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 柳(通用16篇)
詠 柳 篇1
一、設計理念: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愛游戲,難以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思維形象具體化,對他們來說,學習古詩是有困難的,而且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力求做到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生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采用靈活的形式,通過合作學習,進行交流反饋,并且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同時展示學生的個性。尊重、相信學生,創設出民主的課堂。 二、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感悟春天。 回憶有關春天的古詩,引出課題。將學生的所得進行展示。 (二)、嘗試解題,初讀課文。 1、借以前學過的《詠鵝》了解本課《詠柳》的主要內容。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讀古詩的欲望。 2、解題:詩人賀知章也和同學們一樣喜愛春天的柳樹,他用詩歌贊美了柳樹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 3、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交流認讀方法,尤其是自己的獨特的識字方法。 4、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三)、個性閱讀,體會內容。 1.學習第一、二句。
出示掛圖,你看到了什么? 2、 再讀課文,看圖觀察柳樹與樹枝的什么特點?詩人看到這么細嫩的柳葉,是怎么想的?
3、請學生再讀古詩。 4、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感嘆。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5、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6、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7.全班齊讀。
(四)、背誦古詩,賞境誦讀。 1、師啟發:在詩人筆下,柳樹是多么美妙,請同學們帶著喜愛柳樹,熱愛春天的感情去朗讀古讀,在讀中體會美。 2、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3、讓我們看著掛圖一起來有感情的背誦這首古詩 (五)作業設計: 搜集有關春天詠物的古詩,練習誦讀。 板書設計: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 掛圖 小黑板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 柳 篇2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作業 ,導入 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 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 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 )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業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1.開火車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講評
講評學生寫的關于柳樹的句子(課前收好,批改)
l.選出優秀的到臺上讀。
2.指出不足之處。(注意字要寫正確,句子要通順)
三、指導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的筆順要多次書空,讓學生記牢、寫的時候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字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一捺改成了一點。
“剪”字下面是個“刀”不要寫成了“力”。
3.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四、板書設計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教案點評:
古詩,通過描寫在春風吹拂下,柳樹迷人的姿態,贊美了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春天。教學中以學生實踐導入 ,并通過溫故知新,從以前學過的“詠鵝”理解就是贊美柳樹。并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課堂練習突出對學生說和寫的鍛煉。
教案示例二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讀3個新字。
2.理解詩句,了解古詩大致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指導學生寫春天柳樹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朗讀并背誦課文是重點。
2.理解詩句意思及描寫柳樹的美的特點是難點。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讀錄音磁帶;到戶外觀察柳樹。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打開掛圖(或放幻燈),激發興趣
放詩歌的朗讀錄音,在學生對詩歌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板書課題。
解題。學生試說“詠”的意思。教師小結:“詠”的本義是歌詠,在本課是歌頌、贊美的意思,作者借贊美柳樹來贊美春天。
作者簡介: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會稽永興(今浙江省蕭山縣人)。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進士,做過禮部侍郎等職。晚年不拘禮節,酒后作詩文,神采飛揚。今存詩19首,除外,《采蓮詩》、《回鄉偶書》也很有名。
二、指導看圖
圖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個一個說,再連起來說一遍)
同學們看了圖,想一想詩人是怎樣描繪自己所見到的情景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
1.請聽錄音,看看課文有幾句話。(標出句子)
2.看音節卡片,開火車讀。
bì chuí sī cái sì jiǎn
3.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
4.分組讀課文,男女生各讀一句。
四、學習生字
1.出示帶音節的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去掉音節讀。(注意“垂、似”的讀音)
3.識字、記憶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組觀察、討論。利用以前的學習方法識記字形。
(3)檢查自學情況。(指名學生當小老師,師生評議)
(4)教師重點指導:
碧,bì,上下結構,注意寫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橫要變成提。
垂,chuí,讀準翹舌音,8筆,注意寫好中間的部分。
絲,sī,5筆,要讀準平舌音,注意上面的寫法。
裁,cái,12筆,讀準平舌音,注意里面的寫法,和“栽”要區別開。
似,sì,6筆,讀準平舌音。
剪,jiǎn,11筆,上下結構。
4.鞏固練習(做游戲)。
(1)做找朋友游戲,找對了全班齊讀三遍。
(2)組詞練習。
五、課堂練習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認讀漢字卡片。
二、引導學生學習課文
1.引導學習第一句。
(1)自由讀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能說一點就說一點)
(2)齊讀第一句。
(3)指導朗讀(注意輕重音和停頓):
碧玉 / 妝成 // 一樹 / 高,萬條 / 垂下 // 綠 / 絲絳。
教師范讀,學生仿讀,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
(4)教師小結:
妝,打扮。一樹,滿樹。“一”在這里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的意思。萬條,柳樹枝條多。在古詩中“百”、“千”、“萬”經常泛指數量多。絲絳,一種絲織的帶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成的一樣,從樹上垂下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2.引導學習第二句。
(1)自由讀,說說你懂得了什么?
(2)指導朗讀:
不知 / 細葉 // 誰 / 裁出,二月 / 春風 // 似 /剪刀。
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
(3)教師精講:
細葉,指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剪出來的啊!
三、想象情景,朗讀、背誦課文
1.自由讀全詩。結合看圖及在戶外所看到的柳樹,想象詩句所描寫的畫面。
2.教師點撥:詩的第一句,寫的是實景,表現了整棵柳樹的顏色、形狀及樹上的柳條多。雖然是對靜物客觀的描寫,但是卻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蘊含著作者對柳樹的喜愛之情。詩的第二句,是作者的想象,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風”想象成手拿剪刀的能工巧匠,把在春風吹拂之中的柳樹想象為經過巧手剪裁的藝術品。這種大膽而巧妙的想象,把對柳樹的贊美引向對春天的贊美,深化了詩歌的內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這首詩贊美柳樹不是作者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憑借贊美嫩綠多姿的柳樹來贊美春天,歌頌春風給大地帶來了一派生機。
四、課堂練習
1.寫一寫課后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五、指導學生寫話
1.啟發學生說說在戶外看到的柳樹。同桌互說。
2.小組推選代表說,師生評議。
3.指導書寫。
例:春天來到了,柳樹的枝條上長出了一片片長長的綠葉,近看好像綠色不是很深,但是當你遠遠地望去的時候,整棵柳樹就被一層綠色的霧包圍著。一陣微風吹過,柳條隨風搖擺,就像在歡迎我們似的。
板書參考
探究活動
觀察春天的柳樹,或者其它景物,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的觀察結果。
詠 柳 篇3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作業 ,導入 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 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 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 )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業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1.開火車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講評
講評學生寫的關于柳樹的句子(課前收好,批改)
l.選出優秀的到臺上讀。
2.指出不足之處。(注意字要寫正確,句子要通順)
三、指導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的筆順要多次書空,讓學生記牢、寫的時候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字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一捺改成了一點。
“剪”字下面是個“刀”不要寫成了“力”。
3.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四、板書設計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教案點評:
古詩,通過描寫在春風吹拂下,柳樹迷人的姿態,贊美了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春天。教學中以學生實踐導入 ,并通過溫故知新,從以前學過的“詠鵝”理解就是贊美柳樹。并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課堂練習突出對學生說和寫的鍛煉。
第 1 2 頁
詠 柳 篇4
教材理解
《詠柳》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賀知章。詠柳,就是歌詠柳樹的意思。這首詩通過寫柳樹的美好姿態和蓬勃生機來贊美春風,以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見的春風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借以抒發作者在春回大地時的喜悅、歡快的心情。
教學目標:
1、 初步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春天的優美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2、 學會本課的一個生字:“詠”。
3、 能讀懂古詩,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三首詩的意思。
4、 會背誦、默寫古詩;能根據《詠柳》描繪的景色,結合自己的想象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讀詩題
1、 同學們,不知不覺中,春天的腳步又近了,你能從哪些地方看出春天正在走近呢?
是啊,這輕快飛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楊柳風,羞紅了臉的桃花,柳枝輕搖的柔柳,組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你看,這是什么?(出示:楊柳圖)
這是一棵怎樣的楊柳?
2、 那么在詩人賀知章的筆下,這又是一棵怎樣的楊柳呢?
出示古詩:詠柳
3、 一起讀讀題目。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歌詠柳樹)
這首詩唐代詩人賀知章寫的,我們還學過他的什么詩呢?在〈回鄉偶書〉詩人表達了他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那么在這首詩中,他要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解詩意
1、自由讀詩,要求:
⑴、 找出詩句中你還不懂的詞語或句子,并做上記號,
⑵、 在詩人筆下,這是一棵怎樣的柳樹?你從哪里看出來?
2、“碧玉妝成一樹高”,碧玉:青綠色的玉石;妝:裝飾打扮;一樹:指滿樹。這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綠色的新葉,好像是用綠色的玉石裝飾成的。
“萬條垂下綠絲絳”。絲絳:絲帶子,形容柳條的輕柔婀娜。這句詩的意思是:千萬條柔軟的柳枝,像是垂著的綠絲帶,迎著春風,輕輕地飄蕩。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葉:指新長出的細嫩的柳葉;裁:裁剪。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美麗而可愛的細葉子是誰裁剪出來的?二月的陣陣春風啊,就像是裁剪細葉的靈巧的剪刀!
3、 是怎樣的柳樹?回答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出示圖片。
三、悟詩情
1、 多么婀娜的柳樹啊,在詩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是啊,詩人賦予了柳樹靈動的生命,請大家拿起筆,也來畫一畫,寫一寫這么美麗的柳樹,請四人小組合作,兩人作畫,另外兩人把這首詩改寫成優美的一段話,等一下我們把最好的畫配上最好的文字,來做一次展出。
2、 學生小組活動。
3、 反饋并欣賞。
4、 在詩人和大家的筆下,我看到了如此可愛而動人的柳樹,那么詩人滿腔熱情地歌詠柳樹,又抒發了他怎樣的感情呢?
5、 是啊,春天是如此光彩奪目,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描繪、贊美春天,在同學們的手中,就握住了多少詩人心目中的春天,你能有感情地來讀一讀,并說說這首詩贊美了春天的什么嗎?
6、 春花,春草,春風,春雨,一景一人,一動一靜,皆能入詩,詩人用他們明亮的眼睛,敏感的心靈,優美的文字為我們描繪多少不同的春天啊,希望同學們也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一棵敏感的心靈,去觀察身邊的一切,領略身邊的美景!
詠 柳 篇5
詠柳⑴
【唐】 賀知章
碧玉⑵妝⑶成一樹⑷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⑸。
不知細葉誰裁⑹出,
二月⑺春風似剪刀。
【注釋】
⑴ 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本詩描寫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⑶ 妝:裝飾,打扮。
⑷ 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絳: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狀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農歷二月,正是仲春時節。
⑻ 似:好像,如同。
【譯文】
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風啊!
【題解】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賞析】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詠 柳 篇6
知識目標
1、學會讀寫“碧、垂、絲、裁、剪”五字。會讀“詠、妝、絳”三個字。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詩歌初知詩意。
3、體會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
能力目標
通過課前觀察和學習詩歌、練習用兩三句話描寫春天。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學會讀寫”碧、垂、絲、裁、剪”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難點
了解本詩的大意。
教學方法
課前觀察,圖文結合,反復朗讀。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幻燈片
第一課時
一、觀察“詠柳”的插圖或幻燈片
1.圖上畫的是什么?(長滿綠葉的柳樹。)
2.從圖上能看出這是什么季節嗎?(春天。)
3.教師介紹《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寫得那么美好,是憑借自然景物——柳樹,歌頌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滿了勃勃生機,激起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樹的樣子說—說。(激情引趣)
5.板書課躇。“詠柳”是贊美柳樹的意思。
二、讀詩歌
1.出示生寧卡片,指名讀。
2.借助拼音自讀詩歌,要求讀通順。
3.檢查讀的情況:指名讀、小組齊讀、互相推薦讀。
4.教師范讀。
三、初步了解詩文
1.看插圖或幻燈片,讀課文,想一想每句詩說的意思是什么?
2.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然后提出不懂的詞語。
3.互相討論解釋不懂的詞語:“碧”,綠的意思。“妝”,打扮的意思。“垂”,東西的一頭掛下來。
四、邊讀詩文邊體會詩中說的是什么
五、識記字形、寫字
引導學生識記字形。
形近字:“載”和“裁”,進行區別;“剪”和“碧”可通過熟字組合加以識記。“碧”,先寫上半部的兩個部件,要緊湊,下邊的石字居中。“垂”可以通過教筆順識記。“垂”字寫法: 。“絲”字要注意字形結構,兩個“ ”并排寫,千萬不要加點,下面一長橫把兩個“ ”托住。
第二課時
一、熟讀課文
二、了解詩句
1.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1) 通過看圖,看柳樹的整體和它的枝條。了解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像碧玉裝飾成的一樣。從樹上垂下來無數的綠色柳條就像綠色絲帶一樣。
其中幫助學生弄懂:“碧玉”是綠色的玉石;“一樹”是滿樹;“絲絳”一種絲織的帶子。
(1) 指導用欣賞贊美的語氣讀這句話。
2.了解第三、四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先理解“細葉”、“裁”的意思。
(2)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剪出來的呀!
3.朗讀全詩。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體會春日柳樹的美景。
4.背誦全詩。
三、完成練習第3題,進行醣話、寫話練習
1.觀察春天的柳樹。(可在上本課之前領學生去附近有柳樹的地方進行觀察或看掛圖)
2.說一說春天的柳樹是什么樣的。
(1) 說柳樹的顏色。
(2) 說柳枝和柳葉的樣子。
3.寫春天的柳樹。
(1)先寫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樹。
(2)寫柳樹的顏色、柳枝、柳葉的樣子怎么美。
4.學生寫話后教師進行評議。優秀的可在全體同學面前朗讀或展出。
詠 柳 篇7
詠 柳
作者:撒勁飛
知識目標
1、學會讀寫“碧、垂、絲、裁、剪”五字。會讀“詠、妝、絳”三個字。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詩歌初知詩意。
3、體會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
能力目標
通過課前觀察和學習詩歌、練習用兩三句話描寫春天。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學會讀寫”碧、垂、絲、裁、剪”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難點
了解本詩的大意。
教學方法
課前觀察,圖文結合,反復朗讀。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幻燈片
第一課時
一、觀察的插圖或幻燈片
1.圖上畫的是什么?(長滿綠葉的柳樹。)
2.從圖上能看出這是什么季節嗎?(春天。)
3.教師介紹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寫得那么美好,是憑借自然景物——柳樹,歌頌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滿了勃勃生機,激起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樹的樣子說—說。(激情引趣)
5.板書課躇。是贊美柳樹的意思。
二、讀詩歌
1.出示生寧卡片,指名讀。
2.借助拼音自讀詩歌,要求讀通順。
3.檢查讀的情況:指名讀、小組齊讀、互相推薦讀。
4.教師范讀。
三、初步了解詩文
1.看插圖或幻燈片,讀課文,想一想每句詩說的意思是什么?
2.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然后提出不懂的詞語。
3.互相討論解釋不懂的詞語:“碧”,綠的意思。“妝”,打扮的意思。“垂”,東西的一頭掛下來。
四、邊讀詩文邊體會詩中說的是什么
五、識記字形、寫字
引導學生識記字形。
形近字:“載”和“裁”,進行區別;“剪”和“碧”可通過熟字組合加以識記。“碧”,先寫上半部的兩個部件,要緊湊,下邊的石字居中。“垂”可以通過教筆順識記。“垂”字寫法: 。“絲”字要注意字形結構,兩個“ ”并排寫,千萬不要加點,下面一長橫把兩個“ ”托住。
第二課時
一、熟讀課文
二、了解詩句
1.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1) 通過看圖,看柳樹的整體和它的枝條。了解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像碧玉裝飾成的一樣。從樹上垂下來無數的綠色柳條就像綠色絲帶一樣。
其中幫助學生弄懂:“碧玉”是綠色的玉石;“一樹”是滿樹;“絲絳”一種絲織的帶子。
(1) 指導用欣賞贊美的語氣讀這句話。
2.了解第三、四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先理解“細葉”、“裁”的意思。
(2)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剪出來的呀!
3.朗讀全詩。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體會春日柳樹的美景。
4.背誦全詩。
三、完成練習第3題,進行醣話、寫話練習
1.觀察春天的柳樹。(可在上本課之前領學生去附近有柳樹的地方進行觀察或看掛圖)
2.說一說春天的柳樹是什么樣的。
(1) 說柳樹的顏色。
(2) 說柳枝和柳葉的樣子。
3.寫春天的柳樹。
(1)先寫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樹。
(2)寫柳樹的顏色、柳枝、柳葉的樣子怎么美。
4.學生寫話后教師進行評議。優秀的可在全體同學面前朗讀或展出。
詠 柳 篇8
教學內容:
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詠、碧、妝、剪、裁”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詠柳》。
3.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寫法,激發對春天的熱愛。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
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了解比喻的寫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手提電腦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同學們,春天已經悄悄地來到了人間,你看,天氣轉暖了,同學們脫掉了厚厚的棉衣,花開了,草綠了,燕子又飛回來了,春天的一切都充滿著生機。春天是這樣的美,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歌頌、贊美春天的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這節課先學第一首。
板書課題:5 古詩兩首
詠柳
2、出示寫有古詩的小黑板。
3、簡介作者:賀知章,唐代詩人,今浙江人,自號“四明狂客”,少年時便以文詞出名,還有一首《回鄉偶書》廣為傳誦。
4、釋題:“詠”即用詩歌來歌詠和贊美。“詠柳”就是贊美柳樹。那么詩人在詩中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教師范讀詩歌,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學生自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學習字詞。
(1)相互交流識記生字方法。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3)指名朗讀詩歌,相機糾音。
三、深度感悟,讀背詩歌
1、采用多種形式讀詩:
拍手讀、搖頭晃腦讀、根據自己的理解表演讀
2、指導看圖:你看到了什么?(一個兒童坐在一棵柳樹上吹著竹笛)從遠處看,倒垂下來的柳條像什么?(像用絲織成的綠色的帶子)
3、理解句意。
(1)讀著詩,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
(2)誰能試著說說第一、二兩句詩的意思?
碧玉:綠色的玉。 妝:裝扮。
萬條:指無數條。 綠絲絳:綠色的絲帶。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象用碧玉裝扮的一樣,從樹上垂下無數條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多美的一棵柳樹啊,就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這無數的柳條,就像她的綠色的飄帶。作者由這些柳條,又想到了什么呢?
(3)第三、四句詩又說了什么呢?
裁:剪的意思。“戈”部,跟衣服有關系。
剪:“前”為聲旁,“刀”為形旁。
似:好象。
(不知道這些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哦,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啊。)
(4)理解比喻句。
(把“柳條”比作“綠色絲帶”, 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5)你認為春風還會像什么?
四、指導朗讀背誦,想象畫面
1、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1)電腦出示柳樹圖。
(2)引讀:春天來了,你來到郊外,看到這么一棵柳樹,你就會想起賀知章寫的一句詩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再看看,那柳條上長著又綠又嫩的柳葉,在春風中跳著舞,你又會想到賀知章寫的另一句詩——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多美的一棵柳樹啊,就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那無數的柳條,就像她的綠色的飄帶。這時,你又情不自禁地對著柳樹,吟頌起賀知章寫的《詠柳》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多美的柳樹啊,一棵棵柳樹就像一位位婷婷玉立的少女,那無數的柳條,就像她們的綠色飄帶。你又忍不住張開雙臂,對著柳樹,美美地讀著《詠柳》——
2、讀著《詠柳》,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3 、指名上臺拿話筒比賽讀。
4、齊背古詩,邊背邊做動作。
5、每組派一名選手上臺比賽背詩。
五、課堂作業:
1、抄寫生字并組詞。
2、練習默寫古詩。
六、課外作業:
《詠柳》中用了比喻的寫法,想一想,找一找,學過的古詩中,還有哪些類似這樣詩句?把它們寫在采集本上。
參考答案: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3、日岀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6、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詠 柳 篇9
馬茂元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絳”,可能是暗用這個關于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綠絲絳”引出了“誰裁出”,最后,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制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么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里,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
詠 柳 篇10
第一課時
△齊讀:“單元提示”“學習重點”“預習提示”。
△提問:這一單元與上一單元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
△訂正:它們各反映了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上一單元是自然景物:這一單元是經濟文化生活。它們的關系是并列的。今天學習的《<詠柳>賞析》中的《詠柳》一詩是你們在小學學過的,可是“賞析”從未學過,你們一定很有興趣。
(一)總體認識(板書)(出示投景片①)
1.釋題
2.復習《詠柳》
①背誦本詩。②從體裁來分類:③從內容來分類:④本詩主題:
3.關于賞析
①本文的主題:②本文的基本結構:
4.學法
△請同學依次補出冒號后的內容。(學生補出)
△訂正:《<詠柳>賞析》就是對《詠柳》的欣賞與分析。學習怎樣欣賞詩歌,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欣賞,是老師的教學目的。
△全班背誦《詠柳》。
△訂正:明確《詠柳》是七言絕句,是詠物詩。
△請學生在“預習提示”中抓三個動詞和三個名詞,并搭配起來。
△訂正:那就是揣摩含義——再現形象——引入意境。(板書)這就是本文的主題和學法。本文的結構很清晰,第4段是過渡,全文分為兩部分,前部分是對《詠柳》作語言分析;后部分是對《詠柳》的藝術鑒賞。
(二)閱讀課文
△請同學們帶表情地朗讀課文。△學習1—3段,討論投景片②上的題(五分鐘)。
1.作者怎樣串講第一句?為什么抓住“碧玉”進行分析?通過什么進而分析全詩?
2.作者怎樣串講第二句?為什么抓住“綠絲絳”進行分析?怎樣進而分析全詩?
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詩中哪一個關鍵詞進而引出了“春風”的?
△訂正:明確“碧玉”是描繪柳樹整體的關鍵詞;作者是通過揭示“碧玉”的雙關意義進而分析全句的。“綠絲絳”是描繪柳枝的關鍵詞;作者通過想象,化靜(萬條垂下)為動(隨風飄拂),進而分析全句。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誰”自然地引出了春風。
△請同學們歸納第一部分大意。明確第一部分是對詩的語言分析,讓讀者從總體上理解表層含義,初步感受詩歌塑造的意境。
△提問:第4自然段怎樣承上啟下?
△訂正:用總說本詩的句數和字數來承上;用提示下一部分的內容來啟下。其中“但”字起到了樞紐作用。
△學習第5段,討論投影片③上的題(1分鐘)。第一題:在第5段中,作者是從詩的類別的角度來鑒賞的。他是怎樣從表層內涵深入到深層內涵的?
詠 柳 篇11
一、活動目標:
1、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2、理解古詩中“詠”、“碧玉”、“妝”、“絲絳”等字、詞的含義。練習發音詠、高、條、絳、垂、知。
3、欣賞古詩,并初步理解古詩發現古詩韻律的特點。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古詩中“詠”“碧玉”“妝”“絲絳”等詞的含義。
難點:初步理解古詩并發現古詩韻律的特點。
三、活動準備:
柳樹圖畫、 教學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幅柳樹的圖畫。起幼兒興趣。
——這是一棵什么樹?它是什么樣子的?
(二)欣賞教學課件。了解一些關于柳樹的知識。
1、教師小結柳樹的特點:落葉樹,柳枝細長,柔軟下垂,生長很快,適合在水邊生長,樹皮,樹枝,樹根都可入藥。
2、讓幼兒小結柳樹的特點。
——你覺得柳樹美不美?什么地方美?
(三)欣賞古詩<詠柳>的教學課件。讓幼兒欣賞并理解古詩內容。
1、初次欣賞古詩。
——在古代有個叫賀知章的詩人也覺得柳樹很美,他寫了一首詩來贊美它,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2、完整欣賞古詩《詠柳》,初步理解古詩。
——詩歌里說了些什么?你記住了哪一句呢?
3、再次欣賞古詩,理解古詩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字詞你不明白?你可以舉手問老師。
4、分句理解古詩意思。
5、通過觀察課件,小結古詩的特點。
——你們來看一看這首古詩和我們平時所學的兒歌有什么不一樣?
(四)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1、教師范讀,讓幼兒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這是一首很美的詩,老師也想念一念, 你們來聽一聽好嗎?
2、師生一起朗誦古詩:集體、輪念等多種形式。
3、請幼兒表演朗誦古詩。
詠 柳 篇12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作業 ,導入 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 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 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 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業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1.開火車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講評
講評學生寫的關于柳樹的句子(課前收好,批改)
l.選出優秀的到臺上讀。
2.指出不足之處。(注意字要寫正確,句子要通順)
三、指導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的筆順要多次書空,讓學生記牢、寫的時候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字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一捺改成了一點。
“剪”字下面是個“刀”不要寫成了“力”。
3.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詠 柳 篇13
課型:新授課
課時:一課時
課題: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九課《詠柳》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詩歌的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詩句;
3、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5、訓練學生自學,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詠柳》插圖;
2、詩人概況(生平、詩作);
3、學習目的條目。
4、古箏磁帶,錄音機;
5、詩歌正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復習所學;
師:同學們已經學過許多古詩了,你們能背幾首給老師聽聽嗎?
生背古詩。
2、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是第九課古詩二首中的《詠柳》。(板書課題)請自由讀一下這首詩,把不認識的字,詞勾下來(生朗誦古詩)
3、認讀生字
師:有哪些字不認識可以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解決。(注音生字)好,請大家一起朗誦這首詩。
4、指導朗誦;
師:朗誦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頓的話,我覺得你們能讀得更好。讀古詩是很講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則來讀。現在請大家聽老師朗誦一遍,并在停頓的地方劃上“/”。(師范讀,配樂)聽了老師的朗誦,你們想不想再來朗誦一次?(個別讀,配樂)。
二、講解
1、明確學習目的;
師:今天我們這節課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幾個方面(出示學習要求:1、了解詩人;2、理解詩題;3、能解釋重點詞“碧玉”“妝”“一”“萬條”“絲絳”;4、能解釋詩句的意思;5、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6、體會詩的意境;7、背誦古詩)
2、組織自學;
師:這既是學習的要求,也是學習古詩的步驟。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前四項學習要求。如有問題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學
教師投影詩人情況并作巡視。(預計出現問題:1、不能理解“一”,解決方法:出示裝滿水的水杯,引導學生理解“一”在這里是滿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詩中的意思,解決方法:出示插圖,提問,碧玉是什么顏色,與柳樹那一部分的顏色相似?3、不能理解“絲絳”的意思,解決方法:查字典解釋“絳”,再次出示插圖,提問:柳樹的哪一部分像絲帶一樣柔軟。)
3、師生交流;
師:現在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詩人,
師:這首詩的題目“詠柳”是什么意思,
師:請四位同學分別解釋四句詩,
4、分析全詩;
師:請思考一下,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柳樹,這個季節的柳樹有什么特點?請自由讀全詩,邊讀邊想。
5、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師:整首詩既描寫了柳樹,又提到了春天。現在誰能告訴我,詩人在寫這首詩時是一種什么心情?提示:請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詩人,跟隨老師去郊外走一走,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當時許多植物還沒有發芽,加上還有些寒意的風,使人覺得現在仍然是冬天,正在這時,一棵高大的柳樹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為它已經長出了新葉。嫩綠細長的葉子長滿了整棵柳樹,遠遠望去柳樹就象是用碧玉裝扮起來一樣,而那長滿了柳葉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來,隨著春風擺動,就象是一條條的綠絲帶。正是有了這棵柳樹,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終于走了,充滿生機的春天來臨了,過不了多久,萬物都將復蘇,五彩繽紛的顏色將重新裝扮整個世界。想到這里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為什么感到高興,詩人因為春天來了而感到高興,說明他對春天怎樣?(板書:詩人的喜春之情)我們已經理解了詩人寫詩時的思想感情,請大家再來朗誦一遍這首詩,注意要體現出詩人喜春贊春的感情。同時要一邊朗誦一邊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配樂,生朗誦)我覺得大家還可以再投入一些,跟著老師再來朗誦一遍。(教師朗誦詩注意姿勢)我感覺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詩人,你們讀得太好了。
6、背誦全詩;
師:現在請大家用1分鐘的時間背下這首詩。
(生背誦)請這位同學背一下。好,請各位一起來背這首詩,注意要把自己當詩人。(生齊背)
7、體會意境
師:詩人為我們描繪了春天中柳樹的美妙姿態,春天里除了柳樹外還有其他美麗的景色,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誰的想象力最好。(配樂)
請同學們說說你想到了哪些美麗的景色?
8、自查知識掌握情況;
師:請大家對照學習要求自己檢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經達到了。(出示學習要求)(板書:你已經知道的;你還不大清楚的;你還想知道的)
練習(根據時間安排)
三、結束
1、學法總結;
我們在學習這首古詩時是按什么順序。你是怎樣學懂這首詩的。(板書學法)
2、作業布置
春天是美麗的,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有無數的人描寫春天,贊美春天。這些人中有畫家,音樂家,詩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關的資料,當然也可以把你對春天的看法收集進去。明天我們來開展一次“春天”展示會。
詠 柳 篇14
學設計示例
3 詠柳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作業 ,導入 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 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 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 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業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1.開火車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講評
講評學生寫的關于柳樹的句子(課前收好,批改)
l.選出優秀的到臺上讀。
2.指出不足之處。(注意字要寫正確,句子要通順)
三、指導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的筆順要多次書空,讓學生記牢、寫的時候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字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一捺改成了一點。
“剪”字下面是個“刀”不要寫成了“力”。
3.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四、板書設計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 柳 篇15
一、交代本節課教學任務
本節課學習第一首古詩《詠柳》。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一)讀一讀古詩《詠柳》
(二)根據詩句及圖畫的內容,試著講一講古詩的意思。
(三)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學習這首詩中的生字詞,重點指導
(一)把下面的字音讀準確:
詠yǒng 妝zhuāng 絳tāo 裁cái
(二)認清字形。
詠與泳、妝與壯、絳與滌、裁與栽,進行比較,區別字形、字意。
四、復習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板書:①知詩人 ②解詩題 ③明詩意 ④悟詩情
五、按照以上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學習古詩《詠柳》
(一)出示《詠柳》。
提問:這首古詩是誰寫的?簡介作者。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賀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與唐代大詩人李白是好朋友。他寫的詩感情豐富,清新通俗。)
(二)解詩題,運用分解法理解“詠柳”一詞。
詠,歌唱、贊美的意思。
柳,柳樹。
《詠柳》這首詩,是借贊美春天里多姿的柳樹來歌唱、贊美春天。
(三)下面,我們逐詞逐句討論、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碧玉妝成一樹高。
碧玉、妝、一樹、高,各指什么,什么意思?
碧玉:這里指深綠色的玉,是形容柳樹枝葉那種可愛的綠色。
妝:裝飾、打扮的意思。這里有一種擬人的意味,好像不是柳樹長出來的顏色,而是有人給柳樹梳妝打扮成的一樣。這是誰呢?是春天!
一樹:指整個樹,滿樹。“一”字在這里不表數量,表示“滿”、“全”、“整”的意思。
高:指樹的高度。
這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綠色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成的一樣。
2.萬條垂下綠絲絳
萬條:指柳樹枝條多,“萬”提個概數,指數目多。
絲絳:一種絲織的帶子。用來形容長長的柳條非常柔嫩,輕盈。
這句的意思是:這棵柳樹上,有千萬條柳條好像綠色絲帶子一樣垂下來。
3.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整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4.看圖,展開想象,用語言描繪“碧樹”、“垂下綠絲絳”的美麗形象。
5.不知細葉誰裁出
細葉:指柳枝上細嫩的柳葉。
裁:是裁剪的意思。
討論:句尾的問號表示什么?
(表示發問,引人思考。)
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從哪個字看出來的?
(作者運用了擬人寫法,從“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讀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
這句的意思是:不知道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這些細細的柳葉?
6.二月春風似剪刀
似:好像的意思。
這句是對上句提出問題的答復。
這句的意思是:二月里柔和吹拂的春風,像剪刀那樣裁剪出來滿樹的柳葉。
7.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整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8.讓學生試著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指名同學在全班說一說。)
(四)體會,討論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過贊美嫩綠多姿的柳樹來贊美春天,歌頌了春天給大自然帶來的蓬勃生機,蘊含著作者對柳樹的喜愛之情,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
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詠柳》
標題“詠柳”,“柳”字要讀得重,兩字中間拉開一些,讀作“詠——柳”。
第一句:“碧玉”讀重音,指導學生在頭腦中展開想象,突出顏色的美麗。“一”讀重音,強調整個樹,讀成二聲yí。“妝成”之后可有一個小停頓。全句讀作:
第二句:“綠”讀重音。“萬”讀次重音。“絲絳”指導學生結合想象讀出輕盈、隨風飄蕩的美感。全句讀作:
第三句:“不知細葉”要讀得連貫,中間不要有停頓。“誰”發shuí的音,讀重音。句尾讀出疑問的口氣。全句讀作:
第四句:“春風”讀重音,體現對上句“不知”的回答。“似剪刀”讀成降調,表示對上句的答復。全句讀作:
七、小結
(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哪里?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二)作者運用了怎樣的手法把詩句寫得生動,形象?
(運用了新奇的想象,生動的比喻,表現了整棵樹的顏色,形狀及樹上的柳條的多,還把春風比作剪刀,巧妙地刻畫出春柳的秀麗形象。并且用“裁”這一擬人的寫法,把春天人格化。)
八、布置作業
背誦、默寫古詩。
詠 柳 篇16
教學目標:
1、讀準4個生字的音,能正確書寫“詠、碧、妝”等生字和“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能有感情背誦和正確默寫兩首古詩。
3、能用自己的話大致說出詩意,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是重難點。
教學準備:
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鏈接描寫春天的古詩和寫春天的詞句。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詠柳》
一、導入
1、引入: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贊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
(學生個別背誦)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先學習《詠柳》,它的作者是唐朝的賀知章。板書課題:古詩兩首 詠柳 唐 賀知章
(學生齊讀詩題1遍。)
3、學習寫生字:詠(用口吟誦)
4、釋題:詠柳就是描寫柳樹,贊美春天。
[設計意圖:以詩導詩,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喚起學生初步的情感體驗,為學習新課作鋪墊。]
二、初讀
1、出示《詠柳》:借助音節,自己練習把古詩讀得字正腔圓?
(學生自由讀 個別讀 齊讀)
2、隨機正音:裁 妝 絳 似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由讀、個別讀等多種形式,以文本為依托,讓學生在詩句中正音。]
三、組織學習
1、回憶學法: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學習古詩?
(學生個別說)
2、小結學法。
3、借助工具書或注釋自學古詩,用——?標出疑點。(學生自由學習)
4、相互釋疑。
[設計意圖:學生已有了學習古詩的經驗,充分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給學生一片自主研究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技是“綠絲絳”?(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全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設計意圖:在古詩教學中,要注意從分析語言入手,啟發學生想象詩歌所描述的生動形象,引導他們領會詩情畫意,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情。”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內容,教學時要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插圖,指導觀察,啟發學生去想象。:詩句中所表現的既是詩人對柳樹的贊美,對春天的無限熱愛的感情。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情感,就必須指導學生反復的朗讀,同時適度講解。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就能讀得聲情并茂了。]
五、置疑問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分析評價,查漏補缺,往往能使學生得到能力上的真正提高。]
六、指導書寫:
碧(猜字謎:王白二人石上坐) 妝(打扮,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裁(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剪
[設計意圖:要使學生達到記背詩句,難字的書寫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在詩聲瑯瑯的之后,讓學生靜下心來寫一寫,可謂動靜結合,效率可更高。]
第二課時《春日》
一、復習導入
1、齊背《詠柳》,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詩句的意思。
二、自學《春日》。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想象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四、背誦古詩。
五、拓展閱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互相交流,背誦。
六、 作業:
默寫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