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精選14篇)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3-10-09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精選14篇)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1

  一、查字典填空。

  1.“舟”一共有        筆,第4筆是          。

  2.“何”的筆順是             ,共          筆。

  二、理解詩意。

  1.回鄉(xiāng)偶書(   )

  (1)偶爾寫下來的。

  (2)有所感觸,隨意寫下來。(    )

  2.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   )

  (1)衰老   (2)衰弱  (3)衰敗   (4)疏落

  3.不及汪倫送我情(    )

  (1)不及時   (2)比不上

  4.少小離家老大回(    )

  (1)排行第一     (2)年紀大

  5.忽聞岸上踏歌聲。(     )

  (1)聞到  (2)聽到

  三、填空。

  《回鄉(xiāng)偶書》一詩中有三組反義詞,分別是:(  )--(  ),(  )--(  ),(  )--(  )。

  “何處”的意思是                  。

  四、把作者與相應的作品連起來。

  《鋤禾》                李白

  《春曉》                賀知章

  《回鄉(xiāng)偶書》            蘇軾

  《贈汪倫》              李紳

  《山行》                孟浩然

  《贈劉景文》            杜牧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2

  一、比一比,再組詞。

  值(       )  園(        )  屐(        )  滿(        )

  植(       )  圓(        )  技(        )  瞞(        )

  墻(       )  扉(        )  苔(        )  憐(        )

  薔(       )  非(        )  抬(        )  玲(        )

  二、  解釋帶點的詞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⑴ 應憐 屐齒印蒼苔, 小扣 柴扉久不開。

  應憐___________________        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春色滿園 關 不住,一枝紅杏 出 墻來。

  關___________________     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理解古詩,填空。

  ⑴《游園不值》是___________代詩人___________的作品,“不值”是         ___________的意思,詩的前兩句寫詩人春游訪友不遇,表明詩人        的心情,后兩句寫詩人從露出墻頭的一枝紅杏,聯(lián)想到滿園春色,心情一下子又___________起來。

  ⑵雖然詩人“游園不值”,久扣“_________”而“_________”,但是詩人從探出墻頭的“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無法阻擋的“_______________”。全詩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題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詩的前兩句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一派田園風光;后兩句寫了______,表現(xiàn)了兒童的天真可愛,前兩句是______,后兩句是_____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趣盎然。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3

  一、將詞語補充完整。

  云(  )風(  ) 傍(  )隨(  ) 忙里(  )(  )

  風(  )日(  ) 花(  )柳(  ) 心花(  )(  )

  依(  )傍(  ) 柳(  )花(  )(  )(  )若狂

  二、選擇正確的意思。

  余:①剩下;②大數(shù)或度量單位等后面的零頭;③某種事情、情況以外或以后的時間;④我;⑤姓。

  1、參加這次無償獻血活動的人數(shù)達二百余人。(  )

  2、時人不識余心樂。           (  )

  3、退休老教師發(fā)揮余熱,給社區(qū)的孩子輔導功課。(  )

  4、哥哥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拉二胡。      (  )

  三、根據(jù)古詩內(nèi)容填空。

  1、詩句“(         )”再現(xiàn)了綠樹紅花、黃鶯歡歌的自然景觀,詩句“(    )”展示了水村山郭、酒旗招展的生活場景,詩句“(        )”展現(xiàn)了具有悠久歷史的圖景。從這首詩,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在贊美江南(春景)的同時,還有(           )。

  2、<春日偶成>是(  )詩人(     )春日郊游,即景生情、興致高漲時所寫。詩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人們誤 以為作者“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詩句是(                       )。感受到作者(陶醉在春色之間,無比快樂的)心情。

  四、積累:填寫帶有“山、水”的詩句。

  1、遙望洞庭山水翠,(          )。

  2、水光瀲滟晴方好,(          )。

  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4、京口瓜洲一水間,( 兩岸只隔數(shù)重山 )。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4

  一、比一比,組詞。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二、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意思。

  1、一歲除 (b)a、不計算在內(nèi) b、去掉 c、除法運算

  2、曈曈日(a)a、太陽初升時光亮耀眼。b、目光閃爍的樣子。

  3、千山鳥飛絕(b)a、斷 b、絕跡,不存在 c、死 d、達到極點的

  4、萬徑人蹤滅 (a)a、不再存在 b、停止燃燒或發(fā)光 c、使熄滅

  三、根據(jù)古詩填空。

  1、《元日》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作品。詩的第一句渲染了(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第三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寫當時的民間風俗,又寓含了(除舊迎新)的意思。詩的第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與第四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能動腦筋改成一幅對聯(lián)嗎?(爆竹除舊歲)新桃換舊符。

  2、《江雪》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柳宗元)。前兩句詩讓我們感受到(茫茫冰雪),后兩句則體現(xiàn)了詩人(孤獨、寂寞)的情調。詩中迎風抗雪、孤舟獨釣的漁翁形象,正是詩人(不屈精神和孤獨情懷)的人格化身。

  四、拓展練習。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懷。請讀背下列詩人的詩作,體會詩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宋 陸游《木蘭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歲,夢中爆竹報殘更。 ——宋 楊萬里《乙丑改元開禧元日》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5

  第3課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一

  一、   比一比,再組詞。鏡(     ) 峽(     ) 眉(     ) 螺(     )境(     ) 夾(     ) 媚(     ) 累(     )

  二、   填空。1、《望洞庭》是(  )朝詩人(    )的作品。詩中“(      ),(        )。”是寫遠望洞庭。這兩句是(    )句,把(    )比作(    ),把(     )比作(    )。2、詩句“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中“和”是(    )的意思,“未”是(   )的意思,可以用成語(     )來形容。3、《峨眉山月歌》是(  )代詩人(    )的作品。詩人在(    )的(   )乘船遠行,從(    )出發(fā),駛向(   ),最后到達(    )。讀了古詩,我眼前出現(xiàn)了(     )、(    )、(   )等景物。4、“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中“發(fā)”是(   )的意思,“下”是(     )的意思。途中見到月亮,勾起詩人思念(    )、(    )的感情。

  三、拓展練習。1、填寫有關“月亮”的詩。(           ),低頭思故鄉(xiāng)。  野曠天低樹,(          )。(           ),天涯共此時。  小時不識月,(          )。2、趣填成語。千瘡百( )  ( )虛烏有   寧死不( )   ( )形畢露投桃報( )  ( )手起家  綱舉目( )  ( )往開來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6

  佚名

  教材分析:

  本文有兩首古詩。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動態(tài),用夸張的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后者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浣花溪的風物景色與幽雅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詩人重歸草堂暫留蜀地的喜悅,同地也表現(xiàn)了他對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鄉(xiāng)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也可能多數(shù)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后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要求不宜過高,不搞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即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nèi)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通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云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

  生:產(chǎn)生。

  生紫煙:發(fā)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夸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么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里想的話說一說嗎?

  (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fā)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么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住:生、掛、飛、落)

  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練習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么?(“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并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并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么一種閑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東吳指什么地方?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復練讀。

  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

   1.讀懂二首古詩,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5.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復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泊船瓜洲》。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泊船瓜洲》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個“間”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體會“春風又綠”在這里的意思。

  ③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jié)奏和韻味。

  (三)作業(yè) 。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講述每首詩的意思。

  2.試著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講讀第二首古詩《游子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贈送給好朋友汪倫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②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這種親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2.欣賞二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二首古詩。

  4.默寫。

  (四)總結。

  板書設計 :

  古詩兩首

  泊船瓜洲 游子吟

  一水 數(shù)重山 慈母 游子

  春風 綠 密縫 恐遲

  還 報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8

  這一課共編排了兩首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一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這是詩人寫的組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全組詩共七首,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全過程。詩的題目是“尋花”,全詩圍繞著花景來寫。前兩句寫花,從滿蹊(分布)、干朵萬朵(數(shù)量)、壓枝低(繁茂)這不同角度寫,使人印象深刻,不覺得重復。后兩句寫花間的景象,由寫靜態(tài)轉為寫動態(tài),細致刻畫了蝴蝶和黃鶯。全詩描寫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十分優(yōu)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jīng)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

  《菊花》一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元稹。這是一首詠菊詩。“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詩人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品格發(fā)出由衷的贊美。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新詞。

  2.能看注釋,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請學生給大家背誦學過的古詩。

  2.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描寫了引人人勝的景色,進而抒發(fā)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只理解詩的字面意思還不夠,還要把詩中的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使自己深入到詩境中去悟情。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

  3.板書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二、解題,介紹作者。.

  1.請學生根據(jù)注釋解題。(在江邊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2.師生交流有關詩人的資料。

  杜甫,字子美。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和李白并稱李杜,代表著唐代詩歌的兩座高峰。自幼好學,很有政治抱負。漫游各地,與李白相識。安史之亂前住在長安,生活貧困。

  安史之亂后,棄官移家成都,在浣花溪邊筑草堂。晚年離開成都,病死在湘江途中。他的詩歌敢于大膽揭露社會矛盾,批判統(tǒng)治者的罪惡,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歷史,被稱為詩史。

  三、抓字眼,明詩意。

  1.自讀古詩。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字眼)。

  (“黃四娘”是誰?“自在”什么意思?“嬌鶯”什么意思等?)

  2.分組互助學習,可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字詞的意思。

  (“黃四娘”,杜甫的鄰居。“自在”是指自由自在。“嬌鶯”是指黃鶯嬌柔的歌喉。)

  3.師生共同討論,理解詩意。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這兩句的意思是: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壓得枝條低垂下來。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這兩句的意思是:戲鬧的蝴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黃鶯放開嬌柔的歌喉不斷地啼唱。

  四、提問題,悟詩情。

  1.“話”的意思弄明白了,那么怎么把詩中的意思變成頭腦中的畫面呢?我們不妨針對詩中詞語來提幾個“什么樣”和“怎么樣”的問題。

  2.給前兩句提問題,悟詩情。

  (1)鼓勵學生提問題,教師可做示范。

  (“什么樣的小路上,開滿了什么樣的花?這些花壓得枝條都怎么樣了?”)

  (2)針對這些問題來想一想,當時的情境怎么樣呢?也就是說,你頭腦中的畫面是什么樣的?

  (3)出示一張場景圖畫投影片,啟發(fā)學生思維。

  (黃四娘家門前有一條曲折的小路。小路旁開滿了各色各樣的鮮花,成千上萬朵花壓得枝條都低低地彎下了腰。)

  3.給后兩句提問題,悟詩情。

  (1)學生分組討論提問題。

  (什么樣的蝴蝶怎么飛舞?黃鶯的叫聲怎么樣?它好像在說什么?)

  (2)針對這些問題來想一想,你頭腦中的畫面是什么樣的?

  (留連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叢中上下追逐著、戲鬧著。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宛轉動人,好像在說:這里多美呀!)

  五;想畫面,詠詩句。

  1.想象當時的畫面,詩人看到、聽到后的反應。

  (感嘆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jīng)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

  2.指導朗讀。

  (采取學生練讀、評讀的形式,要求讀出對生活的熱愛,作者看到景物后的喜悅心情。)

  六、根據(jù)你的想象,把詩中描寫的景物畫下來。

  1.學生自畫。

  2.集體交流。七、作業(yè) :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菊花。

  2.師生交流有關詩人的資料。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他是北魏鮮卑族拓跋部后裔。元和十年,與白居易等酬唱頻繁。詩與白居易齊名,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有《元氏長慶集》。

  二、抓字眼,明詩意。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舍 斜 盡

  2.再讀古詩,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

  (“繞舍”什么意思?“似”什么意思?“更”什么意思?)

  3.分組互助學習,可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字詞的意思。

  (“繞舍”是指環(huán)繞著房屋。“似”是好像的意思。“更”是再的意思。)

  4.師生共同討論,理解詩意。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這兩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開放,好像是到了隱士陶淵明的家,我一遍又一遍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覺得太陽已漸漸西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并不是對菊花情有獨鐘,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后再也沒有可觀賞的花。

  同桌互相說一說詩意,指名說。

  三、提問題,悟情境。

  1.學生分組針對詩中詞語提幾個“什么樣”和“怎么樣”的問題。

  2.師生共同歸納。

  (1)秋天的菊花叢開得怎么樣?

  (2)誰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樣觀賞菊花?

  (3)菊花開過后花壇什么樣?

  3.針對這些問題想一想,你頭腦中的畫面是怎么樣?

  (開得正艷的菊花這一叢、那一簇,在房屋的周圍競相開放。我繞著籬笆看看這叢,又看看那簇,有時還蹲下來認真觀賞。菊花開過后,這房屋的周圍也就再沒有可觀賞的花了。)

  四、想畫面,詠詩句。

  1.想象當時的畫面,詩人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詩人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品格發(fā)出由衷的贊美。)

  2.詠詩句、指導讀出贊美的語氣。

  采取分組練讀,評讀的形式。

  3.試背這首詩。。

  五、選做作業(yè) :根據(jù)你的想象,把詩中描寫的景物畫下來。

  (一)、看拼音寫詞語

  (二)、按要求填空。

  1.“菊’’共——筆,第四筆是——。

  2.“陶”共——筆,第九筆是——。

  3.“此’’共——筆,第五筆是——。

  (三)、多音字組詞。

  卸 別

  叫 更

  (四)、解釋下面字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

  蹊:

  留連:

  自在:

  恰恰:

  獨步尋花:

  《菊花》:

  秋叢:

  繞舍:

  籬:

  盡:

  更:

  (五)、無把詩句補充完整,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1.——自在嬌鶯恰恰啼。

  2.——似陶家,遍繞籬邊。

  (六)、知識積累。

  1.你所知道的唐代的詩人還有

  2.你還知道杜甫寫的什么詩?能寫下來嗎?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

  1.讀懂二首古詩,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5.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復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泊船瓜洲》。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泊船瓜洲》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個“間”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體會“春風又綠”在這里的意思。

  ③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jié)奏和韻味。

  (三)作業(yè) 。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講述每首詩的意思。

  2.試著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講讀第二首古詩《游子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贈送給好朋友汪倫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②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這種親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2.欣賞二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二首古詩。

  4.默寫。

  (四)總結。

  板書設計 :

  古詩兩首

  泊船瓜洲 游子吟

  一水 數(shù)重山 慈母 游子

  春風 綠 密縫 恐遲

  還 報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10

  佚名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領悟“詩人借景抒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贊頒,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句,能夠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4.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nèi)容。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nèi)容,學習《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一)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詩。

  (二)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并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廬l* 紫z! 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二)“望廬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當什么講?

  “望”與“看”的區(qū)別是什么?

  “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三)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

  “日”、“香爐”、“紫煙”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

  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云。生:升騰起(變成了)。

  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云。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

  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

  “掛”、“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么意思?

  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

  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

  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3.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么特點?

  水流快、山勢陡。

  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夸張手法)

  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么?

  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xiàn)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懷疑。

  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lián)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余。

  5.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師要給學生范讀,要讀出語氣、感情。

  (六)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廬”和“爐”是同音字,要區(qū)別字形,會應用。

  “紫”和“川”的讀音要讀正。

  在學習生字時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已去分析、去記憶,培養(yǎng)自學能力。

  五、小結

  (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二)出示掛圖,說說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細致?

  “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系?

  “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除觀察仔細、細致外,本詩還有什么特點?

  豐富奇特的聯(lián)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

  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致有序,聯(lián)想豐富。

  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nèi)容:學習《絕句》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三、讀《絕句》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鳴m0ng 行h2ng 泊b$

  四、出示第二首古詩《絕句》,理解詩意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二)《絕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興到筆隨,未事先擬題,于是以“絕句”標題,解釋“絕句”。

  (三)讀一讀古詩,悟懂詩句的意思。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自鷺上青天。

  重點理解:

  黃鸝:鳥名,也叫黃鶯。鳴:叫。

  翠柳:翠綠色的柳樹。

  從“翠柳”一詞可以看出是什么季節(jié)?

  春天。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吃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說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色的柳樹上鳴叫。

  (歡唱)一行白鷺飛上蔚藍色的天空自由飛翔。

  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重點理解:

  窗含:從窗口看到。“含”:包含在里面,存在著。

  西嶺: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萬代積累下來,終年不化的積雪。

  千秋:時間很長。泊:停靠。

  東吳:指江蘇一帶。

  萬里船:船要行萬里路。

  說句意:從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停靠著要到萬里之外東吳去的船只。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四)觀察插圖,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1.看插圖。圖上畫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詩句的內(nèi)容?這描繪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色?(生動優(yōu)美)

  2.體會作者用詞準確。

  說說詩人用了哪些詞語來表現(xiàn)景色的優(yōu)美,語言的生動?

  表示聲音的詞語:鳴、上。

  表示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

  表示動作的詞語:鳴、上、含、泊。

  詩人寫了四個景色,一句一景,寫得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語言生動、景色秀美。

  “鳴”、“上”兩個動詞寫出了黃鸝在柳枝上歡叫和一行白鷺從水面飛上青天的聲響。

  “黃”、“翠”、“白”、“青”四個色彩鮮明的詞,寫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這兩句寫得有聲有色,顯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優(yōu)美景象。

  “含”、“泊”兩個動詞具體寫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別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積雪這一遠景移至草堂內(nèi),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優(yōu)美的圖畫。

  (五)學習詩人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討論詩人觀察景物的順序。

  眼前的、天邊的、窗外的、門前的。

  順序是:由近及遠。

  2.詩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述的、表達思想感情的?

  詩人抓住了自然景色來描述,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七)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鷺”上下結構,要寫勻稱。

  “含”上部今不要加點。

  “吳”口天吳。

  五、小結

  作者寫這首詩,先寫樹上,再寫天上“黃、翠、白、青”相互映襯,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機勃勃的圖景,令人賞心悅目;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最后寫出了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多么開闊!通過對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1、學會生字,理解詩句。

  2、通過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人喜悅的心情。

  3、有感情朗讀、背誦這首詩。

  4、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課時教學安排:

  第1課時主要理解詩句,背誦詩句,體會詩人的心境;第2課時主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進行古詩教學遷移及拓展。

  第一課時

  一、古詩引路,激趣導入

  1、師:我們實驗小學是古詩樂園,誰的胸中都有那么幾十首古詩,那么,我們就來“以詩會友”怎么樣?我說上半句,你們接下半句。

  “春眠不覺曉”——

  “日出江花紅似火”——

  “竹外桃花三兩枝”——

  “不知細葉誰裁出”——

  2.我們剛才吟誦的詩句都和什么有關?(春天)今天,我們?nèi)ニ纬娙巳~紹翁的《游園不值》和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中再次去領略誘人的春景。(板書:游園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二、理解詩題,漸進意境

  1、從題目看,你看出了什么?理解詩題的同時相機重點理解:值、宿

  2、看了這兩個題目,你想提什么問題?(可能會有:游園不值,詩人遺憾嗎?他看到園中美景了嗎?楊萬里在徐公店里究竟看到了什么……)

  (老師擇其重要的簡潔的給予板書)

  3、大屏幕出示兩首古詩。

  那么就請同學們自己好好讀讀這兩首詩,看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讀詩,師巡視)

  三、解讀《游園不值》

  1、詩人是抱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游園的?

  重點抓住“憐”、“印”、“小扣”、“久”等字詞來體會詩人的心境。

  2、指導朗讀1、2句。

  3、沒有遇見主人,他遺憾嗎?重點理解“關”、“出”。

  4、如果打開園門,詩人可能會看到什么景色?

  5、指導朗讀好這兩句詩。

  6、指導讀好整首詩。

  7、你體會出這是什么季節(jié)?從哪兒體會出來的?(早春:紅杏)

  8、假如此刻主人剛好回來,園門打開,你和詩人一同欣賞到了滿園的春色,你會用什么詩句來吟誦?

  (課件準備好相關的詩句的鏈接,學生背到哪一句,就出示哪一首)

  四、解讀《宿新市徐公店》

  1、師吟誦此詩,學生閉上眼睛用心靈去體會。

  2、提問:假如給你一盒畫筆,你準備在紙上畫什么?分別用什么色彩?

  相機板書: 籬落 徑樹 兒童   黃蝶   菜花 

  引導理解重點詞:在這幅圖上,你是否準備畫上太陽?為什么?

  理解幫助理解“未成陰”及當時的季節(jié)——暮春

  3、還從哪兒看出此時的季節(jié)已經(jīng)是暮春?(菜花)

  4、作畫一般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能具體說說你的步驟嗎?(引導學生由近及遠,從遠到近,再任由目光跟著兒童飛進菜花地去。)

  5、在這幅畫上,我們出了用眼睛看,我們還能有耳朵聽呢?你聽,聽到了什么?

  6、再次指導讀好這首詩。

  五、兩詩對照,體會意境

  再次出示兩首詩,這兩首詩都是有動有靜,動靜結合,哪些句子在美麗的景色中融入了人物的活動?

  六、作業(yè)

  課后將這幅畫完成,準備下節(jié)課展示。

  第二課時

  任務:

  1、展示各自的畫。

  2、讀好、背好這兩首詩。

  3、拓展其它同類詩的教學。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交待學習方法。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3.講讀第一首詩《早發(fā)白帝城》。

  4.朗讀、背誦《早發(fā)白帝城》。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板書課題 

  24.古詩兩首

  二、故事導入  ,簡介詩人 

  1、運用歷史故事導入  新課,介紹詩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使得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時有一位詩人出于平亂的志愿,參加了當時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釋幕府)。后來,唐李肅宗李恒與李璘爭奪王位,李璘失敗了,幫助他的詩人因此獲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時,忽然聽到皇帝傳來的赦書,驚喜交加,隨即乘船東下江陵。在從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早發(fā)白帝城》,表達了當時詩人獲罪初赦的喜悅心情。

  2、介紹詩人

  李白是我國唐朝最杰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三、釋提、介紹學習方法 

  1、解釋題目意思。

  1)、早:早晨。 發(fā):出發(fā)。 白帝城:地名。

  2)、早發(fā)白帝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

  2、介紹學習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早發(fā)白帝城》這首詩,要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五讀法。

  出示投影片五讀法:A.讀通、 B.讀懂、 C.讀精、 D.讀會、 E.會讀。

  四、學習古詩 

  (一)、讀通詞語。

  1、指名朗讀、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辭

  一日還 ( huan hai )

  萬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齊讀

  (二)、讀懂每一句詩的意思

  A 、朝辭白帝彩云間

  1、第一句寫了詩人出發(fā)的時間、地點,從那些字詞中可以看出?

  2、理解詞義:辭:辭別,離開。

  3、作者早晨離開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樣的?

  練說: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詩中怎樣說的?(彩云間)

  4、獨立練說這句詩的意思

  a.指名說:早晨離開仿佛在彩云間的白帝城。

  b.練讀、練說:同桌一個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B 、千里江陵一日還

  1、這句話講了詩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時間,分別從哪些詞語中看出?

  2、這里用了一個還字,什么意思?(返回)

  3、練說句意

  1)互相說

  2)指名說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遙遠,約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時間就到了,這是什么原因?

  5、小結

  這兩句詩,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與壯麗,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詩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讀

  1)指導朗讀

  2)練讀、練說

  C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聽到、看到_______?

  2、為什么作者會有啼不住的感覺?

  3、兩岸的猿聲還沒停,乘的船就怎樣了呢?

  表達出船的什么?因此稱之為輕舟。

  4、合起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

  2)一個有感情地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D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

  (三)、領會意境、體會感情。

  1、老師范讀、講解

  當年李白獲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時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悅,看到長江山峽壯麗奇特的景色。

  2、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里的景色?

  2)抒發(fā)了作者歷經(jīng)艱難歲月被赦免后歸鄉(xiāng)途中怎樣的心情?

  3、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進行想象,更好地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

  1、有表情朗讀

  我們讀這首詩時仿佛隨著詩人的小船一起游覽了長江山峽兩岸的壯麗景色。把這些壯麗景色用你的聲音表現(xiàn)出來!把大家一起帶入詩的畫之中。

  2、感情背誦: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齊背

  五、指導五讀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是用五讀法學習這首詩的,那么我們是如何用五讀法學習的?

  2、出示五法歌謠。

  六、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早發(fā)白帝城》這首古詩,知道詩的意思,了解了詩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們還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五讀法。同學們可要記牢,下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自學其他古詩。

  七、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一、二部分。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13

  一說  教學思路

  這是人教社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六組的第一課。本組課文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為專題組織單元。這篇課文包括兩首古詩。《望天門山》描繪了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飲湖上初晴后雨》展現(xiàn)的是西湖在不同的氣侯下呈現(xiàn)的不同風姿。前者為唐詩,直抒胸臆;后者為宋詩,含蓄清麗。兩詩同寫山水,卻一陽剛、一陰柔,帶給我們截然不同的美感。《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通過語文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這兩首詩有著平仄相對的音律美、豐富靈動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歷來為大家所傳誦。它成了“一枝紅杏”,學生從它身上能夠更深的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借助它欣賞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滿園春色”。

  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古詩學習經(jīng)驗,加上不久前剛學過兩首古詩,這對本課的理解、感悟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但長期以來,古詩 “逐句教,逐首教”的傳統(tǒng)模式把豐盛的古詩大餐翻譯成了索然無味的小菜。如何幫助學生品一品“這份大餐”呢?我一直在思考著。農(nóng)遠工程的實施改變了過去僅憑“一本書、一支粉筆”開展教學的局面,也給了我嘗試的機會。

  綜上所述,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

  1、讀通讀順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背誦古詩。

  2、一邊讀一邊想像詩中的畫面。在意境中浮想聯(lián)翩,獲得讀詩的愉悅。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我把目標1定為教學重點,目標2定為教學難點。其中,“說說詩句意思”“背誦古詩”“培養(yǎng)情感”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說實話,如果是以前,我只會將目標定在到這一層上,但是,有了“農(nóng)遠”工程后,我又加上了“想象詩境”“獲得讀詩的愉悅” 這兩個上限目標,作為這節(jié)課的嘗試點,要爭取達到。為此,我在電子備課時,查閱了大量ip資源,并對其中有效的資源進行重構,自己制成了課件,使教學資源和教學內(nèi)容水乳交融。農(nóng)村的孩子很少有到過西湖的,為了讓他們形象地感受到西湖的美,我從“小學課程資源”板塊下載了這段視頻,在布置學生預習時使用。它彌補了單一課本教學的不足,為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打下基礎。《新課標》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對身處在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挺難的。我就從“小學學習輔導”板塊下了很多的課文范讀,供上課時使用,這次也不例外。本課中的兩首古詩語言精煉卻意境悠遠。如何讓學生體悟到這種意境呢?總不能光憑老師分析吧!我想到了音樂,它和語言是相通的。我又從“小學專題教育”的“藝術熏陶”板塊選取了一段古箏曲《平湖秋月》。

  總之,在教學中,我將以兩詩的文字對比為主,輔以多媒體手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說   教學設計

  這節(jié)課的主體教學流程以“熱愛祖國山河”為主線,把三維目標和兩首古詩有機整合,共分為三大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整體通讀,把握基調

  在開課伊始,我會將兩盤古詩合盤托出,意在整體把握,輔墊情感,營造閱讀期待。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通讀順,想一想,這兩首古詩都是寫什么的。然后聽聽課件中的示范朗讀,一邊聽一邊畫出詩的節(jié)奏。最后通過各種方式的讀,正音、了解詩人,感知兩首古詩描繪的都是山水。  

  第二環(huán)節(jié):多管齊下,體悟詩境

  這一步,我準備分三步走。

  1、循循善誘,情景交融

  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 ,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對學生說:“你或許感覺到這兩處山水也有些不同吧?”我引而不發(fā),在學生似有所悟時,我們共同進入第一步,學習《飲湖上初晴雨后》。

  首先,我讓學生看看插圖,讀不懂的地方對照注釋,自己大致說說詩句的意思。這樣既能幫助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又點撥了他們學習古詩的方法。在隨后的交流中,我將緊扣“總相宜”理解西施的“淡妝、濃抹”和西湖的“瀲滟、空蒙”。

  然而,詩句傳遞的畫面是萬千的,絕不止課本插圖這一幅。如何打開了學生的想象之窗呢?我打開課件,讓學生一邊欣賞音樂《平湖秋月》,一邊閉著眼睛想象那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因為有了課前觀看的視頻做基礎,所以這時,在這優(yōu)雅柔婉的琴聲中,學生會自然而然的對腦海中儲備的畫面進行重構,并由此展開屬于自己的山水畫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層層探究,在層層探究中賞美、悟美、創(chuàng)造了美。

  最后,說說如果你置身在這樣的美景中會說些什么?學生有感而發(fā),和詩人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2、合作學習,遷移運用

  學完這一首古詩后,我和學生一起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后小組合作學習《望天門山》,最后全班交流。學法的總結與遷移,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體現(xiàn)了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新的課改新理念。

  3、對比深化,同中求異

  我讓學生再讀兩首詩,對比書中的兩幅插圖,說說感覺。如果說西湖是一位溫柔的女子,那么天門山則是剛強的將軍。

  然后,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剛”“柔”。 我播放古箏《平湖秋月》,清麗淡雅的音樂傳遞了柔美,說說它讓你想到了哪首古詩?再請女孩齊背《飲湖上初晴后雨》。接著,我又播放音樂《滾滾長江東逝水》,高亢激昂的音樂表現(xiàn)了陽剛、豪情、力量,學生聽后一定會心有所感。在音樂聲中,請男孩齊背《望天門山》。在此情此境中背詩,可謂“水到渠成”,這也就是我們孜孜以求的“語感”。從文字、畫面到音樂,無處不在的對比讓學生強烈感受到詩的魅力,他們的審美情趣也提高了。

  第三環(huán)節(jié):升華情感,集腋成裘

  兩首古詩內(nèi)在的精神是一致的。我采用對比的策略,既為求異,更為求同。這樣的教學,讓學生 “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這時可讓他們當堂背背自己積累的詩句,如果有困難,可鼓勵學生課后積累,留作下節(jié)課交流。我想:這樣的積累,既是顯性的語言文字積累,又是隱性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沉淀。經(jīng)過本課及本組其他幾篇課文的學習,“熱愛祖國”這幾個字將讓學生永遠銘記于心。

  至此,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統(tǒng)一。

  板書是一節(jié)課的縮影,要既簡潔,又美觀。我擷取教學古詩中的“點睛”之筆進行板書。既有知識的概括,又有方法的提示。

  詩歌教學應該是教師攜學生之手共進的一次審美之旅。我喜歡“洗開春色無多潤,染盡花光不見痕”的唯美意境。我希望這節(jié)課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兩首古詩的理解和體驗,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經(jīng)由這樣的引導而得以前行。我衷心感謝農(nóng)遠工程,是它的實施讓我們農(nóng)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不僅“同在一片藍天下”,而且“同在一條起跑線上”。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 篇14

  課后反思:教學《古詩兩首》

  我想詩詞不應該重意輕韻,我主張詩詞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領略古詩詞的情韻。

  在教學《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時,我充分發(fā)揮了圖文對照的作用,幫助學生感悟詩句的意韻。

  開課,通過學生背誦李白的詩,以及教師背誦《陋室銘》引發(fā)學生對兩個詩人的作品的興趣。然后兩首詩整體朗讀,了解兩首詩的共同之處。“秋、月、水、山”四個詞兩首詩中都有。這四個詞給你們什么感受?“寧靜和諧”

  介紹洞庭湖,看圖體會詩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說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這幾個詞語,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自己說說,教師整體運用散文語言,創(chuàng)設一種寧靜和諧的情境,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同時,對詩中的比喻之處,進行點撥。

  朗讀,將自己體會的洞庭秋夜讀出來。說說為什么這樣讀?在讀中進一步品味,在說中整理思緒。

  齊讀后,試著背誦。理解了詩句、讀得較多的孩子自然能頌。

  與《望洞庭》對應的辦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紹地名。同時,為讓學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這里是“船兒走,月亮也走”孤獨的離鄉(xiāng)秋夜有著月兒的相送與陪伴,才能排解點思友之情。”

  而后,講解了古詩兩大主題“寫景、抒情”,引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靜夜思》《送孟浩然之廣陵》《梅花》《游園不值》等古詩,來開闊學生眼界。

  問題思索:

  古詩情韻在讀時是不是應該注意輕重音的指導,與速度的點撥呢。本來怕這樣匠氣太重,但是沒有曾經(jīng)的指點,學生怎樣能讀出韻呢?

《古詩兩首》作業(yè)設計(精選14篇) 相關內(nèi)容:
  •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通用14篇)

    設計意圖:小學古詩教學要眼于培養(yǎng)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強調以讀為本,通過組織生動活潑、科學有效的朗讀訓練,引導學生感知語言,感悟形象,體驗情感,體會情感,體會用意。...

  • 《古詩兩首》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 4、古詩兩首(通用17篇)

    12月5日上午,南京市鼓樓、玄武、下關、棲霞四城區(qū)小學語文聯(lián)片教研活動在下關區(qū)天妃宮小學舉行。 本次活動,四個城區(qū)共有4位教師進行語文同題異構課堂教學展示和研討活動。...

  • 《古詩兩首》公開課教案(精選14篇)

    學習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詩意,能用自身的話說出 兩首詩的意思。3、能說出課后練習3中帶點詞和 詩句的意思,想象并說出《游園不值》這首詩描繪的景象。...

  • 古詩兩首:《小池》、《所見》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3.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自主識字。...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2篇)

    2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及要求: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古詩兩首《涼州詞》《浪淘沙》(精選12篇)

    教學內(nèi)容:《涼州詞》《浪淘沙》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資料弄清詩句的意思。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 古詩兩首《詠柳》《春日》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 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古詩兩首》《春日》和《詠柳》教案(通用16篇)

    2古 詩 兩 首教學目標: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 等詞語。2、背誦兩首詩。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 古詩兩首《乞巧》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學習重點、難點:1、 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 《古詩兩首》|人教版(通用17篇)

    一、教學內(nèi)容: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fā)了贊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二、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的生字。...

  • 《古詩兩首》教學實錄和點評《秋浦歌第十四首》《蜂》(通用12篇)

    教學內(nèi)容: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羅隱《蜂》教材分析《蜂》一詩,借對蜜蜂辛勤勞作的描寫及其意義的反思,贊頌那些象蜜蜂一樣貢獻了一生,不求名利,為人類造福的勞動者。...

  • 《古詩兩首》的教學設計(通用16篇)

    【設計思想】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積極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自主的潛能。抓住兒童心理,發(fā)展學生個性,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

  • 《4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6篇)

    【課前透視】1、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yōu)美,語言清新明麗。2、《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發(fā),極力表現(xiàn)草的頑強生命力。...

  • 《古詩兩首 春雨 春曉》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7個生字,知道這些生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認識一個多音字。2、初步懂得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教學重、難點: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岛国av在线免费看 | 国产精区 |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网站 | 亚洲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欧美系列亚洲系列 | 免费观看日本污污ww网站 | 国产精久久久久 | 国产又黄又猛又粗又爽的A片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91大神新作在线观看 | 免费的成年私人影院网站 |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毛 | 五月天丁香色婷婷 | 国产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97 |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精品 | 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 亚洲快插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区软件 | 国产精亚洲视频 | 天天干天天躁 | 日韩一级黄色av | jvid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337P粉嫩日本欧洲亚洲大胆 | 成人中文视频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一区夜色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日日添 | 青青草天堂 | 日韩欧美亚洲 | 久久第一区 | 久草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 欧美性久久久久久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人人爽79欧美 | 玖玖视频免费 | 亚洲色欲天天天堂色欲网 | 国产精品女人毛片 | 亚洲午夜无码极品久久 | yy6080午夜国产免费福利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岛一本蜜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