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學反思
1、生?a讀課文后回答問題。
2、師板書:雷雨前(1-3)雷雨時(4-6)雷雨后(7-8)
3、師讓生細讀1-3自然段,劃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怎么寫的?從中體會到什么?
4、生交流自讀自悟情況。教師相點撥。
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r下來!昂诔脸痢睂懗隽嗽茖雍芎瘢瑥摹皦骸敝畜w會到烏云來勢兇猛。樹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說明當時沒有風,空氣很沉悶。
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昂鋈弧北砻魈鞖庾兓耍皝y擺”說明風很大。
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垂”字用得好,使我們感到風特別大,蜘蛛也特別害怕。
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大。為什么先寫閃電后寫雷聲?
5、師讓生說出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板書:烏云、大風、雷電)
6、指導學生朗讀1-3節,從讀中體現天氣的突然變化。
7、師生共同總結本段學習方法:讀課文,劃出文中描寫的景色,理解句子的意思,說說這一大段寫什么?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8、用同樣的方法,學習雷雨時和雷雨后的的課文內容。
9、總結全文,讓生明確觀察自然現象要有一定的順序,并且抓住景物的特點。
三、寫“雷雨”。
學完本課,我讓學生觀察天氣的變化,把它寫在日記里,湊巧的是一天下午上課前,又迎來了一場雷陣雨,這時我將學生組織到教室外面的走廊里進行觀察天氣變化。盡管雷聲大,閃電亮,使有些孩子用手指蒙住了耳朵,雨水還飄濕了有些同學的衣服,但大家始終興致勃勃,觀察興趣絲毫未減。觀察結束后,每個同學各自寫了一篇內容豐富,語言生動、條理清楚的觀察日記。
教學反思
1、教學貼近兒童生活的教材內容時,密切聯系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富于想象力,
2、開展與課堂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課內學習獲得的知識、能力和情感遷移運用,能更好地指導孩子積累語言,發展思維,提高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