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精選16篇)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發布時間:2023-07-08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精選16篇)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1

  《春雨》原名為《春夜喜雨》,全詩為: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這是描繪春夜喜雨,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此雨之好,好在適時,好在潤物。讀這首詩,腦海里常會跳出一個詞:和風細雨,一句詩:斜風細雨不須歸。意境之感油然而生。倒感覺這首詩的原名比現名更為貼切,更能表達作者的心理。你看,全文不著一“喜”字,“喜”字也如這春雨,悄然無聲地潤人心田,多美!

  教學時,緊扣詩眼“好”,可以悟出詩情“喜”。

  簡單構思:

  一、找到形容雨的一個字:好

  二、讀詩品味“好”體現在幾個方面

  三、回到詩的原名,體味詩情:喜

  四、朗讀背誦本詩和其他描寫春天的詩。

  五、教學生字詞。

  紫蘇:

  《春雨》一詩中"好"字為詩眼,從好入手,體會春雨的"好'處教學法,在我們的語文教參書中對這一詩眼的教學設計,從"<春雨>這首詩中的"好雨"有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來?"這一問題而展開,與學生的兒童經驗聯系起來,把誦讀積累與情意熏陶結合起來,在活潑\流暢的教學過程中傳遞初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彭程萬里:

  我在教學這首詩時,抓住“好”字,讓學生從詩中找出能感受到雨“好”的詞句。孩子們找的不錯。

  后來,通過補充后幾句及題目又寫做《春夜喜雨》時,抓住“喜”字,使孩子們體會到了作者的喜悅心情。感覺比較理想。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思想感情。

  2.繼續運用“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自能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讀懂古詩,理解詩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

  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學生搜集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古詩《詠柳》,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感知美。

  1.課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揭題解題,簡介作者:這節課,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一起來學習一首

  寫春天的詩——《詠柳》。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詩人賀知章你們知道嗎?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3.課件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

  4.過渡:柳樹真美啊,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一首贊美柳樹的詩。(課件出示詩歌)師:同學們已經按課文的預習要求預習了課文,接下來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把這首詩再朗讀幾遍,等一下向老師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能力好嗎?讀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能體現柳樹美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個記號。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1.生自由朗讀。

  2.檢查朗讀情況。

  3.檢查自學情況:通過預習和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請大家自由來說說。

  4.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讀懂的地方。

  5.看來大家通過預習,都能自己理解詞語跟句子的意思。學到這里,大家發現這棵柳樹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樹高、綠;枝多;葉細)

  6.小結:這棵柳樹多美啊,它長得又高又綠,樹上垂下無數的柳條,它的葉子細細的,多么惹人喜愛啊!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呢?(贊美、喜愛)我們一起讀一遍好嗎?(學生齊讀)

  三、質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1.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那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梳理疑問,重點問題再交流朗讀)

  3.交流朗讀:(主要運用課件幫學生理解,讓學生通過反復讀及小組討論體會課文三個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課文語言的美及柳樹的美)

  (1)出示第一句詩課件,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的嫩葉,寫出了柳樹顏色翠綠、生機勃勃的特點,讓人感覺柳樹的顏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詩課件,體會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顏色翠綠的特點,讓人覺得它的樣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詩課件,體會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以及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齊讀全詩。

  5.小結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用什么方法來寫出柳樹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的枝和葉,寫出了柳樹的顏色美,又用絲絳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樣子美,然后展開大膽的想象,由柳樹想到二月春風,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請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意境描繪出來。

  四、想象意境,熟讀成誦——欣賞美。

  1.學生閉目想象意境。后先讓學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再指名描繪意境。

  2.出示本詩配歌課件,讓學生欣賞詩境的美。

  3.吟誦本詩: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4.學生吟詩,背詩,互相評價。

  五、選讀詩歌,拓展思維——豐富美。

  1.大家吟詩的時候多投入啊,可見這一首詩寫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讀一些這樣的好詩呢?

  2.課件出示與本詩相關的幾首古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讀。

  六、自主作業,遷移能力——延伸美。

  學了這首詩后,你回去想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可找一些描寫春天的詩來朗誦;可畫一幅春天的畫,可以《詠柳》為題寫一篇作文。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及《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要發散學生的思維)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根據課堂情況可讓學生寫一寫)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1)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

  方法: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后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

  方法: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五、識字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促、深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六、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第二課時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么學習。

  自學基本步驟:

 。1)自讀:讀準字音,并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2)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讀中產生的疑惑。

  (3)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說說讀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四、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指名朗讀詩文。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問:你能用讀來表現出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促發想象。問:同學們在讀時頭腦中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嗎?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生字連詞背誦。

  方法:請學生把生字按出現的先后順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

  方法:(1)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2)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六、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書寫生字

  七、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推薦相關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4

  之一

  佚名

  一、教學內容:

  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了贊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其中一首。

  三、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熟讀、簡析、體情、自主學習。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古詩作為我國悠久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最近的課外時間你又背誦了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說可能怎樣來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歸納出臺下順序(如果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沒有這樣的練習,有可能總結不出來,教師可以進行引導):

  3、解古詩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大體了解詩意;

 。2)體會作者的感情;

  (3)感情誦讀。

  二、學習古詩。

  第一步:

  1、根據搜集到的資料,談談你對作者李白的了解。

  2、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組合作,利用字典、課后注釋和文中的插圖(投影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交流。

  2、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天門、楚江、中斷(中間斷開)、開(通)、至此回(在這里拐彎),通過理解這些重點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意圖:運用小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直解決。

  4、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簡單畫出來,在交流時結合畫面敘述。(建議教師在交流中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強求學生敘述得太一致,將大概詩意敘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詩歌所描寫的雄偉的景象,體會了作者的贊美之情,讓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先自由讀,再請學生讀給全班同學聽。

  2、背誦這首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三、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意圖:將課前的搜集與課內的相結合,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望天門山》,誰來背誦一下?先個人背誦,再集體背誦。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誦給大家聽。

  3、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另一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意圖: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給學生一個展示背誦搜集到的古詩的機會,體會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學古詩,明白大意。

  1、自由朗讀古詩,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小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課后注釋、課文插圖來理解這首詩歌。)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作者蘇軾的了解:

 。2)對題目的理解;

 。3)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題(書寫)、西林、壁(墻壁)、橫看(從下面看)、緣(因為);

 。4)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裝的理解完全一致,大體把握詩意即可。)

  [意圖:由于這首詩的詞句比較易懂,教師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學生自主學習,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生間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意思。]

  3、大家對這首詩歌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估計學生可能會問:為什么作者在這座山中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古詩的意思。)

  4、出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畫面,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決疑問。[意圖:這首詩的后兩句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電教手段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很直觀地弄明白。]

  三、體會詩境,感悟道理。

  1、剛才大家通過自學。明白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邊聽老師誦讀這首詩,一邊閉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教師配樂誦讀,學生想象。

  2、交流,估計學生可能想象到廬山雄偉的景象,比如連綿不斷、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有創意的想象。

  3、討論,然后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2)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意圖: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比較淺顯地感悟這首詩中蘊含的道理,在討論中明白這首詩蘊含的道理,受到啟發。]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搜集的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教學小結:

  這兩首古詩或繪畫或悟理意境深遠,是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詩篇,課后我們通過背誦來更好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大意,明白“尋、聞、畏、緣、橫、側”的意思。

  2、通過想象和對比,體會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中蘊含的哲理,并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3、滲透學古詩的方法,培養自學能力,提高古詩的賞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利用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弄清楚古詩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2、想象每首詩描繪的情景,引導學生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所蘊含的道理,并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學前準備:

  1、老師自制教學課件。

  2、學生課前預習,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登過山嗎?誰能談一談你當時的感受?(引導學生回憶、談論)

  2、揭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詩都是詩人登山后所寫的,你想了解他們登山后的感想嗎?

  二、通讀古詩 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指導字正腔圓地讀正確。(板書:知音)

  3、讀后交流: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預計:

 。1) 作者都是宋朝的詩人。

 。2) 都有景物描寫。

 。3) 都借寫景說明道理。

  過渡:這兩首詩蘊含了什么哲理?讓我們一首一首的來品悟。

  三、 明白詩意 感悟哲理

  學習《登飛來峰》

  1、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

  2、在自學的過程中,哪些字詞的意思較難需要提醒大家的?

  3、品讀“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體會山高塔高,指導朗讀)

  4、品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悟出哲理: 站得高看得遠 )

  5、補充閱讀《登鸛雀樓》、《望岳》深化感悟。

  學習《題西林壁》

  1、出示詩:指名讀。

  2、欣賞廬山風光,品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1)理解詩句意思。

 。2)補白練習,體會:觀察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

  從遠處望,廬山( 高大巍峨 )。

  從近處看,廬山( 青蔥翠綠 )

  從高處俯視,廬山( 云霧繚繞 )。

  從低處仰望,廬山( 飛流直下 )。

  3、品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悟出哲理: 看事情不能片面)

  四、對比閱讀 深入體會

  1、學完了兩首古詩,說說“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2、出示小資料,了解詩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背景,再次感悟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和人生感悟的不同。

  五、拓展閱讀 學以致用

  六、總結

  板書:

  古 詩 二 首

  最高層 (站得高,看得遠)

  活用

  明理 此山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曉意

  知音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能正確書寫7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對詩句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背誦課文。

  2.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三、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敕勒歌》。

  教學目標:1、認識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領會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

  教學重難點:1、背誦課文。

  2、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談話引出課題。

  語文版S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 荷語無聲 - 荷語無聲

  2、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句,糾正字音,再把課文讀通順。

  3.開火車認讀生字。

  4.指名讀課文。提醒“見”的讀音。

  三、熟讀課文,理解詞語。

  1.自學詩文。

  2.小組交流。

  3.指名讀。說說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ㄋ{藍的天空,遼闊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壯的牛羊。)

  4、學生對讀懂的詞語和不明白的詞語進行交流,針對學生不明白的詞語

  教師解疑。

  四、賞讀討論,背誦詩文。

  1.學了這首古詩,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為什么?

  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

  ①小組討論。

  ②集體匯報,教師隨機點撥

  2.背誦詩文。

  這首詩就像一幅鮮活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再想象一下詩中

  壯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誦一遍。

  五、憶生字,指導書寫。

  1.讀要求會寫的字:首、川、似。

  2.按結構記憶字形。

  獨體字:首、川。

  左右結構的字:似。

  3.指導書寫:讓學生觀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寫。

  重點指導:首、似

  六、總結。

  1、背誦古詩。

  2、教育學生學習作者,熱愛大自然。

  七、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生字各寫一行。

  教學反思:這是一首經典詩歌,是北朝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的民歌,詩篇熱情地贊美了敕勒草原的遼闊、水草的豐茂和牛羊的繁盛。意境高遠,風格渾樸蒼茫有著豐富的審美內涵。作品用及其洗練的語言,準確的描繪出敕勒草原的蒼茫景象,歌頌了山川風物,贊美了牧民安居樂業的生活。本著與學生一起欣賞經典之美的目的,我充滿激情地上完了這節課。

  第二課時

  望廬山瀑布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廬山瀑布的壯美。

  教學重難點:背誦古詩,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時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詩題。

  今天老師再帶你們到風光秀麗的廬山看看。(出示掛圖)廬山秀麗的風

  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許多文人來觀賞,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詩篇。今天我

  們來學習贊美廬山瀑布的古詩《望廬山瀑布》。板書:望廬山瀑布

  二、初讀詩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詩句,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讀詩句,互相糾正字音,把詩句讀正確。

  3.開火車認讀生字。

  4.指導名讀全詩。

  三、再讀詩文,理解詞語。

  1.自學詩文,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還有哪些詞不明白。

  2.小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師解答學生未解決的詞語。

  4、出示掛圖,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5、想象意境,背誦詩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會寫的字:尺、掛、流、煙,

  2.記憶生字。

  按結構記字。獨體字:尺

  左右結構的字:掛、流、煙。

  3.指導書寫。

  五、總結談話,課后拓展。

  1.這節課,我們和詩人一起領略了廬山瀑布的磅礴氣勢,體會到詩人對

  大自然無限熱愛的感情。

  2.請同學們課后收集你喜歡的古詩。在古詩朗誦會上讀給大家聽。

  六: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生字各寫一行。

  板書設計: 3古詩兩首

  天

  勒樂歌 野 廣闊、美麗

  牛羊

  望廬山瀑布

  飛 三千尺

  壯觀 夸張

  疑 落九天

  教學反思:體會詩的意境是學習古詩的非常重要的方法,這種意境有時靠人們的言傳,就破壞了個人對詩境的理解個性,而作為教師又不能不講,不講學生就很難理解,就如“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以夸張手法表現的意境,學生是不容易體會的,因此,教學中就要想辦法縮短學生現有關知識與詩的意境的距離,以便,更好地體會。如前面對“望”的理解就是從直觀的觀察到實景的觀察再到句子的描寫,層層遞進,而對“望”字的理解,又成為學生理解全詩的一座橋梁,這樣對“望”字的品讀,理解就應當是有效果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能抓住關鍵詞、句,以達到對詩的理解,應當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的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學重點】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春曉》

  【課時目標】

  1、認識前面6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春曉》,背誦《春曉》。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通過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許多有關春天的知識。誰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ㄒ庠谡{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活學生對春天的感受,為進一步理解春天作鋪墊。)

  2、師: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天不僅我們喜歡,許多古代的詩人也很喜歡,他們還寫下一首首詩贊美春天美麗的景色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齊讀。

  學習“古、詩、首”3個字。

  二、學習《春曉》

  出示整首詩。

  1、讀通:

 、拧煟哼@首詩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詩人孟浩然寫的。

 。R讀詩題)

  很多同學都會背這首詩,請大家看拼音,認真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比賽背詩,看誰能把每個字音背準。

  (教學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才能較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自主性。)

  ⑵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詩。

 、恰≈该痴b。

 、取≌J記漢字:

  (指名讀準詞──交流識記加橫線字的方法──組詞,猜字義)

  春眠、春曉、處處、聞啼鳥

  2、理解感悟:

 、拧∮衫斫狻按簳浴币耄@首詩描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讀讀第一句。(也可做做動作幫助理解)

 、啤≌埻瑢W們再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恰〗涣饔懻搶W習:

  ① 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B、風雨、花)

  ② 春天,鳥兒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

 。ɡ斫狻疤幪帯薄奥劇薄疤洹保

  播放一段鳥兒鳴叫的錄音。耳聽鳴叫聲,想象鳥兒飛翔的畫面,讀好第二句。

 。w會春天所帶給人的美好、愉悅)

 、邸≡娭兴鑼懙幕ㄔ鯓樱

 。ɡ斫狻爸嗌佟,也可畫畫幫助理解)

  這花與風雨之間有什么關系?

  花落了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很可惜、很美)把你體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吟誦:

  ① 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樣的?

  ② 朗讀全詩,背誦。

  三、再現生字,指導寫字“古、聲、多、處”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8

  一、復習導入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學生講關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疑。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悟詩:

  ⑴可查字典理解字詞來理解詩句。

 、坡撓凳占馁Y料和同步閱讀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來理解。

 、强尚〗M合作,也可獨立自悟。

  4、有感情朗讀詩:

  ⑴生練讀。

 、茙熤笇Ю首x。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三、背詩比賽

  1、練習背誦。

  2、組內比賽。

  3、各組隨機抽查比賽。

  四、識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教師范寫“屏”。

  五、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了這個夢想。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見到廣寒宮、嫦娥,見到環形山等等,又會演繹出怎樣的富有現代特征的神話故事呢?請用“廣寒宮、嫦娥、“神舟5號”飛船、運動會”等詞語編寫一個想象故事。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9

  教材分析:

  本文有兩首古詩。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動態,用夸張的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后者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浣花溪的風物景色與幽雅的環境,表現了詩人重歸草堂暫留蜀地的喜悅,同地也表現了他對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鄉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也可能多數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后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要求不宜過高,不搞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即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通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云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

  生:產生。

  生紫煙:發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夸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么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里想的話說一說嗎?

  (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么大膽、新奇的想象。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荷、飛、落)

  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練習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么?(“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扒镅,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扒镅本褪墙K年不化的積雪,并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并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么一種閑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東吳指什么地方?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復練讀。

  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10

  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二冊第二十課《古詩兩首》。

  一、教材分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課《鋤禾》和《憫農》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每首詩都是五言絕句。兩者相比,《鋤禾》難度較之《憫農》稍大些。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鋤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著再學《憫農》。然后再以一首帶多首,放手讓學生學習補充的兩首詩歌《詠鵝》、《春曉》。當然,這兩首古詩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難易適中,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是對古詩的積累。所以,學好古詩《鋤禾》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根據教材的難易和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我分兩教時進行教學。第一教時:把《鋤禾》作為范例進行教學,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學習過程;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學《憫農》,補充學習《詠鵝》、《春曉》。這樣安排簡潔、緊湊而又有所側重。

  下面我重點來分析一下《鋤禾》這首古詩。(出示課件畫面并板書:鋤禾)

  《鋤禾》是學生在小學課本中學到的第三首古詩。在這之前所學的《畫》和《古郎月行》兩首古詩,意思淺顯易懂,而《鋤禾》這首古詩也比較簡單,但在理解意思時必須適當調換詞語的順序。那么,正確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也就是本課教學難點之一。從內容上看,《鋤禾》的前兩句描寫農民在烈日下揮汗鋤禾的勞動場面;后兩句通過反問告訴人們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重點是什么呢?我認為是使學生能夠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對勞動者的贊美和同情。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合課后的練習題,同時針對我校一年級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第一課時的五個教學目標:

  1、掌握5個生字:禾、午、粒、辛、苦,著重理解“鋤禾”“當”、“皆”“辛苦”這些字詞的意思。(智能目標)

  2、能說出這首古詩的意思。(智能目標)

  3、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熟練背誦古詩。(技能目標)

  4、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技能目標)

  5、懂得農民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情感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罢莆辗椒ā,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余地。

  為了更好得完成教學目標。我作了以下的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先預習古詩。盡自己能力弄懂古詩。

  2、制作好《鋤禾》的講解課件以及生字教學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充分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同時運用“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

  2、學法

  分學習小組。

  三、基本教學過程

  大家都知道,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是實際教學中能成功達到預期目標的關鍵所在。低年級孩子,對于學古詩感到枯燥、深奧。因此,我把教學過程分為這樣四個步驟(出示投影)。下面我有側重地作個解說。

  1、解詩題

  首先出示鋤禾的畫面,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自行弄懂“鋤禾”的意思。教師在過程中適當提問點撥,同時進行生字“禾”的教學以及檢查學生借助拼音認讀詩文是否正確連貫。在這里,教師可以滲透一點,如果碰到題目意思不懂的古詩,一般先理解詩題,舉例說,學《憫農》這首古詩時,一般先弄懂“憫農”的意思。

  2、知詩人

  接著,向學生介紹本課兩首古詩原題就叫《憫農》!朵z禾》原為第二首。都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同時強調李紳是我們無錫人,他的詩很有名氣。

  3、明詩意

  我先請學生回憶一下已經學了哪些古詩以及在課外已經掌握了哪些古詩。再回憶學習古詩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因為實驗班的孩子對于古詩的積累比普通班的孩子要多得多,所以,通過這一環節,激活了學生記憶倉庫中的信息為今天的學習所用。接下來,我就請學生自由讀詩句,嘗試理解字義。在自學基礎上,請他們討論學懂了哪些,還有哪些字詞不懂?估計學生對“當、皆、粒粒、鋤禾日當午”這些字句的理解有一定困難,需要在教師點撥的基礎上討論解決。“點撥”在什么地方呢?“點”在學法上,“撥”在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上。比如,我可以請他們說說學習中遇到困難怎么辦?學生可能會說“查字典、請教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等。學生查閱字典,聯系詩句,知道“皆”的意思是“都”,而對于“當”的教學可以滲透在“鋤禾日當午”這一句的教學中:問“鋤禾”已明白,看圖,這是什么時候?(中午)從哪里看出是中午?2.出示“日當午”,講“當”,請學生用“當”找朋友(當時,正當)。3.看看圖,讀讀句,說說“日當午”的意思。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的意思。(在這里,要告訴學生:為了使句子說得清楚、明白,可以顛倒古詩中詞語的順序,并且引導學生按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的順序將第一句說完整)。剩下的詩句也以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先通過自學以及教師點撥解決字義,然后嘗試串講詩句的意思,這是教學的重點。(課件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逐步展示,生字的教學也穿插在其中)我告訴學生串講詩句可以變換次序,也可以添加字詞,我對于串講只要求意思基本到位,句子通順連貫。在此過程中,學生先逐句串講,講后先讓他們自己評議,最后我再糾正。這樣通過生與生、生與師之間的交流,比較正確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從而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4、誦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瑯瑯上口。為了使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出感覺來,我分4步進行教學:

  1、教師示范朗讀,確定基調:嚴肅、較沉重。*(教師范讀)

  2、采用嘗試法,讓學生自己標上停頓、重音記號,有感情地朗讀。

  3、教師進行適當的技巧指導:比如:讀“誰之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句,我要求學生重讀“誰之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減慢速度進行朗讀。(教師范讀)

  4、反復練讀,采用個別讀,小組讀,男女讀,競賽讀等多種形式,直至熟讀成誦。最后,教師向學生進行歸納式提問:通過學習《鋤禾》,你懂得了什么?學生可能會給教師不同層次的答案。有的是對內容的掌握,有的是對中心思想的理解,還有的會是學習古詩的方法等。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向深層次思考。當然,要求不能很高,能夠大概說出意思就行了。因為畢竟才一年級,還是學習古詩的起步階段,在今后漫長的求學道路上,他們會慢慢感悟的。

  四、作業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設計作業時的“基礎性、靈活性、延伸性“這幾個特點,我適量地設計了這些作業:

  1、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冊中的題目,鞏固基礎知識。

  2、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積累一些古詩詞,準備進行古詩朗誦大賽。

  現在我簡單來講講第二教時的教學安排。

  我先進行《鋤禾》的復習檢查,然后半扶半放地引導學生學《憫農》,質疑問難,對他們不懂的地方稍加點撥,要求學生能理解字義,理解詩句,熟讀成誦,并能體會詩人對于勞動者的同情。然后我放手讓學生學習《詠鵝》、《春曉》這兩首古詩,讓學生進一步在小組的討論過程中掌握知識。當然,對于補充的《詠鵝》、《春曉》兩首古詩,要求放寬,只要基本理解古詩意思就行了。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肯定有很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指教,謝謝。

  附板書:

  鋤禾

  解詩題:鋤禾

  知詩人:李紳(唐)

  明詩意:當、皆、粒粒皆辛苦

  誦詩句:嚴肅、較沉重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11

  課前透視

  本課由《所見》《小池》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絕句,詩句內容簡潔,語言通俗淺易,用詞精準凝煉。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好比一個個鏡頭移動交織成兩幅行動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圖。從不同側面表現夏天的情趣。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級的孩子在學前就有一定的古詩積累,詩歌特有的韻文形式利于學生朗讀,教材為詩歌選配的畫面生動、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內容的難度。詩句中的文字注音,對于有一定自讀能力的孩子來講難度不大。但教者應通過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以利于學生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

  1、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激發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多形式的誦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

  信息資料:

  1、每個學生自做一份本課生字小卡片。

  2、課文插圖、《春江花月夜》古箏、繪畫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讀、背過的古詩。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小朋友們誰會背誦古詩?由朗朗背書聲,營造學詩氛圍,自然過渡,板書課題。

  2、觀察描繪: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圖中都畫了些什么?是什么季節?你能把觀察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在此基礎上引入學詩?纯垂糯娙耸侨绾蚊枥L的?

  對話平臺:

  學習古詩《所見》

  初讀(借助拼音,自讀詩句,達到正確流利,培養識讀能力。)

  1、出示詩句,讓會讀背的學生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抓住生字和難點音,強調讀準。如“所”讀平舌音、“捕”的聲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練讀,力求會背。

 。ㄕ鎸崱⒃鷮崙钦Z文教學的不懈追求,啟發學生領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了資源開發;抓住字詞,扎實訓練,夯實基礎。)

  細讀(抓住重點字詞,了解詩句大意。)

  1、引導學生自讀質疑,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沒讀懂?

  2、根據學生的質疑師生互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學生可能有出的問題,如:“樾、意欲”的含義等。教師應在充分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問題的答案。

  3、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講講詩意,教師適當點撥指導。

  (引發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習交流,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和生成。符合學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誦讀(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讀書能力,激發閱讀興趣。)

  1、采用范讀、領讀、對讀、齊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感悟詩句的韻律,停頓等。

  2、自由練讀,體會感悟。

  3、借助插圖,以及古箏曲,創設意境。教師運用語言進行描繪,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誦詩句。

  (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感悟。)

  寫字(自主寫字,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書寫水平。)

  1、重點指導學生認為難寫的字,可讓學生參與指導范寫,為大家講解。如“木”字旁的寫法等。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本節課可重點指導寫“詩、林、童”。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學習古詩《小池》

  回顧(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和學習方法,為學新知做準備。)

  1、指名背誦《所見》,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內容。

  2、回想一下,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的?

  (激發學生,回顧體驗,簡要概括也學習方法,為學習《小池》做準備。

  自學(嘗試自學,合作交流,培養能力。)

  1、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幫助學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務,明確方法。

  2、教師巡視,了解小組學習情況,以吸收反饋,調整教學。

 。ㄒ罁n標的要求,正確處理師生的角色關系,處處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在自讀自悟中,不斷積累,不斷遷移。教師則根據學生各方面的特點,注意指導、引導、誘導、輔導。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主動地,生動地學習,從而有效地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匯報(各組匯報交流,發現共性問題,強調重點問題。)

  1、由各組派代表陳述本組學習情況及學習收獲,可引導學生當小老師,到黑板前講解。如:字音“柔”應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兩個讀音,以及詞語的意思!凹毩鳌薄皹潢帯钡取

  2、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同時抓住共性問題。如“畢竟”“惜”“無窮”等,采用“讀、看、想、議”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誦讀(堅持以讀為本,促進學生感悟。)

  1、采用自讀、對讀、齊讀、表演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誦讀,背誦。

  2、出示畫面,引導觀察,播放音樂,引導學生讀背。特別要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注意韻尾“流、柔、頭”的讀法。

  實踐(創意表現,促進理解,發展個性。)

  1、引導學生結合著自己的閱讀理解,觀察感受,談一談對夏天的印象。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夏天。如語言描述、繪畫、背誦詩歌等均可。

  3、交流評議。

  寫字(自主選擇難點字,提高書寫能力。)

  重點指導“黃、立、閉”,教師大膽放手,相機示范,引導學生評價。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12

  題西林壁

  一、指導預習《題西林壁》

  1、聽范讀。

  2、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檢查預習生字:

  緣、廬、峰。

  4、指名讀《題西林壁》。

  5、齊讀。

  6、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古詩給你的初步印象。

 。鑼憦]山的景色)

  7、質疑!

  二、學習《題西林壁》

  1、知詩人,解詩題: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

  題西林壁: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⑴ 學習1、2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啤∮懻摼湟猓

  從正面看形成嶺,從側面看形成峰,遠近高低各不相同。

  ⑶ 把握朗讀重音:

  讀出氣勢,有強弱對比,如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遠”強一些,“近”弱一些,“高”強一些,“低”弱一些。

 、取W習3、4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不認識,看不清。

  緣:因為。

  題:書寫。

 、伞∮懻摼湟猓

  看不清廬山的本來面目,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

 、省≈该f全詩意思。

  3、想意境,悟詩情:

 、拧》艔]山幻燈片,讓學生想象當時意境,領悟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聯系生活試講3、4句詩的含義。

  ⑵ 引伸:

  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觀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準確地認識這個事物。  

 、恰√釂枺何覀冊u價一個同學時,應該怎樣看?

 。ㄊ侵豢此秉c,以此評價他呢?還是只看他優點呢?引導學生說出看問題要從不同解度看。意思講明白即可。)  

  小結:《題西林壁》把廬山特色濃縮成絕句,概括貼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我們還從中獲得啟示。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體會詩情

  游山西村

  一、導入

  這首詩寫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當時詩人罷官閑居,住在山陰(今浙江紹興市)鏡糊的三山鄉。詩題中“山西村”,指三山鄉西邊的村落。詩中記敘了當地的風俗,饒有興味。

  二、讀讀講講問問

  問:這首詩跟《錢塘湖春行》—樣,也是記游的。誦讀全詩兩遍后,說說它在記游上跟《錢塘湖春行》有何異同。

 。ó悾涸娙嗽诖迕窦易隹停挥污櫽昧烁爬ǖ膶懛。同:也寫了游中可見;也用抒情作結。)  

  問: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給客人備辦了豐盛的飯食)表現什么?(農家的熱情和樸實)客人是誰?(詩人;也許還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請來的陪客。)

  問:第三、四句跟前兩句接得上嗎?先說這兩句的內容。(寫行路人的感覺,迷茫中突然發現了美好的去處。)這“又一村”指什么說的?(指山西村,即詩人此刻所在的村莊。)由此可見,這是詩人回憶來村的經歷,跟前兩句接得很好,這也可以說是倒敘。由此可深入一步,繼續問:這個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復水的保護之下,在柳樹花草的掩映之中。)      

  問:第五、六句寫游山西村所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復述。(略)這是寫村中的習俗。  問:第七、八句是抒情語,請先說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著月夜出來閑游,說不定什么時候我會拄著拐杖來敲你的門的。)按:詩人當時雖在家賦閑,但他有志報效國家,說不定什么時候仍會外出的,所以說“若許”,意思是“如果有機會”! 

  再問:這殲結尾方式跟《過故人莊》的結尾相似嗎?(相似之處是,都是詩人對招待自己的主人說的,“就菊花”“閑乘月”“夜叩門”等都是美好韻意境。不相似的是,《過故人莊)把重來拜訪說得很肯定,而這一首說得不甚肯定,僅是一種愿望而已。)  

  補充問:這個結尾跟開頭是怎樣呼應的?(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遺風,深受感動,故有重游之念。)

  三、總結

  這首詩描寫了山西村古樸的民風,也表達了詩人的向往之情,這是容易看出來的。但陸游是愛國詩人,雖是寫記游的詩,未必與政治無關,因為當時世風衰頹,跟山西村這種古樸的風尚確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詩中“山重”一聯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其意義不止于表現行路人的感受,在許多別的事情上也同樣適用。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13

  一說  教學思路

  這是人教社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六組的第一課。本組課文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為專題組織單元。這篇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锻扉T山》描繪了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讹嫼铣跚绾笥辍氛宫F的是西湖在不同的氣侯下呈現的不同風姿。前者為唐詩,直抒胸臆;后者為宋詩,含蓄清麗。兩詩同寫山水,卻一陽剛、一陰柔,帶給我們截然不同的美感!缎抡n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通過語文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边@兩首詩有著平仄相對的音律美、豐富靈動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歷來為大家所傳誦。它成了“一枝紅杏”,學生從它身上能夠更深的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借助它欣賞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滿園春色”。

  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古詩學習經驗,加上不久前剛學過兩首古詩,這對本課的理解、感悟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但長期以來,古詩 “逐句教,逐首教”的傳統模式把豐盛的古詩大餐翻譯成了索然無味的小菜。如何幫助學生品一品“這份大餐”呢?我一直在思考著。農遠工程的實施改變了過去僅憑“一本書、一支粉筆”開展教學的局面,也給了我嘗試的機會。

  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

  1、讀通讀順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背誦古詩。

  2、一邊讀一邊想像詩中的畫面。在意境中浮想聯翩,獲得讀詩的愉悅。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我把目標1定為教學重點,目標2定為教學難點。其中,“說說詩句意思”“背誦古詩”“培養情感”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說實話,如果是以前,我只會將目標定在到這一層上,但是,有了“農遠”工程后,我又加上了“想象詩境”“獲得讀詩的愉悅” 這兩個上限目標,作為這節課的嘗試點,要爭取達到。為此,我在電子備課時,查閱了大量ip資源,并對其中有效的資源進行重構,自己制成了課件,使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水乳交融。農村的孩子很少有到過西湖的,為了讓他們形象地感受到西湖的美,我從“小學課程資源”板塊下載了這段視頻,在布置學生預習時使用。它彌補了單一課本教學的不足,為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打下基礎!缎抡n標》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對身處在農村的孩子來說,挺難的。我就從“小學學習輔導”板塊下了很多的課文范讀,供上課時使用,這次也不例外。本課中的兩首古詩語言精煉卻意境悠遠。如何讓學生體悟到這種意境呢?總不能光憑老師分析吧!我想到了音樂,它和語言是相通的。我又從“小學專題教育”的“藝術熏陶”板塊選取了一段古箏曲《平湖秋月》。

  總之,在教學中,我將以兩詩的文字對比為主,輔以多媒體手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說   教學設計

  這節課的主體教學流程以“熱愛祖國山河”為主線,把三維目標和兩首古詩有機整合,共分為三大環節。

  第一環節:整體通讀,把握基調

  在開課伊始,我會將兩盤古詩合盤托出,意在整體把握,輔墊情感,營造閱讀期待。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通讀順,想一想,這兩首古詩都是寫什么的。然后聽聽課件中的示范朗讀,一邊聽一邊畫出詩的節奏。最后通過各種方式的讀,正音、了解詩人,感知兩首古詩描繪的都是山水。  

  第二環節:多管齊下,體悟詩境

  這一步,我準備分三步走。

  1、循循善誘,情景交融

  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 ,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蔽覍W生說:“你或許感覺到這兩處山水也有些不同吧?”我引而不發,在學生似有所悟時,我們共同進入第一步,學習《飲湖上初晴雨后》。

  首先,我讓學生看看插圖,讀不懂的地方對照注釋,自己大致說說詩句的意思。這樣既能幫助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又點撥了他們學習古詩的方法。在隨后的交流中,我將緊扣“總相宜”理解西施的“淡妝、濃抹”和西湖的“瀲滟、空蒙”。

  然而,詩句傳遞的畫面是萬千的,絕不止課本插圖這一幅。如何打開了學生的想象之窗呢?我打開課件,讓學生一邊欣賞音樂《平湖秋月》,一邊閉著眼睛想象那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因為有了課前觀看的視頻做基礎,所以這時,在這優雅柔婉的琴聲中,學生會自然而然的對腦海中儲備的畫面進行重構,并由此展開屬于自己的山水畫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層層探究,在層層探究中賞美、悟美、創造了美。

  最后,說說如果你置身在這樣的美景中會說些什么?學生有感而發,和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2、合作學習,遷移運用

  學完這一首古詩后,我和學生一起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后小組合作學習《望天門山》,最后全班交流。學法的總結與遷移,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核新的課改新理念。

  3、對比深化,同中求異

  我讓學生再讀兩首詩,對比書中的兩幅插圖,說說感覺。如果說西湖是一位溫柔的女子,那么天門山則是剛強的將軍。

  然后,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剛”“柔”。 我播放古箏《平湖秋月》,清麗淡雅的音樂傳遞了柔美,說說它讓你想到了哪首古詩?再請女孩齊背《飲湖上初晴后雨》。接著,我又播放音樂《滾滾長江東逝水》,高亢激昂的音樂表現了陽剛、豪情、力量,學生聽后一定會心有所感。在音樂聲中,請男孩齊背《望天門山》。在此情此境中背詩,可謂“水到渠成”,這也就是我們孜孜以求的“語感”。從文字、畫面到音樂,無處不在的對比讓學生強烈感受到詩的魅力,他們的審美情趣也提高了。

  第三環節:升華情感,集腋成裘

  兩首古詩內在的精神是一致的。我采用對比的策略,既為求異,更為求同。這樣的教學,讓學生 “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這時可讓他們當堂背背自己積累的詩句,如果有困難,可鼓勵學生課后積累,留作下節課交流。我想:這樣的積累,既是顯性的語言文字積累,又是隱性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沉淀。經過本課及本組其他幾篇課文的學習,“熱愛祖國”這幾個字將讓學生永遠銘記于心。

  至此,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統一。

  板書是一節課的縮影,要既簡潔,又美觀。我擷取教學古詩中的“點睛”之筆進行板書。既有知識的概括,又有方法的提示。

  詩歌教學應該是教師攜學生之手共進的一次審美之旅。我喜歡“洗開春色無多潤,染盡花光不見痕”的唯美意境。我希望這節課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兩首古詩的理解和體驗,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經由這樣的引導而得以前行。我衷心感謝農遠工程,是它的實施讓我們農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不僅“同在一片藍天下”,而且“同在一條起跑線上”。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1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

  2、通過思索、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環境、心情,并反復吟誦、回味,理解詩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體會《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采取問答體,寫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蹤不定的隱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曾經學習過不少古詩,誰來背背?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是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古詩。

  二、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初讀感知

  1、出示古詩。

  2、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指名讀,齊讀,讀準生字。

  3、簡介作者。

  4、解題。

  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

 。ǘ┘氉x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里都寫了些什么?主要內容是什么?

  2、指導理解。

 。1)“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松下問童子”告訴我們什么?

  由“言師采藥去”可知道什么?還可以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處!

  這是誰說的?由此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從童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語氣、神態)

  詩人聽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詩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動作?心里會想些什么?

 。ㄔ娙寺牶蟮膭幼、神態,看到山的幽深……)

 。3)指導朗讀。

  3、感悟詩情。

 。1)讀完全詩,你們覺得作者所抒發的感情是什么?請談談理由。

 。2)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

  (3)討論交流。

  隱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詩人對隱者充滿了敬意,也洋溢著羨慕之情。當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悵然若失,但觀賞了山中美景,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心中更多的是興奮、開朗。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作業

  1、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所見》,理解詩句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借助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朗讀、背誦《尋隱者不遇》。

  2、同學們,如果說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詩就是其中的一顆美麗的明珠,古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現出豐富的畫面,讓有多產生無盡的想象。今天,我們用讀詩句、想畫面的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古詩。

  3、解題。

  “所見”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嗎?讀了這首詩就會明白了。

  二、初讀感知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指名讀、齊讀。

  3、讀了這首詩,你知道詩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嗎?

  三、整體感悟

  1、自由讀全詩,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詩句。

 。1)出示課文插圖:這是怎樣的一幅情景?(牧童騎黃牛)

  牧童高興的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呢?

  (2)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這可真是個快樂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牧童此時的心情呢?

 。3)是啊,讓小牧童高興的事可多了,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邊讀邊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風景。

 。4)多么美的田園風光啊,讓我們也騎上小黃牛,把前兩行美美地讀一讀。

  3、理解三、四行詩句。

 。1)詩人袁牧看到牧童騎在黃牛背上,聽到那悅耳的歌聲,正欣賞著,突然,一個小插曲出現了:

  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邊讀邊想象牧童尋蟬的樣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4)誰能把這有趣的一幕讀出來呢?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同學們,你們能從短短二十個字想象出色彩絢麗的風景,人物可愛的表情,有趣的動作,讓整首詩都活了起來。下面再讓我們看看畫面美美地吟誦這首詩,把這如畫的詩、如詩的畫留在我們的心里吧。

  五、作業

  1、朗讀、背誦《所見》。

  2、填空。

  《所見》一詩是代詩人的作品,讀完詩后,在我們腦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組成的動靜結合、生動有趣的畫面。

  蘇教國標版語文第九冊《古詩兩首》教案 教學設計 來自第一范文網。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1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兩首詩所描繪的情景。

  4.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景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能背給大家聽嗎?

  2.指名背。

  3.今天,我們又要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是哪兩首呢?自讀課題。我們首先學習《村居》。

  二、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釋題:在鄉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寫自然景物。

  2.聽錄音讀。

  3.自讀,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1)出示生字,讀準音,記住形。

  (2)指導書寫,描紅,臨寫。

 。3)指名朗讀,正音。

 。4)跟錄音讀。

  三、細讀全詩,解詞釋句,弄懂詩意:

  1詩歌主要寫了哪個季節的什么景色?

  2小組討論,弄懂相關詞語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草長鶯飛:野草旺盛生長,黃鶯自由飛翔。

  拂:飄拂、拂拭、掠過。

  堤:堤岸。

  醉春煙: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紙鳶:紙做的風箏。

  4詩句的意思知道嗎?同桌互說后集體交流。

 。ㄔ绱憾,地面草兒旺盛生長,空中鶯兒自由飛翔,堤邊楊柳飄拂搖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們放學回來天色還早,趕忙趁著東風放起了風箏,那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5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再朗讀全詩,讀出感情。自瀆——指名讀——糾正——指名讀——齊讀——跟錄音讀

  四、賞讀全詩,進入意境,熟讀成誦:

  1 看圖讀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再現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作者寫出了我們兒童生活的樂趣,你喜歡這首詩嗎?練習背誦。

  3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時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說一說。

  五、作業 :

  1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2背誦

  3抄寫這首詩。

  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 兒童散學

  醉春煙

  楊柳拂堤 | 竟放紙鳶

  早春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村居》。

  2說說這首詩的意思。你讀了這首詩仿佛看到了怎樣一幅畫面?

  二、初讀《宿新市徐公店》

  1揭題,簡介作者:

  2題目是什么意思?同桌討論。(住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開設的旅店時看到的景象)

  過渡:詩人住在這家旅店里看到了什么呢?

  3自讀,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1)出示生字,讀準音,記住形。

 。2)指導書寫,描紅,臨寫。

 。3)指名朗讀,正音。

 。4)跟錄音讀。

  三、細讀全詩,解詞釋句,弄懂詩意:

  1 逐句邊讀邊想:哪些詞的意思自己理解了,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分別做上記號。

  2分小組交流,在組內提出不懂之處,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

  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

  樹頭:樹的枝頭。未成陰:樹葉還不茂盛,還沒能形成樹陰。

  急跑:快跑。飛入:紛亂地飛進。

  3說說句子的意思:

  在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

  樹的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沒長大,還沒有形成樹陰。

  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

  黃色的蝴蝶紛紛飛入金黃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4看圖連起來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

  5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再朗讀全詩,讀出感情。自瀆——指名讀——糾正——指名讀——齊讀——跟錄音讀

  四、賞讀全詩,進入意境,熟讀成誦:

  1輕讀全詩,想想詩人寫的什么季節的景色,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為什么黃蝶飛入菜花中就無處可尋了呢?

  3讀了這首詩,你還體會到什么?

  4指導朗讀,背誦。

  五、練習:

  1詩的前兩句寫了(稀疏的籬笆、深遠的小路、落花的枝頭),還寫了(暮春)的景色,展示的是一派田園風光;后兩句既寫了(兒童追逐黃蝶的活潑),又表現了兒童尋找黃蝶時的天真可愛。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后兩句是(動態)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趣盎然。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六、作業 :

  1朗讀,背誦。

  2根據《宿新市徐公店》的詩意,畫一幅暮春圖,涂上顏色,比比,誰畫的最能表現出這首詩的意境。

  板書:

  宿新市徐公店

  籬笆稀疏 小路深長 黃碟飛舞 兒童急追

  樹頭花落 葉未成陰 融入菜花 無處可覓

  景—————人

  靜—————動

  暮春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 篇16

  【教學目標】

  1、認識“劉、菊”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本課兩首古詩,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秋天的盎然生機。學習時,重在朗讀、背誦。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讓學生結合課件插圖,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感悟?梢龑W生說說“讀懂了什么”或者“體會到什么”。學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詞,教師可簡單講解。古詩朗讀要把每個字的音讀準,還要注意咬字吐字?勺寣W生反復練習朗讀。教師可通過同桌互相聽讀、有針對性地抽查、鼓勵到臺上朗讀等方式檢查學生讀的情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展示,交流課前查閱資料所得。

  2、教師可講解: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別人又叫它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得好,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他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糾正讀音。

  3、默讀古詩,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共同討論,解決各自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點撥、指導。

  5、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6、齊讀古詩,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三、再讀感悟,練習背誦

  1、試著有感情朗讀,教師適當指導。

  2、課件出示課文插圖,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邊聽邊仔細觀察、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3、學生討論,對上述問題發表見解。

  4、質疑:還有什么問題?

  5、同桌練習背誦這首詩。

  四、趣味實踐活動

  1、我說你讀。老師描述詩句的意思,學生讀出相對應的詩句。

  2、卡片連詩。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學生按生字出現在詩句的先后順序,擺好卡片,然后連起來,試著背詩句。

  五、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劉、記、枝”三個字,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說說這三個字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教師范寫,學生跟著老師書空練習。

  4、學生仿寫一個字后,同桌互相評改,找出問題,進行修改。

  5、自己練習寫生字。

  六、布置課外閱讀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贈劉景文》。

  2、出示課題《山行》。

  二、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學習所獲。

  3、集體討論,解決學習中還沒有弄懂的問題。

  4、小組比賽朗讀《山行》,老師針對學生情況相機進行指導。

  三、趣味實踐活動

  1、卡片連詞練背誦。

  2、看圖貼詩句練背誦。

  3、賽詩會。

 、拧∶總小組出一個節目,集體背誦兩首古詩,一首課內,一首課外。

 、啤⌒〗M內先比賽,每一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

  四、指導寫字

  1、指名學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寫“于、首”兩個字。集體評議。

  2、教師范寫“楓”字。學生書空練習。

  3、學生描紅仿寫。同桌交換評、改。

  4、學生練習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后記】

  《贈劉景行》讀起來非常拗口,學生在讀上下了不少功夫。因為這首詩距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不是很感興趣,對于詩意的理解也比較生疏。這首古詩大部分同學已經背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學習效果較好。

《古詩兩首》教材解讀(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2篇)

    2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及要求: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古詩兩首《涼州詞》《浪淘沙》(精選12篇)

    教學內容:《涼州詞》《浪淘沙》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資料弄清詩句的意思。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 古詩兩首《詠柳》《春日》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 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古詩兩首》《春日》和《詠柳》教案(通用16篇)

    2古 詩 兩 首教學目標: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 等詞語。2、背誦兩首詩。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古詩兩首《乞巧》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學習重點、難點:1、 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 《古詩兩首》|人教版(通用17篇)

    一、教學內容: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了贊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二、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的生字。...

  • 《古詩兩首》教學實錄和點評《秋浦歌第十四首》《蜂》(通用12篇)

    教學內容: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羅隱《蜂》教材分析《蜂》一詩,借對蜜蜂辛勤勞作的描寫及其意義的反思,贊頌那些象蜜蜂一樣貢獻了一生,不求名利,為人類造福的勞動者。...

  • 《古詩兩首》的教學設計(通用16篇)

    【設計思想】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積極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的潛能。抓住兒童心理,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

  • 《4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6篇)

    【課前透視】1、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2、《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發,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

  • 《古詩兩首 春雨 春曉》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7個生字,知道這些生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認識一個多音字。2、初步懂得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教學重、難點: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3篇)

    教材分析:課文的兩首詩均是五言絕句,語言清新、平白、簡易。學情分析:兩首古詩簡單易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細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生動形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詩所蘊含的內在意境。...

  • 《古詩兩首》優質課教案設計(通用16篇)

    一、導人新課。1.請學生給大家背誦學過的古詩。2.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描寫了引人人勝的景色,進而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

  • 古詩兩首村居《詠柳》教案模板(精選16篇)

    教材簡說:本課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描寫春天的詩,詩中描寫了春天柳樹吐芽、柳條碧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教學理念:本課設計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過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3、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教學難點:正確感知詩的大意。...

  • 3古詩兩首 教案(通用16篇)

    【課前透視】本課由《所見》《小池》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絕句,詩句內容簡潔,語言通俗淺易,用詞精準凝練。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好比一個個鏡頭移動交織成兩幅行動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圖。從不同側面表示夏天的情趣。...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视频播放器 | 一级毛片私人影院 | 1024最新合集 |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风流寡妇 | 狼人青草久久网伊人 |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蜜臀AV | 狂野欧美性猛交xxxxx视频 | 忘忧草www中文在线资源 | 一二区av| 久久动漫网址 | 日本成aⅴ人片日本伦 | 91久久人人夜色一区二区 | 男人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av黄色毛片 |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 成人天堂视频第一网站 | 欧美爆乳乱妇高清免费 | 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成年人网址 | 久久综合88熟人妻 | 人妻激倩偷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青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久软件 | 超碰av网站 | 在线免费av网站 |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 午夜免费在线 |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 | 欧美wwwwxxxx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 国产区久久 |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日本无码 | 视频思思久久免费国产 | 国产成人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线高本道高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