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下雨(精選12篇)
18 下雨 篇1
教學目標 :
1、知道同學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要樂于助人。
2、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理解“淋濕、敲門、連聲、稱贊、頭發(fā)、不斷、關心”等詞語的意思。
3、能把因果句補寫完整。
4、能按提示語的要求,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事情發(fā)展的結果為什么正好與奶奶的想法相反;懂得同學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要樂于助人。
教學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讓學生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自覺樂意地把他人放在心上,主動幫助人。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淋濕、稱贊”等詞語的意思。
3、導讀課文第1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出示《下雨》。下雨了,發(fā)生了什么事?讓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輕聲自由讀課文,生字詞要讀正確。
2、再讀課文,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想一想:圖中的兩個孩子叫什么名字?奶奶稱贊的兩個好孩子是誰?
三、檢查自學。
1、指名分段讀課文。評一評哪個同學讀得正確。
2、正音:“玲、砰、稱”是后鼻音,“淋”是前鼻音。
3、指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指出“砰”表示聲音,是象聲詞。
4、重點理解:
淋濕:課文中講誰被雨淋濕?(小寶)誰沒被雨淋濕?(小玲)
稱贊:課文中的奶奶稱贊誰?你能換個詞嗎?(夸獎、贊揚)
四、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下雨了,奶奶心里為什么事著急?劃出奶奶心里想的話。
2、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奶奶心里的想法。
3、指導朗讀。第2句要讀出奶奶著急的心情,“很著急”的“很”要讀得長些、重些。奶奶心里想的話要讀得輕些、慢些。
4、齊讀第1段。
5、小結:這段主要寫下雨了,奶奶心里記掛著小玲沒帶傘,衣服要淋濕了。
五、書寫指導。
玲:左窄右寬,右邊是“令”,注意不要少一點。
濕:左窄右寬,右邊上面的“日”稍扁。
砰:左窄右寬。
稱:左窄右寬。
擦:右邊部分14畫,注意第8畫。左窄右寬。
六、作業(yè) :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理解第2-7自然段,知道同學之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
2、理解“連聲、不斷、關心”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卡片認讀生字、詞語。
2、完成課后第1、3題。反饋。
3、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
二、學習第2-4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小玲是怎么回來的?奶奶為什么奇怪?
2、讀后討論。
①下雨了,小玲沒帶傘,為什么衣服沒淋濕呢?
②小玲為什么是跳著蹦著進來的?(小玲有這樣好的同學關心、幫助,使她不被魚淋濕,心里很高興,所以……)
③讀小玲回答的話:“是同學送我回家的。”“是”應該強調些。因為小玲有這樣好的同學而感到高興、自豪。
3、奶奶聽了怎么說?“稱贊”是什么意思?“連聲”是什么意思?(一聲緊接著一聲連著說),誰能學著奶奶的樣來說說看?
4、你覺得應該稱贊這位同學嗎?為什么?你能不能稱贊他一句?(如:“多好的孩子啊,把你送回家,自己才回去。”“真是個好孩子,就一把傘,他身上恐怕淋濕了呢!”“真是個好孩子,做了好事怎么馬上就走了呢?”……)
5、練習分角色朗讀。
三、教學第5-7自然段。
1、看第2幅圖,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小寶的。
2、自由讀,思考:小寶帶了傘,為什么衣服全濕了?
3、句子比較:
①我把傘借給同學了。
我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了。(小寶為別人著想,他認為路遠的同學比自己更需要傘,自己路近,淋濕一點沒關系。)
②他的衣服濕了。
他的衣服全濕了。(讓學生體會“全”,說明濕的程度,表現(xiàn)了小寶為了別人不被雨淋濕,甘愿淋濕自己的好品質。)
4、從課文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小寶的衣服全濕了?理解“不斷”
5、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問:小寶已被雨淋濕,奶奶為什么還高興的稱贊他是好孩子?
6、練習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要樂于助人。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朗讀、總結課文,知道要樂于助人。
2、指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 。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1、在正確的讀音上打“√”。
玲(lin ling )察(ca cha )
淋(lin ling )擦(ca cha )
零(lin ling )
2、多音字組詞。
著:zhao( ) 發(fā):fa( ) 干:gan( ) 背bei( )
zhe ( ) fa( ) gan( ) bei( )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3、獨立完成《課堂作業(yè) 》第4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①讀一讀。
②填空。
③校對。
三、總結課文。
小玲和小寶回家,和奶奶想的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
總結:同學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四、作業(yè) 指導。
把句子補充完整。
①小玲沒帶雨傘,衣服卻沒淋濕,這是因為( )。
②因為小寶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了,所以( )。
a、先讓學生說說這兩句話的前半部分說什么,后半部分少了什么?
b、把后半部分補上去。
c、答案:①一位助人為樂的同學打著傘把小玲送回了家。
②小寶的衣服全濕了,頭發(fā)上還不斷地往下滴水珠。
五、作業(yè) :作業(yè) 本4、5、6題。
板書: 17、下雨
小玲 小寶
沒帶傘 帶了傘
沒淋濕 淋濕了
同學送回家 借給同學
同學幫助小玲 小寶幫助同學
互相關心 互相幫助 樂于助人
18 下雨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同學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要樂于助人。
2、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理解“淋濕、敲門、連聲、稱贊、頭發(fā)、不斷、關心”等詞語的意思。
3、能把因果句補寫完整。
4、能按提示語的要求,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事情發(fā)展的結果為什么正好與奶奶的想法相反;懂得同學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要樂于助人。
教學難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讓學生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自覺樂意地把他人放在心上,主動幫助人。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淋濕、稱贊”等詞語的意思。
3、導讀課文第1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下雨》。下雨了,發(fā)生了什么事?讓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輕聲自由讀課文,生字詞要讀正確。
2、再讀課文,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想一想:圖中的兩個孩子叫什么名字?奶奶稱贊的兩個好孩子是誰?
三、檢查自學。
1、指名分段讀課文。評一評哪個同學讀得正確。
2、正音:“玲、砰、稱”是后鼻音,“淋”是前鼻音。
3、指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指出“砰”表示聲音,是象聲詞。
4、重點理解:
淋濕:課文中講誰被雨淋濕?(小寶)誰沒被雨淋濕?(小玲)
稱贊:課文中的奶奶稱贊誰?你能換個詞嗎?(夸獎、贊揚)
四、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下雨了,奶奶心里為什么事著急?劃出奶奶心里想的話。
2、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奶奶心里的想法。
3、指導朗讀。第2句要讀出奶奶著急的心情,“很著急”的“很”要讀得長些、重些。奶奶心里想的話要讀得輕些、慢些。
4、齊讀第1段。
5、小結:這段主要寫下雨了,奶奶心里記掛著小玲沒帶傘,衣服要淋濕了。
五、書寫指導。
玲:左窄右寬,右邊是“令”,注意不要少一點。
濕:左窄右寬,右邊上面的“日”稍扁。
砰:左窄右寬。
稱:左窄右寬。
擦:右邊部分14畫,注意第8畫。左窄右寬。
六、作業(yè):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理解第2-7自然段,知道同學之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
2、理解“連聲、不斷、關心”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卡片認讀生字、詞語。
2、完成課后第1、3題。反饋。
3、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
二、學習第2-4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小玲是怎么回來的?奶奶為什么奇怪?
2、讀后討論。
①下雨了,小玲沒帶傘,為什么衣服沒淋濕呢?
②小玲為什么是跳著蹦著進來的?(小玲有這樣好的同學關心、幫助,使她不被魚淋濕,心里很高興,所以……)
③讀小玲回答的話:“是同學送我回家的。”“是”應該強調些。因為小玲有這樣好的同學而感到高興、自豪。
3、奶奶聽了怎么說?“稱贊”是什么意思?“連聲”是什么意思?(一聲緊接著一聲連著說),誰能學著奶奶的樣來說說看?
4、你覺得應該稱贊這位同學嗎?為什么?你能不能稱贊他一句?(如:“多好的孩子啊,把你送回家,自己才回去。”“真是個好孩子,就一把傘,他身上恐怕淋濕了呢!”“真是個好孩子,做了好事怎么馬上就走了呢?”……)
5、練習分角色朗讀。
三、教學第5-7自然段。
1、看第2幅圖,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小寶的。
2、自由讀,思考:小寶帶了傘,為什么衣服全濕了?
3、句子比較:
①我把傘借給同學了。
我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了。(小寶為別人著想,他認為路遠的同學比自己更需要傘,自己路近,淋濕一點沒關系。)
②他的衣服濕了。
他的衣服全濕了。(讓學生體會“全”,說明濕的程度,表現(xiàn)了小寶為了別人不被雨淋濕,甘愿淋濕自己的好品質。)
4、從課文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小寶的衣服全濕了?理解“不斷”
5、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問:小寶已被雨淋濕,奶奶為什么還高興的稱贊他是好孩子?
6、練習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要樂于助人。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總結課文,知道要樂于助人。
2、指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在正確的讀音上打“√”。
玲(lin ling )察(ca cha )
淋(lin ling )擦(ca cha )
零(lin ling )
2、多音字組詞。
著:zhao( ) 發(fā):fa( ) 干:gan( ) 背bei( )
zhe ( ) fa( ) gan( ) bei( )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3、獨立完成《課堂作業(yè)》第4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①讀一讀。
②填空。
③校對。
三、總結課文。
小玲和小寶回家,和奶奶想的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
總結:同學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四、作業(yè)指導。
把句子補充完整。
①小玲沒帶雨傘,衣服卻沒淋濕,這是因為( )。
②因為小寶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了,所以( )。
a、先讓學生說說這兩句話的前半部分說什么,后半部分少了什么?
b、把后半部分補上去。
c、答案:①一位助人為樂的同學打著傘把小玲送回了家。
②小寶的衣服全濕了,頭發(fā)上還不斷地往下滴水珠。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4、5、6題。
板書: 17、下雨
小玲 小寶
沒帶傘 帶了傘
沒淋濕 淋濕了
同學送回家 借給同學
同學幫助小玲 小寶幫助同學
互相關心 互相幫助 樂于助人
18 下雨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能夠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情景。感悟課文意境的美,體會小雨點和孩子們的快樂。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3、引導學生學習課外讀物,擴大學生閱讀量,擴充學生的詞匯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孩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充分感受文章字里行間滲透的美與快樂。
2、增進孩子對閱讀的喜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體會文字美、語言美。
策略方法:
1、資料的收集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結合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特點和知識水平來進行。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十分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可根據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教學。并且在課堂上能夠很好的體現(xiàn)師生互動這一理念。
2、感情朗讀
對課文內容的充分讀,就是對課文內容的再一次理解,讓孩子在讀時,把自己的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課文內容的情感宣泄都從讀中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的感情,在讀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情,更是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了解祖國。因此,課外有關內容的閱讀,有利于豐富孩子的知識面。
(教師提供的書刊《童年書架》、《365夜》等)
課前準備:
1、與本課有關的生字、生詞卡片,學生收集的有關資料。
2、多媒體課件(1-2自然段)、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教師與學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教學再設計及隨筆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下雨嗎?你知道下雨前什么小動物會來給我們報信嗎?天空會變得怎樣呀?”(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回答)
2、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呀!你們看!”(出示課件1、2自然段)
3、師:“原來要下雨了!”(板書題目)
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入手,充分調動學生感官,參與學習,喜歡搜集、喜歡和同學們交流,養(yǎng)成課前搜集的好習慣,為更好的學習課文、進入學習狀態(tài)打基矗
用動畫的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性,能讓學生樂于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你知道下雨后都發(fā)生了什么動人的事嗎?請同學們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一下吧!”
2、指名讀課文,小組內讀課文。(發(fā)揮學生的評價方式)
3、教師檢查認字情況。
(1)出示詞語卡片。
螞蟻、搬家、喝醉
歪歪斜斜、匯集、
流淌、石階、柏油、
溜光、涼鞋
(2)指名讀詞語、小組內讀詞語、開火車讀。
(3)全班共同解決不明白的詞語。(在理解詞語的時候可以做動作、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理解等)
4、師:“看來,同學們的想象力真夠豐富的!你你知道課文中誰最快樂嗎?”
(同學們可能回答:
*我覺得螞蟻、燕子和雨兒快樂;
*我覺得小雨點最快樂;
*我覺得孩子們最快樂;
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方式中認生字,可以提高認字的效率,培養(yǎng)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繼續(xù)運用評價方法,通過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來提高學生朗讀水平。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舉多得。
用孩子喜歡的游戲形式認生字,很輕松自然地就記住了。
識記生字,把握“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不僅降低了難度,也使學生容易理解字義,體現(xiàn)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在理解詞語后,讓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更好的理解課文、體會語言文字的美打基礎,從而也能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的能力。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問:“你覺得誰最快樂?請在小組內說一說吧!其他同學可要認真聽和補充呀!”(小組內開始交流)
2、集體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說,可以讀課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著重理解2-5自然段)
3、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機問:
*小雨點落在地上,為什么像敲小鼓?
*落在池塘為什么池水笑起朵朵花?
*你能想象出小雨點歪歪斜斜、喝醉和跳舞的樣子嗎?
*小雨點為什么匯集成了小溪?什么發(fā)生了變化?
*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嗎?
*你能想象出孩子們在雨中的快樂情景嗎?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5、配樂朗讀。
6、請會背誦的同學跟著音樂背一背。
再次發(fā)揮小組的合作意識、學生的傾聽能力,為充分理解課文、弄清思路奠定基矗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次升華主題,充分感悟課文的意境和內在的語言美,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喜歡語文、喜歡中國文字所滲透著的美。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再次感悟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想象
1、師:“孩子們,老師從你們的臉上可以看出你們很高興!是不是因為學了這篇課文呀?其實,你們的生活也是很豐富的。請你們回想一下,你在雨中看到過什么動人的情景嗎?或者你有過在雨中快樂的事嗎?”
2、小組內說一說。
3、學生自由回答。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留給了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fā)展了思維,同時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有機會相互幫助,有機會獲得同班的創(chuàng)新的信息,促進了學生多方位互動。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再認生字
上節(jié)課我們感悟了課文中的快樂,從中我們還認識了許多生字朋友,現(xiàn)在他們來了,你們想見見它們嗎?
2、出示要寫的字。
(學生認讀生字。
小組內談談怎樣記住這幾個字。并試著用這幾個字組詞。)
3、(1)從“歪”字入手,滲透中國古文字文化。
講述歪的演化歷史。
(學生聽老師講美的演化歷史,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2)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書空一遍“歪”的筆順。
(3)老是把這幾個字的部首都用紅筆寫的,你認識它們嗎?
(4)怎樣才能把這幾個字寫漂亮呢?給老師出出主意好嗎?
總領全文,回憶感知。
介紹中國文化的淺顯知識,讓孩子們在了解中國古代文化背景與內涵的同時,熱愛母語。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一改過去教師一筆一筆的寫,學生一動不動的看的教法,充分發(fā)揮學生德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寫字的學習過程。
18 下雨 篇4
作者:丁香
本課課文內容與插圖一一對應。第一課時安排整體感知和識字。
如何讓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有趣味,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于是,我從課文插圖入手,將識字教學與插圖有機地結合起來,選擇了一種學生喜文樂學的教法:
“為生字詞在圖中尋找相應的位置”
具體操作如下:
一、在黑板上出示四張大幅插圖、相關的生字卡片:
喊 割草 山坡 搬家 一陣 雷雨 嘩 潮濕
二、動腦子,想想這些生字卡片該貼在圖中的什么位置最為合適。
三、學生討論,操作貼畫。
說說為什么貼在該位置。
四、巧記字形。
(這些生字與圖意幾乎都有聯(lián)系,對孩子識記字型有非常大的幫助。這些關聯(lián)通過孩子們的仔細觀察均易發(fā)覺。)
例:
“割草”的“割”:聯(lián)系到小兔手上拿的鐮刀。
“山坡”的“坡”:聯(lián)系到圖上的土坡。
“搬、悶、嘩、潮濕”均為形聲字。
18 下雨 篇5
師:課題上面有個什么標記?
生:梅花。
師:什么意思呀?大家說,這是一篇什么課文?
生:自學課文。
師:說得很對,這是自學課文,要自己學會的。題目“要下雨了”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要快下雨了。
生:馬上要下雨了。
生:再過幾分鐘就要下雨了。
生:一會兒就要下雨了。
師:就這個意思,快要下雨了,你們說對了。“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有什么不一樣啊?動動腦筋看。
生:不一樣。“要下雨了”就是還沒有下,等一會就要下了。“下雨了”表示已經下了。
師:《要下雨了》這篇課文可能會講些什么?
生:可能會講一些快要下雨的事。
生:可能講下雨之前有些什么情況。
師:對。那么這篇課文講些什么呢?我們打開113頁,老師有個問題,你們是否學懂了課文,用什么來檢查呀?
生:用課文后面的題目來檢查自己學懂了沒有。
師:說得對。讓我們來看看課后的題目,第一個題目是什么?你念。
生:“看拼音讀課文”
師:看拼音讀課文要求我們怎么樣?
生:要求我們把課文讀通。
師:第二個題目是什么?要求我們什么?
生:“說說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你知道下雨前還有哪些現(xiàn)象”。這個題目要求我們把課文讀懂。
師:第三個題目是什么?
生:“分段朗讀課文”。這個題目要求我們把課文讀好。
師:把課文讀好應該怎么樣?
生:讀得有表情。
師:課文后面的題目要求我們讀通、讀懂、讀好。那么,我們首先把課文讀通。
(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對于生字,學生自己按拼一拼(字音),讀一讀(連詞),想一想(意思),記一記(字形)的步驟去解決。幾個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教師把他們叫到講臺前輔導。)
師:都讀通了?請大家互相檢查。
(學生兩人一組,每人讀一句,進行兩遍,一方有錯,另一方幫助糾正)
師:都讀通了。課文講了些什么?
生:這篇課文告訴我們,要下雨的時候,燕子飛低了,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螞蟻往高處搬家了。
師:說得真清楚。誰還能說得這樣清楚?
生:下雨之前,燕子飛低了,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螞蟻到高處去了。
師:說得好,下雨之前……為什么下雨之前燕子飛低了,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螞蟻搬家了?我們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把課文
生:學懂。
師:現(xiàn)在先看看第二小節(jié),燕子為什么飛低了?你們要把課文中的答案找出來,然后再對自己提出幾個為什么,自己來回答。(學生讀后回答)
生:為什么燕子飛得這么低呀?因為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平時燕子飛得很高的,飛得很靈巧。
生:為什么小白兔要問燕子:“你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呀?”因為小白兔象我們一樣,都喜歡問為什么。
生:為什么說小燕子從小白兔頭上飛過、這是要說明,小燕子飛得很低。
生:為什么書上寫“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伸腰”,因為他剛才在割草;為什么燕子飛得這么低,因為小蟲子飛得低了,蟲子怎么會飛低的,因為小水珠把蟲子的翅膀沾住了;小水珠是哪里來的,因為太陽曬到湖里,小水珠為成了水蒸氣,散發(fā)到天空中,變成云,冷風一吹,云變成了小水珠掉下來了。
師:嗅,真能干,我們?yōu)樗恼啤K选缎∷槁眯杏洝防锏闹R都用進去了。我們要向他學習,問一個一個的為什么,我們學懂了很多問題,燕子飛低的原因也搞清楚了,而且許多問題都提得很有水平,現(xiàn)在我們輕輕地把第二節(jié)念一遍。
師:現(xiàn)在楊老師來念前面一句話,你們念后面一句話,分角色的話你們念。(師生對讀)
師:行了,按這樣的方法學習第三小節(jié),要能回答小魚為什么游到水面上來,小魚游到水面上來干什么?(學生自學后回答)
生:小魚游到水面來透透氣。
師:為什么要游到水面上來透透氣?
生:因為水里悶得很。
師:有沒有同學知道,為什么水里會“悶得很”?
生:水里面沒有空氣。
師:對,要下雨了,溶解在水里的空氣也少了,所以水里悶得很。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來朗讀,大家做小老師。做小老師要有很高的水平。要認真地、熱心地幫助同學。
(學生朗讀課文)
師:大家對他的朗讀有什么看法,請談談你的看法。
生:他的字音讀錯了,我能幫助他。
生:他的標點沒有念出停頓來。
生:他念得太快了。
生:我認為他念得比以前有進步了,以前他很不自然。
師:對,我們既要看出缺點,熱情幫助;又要肯定成績,看到同學的進步。下面,還是老師讀解說詞,大家念角色的話。小魚對小白兔很關心,要把關心的口氣讀出來。
(學生有表情地朗讀)
師:第四節(jié)講螞蟻搬家,螞蟻為什么往高處搬家,書中沒有答案,誰曉得為什么?
生:因為螞蟻住在地下,水流到洞里,螞蟻會被淹死的。
生:水流下來,會流進窩里去的。
生:我有個問題,螞蟻用觸角講話,小白兔怎么會聽得見呢?
師:大家想想看,小白兔為什么會聽見螞蟻說話?
生:這是童話。
師:對,這是童話。所以螞蟻要往高處搬家,剛才你們說的意思是因為水是往低處流的,容易流進螞蟻的窩里去。
生:我有一個問題,泥土是會吸水的,水不會淹掉螞蟻窩。
師:雨下得很大,它吸水來不及了。
生:前幾天,雨水也流進我們家了,我們家漲大水了。西湖水都滿上來了。
師:好了,現(xiàn)在你能回答書上的問題了嗎?(指黑板板書)
生:(齊聲)因為小燕子低飛了,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螞蟻往高處搬家了,所以小白兔知道要下大雨了。
師:來,我們一起把課文最后兩小節(jié)念一念。它們告訴小白兔的知識對不對?
生:對。
18 下雨 篇6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手指小肌肉發(fā)育尚未成熟,精細動作發(fā)展不夠好,因此對于成人看似簡單的點和線的繪畫基礎練習都比較難掌握。單純的練習又會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如何讓孩子在生動的情境中,以游戲的方式主動地進行點、線的繪畫技巧練習成為小班繪畫活動的重要思考。
本次活動試圖通過課件《下雨啦!》設置大雨、小雨的不同情景,讓幼兒觀察感受雨的不同聲音和不同形態(tài),獲得感性經驗,并以游戲方式讓幼兒練習畫短線、長線與斜線,鼓勵幼兒積極進行繪畫練習,激發(fā)幼兒作畫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觀察雨的不同聲音和姿態(tài),感受雨天的情景。
2、嘗試用點和線來表現(xiàn)不同的雨。
3、喜歡繪畫活動,學習油畫棒的握筆方法。
活動重點: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特點
活動難點:學習用點、線來較好地表現(xiàn)大雨和小雨
活動準備:
1.“下雨啦”課件(大雨小雨的聲音及情境,斜雨的情境,哥哥姐姐關于雨的圖畫)。
2.油畫棒、水粉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辨別小雨和大雨的聲音
——聽兩種不同的雨的聲音,請幼兒分辨。
師:小朋友,你們都見過下雨了吧!下雨的時候有時會下小雨,有時會下大雨,你們聽聽哪個是小雨的聲音?哪個是大雨的聲音?
——出示大雨和小雨圖片讓幼兒對比,驗證猜測的結果。
——小結:小雨的聲音是滴滴答、滴滴答,大雨的聲音是嘩啦啦、嘩啦啦。
二、看不同的雨(小雨、大雨、風吹過來的雨)外形,認識雨的不同形態(tài)
——觀察圖片,認識小雨的形態(tài)。
師:除了聲音不一樣以外,小雨和大雨的樣子一樣嗎?小雨是什么樣子的?
——觀察圖片,認識大雨的形態(tài)。
——觀察圖片,認識風吹過來的斜雨的形態(tài)。
——小結:原來小雨和大雨除了聲音不一樣以外,他們的樣子也是不一樣的,小雨是短短的,一點一點從天上落下來的;大雨是長長,一條一條從天上落下來的;沒有風的時候小雨和大雨都是直直的,風吹來了,雨就變成斜斜的,風越大雨就變得越斜。
三、邊念兒歌邊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不同的雨的形態(tài),感受雨的變化
——念兒歌:小雨/滴滴答,/大雨/嘩啦啦,/風兒/吹來了,/雨兒/變斜了
四、學習并嘗試不同的雨的畫法
——欣賞“雨”的作品。
欣賞哥哥姐姐的作品,讓幼兒觀察小雨、大雨和斜雨的特點,感受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及效果。
——帶領幼兒用書空的方式練習畫大雨、小雨以及斜雨。
——師幼共同嘗試畫雨。
師:剛才我們用手指來畫畫,現(xiàn)在我們要用筆來畫畫,你們會畫大雨和小雨嗎?風吹來了,雨會怎么樣?(請個別幼兒試著畫雨,老師也可以有簡單的示范)
——老師提供三張大白紙放在桌子上或地上,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畫大雨、小雨、斜雨。
——提示幼兒畫完一種雨后,可以到另外兩組去畫不同的雨。
——提醒幼兒注意站位,以免相互碰撞。
五、欣賞作品,添畫雨天背景
——組織幼兒觀察自己的作品,看看小雨、大雨、斜雨有什么不一樣?
——老師用水粉刷在幼兒的作品的大海報紙上作烏云,突出雨天的情境,讓幼兒清晰觀看自己的作品,感受雨的不同變化。
18 下雨 篇7
上虞市鶴琴小學 孟麗
[教材版本]
小學義務教育第一冊33《要下雨了》
[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第二冊的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的語言形式介紹了雨前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通過小白兔去河邊田邊兩次奇怪疑問,最終明白魚游水面,燕子低飛的原因,使學生知道通過觀察小動物“魚游水面,燕子低飛”等異常表現(xiàn)也能預測天氣變化,也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fā)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教材目標]
1、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xiàn)象是夏秋季節(jié)快要下雨的征兆。
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圖片和語境理解新詞的意思,會用“奇怪”說話。
3、培養(yǎng)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是夏秋季節(jié)下雨前的征兆。
2、教學難點 :通過對話的朗讀體會,知道下雨前“魚游水面,燕子低飛”的原因。
[課時安排]
第1課時:初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學習課文第1節(jié),學會部分生字、詞,知道“魚游水面”是夏秋季節(jié)下雨前的征兆。
第2課時:繼續(xù)學會部分生字新詞,知道“燕子低飛”是夏秋季節(jié)下雨前的征兆,并了解下雨前還有哪些自然現(xiàn)象。
第3課時:分角色朗讀課文,擴展延伸。
[教學準備]
1、錄音、投影、生字卡片。
2、頭飾:小白兔、小魚兒。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讀題:
1、板書課題“要下雨了”。
比較讀題,發(fā)現(xiàn)要字加與不加有什么不同?
(下雨了,已經下了,要下雨了,雨還沒下)
2、下雨前有哪些特別的現(xiàn)象?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學指導:
1、聽錄音,邊聽邊特別留心生字的讀音。
2、讀準字音。
出示新詞:
you qi guai jin men hen tou tou qi yan
游到 奇 怪 今天 悶得 很 透 透 氣 燕子
o wei chao shi chi bang zhan
哦 為什么 潮 濕 翅 膀 沾了
zhu cai di
小水珠 才能 很低很低
lai a 出來啊 kong 空中
啊 di a 那么低啊 空 kong 有空
3、學習生字:奇、怪、今、悶、很,重點指導:奇、怪、悶
三、通讀課文:
1、自由讀全文,找出小白兔、小魚、燕子說的話,把自己讀的最棒的話挑出來,前后同學讀,特別難讀的一齊讀。
2、反饋。
三、精讀第一節(jié)。
(一)出示小白兔的話:
有一天,小白兔來到河邊,看見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奇怪地問;“小魚,小魚,你今天怎么有空出來啊?”
① 讀句子。
② 比較讀:小魚,小魚,你今天怎么有空出來啊?
小魚,你怎么有空出來啊?
自由地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點撥:兩個小魚說明小白兔很想知道,很奇怪很急,讀時連起來。
今天——說明小魚平時在水里游,今天表現(xiàn)不同——游到水面上來了,很奇怪。(板畫:魚游水面)
看圖:小白兔奇怪的表情怎樣的?
(眉毛上翹,眼睛瞪大,耳朵豎起,手指點著……)
③有表情地讀:小魚,小魚,你今天怎么有空出來啊?
同桌,對鏡子讀。
集體讀敘述部分的話,一人讀小兔的問話。
(二)出示寫小魚的話:
小魚說:“要下雨了,水里悶得很,我到水面上來透透氣。”
1、自由讀,說說小魚說時,特別把哪個詞說成重音?
悶得很——也可以說很悶很悶,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假想:捏住鼻子,閉上嘴巴、眼睛試著沉入水底,體會透不過氣來的難過,與透了氣以后的輕松。
再讀:“悶得很”難過“透口氣”輕松快
要下雨了:因為要下雨了,所以悶得很,透透氣,游到水面上來了。
2、多種形式讀。
(三)連起來讀第1節(jié)
1、教師問:誰來讀小白兔的問話?誰來讀小魚的回答?戴頭飾,敘述部分一齊讀。
2、四人小組合作讀,一人讀敘述,一人讀小魚,一人當小兔,一人評述,看哪一組效果最好。
3、抽一組,戴上頭飾讀,評。
四、復習鞏固:
1、教師:學到這里,你覺得自己又長了哪些本領?
(1) 口頭練習:要下雨了,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________,就知道要下雨了。
(2)鞏固生字:奇、怪、今、悶、很
五、作業(yè) :
1、抄寫生字;
2、按課文內容填空:下雨前,小魚在水里,游到來了。
3、課后查詢還有哪些現(xiàn)象,也知道要下雨了。
六、板書:
要下雨了
魚游水面
18 下雨 篇8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下雨前一些小動物的異常表現(xiàn)。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好對話,特別是指導讀好帶有疑問語氣、感嘆語氣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讀音和字形,結合詞語理解字義,結合句子理解生詞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 釋題激趣
板書“下雨了”,學生齊讀
板書:“要”用紅筆
讓學生讀:要下雨了
提問比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說的是將要下雨了,還沒有下。“要”是將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說雨已經下起來了)
下雨前,大自然給我們傳來一些信息,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會看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現(xiàn)象。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讀第16課
二、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要求:
a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詞語或句子多讀幾次
b 想想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幾種小動物?用直線標出。
主要寫的動物是誰?用著重號標出。
2、檢查自讀情況
a 出示帶拼音詞,學生認讀詞語,教師正音
b 去掉拼音指名當小老師領讀、齊讀
c 打亂生字順序競賽讀
d 指名分段連讀
3、回答b(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主要寫的是小白兔)
哪幾個自然段是關于小燕子的內容?小魚?螞蟻?----學生找出有關段落
課文中有幾幅圖?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第一幅圖的內容?找出每幅圖相對應的自然段。
第一幅圖(1.2.3) 第二幅圖(4.5.6)
第三幅圖(7) 第四幅圖(8)
三、 朗讀課文,感悟文意
(一) 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段有幾句話?
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小白兔為什么直起身子不割草了?(板書:天氣很悶)
“天氣很悶”時會讓人感到怎樣?(通過兩次不同的呼吸來體驗)
于是(小白兔直起身子)
你能用“因為。。。所以”說說嗎?(因為天氣很悶,所以小白兔直起身子)
在小白兔做的動作中,有兩個相反的動作,你們看出來了嗎?(彎—直)(學生通過做動物理解詞義)
練習朗讀第1段,課邊讀邊做動作
(二) 學習2、3自然段
教師引讀:小燕子從他頭上飛過,小白兔大聲喊-----(學生讀)
小白兔為什么大聲喊?(“大聲喊“是因為小白兔覺得小燕子跟往日不一樣----往日飛得高,今天卻飛得很低,感到有些奇怪。指導朗讀小白兔說的話,讀出急切、疑問的語氣)(板書:燕子低飛)
是啊,小燕子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呢? 認真讀讀燕子的回答,想一想:燕子說的話中,哪一句是與燕子低飛有關系?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屏幕出示:
因為(空氣很潮濕),所以(蟲子的翅膀沾滿了水珠)。
因為(蟲子的翅膀沾滿了水珠),所以(飛不高)。
解釋:蟲子的翅膀可比鳥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紗一樣,沾滿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鉛球一樣沉重,自然就飛不高了。
因為(蟲子飛不高),所以(燕子飛得很低)。
因為(燕子飛得很低),所以(能捉到蟲子)。
原來,燕子飛得很低,是要(捉蟲子)(板書:捉蟲子)
小燕子邊飛邊說,多忙啊,
“正忙著”的“正”是什么意思?“忙著”又是什么意思?
小白兔現(xiàn)在知道燕子飛得低的原因了,你知道了嗎?說一說
哪位忙碌的燕子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三) 總結學法
1、 抓住“燕子為什么要低飛”這個問題,認真讀第2、3段
2、 找出燕子低飛的原因,畫下來,抓住燕子說的話邊讀邊想什么意思
3、 燕子說的哪句話與燕子低飛有關系,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
4、 帶著理解分角色朗讀2、3段
(四) 小組討論學習4.5.6自然段
小燕子看到蟲子飛不高,想到要下雨了,告訴了小白兔,小白兔相信燕子的話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白兔是怎么想的?引讀,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嗎?)誰能讀讀這句話?這句話用了什么符號?說明小白兔對燕子的話是相信還是不相信?(小白兔將信將疑,要讀出這句話的疑問的語氣)
這句話是小白兔在自己問自己,心里在琢磨。它往前走,看見了誰?說了些什么?邊思考,邊聽同學讀4、5、6段。
(五) 學習4.5.6自然段
出示圖二
指名說:小白兔看見了小魚,(幾條小魚?很多條,從哪里看出來的?“小魚都游到水面上來了” ----都,這可就太奇怪了)
指名讀小白兔說的話,奇怪的語氣
教師引讀:小魚說------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
因為水里悶得很,所以小魚游到水面上來透透氣。
教師解釋:平時小魚在水里呼吸,水中的空氣就夠用了。因此不需要游到水面上來,但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氣少了,小魚在水里覺得很悶,所以就游到水面上來透透氣。
(板書:游到水面透透氣)
想象理解:屏住呼吸,在水里的感覺,太悶了,趕緊透透氣吧!
分角色朗讀小白兔和小魚的對話,體會小魚對小白兔的關心。
(六) 學習第7自然段
小白兔相信小魚的話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連忙往家跑)
“連忙”是什么意思?可以換成什么詞?(立刻、馬上、趕緊)小白兔趕快干什么?什么是“挎?”(教師表演挎籃子)和“正忙著”的區(qū)別
(把下雨的消息告訴了螞蟻)----小白兔也是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指名讀第7段,學生邊聽邊想:到底是小白兔告訴螞蟻要下雨了,還是螞蟻告訴小白兔要下雨了?
指導讀“是要下雨了”,體會“是”的含義
螞蟻為什么要搬家?----板書:防水澆
指名讀,齊讀
(七) 學習第8.9自然段
1、 聽了螞蟻的話,小白兔又是怎么做的?它為什么這樣做呢?(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因為此時,小白兔完全相信要下雨了)
2、 指導讀第8段,語速稍快,讀出小白兔急切的語氣
四、 整體回顧,加深印象
(一) 分角色朗讀全文
(二) 課后練習1
五、 總結全文,課后延伸
1、 學了這篇課文,你知道要下雨了會出現(xiàn)什么自然現(xiàn)象嗎?用一句話說以說
2、 除了書上的這三種自然現(xiàn)象,你還知道有哪些下雨前的自然現(xiàn)象。
3、 老師希望你們像小白兔那樣,看到不明白的事情多問別人,還可以到書中去尋找答案,老師相信你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六、 實踐作業(yè)
制作手抄報《有趣的大自然》
板書設計:
天氣很悶
要下雨了 燕子低飛 忙著捉蟲
小魚游到水面 透透氣
螞蟻往高處搬家 防水澆
18 下雨 篇9
要下雨了
綜合課
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嗎”、“吧”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初步了解動物活動與天氣的關系,特別是了解下雨前動物的活動。
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認識生字“濕”、“搬”;書寫“得”、“很”。
表演
卡片 課文插圖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經歷中知道天要下雨前的現(xiàn)象。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
2、學生相互提醒要注意讀準的字音。
3、認讀詞語。
4、認讀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小老師帶讀)
5、交流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課文,糾正錯誤。
3、同桌交流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
4、派代表全班交流。
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習第1—3自然段。
A、學生自由讀。
B、學生交流讀懂了什么。
C、出示小白兔與小燕子對話的場景的掛圖。
學生看圖后再自由讀課文里的相關內容,用“——”畫出小白兔的話,用“ ”畫出小燕子的話。)
D、指名讀,并評議,小組分角色讀。
E、重點指導讀“我正忙著捉蟲子呢!”這一句話。
F、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讀,讀出小白兔疑問的語氣,小燕子耐心、溫和的語氣
2、小組合作學習第4—7自然段。
A、學生總結學習方法。
B、學生自由合作讀。
C、小組練說:小白兔又碰到了誰,問了什么?小動物是怎么答的?
D、小組派代表到班上說。
E、小組分角色朗讀。
F、出示小白兔與小魚、螞蟻對話場景的掛圖。
G、指名分角色讀。
H、齊讀,表演讀。
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
1、識記生字。
A、學生自由認讀生字。
B、匯報交流,重點指導
C、學生口頭擴詞。
D、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學習第8、9自然段
1、啟發(fā)學生思考:
A、聽了小動物的話,小白兔相信了嗎?
B、天真的下雨了嗎?
2、指導學生朗讀第8、9自然段。(讀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語氣)
3、引導學生小結下雨前的征兆:小燕子、小魚、螞蟻的活動。
指導背誦課文
1、自由背課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
2、檢查反饋:指名背,小組背,齊背。
拓展延伸
1、學生談談自己還知道動物下雨前的活動。
2、學生交流有關動物與天氣的趣聞。
書寫生字
1、學生認讀要求書寫的字。
2、交流書寫時要注意的地方;教師范寫“得、很”。
3、學生描紅、書寫,作業(yè)展示、評議。
板書設計:
16、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飛
小魚:游出水面
螞蟻:搬東西
18 下雨 篇10
仙桃市大新路小學實驗部 胡瑋
教學要求:
1、學會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明確要下雨之前的各種自然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懂得課文說明的道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4課,齊讀課題。
2、①課前先檢查一下同學們對生字的掌握情況,聽準要求,先讀準字音。(指讀生字) ②師:它們都是輕聲,齊讀“呀”、“吧”、“嗎”。一會兒,會在朗讀中體會這幾個詞的用法。
二、學習課文
師: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讀文,知道文中小白兔遇到了幾個好朋友?都是誰?是在哪幾段寫的?端好書。眼離書本一尺遠。
師:拿好書,聽錄音。誰愿意回答老師剛才提過的問題?
生:遇到三個好朋友。分別是:小燕子、小魚和螞蟻。遇見小燕子在二、三自然段,遇見小魚在五、六自然段,遇到螞蟻在第七自然段。
師:小白兔看到哪些現(xiàn)象?聽到它們說了什么,它都干了什么?按照順序,我們先學第一段,第一段有兩句話,自由讀這兩句話,看都說了些什么?同桌在下面說一說(畫兔)。
師: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
生:第一段有兩句話,第一句講小白兔在山上彎腰割草時,天氣很悶熱。
師:你講的“悶”不準,聽老師講,“悶”是空氣不流動,使人感到心煩。
師:直起身子的動作,大家做一做。正在這時,小白兔看見了誰?齊讀。
師:小白兔怎么對小燕子說的?舉手的同學齊讀。
師: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都是小白兔,小燕子從你們頭上飛過,快喊!(生喊)
師:聲音太小,高一點兒就更好了,再來。看這句話后面是個問號,怎么讀?(小燕子,你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呀?)
師:老師把這個詞去掉,讀這兩個句子,看一樣嗎?(第二句,小燕子你飛得這么低)
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多“為什么”、“呀”、“?”一句是疑問句,說明它不知道燕子為什么低飛。第二句小白兔早就知道小燕子為什么飛得很低。
師:老師為你補充一下,第一句話是個疑問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再齊讀。
師:不光要讀出大聲喊的語氣,還要讀出奇怪的語氣,比比看誰讀得好,齊讀。
師:小白兔是這樣問小燕子的,小燕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老師找同學讀第三段,其他同學拿筆畫出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都是什么意思?
師:有幾句話?
生:3句。
師:下面找同學讀一句講一句,要求講的時候說出句中的重點詞。
生:小燕子邊飛邊說:“要下雨了。”
師:注意:這句話后面是“。”齊讀,接著說。
生:空氣很潮濕,所以燕子飛不高,“小水珠”是用眼睛看不見的。
師:講得好!潮濕的空氣中有小水珠,蟲子的翅膀上沾上小水珠,用眼睛是看不見的,是說明空氣潮濕。小燕子說了什么?
生:正忙著呢。
師:這是小燕子在捉蟲子時跟小白兔說的。老師把小燕子說的三句話都寫在了黑板上。(出示三句話)帶“!”的句子要讀出感嘆的語氣。
師:誰來讀一下?
師:剛才讀的這三句話非常有順序,第一句話先說要下雨了;第二句話說空氣潮濕,小水珠沾在了蟲子的翅膀上;第三句話說小燕子低飛捉蟲子。下面,誰能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段內容? 生:因為要下雨了,所以天氣很潮濕,蟲子的翅膀沾上了小水珠,小燕子為了捉蟲子飛得很低。
師:你說對了。下面讀小燕子的話,回答別人的話時語氣要輕,按要求找一名同學讀小白兔的話,其他同學讀小燕子的話。
師:聽到燕子的話,小白兔是怎么想的?第四段有一句話讀一下。
師:小白兔是怎么想的?齊讀。注意,這句話后用了“?”,怎樣讀?齊讀。
師:再仔細觀察一下,老師把“嗎”去掉,“?”改為“。”讀一讀這兩句話,意思一樣嗎?誰來講一講?
生:第一句用“?”是問要下雨了嗎?第二句用“。”是說要下雨了。第一句,小白兔不知道下不下雨;第二句小白兔知道要下雨了。
師:也就是說,第二句話是肯定的。第一句話,小白兔相信不相信小燕子的話?(不)齊讀。
師:正在小白兔疑惑的時候,它來到小池遇見了誰?
生:小魚。
師:看圖上,小魚確確實實都游到了水面上來。下面,請左邊的同學當小魚,右邊的同學當小白兔,練習一問一答。(學生朗讀略)
師:練習得很認真!這回,右邊的同學當小魚,左邊的同學當小白兔,看誰練得認真。
師: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讀的怎么樣?誰來讀小白兔的話?大家聽他讀的怎么樣?
師:不錯。老師把這句話打在了燈片上。同學們,看這句話后面有“呀”和“?”,注意怎樣讀,大家齊讀。
師:下面老師再找一個同學來讀一下。
師:她讀得好一些,她特別注意了“小白兔你快回家吧!”的“吧”,讀出了小魚對小白兔的關心。還有一個詞,“悶得很”和前面的“天氣很悶”意思一樣嗎?
生:“天氣很悶”是說天氣非常悶,“悶得很”是比剛才還悶,而且嚴重得多。
師:下面我們都來當小魚,現(xiàn)在,比剛才還悶,不但空氣悶,而且水里也悶,我們都到水面上透透氣。(集體表演)現(xiàn)在有什么感受?
生:不悶了。
師:小魚為什么游上水面?
生:水里悶。
師:用自己的話說一話。
師:學得好。讀得也不錯。我們再來讀一讀。男生讀小白兔的話,女生讀小魚的話,找一名同學讀敘述的話。
師:讀得不錯,課間操
師:想一想,剛才小白兔聽到小魚的話它相信沒相信?從哪看出來的?請同學們讀第七自然段。
師:哪句話告訴我們小白兔真的相信了?齊讀。
師:“小白兔連忙挎起藍子往家跑。”“連忙”是什么意思?
生:很快。
生:立刻。
生:馬上。
師:能不能換個詞說一說?
生:小白兔急忙挎起籃子往家跑。
生:……立刻……
師:注意,還有一個詞,說小白兔挎起籃子,怎么做?一起做挎籃子的動作。
師:正當小白兔挎著籃子往家跑時,它看見了誰?
生:螞蟻。
師:看老師畫了幾只螞蟻?跟書上的一樣嗎?怎么不一樣?誰來說一說。
生:書上是一大群螞蟻,教師只畫了兩只,所以不對。
師:一大群有很多很多,所以,老師用“……”表示,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訴了螞蟻,現(xiàn)在,你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訴螞蟻吧!
生:“螞蟻,螞蟻,要下雨了,你快往高處搬吧。”
師:你說得多好啊,就把小白兔看到的和聽到的都講給了螞蟻。那么,剛才這位同學說的這番話轉訴給別人的過程,就叫做“消息”。齊讀(消息)
師:聽到小白兔的話,螞蟻是怎么說的呢?齊讀。
師:老師也把這句話寫在了燈片上,這句話后面也是有“呢”和“!”怎樣讀?從哪看出來的?
生:如果螞蟻不正在搬家,它會說謝謝你,小白兔,我馬上回去拿東西往高處搬。
生:這個詞非常肯定,說明螞蟻早知道要下雨了。
師:讀“是”的時候語氣要重些,齊讀。小白兔聽到螞蟻的話怎么做的?讀一讀。
師:對了!你們來讀小白兔的話,老師讀媽媽的話,看到了媽媽,快喊啊!……正在小白兔喊的時候,怎么了?
生:大雨點打了下來。
師:看黑板,剛才你們讀小白兔的話時,遇到這兩句話,開始讀:要下雨了!要下雨了!
師:看來,大雨真的來了,看黑板,說一說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生:(略)
師:不光是其它動物的話,小白兔自己也仔細觀察,得出了這個結論。你們學了這篇課文,說說哪些現(xiàn)象告訴我們要下雨了?
生:螞蟻搬家,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
師:除了課文講的,還有哪些動物下雨前和平時有不同的現(xiàn)象?
生:蛇過馬路,晴蜓低飛……
師:之所以看到這些現(xiàn)象就知道要下雨了,是因為這些現(xiàn)象與下雨有關,在平時生活中同學們要仔細觀察,不光是動物的,在大自然中、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師:下面先做一個練習,讀下面句子的不同語氣你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呀?
你今天怎么有空出來呀?我正忙著捉蟲子呢!我正忙著搬家呢!
燕子說:“要下雨了。”
螞蟻說:“是要下雨了。”
小白兔說:“要下雨了!”
生:“讀略”
師:假如小白兔第一個遇見的是晴蜓,正好也從小白兔的頭上飛過,想想小白兔會怎么問晴蜓呢?晴蜓又會怎么說呢?回去演一演,看誰會得到媽媽的夸獎!下課!
生:老師再見!
18 下雨 篇11
佚名
教學目標 :
1.認識16個生字,會寫“了、不、太、也、左、右”6個字。認識筆畫“乚”和4個偏旁“心、
2.認識句號和句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懂得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主動提供幫助
教學重難點:
①`認識生字識記字形認讀字音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投影
課程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認讀字。
一.導入 新課
大家見過蘑菇嗎?蘑菇的形狀像什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蘑菇幫助飛蟲的故事。
二.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領悟課文內容。
三.學生練習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的音
四.學習生字
1.出示
xiǎng dǎ wèi sǎn zài qián miàn hòu hái shì
想打為傘在前面后還是
2.小組內互學并討論方法
①聯(lián)系實物想象,識記“傘”。
②用比較法記“左”“右”“不”“還”“后”“在”
③用順口記“為”:點撇橫折鉤,最后一點在里頭。
3.從課文中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并讀帶有生詞的句子。
4.指讀生字,擴詞訓練
5.鞏固練習
①小組進行搶讀字卡游戲
②繼續(xù)擴詞
五.繼續(xù)練習熟讀課文鞏固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
一.檢查復習
1.讀字卡
2.指名讀生字生詞
二.指出本節(jié)課要學的生字
1.le bù tài yě zuò yòu
了不太也左右
2.觀察字的各筆畫位置,說說怎樣寫好這個字
3.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書寫,教師相機輔導
5.投影比較生字,指出優(yōu)缺點
三.學生書寫生字
四.抄寫詞語
五.作業(yè) :抄寫生字、生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練習說話.
一.檢查復習
1.默寫生字及生詞
2.指名讀課文
二.認識句號和句子
1.出示“下雨了,下雨了,蘑菇想為飛蟲打傘。”
2.思考: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寫完后的標志是什么?
“。”句號
句子后面畫句號,表示一句話,一句話能說明一個完整的意思。
3.數(shù)一數(shù)這篇文章共有幾句話?
三.說一說蘑菇為飛蟲打傘都打在什么地方?請畫出方向詞
板書:前后左右
四.再讀課文說說蘑菇是個怎樣的孩子?那當你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怎么辦?
五.練習背誦課文
六.想一想:你能用“前、后、左、右”說幾句話嗎?
七.作業(yè)
請你說說自己家住的位置,學校的位置等,最好說別人沒說過的。
18 下雨 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描寫歡樂雨景的兒歌,體驗下雨時小動物們的歡樂情緒。
2、引導幼兒認知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幼兒豐富的情感和想像力。
[活動準備] 課件、雨傘、頭飾、蘑菇傘、花瓣傘、荷葉傘、小紅傘。
[活動過程]
1、出示雨傘,引入活動。
師: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傘是用來干什么的呀?請小朋友看大屏幕,天氣怎么樣了?下雨了,滴答滴答,快到老師的傘下來避雨吧!雨傘真好,有了傘我們就淋不到雨了。
2、觀看課件,初步欣賞第一段詩歌:
(1)出示蘑菇傘,師:小朋友看,這是一把什么傘呢?小朋友猜了對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吧。
(2)播放課件,師:下雨了,滴答滴答,是誰打著一把蘑菇傘?下雨了,滴答滴答,是誰打著一把花瓣傘?下雨了,滴答滴答,是誰打這一把荷葉傘?下雨了,滴答滴答,是誰打著一把小紅傘?
(3)教師示范朗誦第一段詩歌。
3、.再次觀看課件,欣賞第一段詩歌,初步學習分角色表演。
(1)小朋友,你喜歡詩歌里的誰呢?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可愛的小動物、小姑娘和漂亮的傘吧!
(2)小朋友,你們愿意扮演詩歌里的小動物和小姑娘嗎?(出示小兔頭飾)下雨了,滴答滴答,小兔打著一把什么傘?(幫答對問題的幼兒戴上小兔頭飾)依次出示螞蟻、小雞、小姑娘頭飾并提出問題,幫答對問題的幼兒帶上頭飾。
(3)組織部分幼兒表演詩歌,其余幼兒跟教師一起朗誦。
4、觀看課件欣賞第二段詩歌并學習表演。
(1)為什么小兔、螞蟻、小雞、小姑娘下雨時要打著傘呢?
(2)有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小動物不怕雨,淋著雨,真快活。快活是什么意思呀?哪些小動物不怕雨呢?
(3)播放第二段課件,師:是誰呱呱呱的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示范朗誦詩歌2—3遍。
(4)組織幼兒分角色表演第二段詩歌。
5、看課件完整跟誦詩歌。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詩歌里的小動物和小姑娘嗎?讓我們一起看著大屏幕來念一念詩歌吧!
6、模仿詩歌里的小動物,到戶外游戲。
師:小朋友,我們學著詩歌里的小動物,出去做游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