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四冊全冊第七單元教案及拓展資料
第二課時
復習
1、猜字游戲:學生讀字、詞,書寫,同桌互相糾正。
2、分段指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
研讀
1、出示文中涉及的兩幅畫,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一件壞事是怎么變成好事的?
2、學生自由讀課文,合作讀書,畫出有關句子,細致地理清故事發生的經過。
3、讀書匯報。
教師可以結合玲玲和心情變化點撥學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語言來幫學生理解課文。在理解過程中,適時地抓住重點的詞句,增強學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變化:啟發學生思考:課文中玲玲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她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呢,找出相關的語句,說說自己的發現。(高興(完成畫作)------傷心(弄臟畫面)-----滿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相關的語句找到,練習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人物的語言:課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對話很多,從他們的對話中你有什么發現?找到相關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引導學生結合人物語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蘊含的道理,教師相機點撥。
如:a、“爸仔細地看了看,說:“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兒什么,不是很好嗎?”可啟發學生思考:“仔細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訴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玲玲會想什么?“玲玲滿意地笑了”說明什么?如果是你,會想些什么?
4、討論:你從爸爸與玲玲的對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5、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朗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感悟
1、讀了課文,你想對爸爸和玲玲說些什么?
2、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今天的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發?
3、把爸爸說的富有哲理的話積累起來。
1、出示“我會寫”中的“肯、腦筋”,引導學生觀察。
2、學生嘗試書寫,教師巡視點撥,同桌互相評議。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端詳:仔細地看。
仔細;細心
相關鏈接:
一個能思考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法 巴爾扎克)
要學會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難就向別人伸手。
---------(美 愛因斯坦)
冷靜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開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奧 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