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真美》教學案例
數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2)師:我發現你有一個詞讀得特別好。(出示詞語“連綿起伏”,然后范讀,同時做“連綿起伏”的手勢)誰想再讀一讀。[教師注意鼓勵學生]
(3)師:誰能來畫一畫連綿起伏的山峰?(隨機指名數人上黑板畫,讓學生通過畫畫加深對“連綿起伏”的理解)
(4)師:你們畫得真好,瞧!(教師用淡黃色和淡紅色粉筆在山上添上“太陽的余輝”)太陽還沒收盡的光輝落在西山上,如同給西山穿上了一件光閃閃的衣服,真是又美麗又雄偉。誰不喜歡它呢?(指名再次有感情地朗讀)
[這一教學環節教師不斷鼓勵學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朗讀、感悟之中。在朗讀中,將簡筆畫和教師的手勢、語言相結合,用生動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連綿起伏、余輝、壯麗“等詞語。通過分解難點,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中來品味美、感悟美。]
3、師:小朋友,剛才我與大家一同看到了太陽西斜的美景,下面我們一同來欣賞太陽慢慢下沉,最后躲到西山背后的美景,好嗎?
播放課件,讓學生體會太陽下沉時自身及其周圍云朵色彩的變化,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霞光”,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熟讀成誦,在內化中升華美
1、師:請小朋友們把課本合起來。哪些小朋友能按夕陽“西斜——下沉——走向西山背后”的順序,把夕陽下山的過程講一遍?四人一組先練習說一說,可相互補充,直至把過程說完整。
[這里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有利于學生全體參與,既內化了課文內容,又鍛煉了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引導學生按夕陽西下的順序,先用引背、分段背的方法分解難度,然后用比賽背激發興趣,再讓學生跟背、試背,最后達到成誦。
[讓學生在背誦中進一步明白“夕陽真美呀”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鳴。]
五、課外延伸,在實踐中創造美
1、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夕陽“西斜——下沉——走向西山背后”的連環畫,班上交流。
〔這樣設計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語文能力!
2、幾個人一組相約再去看看夕陽西下的情景,邊看邊講,然后將看到的書上沒有的景象增添到課文中去。
〔這個環節不必強求學生寫得好,興趣和嘗試是最重要的,意在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