中朗讀課文。
3.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在配樂朗讀中,創造想象的氛圍。讓春天的樣子展現在眼前,為學課文做了很好的輔墊。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師:要去野外找春天了,課文中的小朋友現在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呢?(高興的、急切的、激動的)請你也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第一、二自然段吧?自由讀。
指名讀本段,讀后評價悟出應把“脫”、“沖”、“奔”重讀才能更加體現出孩子們找春天的迫切心情。
請大家自由讀第2 ~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春天想象成什么了(一個害羞的小姑娘)。
這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不想讓人們發現她?墒羌毿牡男∨笥堰是找到了她。這些小朋友都在哪找到她了?你知道嗎?從書中找到有關的句子再讀一讀。(學生邊畫、邊讀。)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樹林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凍的小溪丁丁咚咚,那是春天的琴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