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紙船和風箏》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知識掌握目標: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體會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自讀自悟的能力。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4、創新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敢于嘗試、大膽探究的精神,以及用不同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紙船和風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三冊第20課。課文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系、發展他們有益的橋梁和紐帶。文章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語言簡潔生動,童趣盎然,故事性強。童話所獨有的優勢符合兒童的閱讀心理。文章的生動之處在于,當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誼出現“裂縫”的時候,他們所表現出來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方式和感人場面。為引發學生的朗讀和感悟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是加深學生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的良好空間。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會讓學生對如何對待和處理朋友之間的友誼有所認識和體悟,進而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在教學中我力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學生分析
學生對于課文的朗讀有著濃厚的興趣,并喜歡模仿各種語氣、神態、動作進行朗讀和表演。學生們能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在朗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梢哉f在這方面,學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欲望。
四、教學用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彼员菊n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演中悟”。
2、在語文教學中應以學生的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在著重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同時,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將學生是中放在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位置上,而教師則應處于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3、架設生活于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教育學生對事物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4、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的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學習。
5、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體現童趣
(1)播放課件,復習生字詞
(2)播放課件,展示小松鼠和小熊,給學生講一個動人的童話故事,引入新課。板書課題(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學法,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在情境中成為學習的主人。于是教學活動中應努力將學生帶入一個富有色彩的童話故事,讓他們與文中的小動物打招呼,并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家,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盎然,引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誦讀悟情,體現發展
(1)學生自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把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在讀中學會想,在閱讀中發現問題。)
(3)根據學生所說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