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下雨》教案(精選8篇)

《下雨》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01

《下雨》教案(精選8篇)

《下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用連貫語言表達動物間的對話,并學習詞:頂、避雨。

  2、感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情感。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包括雨傘范例、人手一張紙、動物圖片

  活動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說出小兔是用什么避雨的,它是怎樣幫助小動物的。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過程:

  一、演示課件鞏固春天的特征,引起幼兒的興趣

  1、哇,這么漂亮的圖片啊,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圖片上是什么季節呢?

  2、春天的天氣真舒服,可是春天也會下雨,下雨了我們是怎么避雨的呢?要用到什么呢?(可以鼓勵幼兒發散性的思維)

  3、我們小朋友可以用雨傘,可是小白兔怎么辦呀?請小朋友聽一聽小兔想了個什么辦法?(請幼兒帶著最有一個問題安靜的傾聽故事)

  二、看課件,聽完整故事

  1、故事的名稱是什么?(下雨的時候)

  2、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小白兔、小雞、小貓)

  3、小兔子用什么辦法避雨呢?(樹葉當成雨傘頂在頭上)(如果幼兒說出頂字,直接讓小朋友嘗試把紙頂在頭上演繹頂的感覺)

  4、它把樹葉當成雨傘,說明小兔的小腦袋怎么樣呢?(很聰明)

  5、小兔往前走看到了小雞,小雞被雨淋濕了,它的心情怎么樣呢?(著急,難過)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小雞的叫聲很急)幼兒嘗試學習小雞的叫聲。

  6、看到小雞被淋濕了,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呢?它是怎么說的?小雞又是怎么說的?

  7、小白兔和小雞頂著樹葉一起往前走,看見了誰?小貓在干什么呢?小白兔和小雞對小貓說了什么?(小貓、小貓,快到葉子底下來吧)小貓說什么?(謝謝或thankyou)

  6、你們喜歡這只小白兔嗎?為什么?

  (它會幫助人)那我們像這只小兔學習好嗎,要一直幫助別人,互相幫助,這樣我們自己也會很快樂。

  (它很聰明)它遇到了困難會動腦筋,(最后啟發幼兒說一說:“如果下雨,手中沒有雨具,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避雨?”)

  三、幼兒繪畫雨傘

  1、小兔的雨傘是樹葉,你們想不想為自己畫一把小雨傘呢?

  2、看課件中雨傘的裝飾圖。

  3、師示范

  4、幼繪畫

《下雨》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的認字能力差,通過字卡,圖片,下雨時小朋友需要打傘等。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引導下大膽想象,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

  2、愿意嘗試小段文字的閱讀。

  3、認識“頂、蘑菇、傘、芭蕉、荷葉、折、手帕”等字詞。

  教學重點、難點

  1、激發想像。

  2、鞏固認字識字。

  活動準備

  1、故事相關的圖片四幅,字卡若干。

  2、大圖書一本,小圖書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放錄音)“聽,是什么聲音?”(打雷、下雨)

  “放學的時候,突然下雨了,如果沒有雨傘,怎么辦呢?”(幼兒討論)

  二、激發說話欲望,潛意識感知目的字

  1、“放學啦,小白兔、小黃狗、小青蛙和小娃娃走到幼兒園門口,突然下雨啦,可是他們沒有傘,怎么辦呢?”(出示字卡“傘”)

  2、出示圖片一:“兔媽媽來了,小白兔是怎樣回家的?”(出示字卡“頂”、“蘑菇”)

  3、出示圖片二:“小黃狗頂著什么傘回家的?”(出示字卡“芭蕉”)

  4、出示圖片三:“青蛙媽媽帶來了什么?小青蛙心里覺得怎么樣?”(出示字卡“荷葉”)

  5、出示圖片四:“娃娃的媽媽沒有來,怎么辦呢?請小朋友幫她想想辦法。”(出示字卡“折”、“手帕”)

  三、完整講述,進一步感知目的字

  1、教師啟發:“小動物們回到了家會怎么樣?我們看著圖來編一個故事,把小動物們怎么回家的、心情怎么樣都編進去,好嗎?”

  2、幼兒嘗試看圖講述故事。

  3、幼兒講述故事時,教師適當指點目的字,以加深印象。

  四、游戲“買雨傘”,鞏固目的字

  提供音樂、背景,創設下雨天的情景。“我們要回家啦,看,下雨啦,你想買什么傘?快去挑選吧!”(雨傘后面有字)

  五、嘗試小段文字的閱讀

  1、教師啟發:“剛才小朋友自己編了一個故事,現在,老師來講一個故事,聽一聽,我是根據什么講的?”(教師邊看文字邊講故事)

  2、幼兒嘗試閱讀大圖書。

  六、延伸活動

  幼兒邊閱讀小圖書,邊用顏色筆將認識的字圈出來。

《下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名稱、主要角色及對話

  2、能用連貫語言講出角色間的對話。

  3、教育幼兒同伴間要互相團結。

  活動準備:

  角色圖片、背景掛圖、角色頭飾、雨傘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雨傘,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

  1、這是什么?(雨傘)

  2、我們是在什么時候用雨傘?

  3、如果下雨時我們手中沒有雨傘、雨具怎么辦?(請幼兒帶著最有一個問題安靜的傾聽故事)

  二、學習故事

  1、交待故事名稱,教師有表情清講故事一遍。

  2、提出問題:

  (1)故事的名稱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3)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

  3、利用角色圖片、背景圖片教師有表情的講故事一遍。

  4、提問:

  (1)小兔子玩著玩著天怎么樣了?

  (2)小兔子用什么辦法避雨?

  (5)小兔子看到小伙伴被雨淋濕時,它是怎么樣做的?

  5、利用角色頭飾,請部分幼兒表演幼兒,啟發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引導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表達)

  6、啟發幼兒說一說:“如果下雨,手中沒有雨具,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避雨?”

  三、教育幼兒相互間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下雨》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雨中的森林》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詩。詩中運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雨中森林里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關愛的美好情境,同時詩中還勾勒出了一幅動物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畫面,展現自然美、和諧美與心靈美。通過動植物之間這種互幫互助的情感,讓孩子們體驗到這種互助的快樂。

  通過觀察、講述、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充分感受詩中互幫互助的情感,激發對朋友的關愛,從而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受散文詩優美的意境。

  2.在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的情境中,學習散文中優美的語句。

  3.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感受動、植物間相互關愛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音樂《雨中漫步》。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背景導入活動。

  這是一座美麗的森林。我們走在森林的小路上,用鼻子聞一聞新鮮的空氣,再用眼睛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2.播放下雨的聲音。

  聽!什么聲音,原來是森林里突然下起雨來了。一群小動物急忙跑到到森林里躲雨,雨中的森林可熱鬧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觀看課件,理解散文

  (一)觀看課件,理解第一段。

  1.提問:下雨了,哪些小動物到森林里來躲雨了?(用有……有……還有的句式)

  2.小結:下雨了,有七星瓢蟲、有小鳥、有小刺猬、還有小青蛙都到森林里躲雨了。寂靜的森林里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了。

  (二)觀看課件,理解第二段。

  1.教師邊演示課件,逐句理解。

  (1)看!七星瓢蟲來躲雨了,它躲在哪里?——小樹葉下面。小樹葉就像小帳篷,七星瓢蟲在小帳篷里淋不到雨了。

  (2)小鳥來躲雨了,躲在哪里呢?——小松鼠的大尾巴下面。小松鼠為了讓小鳥躲雨,是怎么做的?——張開了大尾巴。看圖,或者表演。

  過渡:小樹葉變成小帳篷,歡迎七星瓢蟲來避雨。小松鼠張開大尾巴,歡迎小鳥來避雨。七星瓢蟲和小鳥都不怕淋到雨了。還有一些小動物卻不怕下雨,它們來到雨中的森林里是怎么做的?(幼兒看圖講述)

  小結:小刺猬打了個滾,扎了一身漿果給朋友。

  (3)除了小刺猬在雨中玩,還有誰也來了呢?(幼兒看圖講述)

  小結:一片片花瓣被風吹落,引來了小青蛙翩翩起舞。(學一學翩翩起舞)

  (4)雨不停地下著,小雨點落在了地上,會有什么變化呢?

  變成了一個個小蘑菇,動物們都來采蘑菇。

  小結:下雨了,小動物們都到森林里來躲雨了。七星瓢蟲和小鳥來避雨,小青蛙和小刺猬在雨中快樂地玩,連小雨點也一起快樂地玩起來。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雨中森林的美景吧!

  2.教師帶領幼兒朗誦第二段。(演示課件)

  (三)觀看課件,理解第三段。

  過渡:雨停了,天晴了,小動物們又會怎么做了呢?

  (小動物們跨上彩虹高興的回家了)

  小結:在他們玩得開心的時候,天晴了,一道彩虹通向森林外面,小動物們跨上彩虹,各自高興的回家了。

  (四)完整朗誦

  過渡:雨中的森林可真美,老師把雨中森林里發生的開心的事變成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1.教師配樂完整朗誦。

  過渡:請你也來說一說這雨中森林里的美麗景色。

  2.師幼共同朗誦散文詩。

  三、總結提示,遷移經驗。

  1.雖然下雨了,給小動物帶來了一點點麻煩,但是他們在森林里卻得到了快樂。為什么這些小動物們都很快樂呢?

  小結:小動物在朋友的幫助下不再害怕下雨,他們互相關愛,互相幫助在這片雨中的森林里玩起了游戲,自己快樂的同時也帶給別人快樂,一起感受在雨中的快樂體驗。

  2.你和朋友有快樂的事情嗎?一起和小朋友分享一下。

  四、拓展延伸,結束活動。

  小結:小動物和朋友們在雨中發生了很多快樂的事情,你和朋友也有很多快樂的事情,現在請你和朋友一起到外面尋找更多的快樂體驗吧。

《下雨》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夏天經常會突然下雨,幼兒對雨天回家也有過擔心,故事《下雨啦》正符合幼兒的心態,故事情境有趣,想象合理豐富,非常適合小班幼兒掌握。在活動中,我采用生動的語言,色彩鮮艷的圖片,掛圖向幼兒講述故事,讓幼兒通過故事內容明白幫助他人是件很快樂的事。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蘑菇,傘,芭蕉,荷葉,手帕等字詞(注意發音)。

  2.能根據圖片說出事物名稱。

  3.聽懂故事,知道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能根據圖片說出事物名稱 。

  2.教學難點:聽懂故事,知道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活動準備

  1. 雨滴,小白兔,蘑菇,青蛙,荷葉,大象,芭蕉葉的大圖片各一張。

  2.教學掛圖,教學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 談話導入活動:

  (出示雨滴的圖片)教師:小朋友們,今天天氣怎么了,那如果放學的時候,突然下雨了,又沒帶雨傘,可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2.看圖片講故事:

  教師:那我們今天來看看森林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又是怎么樣做的呢?小朋友們可要聽仔細了,看仔細了。

  3.教師邊出示掛圖邊講述故事(此環節以引導幼兒自己說出為主)

  教師:森林幼兒園放學了,我們來看一看森林幼兒園有哪些小朋友。有小兔子,小象,小青蛙和小熊,他們走到幼兒園門口,突然下雨了,這可怎么辦呢?(邊講故事,邊看掛圖一,邊出示圖片)。

  4.(出示掛圖二)(1).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小白兔是頂著什么回家的?

  教師出示蘑菇圖片:哦,原來小白兔有一把蘑菇傘,他可以頂著蘑菇傘回家。

  (2)教師:小青蛙是頂著什么回家的?

  教師出示荷葉圖片:哦,原來小青蛙有一把荷葉傘,他可以頂著荷葉傘回家。

  (3)教師:小象是頂著什么回家的呢? 教師出示芭蕉葉圖片:哦,原來小象有一把芭蕉傘,他可以頂著芭蕉傘回家。

  5.教師:這時候誰沒有傘呢?怎么辦?要是你們會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觀察掛圖)。(出示掛圖三)

  6.教師小結:原來小兔子,小象和小青蛙用自己的手帕為小熊做了一把手帕傘,大家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出示掛圖四)

  結尾部分:教師:下面請小朋友們跟我一起把這個故事講一遍吧。

  1. 利用教學掛圖完整的講述故事

  2. 教師用圖片進行啟發。教師提問:1.小白兔,小青蛙,小象,小熊各用的是什么做的傘?2.為什么小熊的是手帕傘呢?

  思考:

  教師:故事中的小動物互幫互助可真高興啊,如果遇到雨天,你看到別人沒有帶傘,你會怎么做呢?

  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看到小熊有困難時,就想辦法幫助他,小動物們做的真好,小朋友們也要向小動物們學習,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幫助別人,這樣自己也會感到快樂的。

  教學反思

  小班語言領域《下雨啦》(故事)

  本節課由我組織教學,幼兒的上課積極性很高,對故事情節比較感興趣。以下幾點是本人對此堂課的反思:

  一.活動目標中初步感知蘑菇,傘,芭蕉,荷葉,手帕等字詞時,可以采用卡片傳遞的形式,讓每個幼兒邊傳卡片邊說事物的名稱,此過程是在為教學目標一打基礎,(著重強調這些字詞的標準發音)。然后,老師念到哪個事物的名稱,幼兒就把哪個事物的卡片交給老師。我想采用此過程,不僅通過游戲傳遞的方式可以激發幼兒興趣,而且也滲透了師生互動的形式,加深幼兒的印象。我想此過程要比先前的那節很死板的向幼兒出示圖片然后記憶,效果會更好,更明顯些。

  二. 此堂課最大的`失誤,也是課堂中最不應該出現的問題就是掛圖,圖片的貼放的位置,課前應該設計好版面的貼放位置,所以這個失誤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出色的教師之所以出色,課之所以上的精彩,是因為他勤奮認真的把課前準備工作做得周到。總結針對此問題的注意事項:1.圖片,掛圖不能重疊放置;2.貼了取,取了貼的習慣要改。通過此次教學,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通話的重要性,因為我認為普通話才是語言領域真正的重點目標所在,是幼兒從小著重學習語言的目標。

  三.此堂課的教學效果我認為一般,我想原因在于我沒有投入到孩子的世界,至使整堂課很平淡,不出彩,今后我想上課時把自己的心態轉化為玩伴的心態去感染每一個孩子,融入到他們的思想情感中,此外,教學中語言的運用,語言的引導也是我們新教師特別需要加強訓練的。

  四.此堂課我和幾位聽課教師在探討中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他人幫助和幫助他人的意識不強了,當我問到下雨了,如果看到別人沒有帶傘怎么辦?只有個別幾個幼兒回答:和別人一起打傘用,則其他幼兒回答:打車,帶傘了,等雨停等等回答。從而使我想到,幼兒的教學活動設計應與當代社會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只有教學活動設計與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讓幼兒將來能更好更快的適應這千變萬化的社會。

  下雨了,我只有一把傘,如果我把傘給別人了,那我不就淋濕了嗎?為什么只有給別人傘的行為才是好孩子的思想已讓孩子百思不得其解,也讓教師不知如何作解釋,可見,有些傳統的教學思想需稍作改進,才能化解此矛盾。

《下雨》教案 篇6

  姚美英

  教學目標 :

  1、知道同學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要樂于助人。

  2、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理解“淋濕、敲門、連聲、稱贊、頭發、不斷、關心”等詞語的意思。

  3、能把因果句補寫完整。

  4、能按提示語的要求,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事情發展的結果為什么正好與奶奶的想法相反;懂得同學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要樂于助人。

  教學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讓學生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自覺樂意地把他人放在心上,主動幫助人。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淋濕、稱贊”等詞語的意思。

  3、導讀課文第1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出示《下雨》。下雨了,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輕聲自由讀課文,生字詞要讀正確。

  2、再讀課文,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想一想:圖中的兩個孩子叫什么名字?奶奶稱贊的兩個好孩子是誰?

  三、檢查自學。

  1、指名分段讀課文。評一評哪個同學讀得正確。

  2、正音:“玲、砰、稱”是后鼻音,“淋”是前鼻音。

  3、指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指出“砰”表示聲音,是象聲詞。

  4、重點理解:

  淋濕:課文中講誰被雨淋濕?(小寶)誰沒被雨淋濕?(小玲)

  稱贊:課文中的奶奶稱贊誰?你能換個詞嗎?(夸獎、贊揚)

  四、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下雨了,奶奶心里為什么事著急?劃出奶奶心里想的話。

  2、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奶奶心里的想法。

  3、指導朗讀。第2句要讀出奶奶著急的心情,“很著急”的“很”要讀得長些、重些。奶奶心里想的話要讀得輕些、慢些。

  4、齊讀第1段。

  5、小結:這段主要寫下雨了,奶奶心里記掛著小玲沒帶傘,衣服要淋濕了。

  五、書寫指導。

  玲:左窄右寬,右邊是“令”,注意不要少一點。

  濕:左窄右寬,右邊上面的“日”稍扁。

  砰:左窄右寬。

  稱:左窄右寬。

  擦:右邊部分14畫,注意第8畫。左窄右寬。

  六、作業 :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理解第2-7自然段,知道同學之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

  2、理解“連聲、不斷、關心”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卡片認讀生字、詞語。

  2、完成課后第1、3題。反饋。

  3、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

  二、學習第2-4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小玲是怎么回來的?奶奶為什么奇怪?

  2、讀后討論。

  ①下雨了,小玲沒帶傘,為什么衣服沒淋濕呢?

  ②小玲為什么是跳著蹦著進來的?(小玲有這樣好的同學關心、幫助,使她不被魚淋濕,心里很高興,所以……)

  ③讀小玲回答的話:“是同學送我回家的。”“是”應該強調些。因為小玲有這樣好的同學而感到高興、自豪。

  3、奶奶聽了怎么說?“稱贊”是什么意思?“連聲”是什么意思?(一聲緊接著一聲連著說),誰能學著奶奶的樣來說說看?

  4、你覺得應該稱贊這位同學嗎?為什么?你能不能稱贊他一句?(如:“多好的孩子啊,把你送回家,自己才回去。”“真是個好孩子,就一把傘,他身上恐怕淋濕了呢!”“真是個好孩子,做了好事怎么馬上就走了呢?”……)

  5、練習分角色朗讀。

  三、教學第5-7自然段。

  1、看第2幅圖,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小寶的。

  2、自由讀,思考:小寶帶了傘,為什么衣服全濕了?

  3、句子比較:

  ①我把傘借給同學了。

  我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了。(小寶為別人著想,他認為路遠的同學比自己更需要傘,自己路近,淋濕一點沒關系。)

  ②他的衣服濕了。

  他的衣服全濕了。(讓學生體會“全”,說明濕的程度,表現了小寶為了別人不被雨淋濕,甘愿淋濕自己的好品質。)

  4、從課文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小寶的衣服全濕了?理解“不斷”

  5、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問:小寶已被雨淋濕,奶奶為什么還高興的稱贊他是好孩子?

  6、練習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要樂于助人。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朗讀、總結課文,知道要樂于助人。

  2、指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 。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1、在正確的讀音上打“√”。

  玲(lin ling )察(ca cha )

  淋(lin ling )擦(ca cha )

  零(lin ling )

  2、多音字組詞。

  著:zhao( ) 發:fa( ) 干:gan( ) 背bei( )

  zhe ( ) fa( ) gan( ) bei( )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3、獨立完成《課堂作業 》第4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①讀一讀。

  ②填空。

  ③校對。

  三、總結課文。

  小玲和小寶回家,和奶奶想的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

  總結:同學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四、作業 指導。

  把句子補充完整。

  ①小玲沒帶雨傘,衣服卻沒淋濕,這是因為( )。

  ②因為小寶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了,所以( )。

  a、先讓學生說說這兩句話的前半部分說什么,后半部分少了什么?

  b、把后半部分補上去。

  c、答案:①一位助人為樂的同學打著傘把小玲送回了家。

  ②小寶的衣服全濕了,頭發上還不斷地往下滴水珠。

  五、作業 :作業 本4、5、6題。

  板書: 17、下雨

  小玲 小寶

  沒帶傘 帶了傘

  沒淋濕 淋濕了

  同學送回家 借給同學

  同學幫助小玲 小寶幫助同學

  互相關心 互相幫助 樂于助人

《下雨》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2、學唱歌曲《下雨了》,并嘗試用連貫、跳躍的聲音進行演唱。

  活動準備:

  鋼琴

  活動過程:

  一、律動:

  《拍手點頭》、《這是小兵》、《生活模仿動作》。

  二、練聲:

  《講衛生》、《大風和秋葉》。

  三、學習歌曲《小雨了》。

  1、引導幼兒回憶下雨情景。

  師:你看過的大雨(小雨)是什么樣的?像什么?

  2、你見過的的小雨是什么樣子的?下小雨的時候你會聽到什么樣的聲音?

  3、教師范唱歌曲,鼓勵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對歌曲中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

  4、老師范唱,重點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大雨——嘩啦啦,小雨——滴答答。)

  5、小朋友聽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幼兒回答教師用歌曲里的語言小結幼兒回答,并請幼兒學說。

  6、幼兒學唱歌曲。

  7、引導幼兒用連貫、跳躍的兩種聲音表達大雨和小雨。

  8、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大雨、小雨的不同樣子。

  9、老師:有哪些動作可以表示下大雨和小雨?(也可根據幼兒情況給與一定的提示,如提示幼兒用腳輕輕地走路來表示下小雨了等。)

  四、復習歌表演《學做解放軍》。

《下雨》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

  1、知道同學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要樂于助人。

  2、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理解“淋濕、敲門、連聲、稱贊、頭發、不斷、關心”等詞語的意思。

  3、能把因果句補寫完整。

  4、能按提示語的要求,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事情發展的結果為什么正好與奶奶的想法相反;懂得同學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要樂于助人。

  教學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讓學生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自覺樂意地把他人放在心上,主動幫助人。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淋濕、稱贊”等詞語的意思。

  3、導讀課文第1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出示《下雨》。下雨了,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輕聲自由讀課文,生字詞要讀正確。

  2、再讀課文,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想一想:圖中的兩個孩子叫什么名字?奶奶稱贊的兩個好孩子是誰?

  三、檢查自學。

  1、指名分段讀課文。評一評哪個同學讀得正確。

  2、正音:“玲、砰、稱”是后鼻音,“淋”是前鼻音。

  3、指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指出“砰”表示聲音,是象聲詞。

  4、重點理解:

  淋濕:課文中講誰被雨淋濕?(小寶)誰沒被雨淋濕?(小玲)

  稱贊:課文中的奶奶稱贊誰?你能換個詞嗎?(夸獎、贊揚)

  四、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下雨了,奶奶心里為什么事著急?劃出奶奶心里想的話。

  2、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奶奶心里的想法。

  3、指導朗讀。第2句要讀出奶奶著急的心情,“很著急”的“很”要讀得長些、重些。奶奶心里想的話要讀得輕些、慢些。

  4、齊讀第1段。

  5、小結:這段主要寫下雨了,奶奶心里記掛著小玲沒帶傘,衣服要淋濕了。

  五、書寫指導。

  玲:左窄右寬,右邊是“令”,注意不要少一點。

  濕:左窄右寬,右邊上面的“日”稍扁。

  砰:左窄右寬。

  稱:左窄右寬。

  擦:右邊部分14畫,注意第8畫。左窄右寬。

  六、作業 :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理解第2-7自然段,知道同學之間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

  2、理解“連聲、不斷、關心”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卡片認讀生字、詞語。

  2、完成課后第1、3題。反饋。

  3、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

  二、學習第2-4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小玲是怎么回來的?奶奶為什么奇怪?

  2、讀后討論。

  ①下雨了,小玲沒帶傘,為什么衣服沒淋濕呢?

  ②小玲為什么是跳著蹦著進來的?(小玲有這樣好的同學關心、幫助,使她不被魚淋濕,心里很高興,所以……)

  ③讀小玲回答的話:“是同學送我回家的。”“是”應該強調些。因為小玲有這樣好的同學而感到高興、自豪。

  3、奶奶聽了怎么說?“稱贊”是什么意思?“連聲”是什么意思?(一聲緊接著一聲連著說),誰能學著奶奶的樣來說說看?

  4、你覺得應該稱贊這位同學嗎?為什么?你能不能稱贊他一句?(如:“多好的孩子啊,把你送回家,自己才回去。”“真是個好孩子,就一把傘,他身上恐怕淋濕了呢!”“真是個好孩子,做了好事怎么馬上就走了呢?”……)

  5、練習分角色朗讀。

  三、教學第5-7自然段。

  1、看第2幅圖,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小寶的。

  2、自由讀,思考:小寶帶了傘,為什么衣服全濕了?

  3、句子比較:

  ①我把傘借給同學了。

  我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了。(小寶為別人著想,他認為路遠的同學比自己更需要傘,自己路近,淋濕一點沒關系。)

  ②他的衣服濕了。

  他的衣服全濕了。(讓學生體會“全”,說明濕的程度,表現了小寶為了別人不被雨淋濕,甘愿淋濕自己的好品質。)

  4、從課文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小寶的衣服全濕了?理解“不斷”

  5、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問:小寶已被雨淋濕,奶奶為什么還高興的稱贊他是好孩子?

  6、練習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要樂于助人。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朗讀、總結課文,知道要樂于助人。

  2、指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 。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1、在正確的讀音上打“√”。

  玲(lin ling )察(ca cha )

  淋(lin ling )擦(ca cha )

  零(lin ling )

  2、多音字組詞。

  著:zhao( ) 發:fa( ) 干:gan( ) 背bei( )

  zhe ( ) fa( ) gan( ) bei( )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3、獨立完成《課堂作業 》第4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①讀一讀。

  ②填空。

  ③校對。

  三、總結課文。

  小玲和小寶回家,和奶奶想的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

  總結:同學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四、作業 指導。

  把句子補充完整。

  ①小玲沒帶雨傘,衣服卻沒淋濕,這是因為( )。

  ②因為小寶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了,所以( )。

  a、先讓學生說說這兩句話的前半部分說什么,后半部分少了什么?

  b、把后半部分補上去。

  c、答案:①一位助人為樂的同學打著傘把小玲送回了家。

  ②小寶的衣服全濕了,頭發上還不斷地往下滴水珠。

  五、作業 :作業 本4、5、6題。

  板書: 17、下雨

  小玲 小寶

  沒帶傘 帶了傘

  沒淋濕 淋濕了

  同學送回家 借給同學

  同學幫助小玲 小寶幫助同學

  互相關心 互相幫助 樂于助人

《下雨》教案(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綠色的衛兵》教案(精選14篇)

    讓合作成為“自我需要”【教學設計理念】一、巧設情境,誘發學生合作欲望合作學習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認知過程,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結論確定不了是否...

  • 《19、小動物過冬》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分角色朗讀課文。3.了解燕子、青蛙和蜜蜂等小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教學時間:三課時第一課時一、提問導入1.當冬天天氣越來越冷的時候,人們是怎么防寒的?(穿棉衣、開暖氣等)2.大家一...

  • 《19、小動物過冬》教案(精選13篇)

    教學內容: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三冊第19課。教材分析《小動物過冬》這篇課文極富童趣,貼近兒童的生活。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學生喜歡學,愛讀書。這課的重點在于了解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 《晚上的‘太陽’》教案(精選2篇)

    執教者:常州市局前街小學 許嫣娜 一、復習導入 1.老師這里有一些詞語,請大家看看會不會讀,第一遍先讀在自己的心里 2.小火車誰來開? (1)學生開火車讀生字詞 (2)再請一組 (3)學生齊讀 3.看來同學們的詞語都掌握了,徐老師這里有兩...

  • 《給熊貓貼嘴巴》教案(精選2篇)

    教學要求:1、初步學會觀察一次游戲的過程。2、能連貫地,有順序地說說這次游戲的過程。3、學習用“先……接著……最后……”、“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說話。...

  • 《一束鮮花》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2、了解課文中的“我”是怎樣對待母親的生日的?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從而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教學重難點:弄清是什么事情讓“我改變了主意,體會當時”我“的感情發生的變化。...

  • 《夏天》教案(精選16篇)

    第1課難忘夏天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和藝術創造力。2、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油畫棒與水粉顏料結合以及其他的的形式表現畫面。3、啟發學生找一找、說一說具有夏季特征的事物。...

  • 《我有一盒彩筆》、《王冕學畫》表格式教案(精選13篇)

    一、周學習內容:課文《我有一盒彩筆》、《王冕學畫》 二、周學習重難點:1. 生字:認識31個二類字,會寫16個字。積累兩個新部首, 掌握多音字“藏、爪”的用法。2. 積累: 讀背古詩《惠崇〈春江曉景〉》,自讀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与动性xxxxx交性 |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级又黄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综合网 |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毛片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 free性欧美hd另类精品 | 日韩成人精品一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毛片 |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 91精品久久久 | a特级毛片| 成人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 2021年国产精品免费 | 日本成片 | www09国产日产欧产国产 | 97精品| 男男av纯肉无码免费播放无码 | 中文字幕观看视频 | 欧美精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 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 | 日本韩国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AV片无码免费 |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 | 人人爽人人模人人人爽人人爱 | 国产一区国产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婷婷五月色综合麻豆 |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 欧美肥胖老69| 免费a级毛片又大又粗又黑 秋霞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 | 爆乳2把你榨干哦无码 | 国产成年人小视频 | 国产最爽的乱淫视频国语对白 | 人妻出轨和黑人疯狂做国产人 | 欧美日韩亚洲色图 | 久久精品18 | 乱子伦xxxxvideos |