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課前透視】1、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
2、《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發,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動靜結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3、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淀。
4、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教師要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優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二、對話平臺
1、自學:
⑴ 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⑵ 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2、感悟:
⑴ 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⑵ 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
(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⑶ 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①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插圖,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②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③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
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④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三、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
配樂讀;
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四、背誦
1、情境背誦:
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